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用MRI全脊柱扫描及其后重建技术诊断脊柱侧弯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选取25例脊柱侧弯患者使用GE1.5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进行全脊柱扫描,对接颈、胸、腰各段脊柱扫描后进行后处理并分析其现象,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通过对多位患者扫描得出,15例患者属于椎体及附件发育不良、6例属于Chiari畸形、3例属于中央管扩大或脊髓空洞、1例是脊髓纵裂。结论MRI全脊柱扫描的应用,提高了各种脊柱侧弯畸形诊断的直观性和准确性,对下一步的治疗具有实际意义应用价值。

  • 标签: 脊柱畸形MRI全脊柱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微脊柱创伤手术治疗脊柱创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7月到2016年7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脊柱创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给予试验组患者微创脊柱创伤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疼痛评分,并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疼痛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并且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结论微创脊柱创伤手术治疗脊柱创伤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微创脊柱创伤手术 脊柱创伤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脊柱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以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41例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脊柱骨折的患者为观察对象,对其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手术治疗成功率为97.6%,患者术后1年存活率为90.0%,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手术治疗后患者骨折局部疼痛明显缓解,术前及术后VAS评分分别为6~9(7.5±1.2)分,和1~3(2.1±0.8)分,经t检验,手术前后VA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t=5.12,p<0.05);X线片复查显示,所有患者的植骨部位均为骨性融合,融合时间为8~15(11.3±2.3)个月。结论对于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脊柱骨折患者,临床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根据患者骨折部位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入路及固定方式,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脊柱骨折 治疗方法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1年6月~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16例该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0例患者经治疗和积极护理后15例康复,4例好转,1例自动出院。结论脊柱结核疾病的临床症状多样,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才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 标签: 脊柱结核 骨外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的特点。方法对山东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脊柱外科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87例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的不同情况将其分为胸弯组与腰弯组,分析两组患者的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探讨参数变化与年龄之间的联系。结果胸部弯曲患者较易出现脊柱骨盆矢状位负失衡,而腰部弯曲患者较易出现脊柱骨盆矢状位正失衡。结论在制定矫正策略前期需要正确评估AIS患者的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情况,为制定针对性手术计划提供指导。

  • 标签: 脊柱侧凸 成人性 骨盆矢状位平衡
  • 简介:摘要目的对磁共振成像(MRI)影像鉴别脊柱结核与非结核性脊柱炎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抽取2013年2月~2015年11月前来我院进行治疗的64例脊柱感染性病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超导磁共振成像仪对患者进行检查,进而分析患者的MRI特征。结果脊柱结核患者不仅比非结核性脊柱炎患者更容易引起椎体塌陷畸形、死骨或钙化,而且还更容易引起椎间盘狭窄及破坏、椎旁脓肿。结论对MRI脊柱感染性病变患者进行MRI诊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脊柱结核与非结核性脊柱炎的鉴别效果。

  • 标签: 脊柱结核 非结核性脊柱炎 MRI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微脊柱创伤手术治疗脊柱创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7月到2016年7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脊柱创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给予试验组患者微创脊柱创伤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疼痛评分,并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疼痛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并且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结论微创脊柱创伤手术治疗脊柱创伤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微创脊柱创伤手术 脊柱创伤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为挽救患者的生命,减轻患者的痛苦,针对骨科损伤患者损伤控制骨科临床应用研究。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2年入住我院的80例骨科损伤患者,采取损伤控制骨科原则进行治疗。结果68例患者伤愈出院,随访2—20个月,平均随访11个月,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4.5—10个月,均无畸形愈合与远期并发症发生,12例治疗无效死亡(15%);骨科损伤控制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病率,值得在骨伤患者的救治过程中推广使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60周岁以上老年患者脊柱手术的主要特点,运用术前身体情况评估、手术方式选择、围手术期处理等方式以提升疗效,降低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8月至2013年8月间的67例60周岁以上的老年脊柱患者围手术期资料,依据病人的术前病变、身体功能与精神状态,开展可行性评估,选取合理的手术时机与方式,研究老年脊柱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防治工作。结果67例老年脊柱手术患者中出现各类并发症6例,根据病因分别实施有效处理,全部患者均得到了较好的恢复,均顺利度过了围手术期,没有1例死亡。结论术前认真检查患者身体状况,术后强化检测,及时防治各类并发症,积极开展功能锻炼,能够明显降低老年患者脊柱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病残率。

  • 标签: 老年患者 脊柱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脊柱结核MRI平扫及增强表现,探讨MRI平扫及增强对脊柱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2例脊柱结核患者的MRI平扫及增强表现,旨在提高脊柱结核的MRI诊断准确率。结果颈椎结核8例,胸椎结核11例,腰椎结核19例、骶椎结核4例。脊柱结核T1WI呈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当病灶中心发生干酪性脓肿时呈均匀长T2信号,常累及相邻多个椎体,椎间隙变窄,周围易形成冷脓肿,为脊柱结核的典型表现。结论通过分析脊柱结核的MRI平扫及增强表现并结合临床病史,可有效提高脊柱结核的诊断准确率。

  • 标签: 脊柱 结核 MRI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骨折手术患者常见问题的护理对策。方法将循证护理应用于脊柱骨折手术患者,解决患者疼痛、瘫痪、肺部感染、压疮泌尿系感染,深静脉血栓问题的时间过程。结果63例患者住院期间发生肺部感染1例,无一例压疮,3例发生下肢肿胀,2例发生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循证是临床护理基础,不仅可提高护理质量,对患者有益,而且可丰富护理人员的知识。

  • 标签: 循证护理 脊柱骨折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TSRH脊柱内固定系统用于脊柱骨折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70例脊柱骨折患者作为调查主体,对其使用TSRH,在完成治疗之后,分析其后Cobb角、伤锥后突角、矢状面指数情况。结果手术之后的Cobb角、伤锥后突角、矢状面指数相比手术之前有明显的改善。前后比较差异非常的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脊柱骨折患者使用TSRH固定可以发挥非常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TSRH脊柱内固定系统 脊柱骨折 治疗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总结脊柱结核病患者行脊柱植骨内固定术的护理措施。方法对46例行脊柱结核病灶植骨内固定术的患者进行护理。术后予以预防压疮、便秘及坠积性肺炎、泌尿路感染等护理措施,并进行心理干预、股四头肌训练,佩戴支具活动等康复护理。结果46例患者手术均顺利,术后康复快,恢复时间短,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恢复,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行脊柱结核病灶植骨内固定术的患者予以预防并发症及康复锻炼可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降低伤残率及合并症的发生率。

  • 标签: 脊柱结核 脊柱植骨内固定术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全脊柱MRI在强制性脊柱炎炎性损伤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以我院37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为2017年2月—2018年2月间入院治疗人员。患者入院前开展全脊柱MRI检查,在患者治疗一个疗程后同样开展MRI检查,比较患者MRI检查结果。结果治疗前炎性脊柱ADC值为(1.6±0.3)10~3mm/s,治疗后为(0.9±0.1)10~3mm/s,P<0.05。治疗前患者BASDAI评分为(42.3±5.2)分,治疗后为(13.5±4.4)分,P<0.05。结论全脊柱MRI能够对强制性脊柱炎患者炎性损伤以及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 标签: 全脊柱MRI 强直性脊柱炎 炎性损伤 疗效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骨科病人的护理方法与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之间我院骨科收治的老年住院患者98例,给予体位、排便、饮食、心理、并发症预防等方面的护理措施。结果经过精心护理,本组患者均未发生任何并发症,最终出院,住院时间平均(20.6±1.2)d,治愈率为98.0%,其余2例好转,经过1年的随访,其骨折愈合良好,肢体功能显著改善,基本上恢复了生活自理能力。结论老年骨科病人的身体素质较差,需长时间卧床休养,给予全面的护理干预能够缓解其不良情绪,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老年患者 骨科 护理方法 并发症
  • 简介:摘要总结了160例骨科老年患者的护理经验。主要包括环境护理、心理护理、病情观察、用药护理、营养护理、并发症防治、康复指导。我认为做好骨科老年患者的基础护理,心理疏导,全程专科健康指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取得配合治疗和护理,可有效预防长期卧床并发症的发生,肢体功能最大限度的恢复,以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骨科 老年患者 护理
  • 简介:摘要疼痛是绝大多数骨伤患者的固有体征,也是病人就诊的主要原因,它受心理状态和其他因素的制约,直接影响着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能否有效地预防或减轻疼痛,减少骨折病人因疼痛引起对机体的有害影响,促进骨折的愈合和功能的恢复。对做好骨伤病人疼痛的护理是十分重要的。

  • 标签: 患者疼痛原因 疼痛的评估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