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恶性肿瘤合并下肢静脉患者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收治183例恶性肿瘤合并下肢静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183例恶性肿瘤合并下肢静脉(DVT)患者平均年龄(60.2±11.9)岁,≥60岁99例,占54.1%。左下肢为DVT最常见发病部位,共120例,占65.6%。单纯小腿肌间静脉79例(43.2%)。发生DVT并同时诊断恶性肿瘤23例,占12.6%。31例DVT发生在手术后,以术后1发生率最高。胃癌、肺癌、宫颈癌是合并DVT最常见恶性肿瘤。病理类型以腺癌最多,108例。晚期患者101例,占55.2%。97例患者存在贫血,占53%。血浆D-D与FIB检测阳性率分别为76.3%、38.5%。结论年龄≥60岁、腺癌、晚期、贫血恶性肿瘤患者是DVT高发人群。左下肢是DVT最常见发病部位,临床容易忽视单纯小腿肌间静脉有很高发病率,值得重视。恶性肿瘤初诊、术后是DVT高发时间。D-D及FIB两项指标可能对DVT早期诊断很重要。

  • 标签: 肿瘤 静脉血栓形成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细节化优质护理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临床疗效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我院神经内科2016年1月-2016年5月收治110例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分为研究组60例,给予细节化优质护理,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护理,在治疗内容相同相近情况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判断不同护理服务影响。结果研究组,护理有效率(53/60)88.33%,不良反应3例,优于对照组,(39/50)78%,7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节化优质护理可以满足于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对各个操作步骤程序专业服务要求,降低服务风险、提高服务质量。

  • 标签: 细节化优质护理 脑梗死 静脉溶栓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注重PICC置前后细节管理对减少并发发生效果。方法选取我科自2014年1月-2016年2月收治180例接受PICC置肿瘤化疗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PICC置管管理,观察组则成立质控组以进行PICC置前后细节管理。统计2组患者并发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出现导管堵塞、机械性静脉炎、血栓形成以及炎性反应等并发发生率为10.00%,而对照组患者并发发生率为24.44%,观察组患者并发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针对需接受PICC置肿瘤化疗患者,在置前后注重细节管理,能够明显降低并发发生率,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PICC置管 细节管理 并发症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动静脉瘘维护疗效,评价其维护动静脉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使用动静脉作为血管通路1年以上维持性血液透析慢性肾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血透及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6ml+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1次/天,连续用1周为1个疗程,每3个月治疗1个疗程。两组均不采用其他任何抗凝剂(除透析时常规使用肝素外),共同观察5年。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疗效性指标(血流量、彩超检测血管内径、血栓形成率等)和安全性指标(出血、过敏反应、肝功能及凝血功能)。[结果]11~5年,治疗组血栓形成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第3~5年,治疗组瘘口内径、动脉端穿刺处血管内径及静脉端穿刺处血管内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安全性指标(ALT、AST、出血、过敏反应、凝血功能)治疗前后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可预防和减少动静脉血栓形成,同时防止瘘血管纤维化和穿刺处瘢痕形成,使瘘血管保持弹性,降低狭窄发生率,有效维持动静脉正常功能;长期间歇性使用疏血通注射液维护动静脉瘘是安全

  • 标签: 疏血通注射液 动静脉内瘘 慢性肾衰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