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用颈部血管超声的检查方法,观察动脉及颈内动脉管直径和血流,结果表明:多数颈内动脉管内径与动脉内径的比值为70%左右,血流的指标大都在54%以上;动脉内径和血流并非完全代表颈内动脉,两者间存在差异,这对研究颅内血管血液供应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关系研究 动脉血流量 流量颈内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用能量彩色多普勒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研究糖尿病患者眼动脉的特点。方法选择糖尿病组80例160条眼动脉,正常对照组80例160条眼动脉,分别观察眼动脉(OA)频谱形态,检测眼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ean),以眼动脉彩色血流束代表内径(D),并计算血流。结果糖尿病组患者OA内径及Vmean均低于正常组,故血流低于正常组。结论能量彩色多普勒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是研究糖尿病患者眼动脉可行且实用的技术。

  • 标签: 糖尿病 眼动脉 彩色多普勒能量显像 彩色多普勒超声 血流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镇痛活络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对椎动脉的影响。方法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氟桂利嗪、银杏蜜环口服液;治疗组采用在对照组基础上颈部外用镇痛活络酊。观察两组患者椎动脉变化。结果治疗组椎动脉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镇痛活络酊可以有效增加椎动脉,从而有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 标签: 眩晕 颈椎病 中医药疗法
  • 简介: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中旁路血流测定,说明瞬时血流测定(transient-timeflowmeasurement)的有效性和重要性。方法停跳或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62例,在完成远近端血管吻合后,在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情况下应用瞬时流量测定仪(medi-stimbutterflyflowmetre)行旁路流量测定.测定平均流量(meanflow,Qm)、搏动指数(pulsatilityindex,PI)和逆向血流百分比(diastolicbackflow,%Insuf),并记录流量曲线。结果62例手术旁路176根,流量为(23±10)ml/min,PI为3.8±1.7,逆向血流百分比(8±7)%。其中有1例左冠状动脉优势型术中测得左前降支(1eftanteriordescendingartery,LAD)旁路Qm为2ml/min、PI为33.3,术后发生心绞痛,另2例术中测得旁路Qm小于2ml/min、PI大于20,经重新吻合后Qm大于10ml/min、PI小于5。结论瞬时血流测定有助手术医生及时发现和纠正移植血管存在的问题.防止术后心肌梗死发生,有助于判断手术预后。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血流量 搏动指数 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1、评价颈椎间盘内射频消融术治疗性眩晕的临床疗效;2、通过研究手术前后眩晕患者椎动脉的变化情况,以探讨性眩晕的发病机制。方法将纳入标准的性眩晕患者40例,给予颈椎间盘内射频消融术治疗,评价椎动脉彩超测量的手术前后椎动脉起始处血流血流速度和血管直径变化情况及与交感神经症状评分的改变情况。结果术后椎动脉起始处的血流血流速度(69.59±15.32ml/min、47.65±8.18cm/s)较术前(60.98±13.21ml/min、44.95±7.40cm/s)显著增加(P=0.000,P=0.019),手术前后双侧椎动脉增加总和与手术前后交感神经症状评分减少程度呈正相关(r=0.653,P=0.000)。结论1、颈椎间盘内射频消融术治疗性眩晕效果满意;2、颈椎间盘内射频消融术可增加双侧椎动脉血流血流速度;3、椎动脉血流变化在性眩晕的发病中有重要作用。

  • 标签: 颈性眩晕 椎动脉 颈椎间盘内射频消融术 彩超 血流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观察动脉硬化与尿毒症内瘘血流有无相关情况。方法选择120例拟行动静脉内瘘术的尿毒症患者手术中取桡动脉病理活检,将病理活检结果分为正常、轻度硬化、中度硬化、重度硬化四组,将检测结果与术后6周的血管峰值流速相对照,了解动脉硬化对内瘘的血流有无影响。结果动脉硬化在尿毒症患者中发生率约为88%,其硬化程度与手术后内瘘血流呈负相关且合并糖尿病和(或)高血压者明显高于其他疾病。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尿毒症患者,动脉硬化程度与动静脉内瘘手术后的血流呈负相关,无创性动脉硬化检测可作为动静脉内瘘手术前评价血管及预后的参考指标。

  • 标签: 动脉硬化检测 内瘘血流量 负相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鸡动脉管吻合模型的设计建立及对显微外科初学者血管吻合练习的训练效果。方法采用市场购买的50个长约10 cm的新鲜完整鸡,镜下分离皮下组织,充分暴露动脉,同时测量血管长度与口径,剪断动脉后对断端行端-端吻合,共计500支。每100个吻合口记为一组,分A、B、C、D、E共5组,记录单个血管断端吻合所用时间,统计每一组所用时间平均值,通过管腔内注射甲紫溶液检查血管吻合口通畅性。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本组实验中测量左、右侧动脉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侧动脉长度为(9.57±0.28) cm,右侧动脉长度为(9.61±0.27) cm,t=0.779,P>0.05];左、右侧头端动脉口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侧头端动脉口径为(1.12±0.08) mm,右侧头端动脉口径为(1.13±0.07) mm,t=0.265,P>0.05];左、右侧尾端动脉口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侧尾端动脉口径为(0.71±0.08) mm,右侧尾端动脉口径为(0.70±0.06) mm,t=0.063,P>0.05]。A~E组单个吻合用时分别为(14.36±0.60)、(12.57±0.71)、(10.07±0.65)、(8.44±0.52)、(6.27±0.74) min,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3.978,P<0.05);A、B组,B、C组,C、D组,D、E组分别比较(t=6.053、8.209、6.178、7.543,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鸡动脉管吻合模型血管口径粗大,模型制备简单,容易暴露,血管吻合训练效果显著,是学习血管吻合技术的有效方法。

  • 标签: 显微外科 显微血管吻合 模拟训练 颈总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动脉动力学参数与颈内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苏州大学附属常熟医院重症监护室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存在颈内动脉颅内段病变,依据头颈血管超声检查结果,将颈内动脉中度及重度狭窄者44例纳入狭窄组,颈内动脉闭塞者16例纳入闭塞组。检测动脉动力学参数,记录血流(BFV)、血管内径(D)、阻力指数(RI)、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收缩期血流峰值(PSV),并分析其与颈内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两组健侧动脉动力学参数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侧D及PSV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侧相比,两组患侧RI较高,BFV及EDV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狭窄组相比,闭塞组患侧RI较高,BFV及EDV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动脉动力学参数RI、BFV、EDV与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密切相关(P<0.05),得到Logistic回归方程:Y=-7.398+7.928X1-0.010X2-0.439X3。结论脑梗死患者颈内动脉狭窄程度与动脉RI、BFV及EDV有关,可作为颈内动脉狭窄的辅助检查指标。

  • 标签: 脑梗死 颈总动脉 血流动力学参数 颈内动脉狭窄 相关性
  • 简介:运用强力按摩器,对头部经络进行锻炼,可增加肢体血流,同安静时比较差异显著(P<0.01)。其为创编《经络锻炼操》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经络 血流量 全民健身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胎儿脐带绕血流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进行观测,探讨胎儿脐带绕S/D比值的变化对胎儿的影响。方法对351例足月妊娠孕妇产前4w内行多普勒超声检查,观测胎儿脐带绕血流动力学变化与产后结果对照分析。结果脐带绕S/D≥3组羊水污染、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较脐带绕S/D值正常组明显增高。结论多普勒诊断脐带绕的同时血流检测与频谱分析已成为反映胎儿宫内安危状况的有效检查手段。

  • 标签: 超声检查 脐带绕颈 脐动脉血流
  • 简介:目的:探讨线栓法制备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成功的两种评价方法间的相关性,为评价该模型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和标准。方法:20只雄性KM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10)、假手术组(n=10),采用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MCA)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于术前、缺血即刻、缺血2h、再灌注即刻、再灌注24h利用激光散斑成像技术监测各组小鼠脑血流变化,再灌注24h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行TTC染色法检测脑梗死体积百分比,相关分析判断脑血流变化与梗死体积百分比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出现明显的神经功能异常,TTC染色显示出明显的脑梗死,梗死侧脑血流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即刻、缺血2h小鼠脑血流变化与再灌注24h脑梗死体积的相关系数R2值分别为0.55、0.28(P〈0.05)。结论:缺血即刻的皮层血流变化与梗死体积具有较好的线性相关。小鼠脑血流变化是除神经功能评分和脑梗死体积以外另一种可判断小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制作成功的可靠且实用的方法。

  • 标签: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神经功能评分 脑梗死体积 脑血流量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利用SPECT定量评估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心肌血流(MBF)的方法,并探讨右心室MBF与血流动力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于阜外医院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相关肺动脉高压的患者14例[女13例,男1例,年龄(30.9±13.5)岁],患者均无右心功能不全表现。所有患者均行动态SPECT心肌灌注显像,采用碲锌镉(CZT)心脏专用SPECT仪进行图像采集,并进行图像重建和物理校正;采用单组织双腔室模型进行动力学建模,并考虑右心血池对右心室心肌的溢出效应,从而获得患者右心室和左心室的MBF。所有患者在显像后1周内接受右心导管检查,测定血流动力学参数;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测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MBF与其他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患者右心室MBF为(0.70±0.19) ml·min-1·g-1,平均肺动脉压为(68.64±18.18) mmHg(1 mmHg=0.133 kPa),两者间存在相关性(r=0.716,P<0.05)。右心室MBF与肺血管阻力[(14.10±7.81) Wood单位]呈正相关(r=0.768,P<0.05),与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32.00±7.75) mm]呈负相关(r=-0.624,P<0.05)。而左心室MBF与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无相关性(r值:-0.350~0.310,均P>0.05)。结论初步建立了利用SPECT定量评估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MBF的方法。对于右心功能代偿的先天性心脏病相关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MBF随肺动脉压和肺血管阻力的升高而增加。

  • 标签: 高血压,肺性 心肌灌注显像 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单光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女性月经周期穴位伏安特性与血流研究。方法本研究于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选择在校大学生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患者的肾俞双侧穴位进行测试。分别在非月经时期、月经期、月经后对所选的穴位进行伏安曲线和血区血流测试。结果非月经期的健康女性肾俞穴伏安特性和对照点相比数据差异不明显(P>0.05)。月经期与月经后健康女性的伏安特性与对照点相比数据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非月经期、经期和月经之后健康女性的左肾俞穴和对照点相比穴位处的血流灌注量明显小于对照点,数据差异均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可以准确的体现人体血气的变化状况,同时穴区的血流灌注量丰富是穴位低电阻的主要形成原因,在临床中具备一定的疾病征兆性的提示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健康女性 月经周期 伏安特性 血注量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109例氙气CT的操作过程,分析操作不成功的原因,总结出氙气CT脑血流扫描的控制难点,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2008-2010年109例患者行氙气CT检查,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分准备阶段、扫描阶段、分析处理阶段进行操作,最终得到CBF血流值,对未能成功计算出CBF血流值的5个病例进行失败原因分析。结果检查成功者104例(95.4%),不成功者5例(4.6%),失败原因主要是患者不能配合检查(2例发生呼吸减慢、血氧饱和度下降,2例因过度紧张头部移动过大),同时存在操作上的失误(1例因面罩漏气导致氙气CT报警终止扫描)。针对失败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氙气CT脑血流扫描的控制难点在于三个方面氙气麻醉副作用、头部移动导致数据失真、呼吸回路漏气。提出相应的处理策略。结论氙气CT是一种新型的、可定量分析脑血流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成功率较高(95.4%),其质量控制上的难点可大致分类为三个类型。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尽可能防止检查失败。

  • 标签: 氙气 CT 脑血流 质量控制
  • 简介:目的:研究超声检测动静脉内瘘血流不足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156例动静脉内瘘功能不全的血液透析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结果156例患者中,75例为静脉血栓形成,有53例为瘘口狭窄,28例为静脉端狭窄。结论超声检查能及时发现动静脉内瘘血流不足的原因,指导临床进行针对性治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动静脉瘘 超声检查 血流量不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利用MRI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3D-ASL)测量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脑血流(CBF),定量评估缺血性脑卒中的严重程度。方法:收集2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DWI示高信号证实为急性、亚急性脑卒中19例,其中急性脑卒中(发病〈3d)6例,亚急性脑卒中(发病〈2周)13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2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ASL及MRA检查,经图像后处理得到CBF图,选取ROI测量灌注异常区的CBF值,根据镜面对应原理测出对侧相应区域的CBF值,在DWI上勾画梗死灶的形状并测量其面积大小,由2位有经验的影像诊断医师对血管MRA作出诊断。结果:19例脑卒中病灶侧和健侧平均CBF值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7例ASL示病灶范围大于DWI上的范围。结论:3D-ASL不仅能对缺血性脑卒中进行定性、定位诊断,还能对其严重程度进行定量评估,有望成为脑血管病的常规定量检查方法,有助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预测和诊断。

  • 标签: 卒中 磁共振成像 弥散 脑血管造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碲锌镉SPECT(CZT SPECT)心肌功能灌注显像(MFPI)获得的血管区域冠状动脉(简称冠脉)血流储备(CFR)与冠脉造影(CAG)测定的冠脉血流储备分数(FFR)之间的关系及其指导冠脉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22年6月至2022年9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完成CZT SPECT MFPI测定并同期(3个月内)行CAG检查的42例患者[男30例、女12例,年龄(63.3±9.8)岁]。在血管水平计算CFR和FFR诊断心肌缺血(CFR<2.0,FFR<0.8)的一致性。计算冠脉狭窄≥70%对心肌血流下降的诊断效能。采用Kappa检验分析数据。结果42例患者共126支冠脉,其中30支(23.8%)CFR<2.0,33支(26.2%)CAG示狭窄≥70%。共有32支冠脉行CFR和FFR测定,27支两者结果一致,一致率为84.4%(27/32),其中6支两者均下降,21支均正常(Kappa=0.612,P<0.001)。在33支狭窄≥70%的冠脉中,13支CFR≥2.0;在30支CFR<2.0的冠脉中,有10支狭窄<70%。冠脉狭窄≥70%诊断心肌血流下降(CFR<2.0)的灵敏度为66.7%(20/30),特异性为86.5%(83/96),阳性预测值为60.6%(20/33),阴性预测值为89.2%(83/93),准确性为81.7%(103/126)。结论CFR与FFR诊断心肌缺血有良好的一致性。狭窄≥70%的冠脉中有近40%并不引起相应血管区域的CFR下降,CFR下降的血管中近1/3狭窄<70%。CZT SPECT测定的血管区域CFR对冠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精准诊断和介入治疗决策有潜在的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冠心病 血流储备分数,心肌 心肌灌注显像 冠状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单光子
  • 简介:为探讨血液透析中血流的影响因素,通过对我科透析患者2011年2月至2013年8月,318例患者血流不足200ml/min的患者的影响因素及处理措施,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18例患者中,男188例,女130例;急性肾功能衰竭97例,药物中毒13例,糖尿病肾病患者51例,其他肾功能衰竭患者157例。共行血液透析4890例次,血流100ml/min为56例次,101~150ml/min为268例次,151~199ml/mn为1200例次。

  • 标签: 血液透析 血流量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动态灌注成像技术测定肝脏血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22.04-2023.04的间24例肝硬化患者,作为实验组,再选取同期入院体检的健康者24例,作为对照组,2组同时实施 CT 动态灌注成像检验,对比组间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PVP)、血流(tHBF)、肝动脉灌注指数(HAPI)、平均通过时间(MTT)、对比剂分布容积(Vd)的差异。结果 对比对照组,实验组的肝硬化患者的HAP、PVP和THBF都降低,MTT存在延长,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HPI和DV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 CT 灌注成像测定肝脏血流具有无创、安全等优势,值得运用。                                                                                           

  • 标签: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动态灌注成像技术 肝脏 血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