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近十余年随着工程学与材料学的密切结合,及神经外科新技术和新方法的积极应用,加之基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诊疗设备和手术器械的革新,脊柱脊髓外科已经取得了很大发展.

  • 标签: 脊柱 神经外科手术
  • 简介:神经脊柱外科是指神经外科医生从事的脊柱外科部分,实际上涵盖了整个脊柱外科范围。脊柱外科作为神经外科和骨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还没有完全独立成为一个完整的二级学科,因此没有一个完整的学科定义,实际工作由神经外科医师和骨科医师共同开展。神经脊柱外科是神经外科的主要组成部分,亦是神经外科中发展最为迅猛的一个分支。

  • 标签: 脊柱外科 指神经 神经外科医师 西方 外科医生 骨科医师
  • 简介:目的研究脊柱手术硬脊膜撕裂修补术后的患者使用小剂量PCEA的最佳途径.方法本研究选择ASAⅠ-Ⅲ级,行脊柱手术的病人40例,分为A组:20例脊柱手术;B组:20例脊柱手术硬脊膜撕裂修补术的病人,分别采用不同剂量的镇痛剂进行术后PCEA.结果两组VAS疼痛评分,满意度评分,下肢运动阻滞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说明小剂使用PCEA硬脊膜修补术后镇痛,病人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脊柱手术 硬脊膜修补术 用药剂量 术后 镇痛剂 吗啡
  • 简介:随着医学知识与技术日益进步,医护分工逐渐精细,相互协调以使服务更臻完善,以达整体护理和满足患者需求。骨科护理是体现整体护理的专科,从骨折发生至康复,护理从医院至回到社区。除了医疗专科,骨科专科护理支持对患者的照顾绝不能缺少。提高骨科护理的专业水平,最重要是护理人员需保持与时俱进的高素质骨科护理培训。骨科专科护士要接受从基础至专科有系统而循序渐进式的培训,知识和技术更扎实,专业使命和自信使他们感受到服务需要创新。香港骨科专科护士在跨界顾问服务和护理门诊工作的开展,显示着骨科专科护理更趋成熟,为协调好医生、护理好患者而不断努力,让护理服务求进求新。

  • 标签: 骨科护理 专业培训
  • 简介:术中超声作为一项术中影像技术,具有实时动态、安全无创等特点,可帮助术者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治疗效果,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为研究脊髓脊柱疾病提供新的有效方法,本文复习相关文献,就术中超声在Chiari畸形、脊髓肿瘤、椎管狭窄等脊髓脊柱手术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ARNOLD-CHIARI畸形 脊髓肿瘤 椎管狭窄 超声检查 术中
  • 简介:目的探讨脊柱血管瘤合并脊髓压迫的外科手术方式及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脊柱血管瘤合并脊髓压迫病人的临床资料。6例均经后正中入路,采用不同手术方式进行肿瘤切除,结合减压和(或)内固定进行治疗。结果随访6例,时间4-36个月,2例病人出现进行性神经功能障碍,予以射波刀治疗后,改善1例,无效l例。其余病人恢复良好。结论椎管内肿瘤切除+椎板减压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是治疗脊柱血管瘤合并脊髓压迫的基本手术方式,椎体部分切除术对于脊髓前方压迫的部分病人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血管瘤 脊柱 脊髓压迫 减压术 椎板 椎骨切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中国神经脊柱外科医师培训的方法与经验。方法通过加强对国内几个重点神经脊柱外科中心建设与发展,在中国神经科学技术有限公司的鼎力支持下,于2013年11月成立了中国神经脊柱学会及讲师团,以点带面,先后在全国范围内举办神经脊柱初级学习班、中级学习班、高级学习班、手术观摩班及临床进修班等,推动了国内神经脊柱外科的快速发展。结果近4年来,中国神经脊柱外科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无论从开展神经脊柱外科的科室数量、手术量、病种数及手术疗效均得到了提高。结论中国神经脊柱外科刚刚起步,各地区间差异较大,与欧美神经脊柱外科及国内骨科脊柱外科的发展差距较大,而中国神经脊柱外科医师培训的以点带面的培训方式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神经脊柱 外科医师 培训 医学教育
  • 简介:脊柱脊髓外科历来是神经外科的重要领域.近20年来,由于影像学的进展、手术入路的创新和显微外科技术的普及、微侵袭技术的介入、手术器械的不断更新以及相关基础研究的逐步深化,脊柱脊髓疾病的诊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遗憾的是,国内神经外科界尽管在该领域也取得了不少成就,对某些疾病(如脊髓内肿瘤等)的外科治疗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就总体而言,神经外科医师对脊柱脊髓外科还缺乏足够的重视.笔者就脊柱脊髓外科研究进展作一简要回顾,希望引起神经外科同道更多的关注.

  • 标签: 外科医师 脊髓损伤 脊髓内肿瘤 椎管内血管畸形 脊柱脊髓外科
  • 简介:我科完善、改进了系列骨科专科护理质量管理措施,包括修订完善相关制度、常规、标准和流程,反复培训,过关考核;制定骨科疾病临床护理路径并实施;设立骨科专科护理质量指标并评价效果,加强现场管理,规范干预行为等。通过这些措施提高了预防骨科专科并发症发生的护理干预指标合格率,有效降低专科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骨科 专科并发症 护理干预 质量控制
  • 简介:随着神经外科向广度和深度的不断发展,各个亚专业的出现成为必然,除传统的肿瘤外科、创伤外科和血管外科外,一些新的亚专业不断发展壮大,例如血管内神经外科、功能神经外科等。此外,随着我国神经外科与国际神经外科学术交流的增加,神经外科开展脊柱外科手术得到越来越多同行的认可与重视。在欧美等国家一些著名的神经外科医疗中心,脊柱外科手术〉手术总量的50%,约1/3神经外科医师主要从事脊柱亚专业。我国的神经外科住院医师培训制度正在逐渐完善和规范化,

  • 标签: 血管内神经外科 脊柱外科手术 外科住院医师 专业培训 功能神经外科 国际神经外科
  • 简介:目的探讨病例库结合模拟人授课模式在骨科实习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在骨科实习的本科实习生60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常规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病例库结合模拟人授课模式”,对比观察两组教学效果。结果研究组理论考试、病例分析和技能操作成绩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1);实验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为100%,显著高于常规组66.7%(P〈0.001);实验组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满意度为90.0%,显著高于常规组60.0%(P〈0.01)。结论采用病例库结合模拟人授课模式进行骨科实习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可显著提高教学质量。

  • 标签: 病例库 模拟人 骨科 实习 教学效果
  • 简介:由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主办、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和青海仁济医院共同协办的第一届全国脊柱神经外科大会,拟定于2011年8月11—14日在青海省西宁市举行。周定标和凌锋教授共同担任大会主席,菅凤增教授任大会秘书长。届时将邀请国内神经外科知名专家,以及意大利、日本、韩国等国的专家作专题报告。

  • 标签: 神经外科 征文通知 脊柱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中国医师协会 仁济医院
  • 简介:目的:探讨对骨科患者应用舒适护理对其疼痛程度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洛阳中心医院骨科收治的骨科住院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实施舒适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分析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睡眠质量和护理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疼痛程度小于对照组,睡眠质量和护理满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舒适护理应用于骨科患者,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提高其睡眠质量,同时也能获得较高的护理满意度,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起到积极作用。

  • 标签: 舒适护理 骨科 疼痛程度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一期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外沟通性哑铃型肿瘤,及维持术后脊柱稳定性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椎管内外沟通性哑铃型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肿瘤位于颈段6例,胸段4例,腰段2例。均行显微手术切除肿瘤,同时行脊柱内固定术10例。结果肿瘤全切除9例,近全切除2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病理结果:神经鞘瘤8例,神经纤维瘤、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恶性间皮瘤、高分化血管肉瘤各1例。术后病人神经功能改善11例,无明显变化1例。病例均随访4~16个月,无肿瘤复发,无脊柱畸形发生。结论显微镜下一期手术切除椎管内外沟通性哑铃型肿瘤的同时,为维持术后脊柱稳定性,多数病人需同时行脊柱内固定术。

  • 标签: 脊髓肿瘤 内外沟通性 显微外科手术 内固定术
  • 简介:目的建立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计算机辅助三维立体脊柱虚拟模型,构建出适用于虚拟手术中实时复杂交互的脊柱三维仿真模型。方法对高分辨率的人体64排CT切片数据进行感兴趣区域图像分割和边缘提取,采用面绘制技术对提取的轮廓序列进行三维数据生成,对重建的模型根据实时交互的需要进行优化。结果重建出的脊柱模型保持了较高的几何分辨率和光滑性,读入虚拟手术系统后.在实时交互下能表现出较好的解剖精确性和实时绘制的真实感。结论基于人体切片数据重建出的三维模型可较好地适用于虚拟手术中的复杂交互操作。

  • 标签: 虚拟现实 三维重建 模型 脊柱
  • 简介:目的设计一种新型脊柱定位仪,通过脊柱标本椎弓根穿刺验证定位仪的实用性与定位准确性。方法自行设计一种脊柱定位仪,选择4具成人脊柱尸体标本,使用脊柱定位仪对尸体标本的椎弓根进行穿刺,测量椎弓根内、外缘的穿刺点与提前计划的理想穿刺点之间的距离,根据穿刺针的最大偏差数值计算穿刺的优良率。结果共穿刺了尸体标本L1-S1的48个椎弓根,椎弓根外缘穿刺点与理想穿刺点的偏差距离在正位X光片上为:0-6.0mm,平均1.8mm;侧位X光片上为:0-7.0mm,平均1.6mm。椎弓根内缘穿刺点与理想穿刺点的偏差距离为在正位X光片上为:0-6.4mm,平均2.0mm;侧位X光片上为:0-7.3mm,平均1.9mm。穿刺的最大偏差距离为:0-7.3mm,平均2.4mm。穿刺结果,优:34例(70.8%);良:10例(20.8%);差:4例(8.3%),优良率为91.7%。结论新型脊柱定位仪在椎弓根穿刺试验中提高了穿刺的准确性,具有体积小巧、操作方便、精确性高等特点,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脊柱 定位仪 椎弓根 导航 机器人
  • 简介:目的:建立因素型骨科病人分类系统,指导骨科护理人力资源科学配置。方法:根据因素型骨科病人分类量表,对病人进行因素型分类,通过公式计算每类病人的护士配备系数,根据各病区病人分类情况,计算病区需要的护士人数。结果:因素型骨科病人分类量表根据人均每日所需护理时间采用整数时数分割法将6个病区病人分为四类,护士配备系数分别为0.30、0.48、1.04、2.01,每个病区每日需配备的护士人数=(一类病人人数×0.30)+(二类病人人数×0.48)+(三类病人人数×1.04)+(四类病人人数×2.01);临床实际配备护士人数远远小于所需人数。结论:因素型骨科病人分类系统的建立为病人客观归类提供了量化指标,可科学指导护理人力资源配置。

  • 标签: 病人分类系统 护理 人力资源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