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完善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的教材编写,积累长期的教学经验,结合药物动力的相关文献报道和应用实践,提出提高教材编写质量的改进建议。

  • 标签: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教材编写 建议
  • 简介:近年来,中西药联合应用日益增多,引起诸多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药物代谢酶和转运体在药物的体内代谢和处置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中西药联用不仅会改变药物的理化性质和人体的生理特性,而且可以调节药物代谢酶和转运体的表达和功能,进而产生药动学相互作用,引起药物疗效的改变。本文对中西药相互作用的药动学基础及其评价方法进行总结,旨在为中西药的联合应用和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中药 药物相互作用 药代动力学 药物 代谢酶 转运体
  • 简介: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靶点,强效和选择性DPP-4抑制剂已成为糖尿病治疗新药的开发热点。本文主要对已在国内上市的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维格列汀和利格列汀4种DPP-4抑制剂的构效关系以及药代动力特点,吸收、分布、代谢、消除进行综述。

  • 标签: DPP-4抑制剂 构效 药代动力学
  • 简介:目的:分析糖肾康颗粒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血流动力的变化。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9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将其分为2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在医师指导下予皮下注射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必要时予利尿剂和钙通道阻滞药以控制患者血压,其中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银杏叶片,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糖肾康颗粒,两组患者均治疗2疗程后评价其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55.56%,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肾血流参数值和TG、Scr、BS、BUN值均有所改善,经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肾血流参数值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肾康颗粒可有效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机体血流阻滞情况,提高肾内血流量,用于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治疗具有显著疗效。

  • 标签: 早期 糖尿病肾病 血流动力学 肾血流参数
  • 简介:目的研究磷酸二甲啡烷片在中国健康志愿者中单次和连续多次给药药动学特征。方法12例受试者随机开放3×3拉丁方试验设计,研究单次给药和连续多次给药药动学特征。采用HPLC-MS/MS法测定血浆中二甲啡烷的药物浓度。药动学参数采用WinNonLin软件计算。结果单次口服(10、20、40mg)磷酸二甲啡烷片后,二甲啡烷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为(1.08±0.84)、(2.16±1.64)、(4.34±2.92)μg.L^-1,tmax为(2.6±1.2)、(2.8±0.9)、(2.3±0.7)h,AUClast为(13.05±12.39)、(27.02±24.86)、(54.19±46.19)μg.h.L^-1,AUCinf为(14.21±13.37)、(29.32±27.15)、(58.41±51.57)μg.h.L^-1,t1/2为(9.23±3.56)、(10.94±2.73)、(11.21±2.51)h。多次给药20mg后二甲啡烷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为(5.22±4.28)μg.L^-1,tmax为(2.5±1.3)h,AUClast为(75.82±74.39)μg.h.L^-1,AUCinf为(82.37±82.21)μg.h.L^-1,t1/2为(12.02±2.47)h。结论单次给药二甲啡烷的体内过程符合一级线性动力过程;多次给药二甲啡烷的蓄积因子接近3,符合线性累加。

  • 标签: 二甲啡烷 健康志愿者 药物代谢动力学 HPLC-MS/MS法
  • 简介:目的利用在线柱切换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大鼠血浆丁螺环酮浓度及药代动力.方法以自制限进填料柱为预处理柱,LunaC18柱为分析柱,预处理流动相为水-甲醇(95∶5,V/V),流速为1ml/min;分析流动相为甲醇-5mmol/L甲酸铵(75∶25,V/V),流速为1ml/min,切换时间为3min,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283nm.选取Wistar大鼠6只,禁食12h,按15mg/kg剂量给予丁螺环酮片剂灌胃,并于给药后0.08、0.25、0.5、0.75、1、1.5、2、4、6、8、12、24h经大鼠眼球后静脉丛采血0.5ml,离心,取上清液进样,观察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半衰期(t1/2)、最大浓度(Cmax)、清除率(CLZ).结果丁螺环酮在0.2~4.8μg/ml的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3),3个加标水平(0.3、0.6、2.4μg/ml)的平均回收率为96.03%、104.67%、105.76%,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均〈5%.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8为3.023μg/(ml·h),AUC0→∞为4.056μg/(ml·h),t1/2为3.944h,Cmax为1.38μg/ml,CLZ为3.712L/(h·kg).结论RP-HPLC简便、快速、灵敏、准确,适用于血浆样品中丁螺环酮的药代动力研究.

  • 标签: 柱切换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限进性填料 丁螺环酮 药代动力学 大鼠 Wistar
  • 简介:为什么过度检查和诊治会在全球泛滥?有几个原因不可忽视。一是生物医学和医疗专业拼命追求利润和赚钱,二是对预防医学的误解和医学人文精神的缺失或异化,三是对高科技的盲目崇拜。

  • 标签: 检查 医学人文精神 医疗专业 生物医学 预防医学 高科技
  • 简介:新生宝贝初来乍到这个世界,给新妈妈新爸爸们带来欢乐的同时.也不免会出现手足无措的情况,42天检查是分娩出院后妈妈和宝宝第一次回到医院进行健康检查。应事先来了解一下42天检查的内容和意义,从而更好地配合医生的检查与指导。

  • 标签: 健康检查 新妈妈 出院后
  • 简介:目的研究甲磺酸桂哌齐特在人尿中的主要代谢产物。方法选择健康受试者12名,连续5d单剂量静脉滴注甲磺酸桂哌齐特250mg,分段收集0~24h尿样,经蛋白沉淀纯化后,直接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对尿样进行测定。结果在尿样中鉴定出5个主要代谢物,分别为3-O-去甲基-桂哌齐特-葡萄糖醛酸化物(M1)、3-O-去甲基-桂哌齐特-磺酸化物(M2)、桂哌齐特-吡咯烷衍生物(M3)、桂哌齐特-吡咯烷羧基化物(M4)和3-O-去甲基-桂哌齐特(M5)。结论该方法灵敏、选择性高,为深入研究甲磺酸桂哌齐特在人体内的代谢规律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甲磺酸桂哌齐特 代谢产物
  • 简介:目的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提升疼痛护理质量。方法依据《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版)》第四章第十三节"疼痛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中的要求,制定疼痛护理专项检查表单,分别从疼痛评估、疼痛治疗护理措施落实、患者疼痛健康宣教、疼痛记录、护士对疼痛相关知识的掌握、疼痛管理团队建章立制及活动记录六个维度,由专人对外科片护理单元进行三轮术后疼痛护理专项检查,并落实PDCA循环。结果疼痛评估合格率由45%提升到98%,措施落实合格率由60%上升到99%,健康宣教合格率由50%上升到98%,疼痛记录合格率由30%上升到96%,知识掌握合格率由52%上升到95%,团队管理合格率由25%上升到98%。结论专项护理检查使疼痛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是全面提升专项护理质量的一种好方法。

  • 标签: 疼痛护理 护理专项检查 护理质量
  • 简介:目的应用临床教育路径的意识对高龄结肠镜检查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和健康指导,探索其在高龄患者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住院的高龄结肠镜检查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分别实施常规健康宣教和临床教育路径护理干预及健康指导。结果在实施临床教育路径指导后,观察组患者的结肠镜检查相关知识掌握较好、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质量及患者满意度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龄结肠镜检查患者实施临床教育路径有利于提高患者结肠镜检查的成功率,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满意度。

  • 标签: 高龄 结肠镜检查 临床教育路径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小儿腹部常见囊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1例小儿腹部囊性病变的超声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超声诊断结果与手术及术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本组患儿44例胆总管囊肿,19例肾积水,此两者超声诊断准确率为100.0%;14例肠系膜囊肿,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2.9%;12例囊肿型肠重复畸形,超声诊断准确率为75.0%;6例囊性畸胎瘤,6例大网膜囊肿,超声诊断准确率均为83.3%。结论超声检查对小儿腹部常见囊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尤其对胆总管囊肿及肾积水,诊断准确率为100.0%,因此可作为术前诊断及术后随诊的首选检查方法。

  • 标签: 囊性病变 腹部 超声检查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便携式超声检查在野战介入方舱快速诊治血管损伤中的价值及作用.方法在野战介入方舱内对10只健康成年猪通过血管介入建立腹部脏器血管损伤的动物模型,应用便携式超声分别探查造模前、造模后即刻、10、30min损伤部位的超声影像图变化,并与血管造影比较.结果10只实验猪共造成10处血管损伤,造模前超声显示肝、脾、肾形态正常、结构清晰,造模后即刻、10、30min超声和血管造影分别检出2、5、7只形成血肿和10、8、6只造影剂外渗;超声诊断率分别为20.0%、50.0%、70.0%,血管造影诊断率分别为100.0%、80.0%、60.0%.结论便携式超声检查对外伤所致的血管损伤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可以作为战场一线野战介入方舱内血管损伤快速诊治的首选筛查手段,并为后续治疗提供指导.

  • 标签: 微创介入方舱 超声检查 血管 创伤和损伤
  • 简介:目的:研究心踝血管指数(CAVI)、踝臂指数(ABI)与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的相关性及这些指标在体检筛查动脉硬化上的应用。方法对481例体检人员进行CAVI、ABI、颈动脉超声检查,对结果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相对于ABI,CAVI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相关度更高(r=0.437,P=0.001),超声检出颈动脉斑块与未检出斑块的人群CAVI、ABI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CAVI正常与异常人群比较,ABI无显著性差异,而IMT、颈动脉斑块阳性率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CAVI和ABI与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均有相关性,针对不同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给出CAVI的正常值范围对于早期诊断动脉硬化更为敏感,但各个指标之间不能相互替代,需要进行综合判断。

  • 标签: 心踝血管指数 踝臂指数 颈动脉超声 内中膜厚度 动脉硬化
  • 简介:目的运用电子喉镜对上气道形态、结构及表面特征的直接观察,Muller呼吸试验模拟上气道阻塞状态下咽腔塌陷情况推断睡眠时气道可能发生阻塞的部位,为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OSAHS)病人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该院30例OSAHS病人和30例单纯鼾症对照者进行电子喉镜检查,分别在平静呼吸及Muller呼吸状态,观察其悬雍垂根部、扁桃体下极、会厌上缘平面塌陷程度,并对两组所观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OSAHS组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OSAHS患者上气道狭窄表现在多个平面。不同程度OSAHS病人咽腔Muller氏试验下缩小范围有明显差异。结论电子喉镜对OSAHS患者上气道的阻塞平面及其变化观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术前评估OSAHS病人上呼吸道情况的方法。

  • 标签: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喉镜检查 Muller呼吸
  • 简介:目的:探讨坏死性淋巴结炎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中的特点。方法采用一次性10ml注射器及7号细针(外径7mm),经皮超声引导下对体表可疑坏死性淋巴结进行穿刺抽吸,所得标本进行常规涂片,针头内残余标本注入泰普提供的细胞专用固定保存液中,应用液基细胞薄层制片技术(LCT)制片。结果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坏死性淋巴结炎139例,其中42例进行淋巴结活检,有37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为坏死性淋巴结炎、3例为淋巴结淋巴组织增生、1例为淋巴结结核、1例为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结节硬化型)。细胞学诊断与组织病理结果对比,准确率为88.1%。结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对坏死性淋巴结炎诊断正确率高,可减少不必要的手术活检,使患者得到及早治疗,并降低诊疗费用。

  • 标签: 超声引导 针吸细胞学 坏死性淋巴结炎 液基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