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中医护理在减少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应用作用。方法:对2018年5月~2019年5月来我院治疗的7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分别采用两种处理手段:常规护理、中医护理。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术后7天时,中医组患肢端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且下肢肿胀程度缓解较常规组更明显(P<0.05);中医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6%显著要低于常规组的18.4%(P<0.05)。结论: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采取中医护理手段,能缓解患肢疼痛、减轻患肢肿胀程度,有减少下肢DVT形成之效。

  • 标签: 中医护理 股骨颈骨折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脑梗塞患者护理中康复护理的应用及效果。 方法: 随机择取本院 2019.02 到 2019.10 时段内诊疗的脑梗塞患者共 72 例,划分为常规组( 36 例)和康复组( 36 例)。即常规组为传统护理模式,康复组为康复护理模式,对比患者总有效率、语言功能和肢体功能恢复状况。 结果: 常规组总有效率为 83.33% ,康复组为 97.22% ,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P < 0.05 )。康复组 语言功能和肢体功能恢复状况较优于常规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P < 0.05 )。 结论: 在脑梗塞患者护理期间,康复护理模式既可提高总有效率,还可促进语言功能、肢体功能的恢复,应引起重视。

  • 标签: 脑梗塞 康复护理 总有效率 语言功能 肢体功能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脑梗塞患者护理中康复护理的应用与效果。 方法: 选取 2018 年 2 月至 2019 年 2 月收治的 100 例脑梗塞患者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分析比较患者护理前后 BI 评分。 结果: 整体情况看护理后各项评分要明显高于护理前,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对脑梗塞患者实施康复护理模式极大的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有效缩短了患者的恢复周期,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脑梗塞 康复护理 应用与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科实习护士护理评估能力存在的问题,阐述培训对策,观察培训效果。方法:以我科2018年6月~2019年1月利用小查房现场教学的方法对骨科实习护士进行培训作为观察组,以培训期间的20例骨科实习护士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护理评估质量。结果:观察组实习护士病史评估能力(92.3±2.1)分、合并症评估能力(94.7±2.0)分、阳性体征评估能力(95.0±3.0)分、理论能力(98.7±2.9)分、实践能力(96.7±1.0)分、培训内容满意度(93.3±3.0)分、培训方法满意度(92.3±3.0)分、考核方法满意度(93.3±1.7)分。对照组实习护士病史评估能力(80.4±1.9)分、合并症评估能力(86.5±1.8)分、阳性体征评估能力(85.7±2.4)分、理论能力(85.4±3.4)分、实践能力(85.5±1.8)分、培训内容满意度(82.6±1.9)分、培训方法满意度(84.7±1.6)分、考核方法满意度(85.6±2.9)分。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根据骨科实习护士护理评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组织实习护士进行培训,能够增强其护理评估能力,提升骨科的护理质量。

  • 标签: 小查房 提高 实习护士 评估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子宫肌瘤护理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19年5月~2020年1月期间,我院治疗了124例子宫肌瘤患者,将其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根据护理方式分为改进组和基础组。给予基础组基础性护理,给予改进组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措施,将患者的护理质量(护理安全,护理文书管理,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护理有效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基础组患者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明显不如改进组,P<0.05;改进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100.00%)显著高于基础组(80.65%),P<0.05。结论:在子宫肌瘤护理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应用价值较高,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质量,护理效果也明显较好,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标签: 子宫肌瘤 基础性护理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血透患者的营养评估护理。方法:抽取观察对象一共24例。研究时间在2018年4月~2020年2月。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小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方法不同,观察组为优质护理措施,对照组为常规护理措施。观察对比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营养不良-炎症评分(MI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要更优,并且两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的结果均为P<0.05,差异显著。结论:对血液透析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帮助患者减轻不适,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也有重要意义,临床应用的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血透患者的营养评估与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中医特色辨证护理在骨科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本院治疗的110例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验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盲选法均为患者,对照组、护理组各55例,分别使用基础护理、中医特色辨证护理,对比两组疼痛评分、住院指标。结果:护理组术后1d、3d、7d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中医特色辨证护理 骨科 术后疼痛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在血透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血透室 2018年 5月 -2019年 5月收治的 74例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临床护理模式不同分为对照组( 37例:常规护理)与实验组( 37例: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 16.22%)明显低于对照组( 43.27%),数据差异明显( P<0.05)。结论 :血透室接诊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优质护理干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

  • 标签: 优质护理 血透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压疮风险评估表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12月在我院骨科手术治疗的患者875例,将其分为对照组420例、观察组45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压疮预防护理,观察组采用压疮风险评估表进行压疮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Braden评分变化及压疮发生率。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Braden评分均较护理前有所升高(P

  • 标签: 压疮风险评估表 骨科 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孕妇实施基于风险评估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及对降低再次剖宫产率的影响价值。方法:纳入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孕妇70例为研究对象,孕妇就诊时间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Ⅰ组(35例)孕妇采纳常规护理,Ⅱ组(35例)孕妇采纳基于风险评估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分析2组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NSNS评分、再次剖宫产概率。结果:护理后,Ⅱ组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NSNS评分(86.05±2.38)分,明显高于Ⅰ组(P<0.05);护理后,Ⅱ组再次剖宫产概率5.71%,明显低于Ⅰ组(P<0.05)。结论: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孕妇实施基于风险评估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及对降低再次剖宫产率的影响价值显著,可推广应用。

  • 标签: 剖宫产后再次妊娠 基于风险评估的护理模式 再次剖宫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价值。 方法 : 纳入时间为 2018 年 6 月至 2019 年 6 月,选取来我院就诊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 72 例,依照抽签法分组,各 36 例。将实施一般护理的患者作为参照组,将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患者作为实验组。计算 2 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满意度评分。 结果: 实验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和满意度评分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明显( p < 0.05 );实验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相比于参照较低, 2 组数据有明显差异性( p < 0.05 )。 结 论 : 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其护理效果明显,护理质量较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慢性 肾炎 神小球 综合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化内镜护理风险评估及PDCA循环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80例消化内镜检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40例。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护理质量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明显优势,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内检查的患者,在护理风险评估的前提下实施PDCA循环模式,不仅提高了护理人员的风险防控意识,还提高了整体护理质量,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消化内镜护理 护理风险管理 PDCA循环模式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规范疼痛评估对急诊创伤患者护理的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所选对象均为我院 2018年 2月至 2019年 2月间收治的急诊创伤患者 70例,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平均分组,接受常规护理的 35例将纳入至对照组,接受规范疼痛评估的 35例将纳入至实验组,并分析这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从疼痛评分上看,护理前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后两组对比差异显著(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从对护理的满意度上看,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结果为( p<0.05)。结论 在急症创伤患者的护理中采取规范疼痛评估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规范疼痛评估 急诊创伤 常规护理 护理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对于微小操作孔胸腔镜技术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以及并发症的观察。方法 将 148例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每组 74例, 在胸腔镜治疗术后, 干预组患者在常规的护理基础之上再进行疼痛干预、心理干预、康复训练等综合护理措施;而对照组患者仅使用常规护理, 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组总有效率及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且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对于胸腔镜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进行护理干预, 能够起到预防并发症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    【关键词】 胸腔镜;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综合护理    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一般是由先天性肺组织发育不全, 胸膜下面存在的肺小疱或者肺大疱破壁之后导致的, 很容易复发, 是常见的肺病 [1]。传统的开胸手术治疗, 对患者的损伤很大, 再加上治疗费用高昂, 所以一直没能得到普及。但是近年来, 这种病的新治疗方法就是利用微小操作孔胸腔镜来治疗, 效果显著, 现将术后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某院 2018年 1月~ 2019年 6月收治的 148例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 随机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每组 74例, 对他们实施微小操作孔胸腔镜技术进行手术, 然后根据组别不同分别实施不同的护理方法。所有患者均为男性, 干预组患者年龄 23~ 51岁, 平均年龄 33.6岁;对照组患者年龄 22~ 52岁, 平均年龄 34.1岁。手术完成之后, 对照组有 1例患者发生肺泡漏气, 患者平均住院时间 1周, 病情均好转出院。出院后随访 2年, 没有出现复发情况。     1. 2 护理方法 干预组患者进行术前、术后护理及健康教育, 对照组患者只进行简单的常规护理即可。     1. 2. 1 术前护理 ①心理护理, 一般患者没有接触过胸腔镜手术, 难免会产生恐惧害怕的心理, 所以护理人员应该在手术之前将该种手术方法的优点告知患者, 让他们从心底消除对手术的恐惧和紧张, 从而能更好的配合, 同时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手术过程。②术前指导, 在手术开展以前, 护理人员应该引导患者进行肺部锻炼, 比如腹式呼吸、吹气球等;同时对于术后的床上坐卧和下床的基本动作进行指导。     1. 2. 2 术后护理 ①生命体征的观察。手术之后护士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保持患者绝对平躺休息, 以利于呼吸的顺畅, 不能进食和饮水。②胸腔闭式引流管和出血观察。胸腔闭式引流管一定要固定牢靠, 防止脱落, 术后超过 12 h之后, 每 30分钟将引流管挤压 1次, 保证引流管的畅通, 不能出现扭曲或堵塞, 引流瓶的摆放高度要低于患者的胸腔, 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质。如果发现胸腔的引流量连续 2~ 3 h>100 ml/h, 颜色显示为鲜红色, 且引流液中有凝血块, 经过测量发现患者血压进行性下降, 尿量很少, 且心率很快, 这表明患者血容量不足, 必须注意患者是否出现胸腔内活动性出血, 若是应立即报告医生做相应处理 [2]。③加强肺功能锻炼, 促进肺复张。在胸腔手术过程中, 手术一侧出现肺萎缩, 倘若肺的膨胀受到影响, 容易造成手术后低氧血症状和肺部不复张的情况。手术后患者的生命体征相对平稳, 这时应该保持患者处于半卧状态, 在患者痛感不强烈时尽量让他排痰, 每天进行 4次超声雾化吸入, 若自行排痰有困难则要利用气管镜进行吸痰, 主要目的是保证呼吸道的通畅。完成了这个步骤之后, 在患者清醒的状态下指导他做呼吸运动, 等到术后 2~ 3 d左右就可以利用吹气球的方式让患者进行呼吸锻炼, 以便肺部功能早日恢复, 通过这一系列治疗, 该组患者只有 1例出现肺不张并发症。④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肺泡漏气是微小操作孔胸腔镜技术治疗肺大疱结扎后的并发症之一, 如果胸腔的引流管中连续出现气体, 那么就证明发生了肺泡漏气, 此种情况则叮嘱患者将喉中的痰咳出, 尽量不要咳嗽, 与此同时要严密注意患者肺部膨胀情况和呼吸音的变化 [3]。     1. 2. 3 健康教育 首先让患者了解气胸的基本知识, 然后安抚患者及其家属的不安情绪, 积极地配合治疗。在饮食方面进行指导, 敦促患者科学饮食, 合理分配营养物质的摄入, 从而增强抵抗力, 促进早日康复。最后在患者出院之际, 要教会患者或家属自我保健的方法, 从休息、活动、饮食等方面出发, 同时及时进行病情复查, 以保证完全康复。     1. 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患者资料采用 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表示, 采用 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97.3%, 经过 2年随访, 有 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 占 2.7%, 对症治疗后痊愈, 均未出现复发现象, 患者满意度为 98.6%;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81.1%, 经 2年随访, 有 1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 对症治疗后也全部痊愈, 未出现复发情况, 患者的满意度为 79.7%。两组比较, 干预组总有效率及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且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具体见表 1。 

  • 标签: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对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内科急症患者护理中的价值进行探索分析。 方法 :选取我院 2019 年度在内科急诊接受治疗的 10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100 例患者均接受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并按照评分情况对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按照患者病情表现提供针对性帮助,对患者评分情况和病症转归变化进行分析。 结果 :对评分< 4 分的患者进行留院观察,并对其进行急诊护理干预。对评分为 5-9 分的患者进行急诊治疗中的一级护理干预,患者在接受急诊救治后需要转入对应专科病房。对于评分超过 10 分的患者,意味着死亡风险加重,需要对其进行特殊护理后安置于急诊抢救室密切监护。 结论 :应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对内科急症患者进行分级护理,可以为后续护理方案的制定提供有效帮助,提升急诊护理干预针对性,是急诊护理效果得到提升的重要基础。

  • 标签: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内科急诊 护理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单纯胸腰椎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8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例单纯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小组,其中每组各有患者1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方式。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包括患者住院时间、护理满意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经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方式护理后,在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患者明显短于对照组。在护理满意率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两组间住院时间、护理满意率对比结果均存在临床可比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单纯胸腰椎骨折 临床护理路径 常规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评估健康教育在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研究病例选取我院收治的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3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30例患者分成两组进行护理研究,组别包括观察和对照两组,每组病例人数为15例,对照组患者放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配合;观察组患者则加强了健康教育路径干预,研究对比最终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认知度以及依从性均明显提高,放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最终患者的生存质量也得到较大改善,组间指标数据差异值较大(P<0.05)。结论:对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护理过程中及时开展健康教育路径干预,能够进一步提升临床护理管理质量,及时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提升患者的认知度和依从性,从而减少患者放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帮助患者提高生存质量。

  • 标签: 头颈部肿瘤 放疗护理 健康教育路径 生存质量 价值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采用全飞秒激光手术针对近视散光患者进行治疗,探究手术效果及护理措施。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9 年 2 月 -2019 年 7 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专业的科室检查,其确诊为近视散光患者 ,并需要开展手术治疗。 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中,采用 计算机随机数字表 法,对 72 例患者进行病情结果讨论。对照组患者采用 Lasik 手术治疗措施,观察组则为 飞秒激光手术治疗措施, 分析初步评估结果 。 结果: 两组患者在手术后平均视力屈光度都有所好转,但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平均视力屈光度明显更低,证明观察组改善更明显,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治疗效果更佳。 结论: 综上所述, 采用飞秒激光手术和良好的护理 对眼科近视散光患者 有着更好的治疗和护理 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并应用。

  • 标签: 全飞秒激光手术 近视散光 效果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