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部手术治疗患者出现功能性排空障碍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江宁区第二人民医院2012年5月-2015年10月收治的腹部手术后出现功能性排空障碍患者32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诊治。结果本组患者均在腹部手术后出现功能性排空障碍,发生时间在术后4-12天,平均6.47天,通过临床表现、体征,协同上消化道造影和胃镜检查做出诊断,均予以保守治疗后痊愈,平均治疗时间18.29天。结论腹部手术后常出现功能性排空障碍,它由多因素所致,绝大多数患者通过非手术治疗能够痊愈。

  • 标签: 胃排空障碍 腹部手术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的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05年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23例腹部手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共发生功能性排空障碍23例,均发生手术后3-12天,22例(95.65%)经保守治疗治愈出院,1例(4.35%)死亡。结论多因素导致的功能性功力紊乱是发生排空障碍的主要原因。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方法,采用非手术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 标签: 腹部手术 功能性 排空障碍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4-0071-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排空障碍的护理体会。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在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5例胰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男性4例,女性1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温盐水洗胃护理、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和心理护理等,观察患者护理前后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结果对5例患者术后实施排空护理,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且无发生并发症。结论胰腺癌合并糖尿病为不常见临床疾病,术后通过有效的排空障碍护理,可改善患者病情,有助于患者的康复治疗。

  • 标签: 胰腺癌 患者病情 胃排空障碍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超声检测内液体排空时间,探究其对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小儿排空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儿40例,设为观察组,另外选取40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切面实时超声显像法,对4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了B超流体餐动力学多项指标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排空时间延长1.94倍,排空时间延长1.53倍,胃窦收缩频率减慢61.59%,胃窦收缩幅度及胃窦运动指数均下降。结论超声检查能有效地反映FD患者的近端、远端和MTB的改变。因此超声检测排空,是值得推广的安全、准确、可靠的方法。

  • 标签: 超声检测 功能性消化不良 小儿胃排空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疏肝和汤治疗肝硬化患者动力障碍的效果。方法 本院将2020年11月-2021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68例患者,进行此次研究,采取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实施疏肝和汤治疗,对比两组的肝功能指标。结果 两组比较,有差异(P

  • 标签: 疏肝和胃汤 肝硬化患者 胃动力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将乳酶生、多潘立酮应用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当中,对其应用效果进行一定的分析与探讨。方法:将2021年4月-2022年4月纳为本次研究区间,于该区间摘选75例功能性消化不良儿童,按照随机数表法方式分为对照组(n=37)、研究组(n=38),对比多潘立酮与乳酶生联治的应用效果。结果: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有着较低的临床症状积分与不良反应,P<0.05;研究组排空时间低于对照组,胃窦收缩频率、胃窦收缩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酶生与多潘立酮联合应用有着良好效果,可以考虑积极推广。

  • 标签: 多潘立酮 乳酶生 功能性消化不良 儿童 胃排空时间 胃窦收缩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神经外科吞咽障碍患者鼻管肠内营养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间纳入的神经外科吞咽障碍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综合性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吞咽功能、生化指标、并发症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吞咽功能、生化指标、并发症状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外科吞咽障碍患者鼻管肠内营养治疗的综合性优质护理方案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 标签: 鼻胃管肠内营养治疗 吞咽障碍 吞咽功能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口间歇管置管治疗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方法]我院2021年4月-2022年6月收治的46例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开展经口间歇管置管治疗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3例:未开展经口间歇管置管治疗而行常规鼻饲治疗)与实验组(23例:开展经口间歇管置管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持续治疗2周后优良率、白蛋白(47.53±2.41)g/L、血红蛋白(144.52±12.42)g/L、铁(17.34±2.44)nmol/L、锌(114.31±5.26)umol/L等营养指标均高于对照组,此外,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35% VS 30.43%),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经口间歇胃管置管治疗 急性脑卒中 吞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应用鼻管进行胃肠营养支持对神经外科术后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神经外科住院的100例吞咽功能障碍病人,随机分成2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结果:术后患者的吞咽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 0 5);实验组三头肌的皮褶厚度,上臂围,白蛋白,血红蛋白等指标明显增高(P<0.05);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00%,比对照组的14.00%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睡眠潜伏期和实际睡眠时间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全面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病人的吞咽能力,提高病人的营养状态,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睡眠质量。

  • 标签: 神经外科 吞咽障碍 鼻胃管肠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训练中应用间歇口-管饲法的临床效果。方法:3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来源于本院,在2020.2-2023.2期间选择,依据双盲法分组,对照组15例在吞咽康复训练中应用传统留置鼻管饲法,研究组15例在吞咽康复训练中应用间歇口-管饲法,两组进行吞咽功能改善效果的评比。结果:吞咽功能改善总有效率相比,研究组高,对照组低,组间出现的差距得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间歇口-管饲法有利于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借鉴和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脑卒中 间歇口-胃管饲法 吞咽训练 吞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实施二次固定管对降低依赖鼻饲的认知障碍患者拔管率的护理效果。方法:一项前瞻性观察性研究从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50符合纳入标准的认知障碍患者。该研究比较了使用单一鼻饲管和额外使用固定管的患者。记录拔管率、并发症、血清白蛋白、患者舒适度等数据。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与单纯鼻饲的病人相比,观察组病人拔管率显著降低。此外,补充管组在营养指标和患者舒适度方面均有改善。结论:在认知障碍鼻饲病人中整合二次固定管,可降低拔管率、改善营养状况及增加病人舒适度。

  • 标签: 认知障碍 鼻饲 拔管率 固定胃管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络痛为临床常见病,高翔教授根据其多年临证经验,总结其病因主要为外邪犯、饮食伤胃、情志不畅、脾胃虚弱。针对以上病因,高翔教授总结提炼出“治六法”,即温阳化、通降顺、解郁清、消导安、疏肝平、健脾益。其中温阳化法针对脾胃虚寒型络痛,用阳气生化、蒸腾的作用,提升脾胃之阳气,更好的腐熟水谷。

  • 标签: 胃络痛 温阳化胃法 高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手术后瘫综合征(瘫)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988—2005年手术后瘫患者6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瘫均发生于手术后3—10d。结果本组62例患者中,管留置时间12—51d。3周后功能恢复者42例,占67.7%,6周内开始进食者59例,占95.2%,除1例迁延7周以上,均恢复经口进食,2例因腹腔感染死亡,1例并发胰腺炎死亡。结论瘫是一种功能性疾病,以保守治疗为主,均可恢复。

  • 标签: 胃手术 胃瘫综合征 病因 诊断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