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此前,我们已经就中医药学的肾主生殖理论作过某些研究,提出了一些理论假说[1],也从机体雌雄素交叉代谢及其平衡的角度探讨并提出了关于肾主生殖的研究问题[2]。这里,我们更具体一点地讨论肾主生殖与性激素合成及其在血液和脏器组织中的浓度分布动力平衡问题。

  • 标签: 肾主生殖 力学平衡 浓度分布 激素合成 分布动力学 中医药学
  • 简介:目的应用超声测量偏头痛大鼠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参数,观察针刺对大鼠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参数的影响,从血流动力方面初步探讨针刺对硝酸甘油诱发偏头痛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必理通组、针刺组4组,每组各6只.对模型组、必理通组、针刺组进行造模,空白组和模型组不予治疗,必理通组予必理通灌胃治疗,针刺组予针刺治疗,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大鼠颈总动脉的直径、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末期流速(Vd)、平均流速(Vm)、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及心率(HR),计算颈总动脉血流量、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Vs/Vd),对各组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参数进行比较.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必理通组、针刺组双侧颈总动脉血流量均明显升高(P<0.01),模型组双侧颈总动脉血流量轻度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双侧颈总动脉血流量明显升高(P<0.01).与必理通组比较,针刺组右侧颈总动脉血流量升高(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必理通组、针刺组双侧颈总动脉PI数值升高(P<0.01).与必理通组比较,针刺组右侧PI升高(P<0.01).各组颈总动脉直径、Vs、Vd、Vm、RI、Vs/Vd及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对硝酸甘油诱发偏头痛大鼠的颈总动脉血流量有明显改善作用,颈总动脉血流量、PI与偏头痛密切相关,可作为治疗偏头痛较好的参考指标.

  • 标签: 超声 偏头痛 针刺 井穴 颈总动脉血流量 大鼠
  • 简介:蛋白尿是肾脏病常见的临床表现,既是肾脏受损的标志,又是加重肾脏病进展的因素.西医治疗主要以饮食调控,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应用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或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为主.中医治疗可分为专方治疗、中成药治疗及单味药治疗等几个方面.传统观点认为脾肾功能失调为产生蛋白尿的基本病机,以益气健脾、补肾固精为基本治疗原则,但这种治疗方法在临床应用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故而有专家提出和解少阳及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通络等其他治疗方法.常用的中成药如黄葵胶囊、百令胶囊、雷公藤制剂、肾康注射液及肾炎康复片等在降低蛋白尿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黄芪、大黄、白茅根等多种单味药也经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有降低蛋白尿的作用.

  • 标签: 蛋白尿 中西医 治疗
  • 简介:糖尿病肾病中医学统一命名为“消渴病肾病”,在总结临床实践基础上发现消渴病肾病以肾络瘀痹为病机核心,并贯穿于消渴病肾病的始终.而肾元虚损,与湿、热、毒、痰、瘀互结,形成肾络瘀痹的不同特点.早期以阴虚燥热、气阴两虚为主,逐步出现气阴两虚、气虚偏重,或脾肾气虚,甚至出现气虚涉及阳虚之证.消渴病肾病蛋白尿是肾气虚损害的标志,患者蛋白尿量越大,脾肾气虚越明显,随着蛋白尿量越大,水肿显现,脾肾阳虚病机转换越显著.消渴病肾病病机复杂,变证丛生;治疗重在通络保肾;利水消肿注重提壶揭盖、活血利水;病情稳定也需调理脾胃、清理胃肠.形成通络保肾复方系列经验方,中医临床疗效确切.

  • 标签: 中医药 消渴病肾病 蛋白尿
  • 简介:通过回顾中医治疗慢性肾小球疾病的病因和病机,梳理众多医家关于慢性肾小球疾病证候标本的论述,结合临床的经验,认为外感邪毒留滞体内、潜伏扰肾是慢性肾小球疾病蛋白尿的本证,临床治疗慢性肾小球疾病蛋白尿应重视标本缓急,急性发作宜去除外感诱因,缓解期以祛邪透邪为主,从标本缓急论治慢性肾小球疾病蛋白尿可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标本缓急 慢性肾小球疾病 蛋白尿
  • 简介:由于历史和流派的原因,对于慢性肾脏病蛋白尿的中医认识和治法存在一定的差异,对慢性肾脏病蛋白尿的主要治法进行了梳理,并对从肺论治、从脾论治、从肾论治、从风论治、从湿热论治、从血瘀论治及通络和络法的主要治法及其临床运用进行了评述。

  • 标签: 慢性肾脏病 蛋白尿 中医治法
  • 简介:利用静态吸附和解吸筛选出的最佳树脂对银杏总内酯的吸附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298~318K和研究的浓度范围内,HPD-100对银杏总内酯吸附平衡数据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吸附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吸附方程。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和等量吸附焓表明:HPD-100对银杏总内酯吸附是放热过程。对银杏总内酯在HPD-100上的自由能、吸附熵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吸附过程能自发进行。

  • 标签: 银杏总内酯 大孔吸附树脂 吸附热力学 吸附动力学
  • 简介:目的:探析动力髋螺钉固定术(DHS)联合中药口服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8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A组64例仅采用动力髋螺钉固定术治疗,B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B组患者均无死亡病例,功能恢复良好;B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显著少于A组(P〈0.05),B组完全负重时间显著短于A组(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优良率为89.06%、B组为93.75%,两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动力髋螺钉固定术联合中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操作简单、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微创、固定牢固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动力髋螺钉固定术 中药 高龄 股骨粗隆间骨折 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