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早期预警评分(PEWS)护理记录模板于小儿肺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取2019年11月~2020年4月我院儿科收诊80例小儿肺炎患儿划入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文书书写;取2020年5月~2020年10月我院收诊小儿肺炎患儿80例划入研究组,依据PEWS护理记录模板进行护理文书书写,比较两组护理文书缺陷次数、书写平均时间。结果:研究组护理文书缺陷次数、书写平均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 标签: 儿童早期预警评分护理记录模板 小儿肺炎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早期预警评分(PEWS)在儿科病区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住院的儿科病区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在常规诊疗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PEWS量表评分,对照组通过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量表评估病情,观察两组患儿病情观察启用评分表次数、医疗干预措施次数和转入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情况,比较两组患儿的病情观察正确识别率和危重患儿早期识别率、PICU及时转入的正确率,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两种评价方法的预测效能。结果:观察组患儿的病情观察正确识别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PICU及时转入的正确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WS和PCIS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WS评分用于儿科病区能够帮助医护人员及时识别早期危重症患儿,进行早期干预处理,有利于减少住院时间,改善患儿预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儿童早期预警评分 内科普通病房 应用效果 临床对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改良足跟部减压垫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12月于,择期行单侧下肢石膏外托固定术患者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行常规含树脂石膏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改良足跟部减压垫护理。两组均连续干预2周,对比两组皮肤状况、局部疼痛程度、舒适度、生活质量及压疮发生率。结果 两组干预8周后皮肤状况评分、VAS评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舒适度评分、健康状况问卷调查表(SF-36)评分较干预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8周后皮肤状况评分、VAS评分低于对照组[(0.95±0.26)分vs(1.62±0.41)分,(1.11±0.21)分vs(2.15±0.32)分],舒适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81.15±2.25)分vs(70.59±4.16)分,[(87.65±9.98)分vs(63.65±9.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压疮发生率为1.00%(1/100),对照组压疮发生率为8.00%(8/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骨折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改良足跟部减压垫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皮肤状况,减轻疼痛程度,降低压疮发生率,提高患者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 改良足跟部减压垫 单侧下肢石膏外托固定术 舒适度 疼痛程度 压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经阴道分娩的产妇运用改良的会阴侧切术,探究其产生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20年4月-2021年4月为时间段,总共筛选出72例经阴道分娩的产妇纳入实验研究范围,其中36例作为A组(观察组),另外36例作为B组(对照组)。对B组产妇实行传统会阴侧切术,对A组患者则实行改良的会阴侧切术,就两组产妇术后切口所用的缝合时间、出血量以及切口的疼痛情况等作为指标进行对比。结果:A组产妇切口缝合所用时间较短,切口的出血量相对较少且产后的切口疼痛较轻,两组间形成显著差异(P<0.05)。结论:改良的会阴侧切术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不仅能够使产妇的舒适感有所增加,而且还有利于产妇预后恢复,值得全面推广。

  • 标签: 改良 会阴侧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与探讨某医院门诊药房、急诊药房处方点评现状及其改进策略,保证患者合理用药。方法 随机抽取2019年 1-12月某医院门诊药房、急诊药房处方点评前和处方点评后各 6000张,按照《处方管理办法》、《处方点评管理规范》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药品说明书及相关指南为依据,对抽取处方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改进的策略。 结果 在 6000张处方中,有426张处方不合格,占 7.1%;合格率92.9%;问题处方有:延长处方用量天数,诊断与用药不符,联合用药不适宜,用法用量不适宜,重复给药现象,未按抗菌药物临床规定开具处方等;对处方分析并干预。结论 通过处方点评持续干预,提高了门急诊处方合格率,某医院门、急诊处方基本合理,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改进措施 :医院领导持续高度重视全院合理用药情况,医院应长期组织学习,不断提升医师专业能力,注重人才培养;医院建立长期绩效奖励和惩处措施,定期继续教育考核;加强药师专业知识的培训,提升药师专业能力,采取干预措施,解决不合理用药行为;做好相关差错分析;加强医院药品信息化建设,定期更新药品说明书,建立处方审方前置功能,使医师及时发现开具不合理处方的原因并及时改正。使处方的整体水平得到有效的改善,保证为患者开具处方的科学性,规范性,有效性,使患者用药安全达到合理用药的目的。

  • 标签: 处方 处方点评 现状分析 改进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龄产妇于护理期间应用助产护理模式对于负性情绪评分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高龄产妇82例作为研究主体,将纳选对象均匀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助产护理,对于分析负性情绪评分、自然分娩率。结果:护理前,对照组、观察组HAMD、HAMA评分对比结果为P>0.05;护理后,观察组HAMD、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为P

  • 标签: 助产护理 高龄产妇 HAMD HAMA评分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像护理干预对脑卒中磁共振检查患者SAS,SD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46例脑卒中患者,均行磁共振检查,并以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常规干预)和观察组(影像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纳入统计学分析,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平均SAS,SDS评分小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脑卒中磁共振检查患者中应用影像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值得推广。

  • 标签: 脑卒中 磁共振 影像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观察早期综合干预对高危婴儿预后的影响,并为早期干预和高危婴儿的治疗提供证据。方法:将280例高危婴儿随机分为正常组和干预组,分别为140例和正常对照组(110例)作为正常儿童,干预组从新生儿开始进行早期干预。他接受了定期的身体检查和智力检查,在校正了18个月的怀孕后,根据临床诊断和Gesell发育量表,发育检查确定了运动发育的结果。结果:早期综合干预后高危儿童的智力和运动发育水平显着高于非干预组,早期综合干预后高危儿童的后遗症发生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早期的综合干预,高危儿童的智力和运动发育取得了显着进展,有效减少了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并改善了儿童的生活质量。早期干预是必不可少的,值得积极推广。

  • 标签: 高危儿 早期 综合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胃炎胃溃疡患者实施饮食护理的临床效果及HAMD评分。方法:针对88例本医院诊治的胃炎胃溃疡患者纳入实验资料,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是抽取时间,以奇偶法对患者分成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44例。分别予行常规护理、饮食护理,比对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生活质量情况。结果:(1)胃炎胃溃疡患者护理前心理状态评分具有一致性,显示出数据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后HAMA评分、HAMD评分低于参照组,显示出数据检验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胃炎 胃溃疡 饮食护理 HAMD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分析流程化护理在无痛胃肠镜检查术中的价值及SAS、SDS评分观察。方法:选择自2019年11月-2020年11月在我院进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 ,观察组采用流程化护理方式。分析比较两种不同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SAS和SDS无明显差异差(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和SDS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流程化护理 无痛胃肠镜
  • 简介:摘要:目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采用GRACE评分评估,观察GRACE评分应用效果。方法:将我科2020年1月--2020年12月的ACS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并且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GRACE评分护理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方法应用效果。结果:(1)实验组和对照组死亡率和并发症率对比中,实验组分别是2.00%,8.00%,对照组分别是16.00%,28.00%,(x2=20.002,p=0.000),结果有差异。(2)实验组和对照组住院时间对比中,实验组为7.13±1.52(d),对照组为11.85±2.07(d),(t=10.532,p=0.000),结果有差异。结论:ACS患者预后采用GRACE评分护理效果优良,该方法可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诊预检分诊评分系统对急诊住院患者预后评估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2019年1月-2019年3月期间入急诊抢救室的393例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急诊预检分诊评分系统进行评价,依据评分结果分为Ⅲ级组、Ⅱ级组、Ⅰ级组,观察并记录患者死亡率以及出急诊室去向包括住ICU、普通内外科病房、及好转回家(包括门诊治疗)4种。结果:Ⅲ级组死亡率显著高于Ⅱ级组(P<0.05),同时,显著高于Ⅰ级组(P<0.05);不同急诊预检分诊评分患者去向有差异(P<0.05)。结论:急诊预检分诊评分系统评分越高其预后越差,对急诊住院患者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 标签: 急诊住院患者 急诊预检分诊评分系统 预后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脑梗塞的价值体会及NIHSS评分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脑梗塞患者84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参照组41例患者运用阿司匹林治疗方式,研讨组41例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方式,分析其应用价值及NIHSS评分影响。结果:用药后研讨组的生活能力评价分值明显高于参照组,且研讨组轻度缺损明显高于参照组,重度缺损明显低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塞的效果和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明显,可积极推广。

  • 标签: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脑梗塞 价值体会 NIHSS评分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通过对高危儿进行早期干预治疗,对早期干预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选取80例高危儿作为研究对象,通常高危儿伴有肌张力异常、反射异常等症状。根据高危儿接受早期干预治疗年龄的不同,分为1~3月(X组)和4~6月(Y组)两个治疗阶段,每个治疗阶段分别由40名高危儿。此次研究对两个治疗阶段的高危儿均采取早期干预治疗的方法。在高危儿接受3个月早期干预治疗后,利用Gesell发育量表对两组高危儿的发育商进行测量,随后进行比较。结论 在经过三个月治疗后,两组患儿的DQ值有明显上升,相比较X组患儿的疗效比Y组患儿的疗效更佳,表明高危患儿接受早期干预治疗,其疗效与患儿年龄有很大的关系。结果 对于早期高危儿来说,越早采取早期干预治疗,治疗效果越好。

  • 标签: 早期干预 高危儿 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