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小儿孤独症患儿行中医针灸+综合康复训练治疗的效果。方法:数据取自本院2021年11月至2022年7月收治60例孤独症患儿,“随机取样法”分单一组(综合康复训练,n=30)、研讨组(中医针灸+综合康复训练,n=30),两组疗效比较。结果:治疗前比较两组行为能力、临床指标无差异,P>0.05;治疗后与单一组比较,研讨组ABC值更高;SM值更高,CARS值更低;语言障碍更低;研讨组有效率(96.67%)高于单一组(80.00%),x2=4.043,p=0.044,P

  • 标签: 中医针灸 综合康复训练 孤独症 社会生活能力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干预对晚期肿瘤患者心理健康与生活质量的促进作用,为临床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料。方法:选择 2019年 3月至 2020年 3 月间收治的 108例晚期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发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社会支持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评分,采用抑郁自评量表 ( SDS) 与焦虑自评量表 ( SAS) 评定心理健康状况,采用采用健康调查量表( SF-36)评估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的 SDS、 SAS及 SF-36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P> 0.05),实施干预措施后 SDS、 SAS 及 SF-36评分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社会支持干预可以有效促使患者不良情绪的消失,改善肿瘤患者心理健康状态,同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肿瘤 社会支持 心理健康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自我角色认同护理在提升抑郁症患者社会支持及生活质量方面的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抑郁症患者64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抑郁症患者均分两组,对照组32例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32例在实施常规护理后增加自我角色认同护理,对比两组社会支持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等社会支持评分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抑郁症 自我认同护理 对支持的利用度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心理护理联合康复训练对精神分裂患者生活质量、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8例精神分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组4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联合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与社会功能。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研究组患者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研究组患者SDSS、PAN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精神分裂患者采取心理护理联合康复训练,能有效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社会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康复训练 精神分裂 生活质量 社会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精神分裂症中行综合护理干预对社会技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23年1月-2023年12月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共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应用常规护理、综合护理干预,比较社会技能及生活质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SSPI、GQOL-74评分更高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提升患者的社会技能,以及改善其生活质量水平。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精神分裂症 社会技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运用全程系统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为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合用全程系统干预。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GQOLI-74评分较对照组更高、SDSS量表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用药依从性观察组为97.37%,对照组为81.58%,P<0.05。结论:对于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运用全程系统干预可有效提升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功能恢复,并可改善用药依从性。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康复期 全程系统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社会支持联合心理护理,应用在心脏移植患者等待期的护理效果,以作为临床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4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等待心脏移植的患者84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社会支持联合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在等待期的社会支持度、负性情绪程度、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7d、14d、手术前12h社会支持度逐渐增加,观察组患者社会支持度得分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社会支持 心理护理 心脏移植 等待期 心理状态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运用全程系统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为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合用全程系统干预。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GQOLI-74评分较对照组更高、SDSS量表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用药依从性观察组为97.37%,对照组为81.58%,P<0.05。结论:对于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运用全程系统干预可有效提升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功能恢复,并可改善用药依从性。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康复期 全程系统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老年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与心理弹性、社会支持、自我感受负担的相关性。方法:在2023年4月至2024年12月期间,我们精心挑选了100名符合条件的老年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按纳入标准随机划分为两组,每组各50名,一组为研究组,另一组作为对照组,以开展本次研究。经计算机随机分配程序,病人被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别。采集两组对象的基础资料,继而借助量表评估评估受试者的心理恢复力及社会援助状况。结果:研究组在心理恢复力评价中以78.2 ± 7.5的高分超过对照组的72.8 ± 6.2,这一分差在统计学上呈现显著性(P < 0.05),显示出研究组成员在面对挑战时的心理韧性优势。实验组社会支持评分(82.6±8.3分)相较对照组别(79.4±7.1分)有所提升,且此差异在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反映出研究组在获得社会支持方面的优势。结论:本项研究发现,在接受了针对性干预后,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老年肾功能衰竭患者在心理适应性以及收到的社会支持方面显著提升。他们之所以能够展现出较高的心理调适能力,很可能是因为得到了全方位的心理援助和社会支持,这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心理承受力,也提升了他们在社会支持力度。为老龄肾功能不全血液过滤治疗患者提供更全面的心理及社会帮助,对提升其精神健康状态、促进社交适应性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尚需开展长期数据调研,以证实这些初步观测结果,并深入分析各类干预方法对个人心理适应能力及社会支援体系的作用机制。

  • 标签: 老年肾衰竭 血液透析 心理弹性 社会支持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会支持护理对子宫全切除术患者生活质量和自我调控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接受子宫全切术的60例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给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社会支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支持组患者护理后SAS、SDS、NPS评分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低。观察组的主观社会支持度、客观社会支持度和支持利用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自尊水平评分、手术希望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焦虑和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会支持护理在子宫全切除术中的开展可减少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并使患者的自尊水平得到提高。

  • 标签: 子宫全切除术 不良心理状态 社会支持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会支持护理对子宫全切除术患者生活质量和自我调控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接受子宫全切术的60例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给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社会支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支持组患者护理后SAS、SDS、NPS评分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低。观察组的主观社会支持度、客观社会支持度和支持利用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自尊水平评分、手术希望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焦虑和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会支持护理在子宫全切除术中的开展可减少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并使患者的自尊水平得到提高。

  • 标签: 子宫全切除术 不良心理状态 社会支持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脑梗死患者接受医护一体化护理干预对其独立生活能力及心理社会适应情况影响。方法 60例脑梗死患者为样本,时间2021年9月-2022年9月,随机分组,A组医护一体化护理,B组常规护理,对比两组卒中量表(NIHSS)评分、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心理社会适应症状量表(SCL-90)评分差异。结果 A组NIHSS、SCL-90评分较B组低,ADL评分较B组高,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接受医护一体化护理,可增强其独立生活能力、减轻神经受损。还可改善患者心理社会适应力。

  • 标签: 脑梗死 医护一体化 心理社会适应情况 独立生活情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医务社会工作在西方及我国港台地区已历经半个多世纪,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作为主要关注患者情绪及心理康复的干预手段,医务社会工作对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的专业工作方法包括个案、小组、社区等,也涵盖了义工服务、健康教育等领域。在提倡"以人为本"的医护模式的今天,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无疑具有广阔的空间。

  • 标签: 医务社会工作 医院 患者 心理情绪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院—家庭—社会三段式延续护理对老年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自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80例老年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医院—家庭—社会三段式延续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精神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精神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精神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家庭—社会三段式延续护理对改善老年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精神症状和生活质量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医院—家庭—社会三段式延续护理 精神分裂症后抑郁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院—家庭—社会三段式延续护理对老年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自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80例老年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医院—家庭—社会三段式延续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精神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精神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精神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家庭—社会三段式延续护理对改善老年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精神症状和生活质量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医院—家庭—社会三段式延续护理 精神分裂症后抑郁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