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护理对策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医院收治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88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性的增强护理,包括家庭护理干预、出院随访、头部护理、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等。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前后的汉密顿抑郁量表(HDRS)、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护理后的HDRS和HAM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護理中,采取系统、持续的护理对策,能够取得更有效的临床护理效果。

  • 标签: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护理效果 汉密顿抑郁量表 汉密顿焦虑量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说明联合药物的药效,将托呲酯药物与倍他司汀结合使用,观察分析治疗位置性眩晕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因为位置性眩晕疾病住院86名患者,作为分析象。将86名患者随机的进行分组,两组患者的人数各为43人。参照组治疗方式是服用单一倍他司汀,实验组的治疗方式是服用倍他司汀后,再服用托呲酯药物。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认可度,并分析治疗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疗效优于参照组,实验组的总有效情况为88.37%,参照组的患者的认可度没有实验组好。结论采用托吡酯联合倍他司汀治疗位置性眩晕在临床上有较为明显的优势,治疗效果更加理想。

  • 标签: 托吡酯 倍他司汀 位置性眩晕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PICC尖端定位运用静脉内ECG引导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在本院接受PICC置管的新生儿100例,通过随机数字法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运用传统方式在PICC置管后利用X线片对导管位置进行确定,观察组则是在心电图监护下置管,利用监护心电Ⅱ导联P波的情况对导管位置进行确定,之后固定导管,利用X线片对导管尖端位置进行确定。结果观察组中患儿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在实施PICC置管时运用ECG技术能够较为准确的确定导管尖端位置,提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

  • 标签: 新生儿 中心静脉腔 导管尖端 心电图 P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