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 探析在脊柱脊髓损伤后实施骨科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 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于我院 2018 年 9 月 -2019 年 10 月收治的脊柱脊髓患者,共计 40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 20 例患者分到观察组,另外 20 例分到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的护理工作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则使用骨科康复护理。两组接受不同护理方法后,统计患者的临床状况,并做好详细记录。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能力评分(以 SAS 、 Barthel 、 FMA 评分测量患者的生活能力)。 结果 :通过分析得知,两组接受护理后, SAS 、 Barthel 、 FMA 评分均得到明显的改善,其中 SAS 评分明显降低, Barthel 和 FMA 评分显著增高。另外,护理后观察组 SA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同时观察组患者的 Barthel 和 FMA 评分高于对照组,同样具有明显区别和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在脊柱脊髓损伤术后对患者实施骨科康复护理,能够有效的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对脊髓功能的保护和并发症的预防有着积极作用,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脊髓脊柱损伤 骨科康复护理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骨科康复护理在脊柱脊髓损伤术病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近一年本医院收治的脊柱脊髓损伤术病例,选取84例进行系统抽样并随机分组。其中探究组采用骨科康复护理,对比组采用基础护理。结果:两组病患入组前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而经过两种不同模式的护理后,探究组病患SAS焦虑评分(39.33±2.25)、SDS抑郁评分(31.76±2.23)均低于参照组的(45.76±1.67)与(41.65±2.76),探究组的病患对于护理的综合满意度(90.48%)高于对比组(80.95%)。结论:骨科康复护理在脊柱脊髓损伤术后病患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提升病患的心理状态与满意度。此种护理模式应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骨科康复护理 脊柱脊髓损伤术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科康复护理在脊柱脊髓损伤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对象:我院接受诊疗的86例脊柱脊髓损伤患者,分组方式:随机抽签,组别:对照组、研究组,每组各纳入患者43例,对其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与骨科康复干预的措施,比较最终的应用效果。结果:在常规护理、康复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评分相比较,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脊柱脊髓损伤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可以采用骨科康复干预的措施,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与运动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脊柱脊髓损伤 骨科康复护理 日常生活能力 运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举措降低脊柱骨科患者便秘的发生率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1月-2022年1月脊柱骨科患者32例,分析脊柱骨科患者便秘原因,并采取多举措预防策略,分析脊柱骨科患者便秘发生率。结果:经多举措预防策略的实施,仅有3例出现便秘。结论:脊柱骨科患者便秘的原因较多,经多举措预防策略的实施可有效预防和减少便秘的发生率。

  • 标签: 多举措 脊柱骨科患者 便秘发生率 方法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脊髓损伤术后应用骨科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5~2022.5期间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80例脊柱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将其分为2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骨科康复护理,对比两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WHOQOL-100评分:护理前无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更高(P<0.05)。结论:脊柱脊髓损伤术后应用骨科康复护理效果显著,可促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改善。

  • 标签: 脊柱脊髓损伤 术后护理 骨科康复护理 常规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对脊柱脊髓损伤术后患者采取的治疗时,采用骨科康复护理干预机制,进而观察其效果情况。在研究中,观察时间开始节点为2022年6月,结束节点为2023年5月,将54例患者分为两组,设置组名为普通组(采用常规护理)和康复组(采用骨科康复护理),对比两组FMA功能评分情况。结果发现,在普通组和康复组两组的FMA功能评分对照中,康复组上肢功能评分和下肢功能评分均高于普通组(p

  • 标签: 脊柱脊髓损伤术 骨科康复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范化疼痛护理对骨科脊柱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7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01例骨科脊柱疼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7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进行规范化疼痛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临床症状情况、护理效果和满意度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组间比较差异较小;护理后,干预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程度明显要好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非常显著;干预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总有效率组间差异显著;干预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满意度,组间差异显著。结论范化疼痛护理对骨科脊柱病人的临床效果显著,减轻了疼痛感、提高了睡眠质量及满意度,并缩短平均住院日,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规范化疼痛护理 骨科脊柱病人 作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脊柱俯卧位手术压疮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1月期间在我院骨科脊柱俯卧位手术患者有50例并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流程,为手术患者摆放合理的手术体位,加强患者受压部位的特殊观察护理。结果经分析得出手术压疮发病原因,并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使得骨科脊柱俯卧位手术压疮发生率降低并效果显著,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临床研究发现采用护理措施对预防术中压疮的发生率效果十分突出,提高了手术治疗安全性及手术护理质量,为今后医学的发展提供了参考方向。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脊柱脊髓损伤术后患者中骨科康复护理效果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12月共144例脊柱脊髓损伤患者,观察组及对照组各72例。观察组骨科康复护理,对照组常规护理。比较分析情绪变化、脊髓功能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70例(97.22%)高于对照组56例(77.78%);观察组轻触觉、针刺觉、运动的脊髓功能评分均较高;SAS、SDS评分均较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骨科康复护理应用于脊柱脊髓损伤患者,可取得极佳的护理效果,改善负性心理情绪、脊髓功能,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运动功能,安全有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脊柱脊髓损伤 术后 康复护理 骨科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骨科腰椎疾病脊柱融合术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将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在我院行脊柱融合术的60例骨科腰椎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30例,分别接受常规护理、联合护理干预,对比患者腰腿疼情况、身体功能JOA评分、直腿抬高角度及腰背伸高度。结果:术后3个月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身体功能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直腿抬高角度及腰背伸高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科腰椎疾病脊柱融合术患者接受联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术后腰腿疼,促进促进身体功能恢复,该方案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护理干预 骨科 腰椎疾病脊柱融合术 影响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规范化疼痛护理对骨科脊柱手术后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2例2020年我院收治的骨科脊柱手术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和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指标和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

  • 标签: 骨科脊柱 规范化 疼痛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规范化疼痛护理对骨科脊柱手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1年3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内在我院接受接受康复治疗骨科脊柱手术后的患者作为病例样本分析对象,将其分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其进行对比干预护理。将常规疼痛护理应用于对照组,将规范化疼痛护理应用于观察组,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术后24h、术后3d疼痛评分、睡眠质量评分都优于对照组,差异含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接受脊柱手术的患者应用规范化疼痛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及推广。

  • 标签: 规范化疼痛护理 骨科脊柱手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规范化疼痛护理对骨科脊柱手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于我院骨科脊柱手术治疗的36例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1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规范化疼痛护理,观察两组术后疼痛程度,并对数据作以分析。结果:研究组术后4h、12h、24h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骨科脊柱疾病治疗中辅以规范化疼痛护理的价值。方法:纳选对象为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在院骨科治疗的70例脊柱疾病患者,按数字奇偶法分作对照组与观察组,组内均35例患者,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规范化护理,比对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睡眠时间、康复锻炼时间以及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规范化疼痛护理予以干预,可增加康复锻炼时间及睡眠时间,降低疼痛感的同时,还可对就医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起到提升作用,应推广。

  • 标签: 脊柱疾病 规范化疼痛护理 骨科 护理质量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脊柱骨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DVT)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探究深静脉集束化护理实施价值。方法:选择2022.1.1-2023.11.30期间本院脊柱骨科手术患者72例,依据术后有无DVT划分为DVT组、非DVT组,两组均行深静脉集束化护理;分析脊柱骨科术后DVT风险因素及护理前后凝血指标。结果:多因素分析示:年龄≥65、输血量≥400ml、肌力异常为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护理后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均短于护理前(P<0.05)。结论:脊柱骨科术后DVT风险因素较多,针对相关危险因素制定科学的护理方案,实施深静脉集束化护理可降低DVT发生率。

  • 标签: 脊柱骨科手术 下肢静脉血栓 风险因素 深静脉集束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识别脊柱骨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DVT)风险因素,分析深静脉集束化护理干预效果。方法:以我院接受脊柱骨科手术治疗的13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时间为2023年1月至12月,134例患者脊柱骨科手术后发生DVT的有26例,发生率为19.40%,对比各种可能影响因素及护理效果。结果:术后发生DVT的有26例,发生率为19.40%,年龄、糖尿病史、输血量>400ml、肌力异常以及D-D、CRP水平是影响下肢DVT发生的主要风险因素(P<0.05);护理后D-二聚体(D-D)、C反应蛋白(CRP)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高龄、合并糖尿病、高输血量、肌力异常均为脊柱骨科手术后下肢DVT风险因素,通过集束化护理能够有效改善。

  • 标签: []脊柱骨科手术 下肢静脉血栓 风险因素 集束化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控制骨科在创伤骨科中的应用。方法:随机抽取2021年11月-2022年11月市中医院的急诊科收治的168例骨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8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创伤手术治疗,实验组采取创伤控制骨科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患者生存率以及并发症等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经临床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X2=5.30,P

  • 标签: 创伤控制 创伤骨科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