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住院医师规范培训目前是我国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而临床思维能力是一名优秀住院医师的灵魂。临床思维贯穿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全过程,是临床医疗规范的核心,体现了住院医师的临床诊断及实践技能操作能力。住院医师虽有临床见习或实习经历,但现有的大环境下,住院医师在实习过程中,看的多,动手少,部分住院医师实习时还有可能"眼高手低",所以,住院医师所掌握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真正的医学实践活动有机结合的能力不够,导致住院规培医师在临床就诊时,临床思维无法找到最佳的出发点及切入点,遇到临床突发状况或特殊情况时,往往不知所措。因此,如何将理论知识与临实践结合、培养住院医师临床思维能力,是住院医师规范培训的关键。

  • 标签: 住院医师 规培 临床思维能力 培养
  • 简介: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培训作为培养中医临床医师的重要环节,在提高中医临床医疗水平和中医人员专业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医学生成长为合格临床医师的必由之路.从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培训的基本要求及目前某院住院医师规范培训现状入手,详细探讨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住院医师规范培训质量管理体系.

  • 标签: 规范化培训 住院医师 中医
  • 简介:耳鼻喉科医学生的临床实践是耳鼻喉科临床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进入耳鼻喉科临床实践的学生主要为本科生及研究生,以临床见习为主。耳鼻喉科教学作为临床教学的一部分,已进行数十年,形成了规范的教学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标签: 耳鼻喉科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临床实践
  • 简介:[目的]探索新形势下临床型硕士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培训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为培养临床型硕士研究生提供可借鉴经验。[方法]选取广西中医药大学瑞康临床医学院2013级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50名临床型硕士研究生作为观察组,2012级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50名专业学位研究生作为对照组研究,按照制定相关细则培养2年,培养结束后进行专业理论、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历书写、病例分析、临床技能操作等考核,对比分析两组学生各项考核成绩和合格率。[结果]观察组专业理论、体格检查、病例分析和临床技能四项成绩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史采集和病历书写成绩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合格率是94.0%,对照组合格率为80.0%,观察组合格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照临床型硕士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培训的“双轨合一”培养模式培养的临床型硕士研究生的临床能力总体上优于传统培养模式硕士研究生,“双轨合一”的培养模式将会推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式的转变,并对医学改革产生深远的影响。

  • 标签: 临床型硕士研究生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培养模式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内分泌科教学门诊在全科医师规范培训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2016年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进行规范培训的全科住院医师44名,随机分为研究组24人,对照组20人。对照组学员主要在病房进行规范培训,研究组学员一方面要接受病房培训,另一方面要完成每周一次上午与一次下午的内分泌科教学门诊培训。比较两组学员入科、出科考核成绩以及对带教效果的评价。[结果]两组学员入科前基本知识考核成绩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内分泌科培训结束后研究组出科理论考试及临床实践技能测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带教效果评价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分泌科教学门诊能显著提高全科医师规范培训的效果。

  • 标签: 内分泌科 教学门诊 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 带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急诊急救规范培训提升护士危重症护理能力效果探究。方法:为观察急诊急救规范培训对护士危重症护理能力提升的效果,对某“三甲”医院的护士进行为期3个月的急诊急救规范培训培训期间需完成1次集中理论考核、2项常用急诊急救护理操作考核和1项专业技术操作考核,培训结束后参与闭卷考试。比较第一批参与培训的53名护士培训前后理论考试成绩、培训后护士自我效能感评分。结果:急诊急救规范培训对补充护士急危重症相关知识、提高护士危重症护理能力及提升护士工作自信心有积极作用,有助于护理优秀人才的培养。结论:加强急诊急救规范培训,能够更好的提升护士危重症护理能力效果。

  • 标签: 护士 急诊急救 规范化培训 危重症护理能力
  • 简介:中成药品种繁多,疗效各异,在防治疾病保障人体健康方面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然而中成药命名方法颇多,其中也有一些命名欠合理,给初学者带来了困惑,给医师用药增添了烦恼。为此本文就中成药的命名问题略陈管见,以期关注。命名与原方名不一致源于《伤寒论》的麻杏石甘汤,成药名为止嗽定喘丸;源于《良方集腋》的良附丸,成药名为胃气止痛丸;源于《古今医鉴》的壮本丹,成药名为六合散。对于上述名称的变更,临床医师如不知其原始出处,恐未敢轻用。笔者认为中成

  • 标签: 中成药 命名 规范化
  • 简介:从中医症状名词术语的规范、症状量化的规范、医案书写规范的制定、量表法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等方面对中医问诊规范研究的现状进行了总结与思考。

  • 标签: 中医问诊 规范化 量化 量表 计算机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