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新辅助化学治疗(简称化疗)子宫癌后不同时间肿瘤细胞周期分布状态,探讨放射治疗的最佳时机。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贵阳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Ⅱb期-Ⅲb期病理明确诊断为宫颈癌患者90例,中位年龄51岁。治疗方案为新辅助化疗+同步放化疗。新辅助化疗为TP方案(紫杉醇+顺铂或紫杉醇+洛铂化疗)2周期;同步化疗采用顺铂或洛铂单药;放射治疗采用盆腔调强放射治疗(IMRT)及三维适形近距离治疗。分别收集治疗前、2周期化疗后、同期放化疗前5d、开始同期放化疗、开始同期放化疗期间每5d取材1次、同期放化疗结束、同期放化疗结束后10d、同期放化疗结束后30d时DNA倍体分析。DNA倍体分析采用BDFACSCantoⅡ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2周期新辅助化疗后处于高S期细胞所占比率与新辅助化疗前相比较明显升高,分别为42.0%和60.3%(P=0.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周期新辅助化疗后10-15d处于高S期细胞所占比率渐下降,与新辅助化疗前相接近(P=0.1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放射治疗至30.6Gy时S期细胞所占比率与新辅助化疗前相比较略有下降,放射治疗结束后处于高S期细胞所占比率进一步下降,明显低于新辅助化疗前(P=0.009)。结论子宫癌新辅助化疗后肿瘤细胞再分布的存在提示放射治疗最好在新辅助化疗后10-15d开始。通过DNA倍体分析了解细胞周期,有助于指导放射治疗时间,从而增加放射治疗疗效。

  • 标签: 子宫颈癌 细胞周期 放射治疗 治疗最佳时间 化学治疗
  • 简介:据AhangZ2011年5月20日[Science,2011,332(6032):977-980]报道,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人员通过一种新的实验技术,对基因组中所有成分实现高度控制,生成均匀一致的染色串珠结构,并开发出分析染色体结构的计算机工具,

  • 标签: 染色质 宾夕法尼亚大学 染色体结构 人工 实验技术 研究人员
  • 简介: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MCMp,MCM蛋白)是真核生物DNA复制的主要调控因子,不仅在DNA复制的起始和延伸过程中有重要作用,而且具有解螺旋酶活性,保护S期基因的稳定性。当细胞增殖时MCM蛋白表达升高,当细胞退出增殖周期时MCM蛋白分解,因此它是标志细胞增殖活性的新指标,对于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并有望成为判断宫颈肿瘤患者预后的标记物。

  • 标签: MCM蛋白 DNA复制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癌
  • 简介:血液粘度为一诊断人体疾病的重要指标之一,传统测量方法为从工业测量演化而来,存在很多缺陷。本研究在建立血液流动模型的基础上,提出粘度测量的新方法,研制开发了一种新型粘度测量装置。该装置具有对非牛顿流体测量精度高,且检测速度快、操作简单等优点。

  • 标签: 血液 粘度 毛细管 切变率
  • 简介:研究脐带间充干细胞是否能够有效辅助游离脂肪移植。应用脐带间充干细胞与自体脂肪组织颗粒混合后,移植到裸鼠皮下,与单纯脂肪组织移植作对照,不同的时间观察其各组移植重量,取下后立即固定,包埋、切片,HE染色,观察组织内细胞成活及血管生成情况,通过real-timePCR技术进行检测移植物中的VEGF、PPAR-γ基因表达水平。脐带间充干细胞可以提高移植物重量及VEGF基因表达水平,但在术后一周、一月、两月观测点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脐带间充干细胞不能有效提高移植物重量、成脂以及血管生成的修复效应,不能有效减少术后移植脂肪的吸收,目前应用于游离脂肪移植尚不成熟。

  • 标签: 游离脂肪移植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辅助的脂肪移植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聚合酶链式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联合宫腔镜检查在不孕不育患者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行宫腔镜检查的575例女性患者,年龄23~35岁,平均年龄30.25岁。其中拟实施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不孕症患者547例和有2次以上反复自然流产(RSA)史的患者28例,在自然周期经阴道超声监测子宫内膜情况后进行宫腔镜检查。结果547例拟IVF-ET治疗患者经阴道超声监测子宫内膜的异常发现率为70.93%(388/547),宫腔镜的阳性发现率是92.69%(507/547)。阴道超声显示子宫内膜异常的患者中95%以上经宫腔镜检查有异常发现,严重异常的比例在75%以上。28例RSA患者宫腔镜检查提示宫腔粘连者比例为53.57%(15/28)。结论经阴道超声监测不孕不育患者的子宫内膜对于诊断宫腔内病变简单、必要、诊断率较高,可作为IVF-ET患者治疗前初步筛查子宫内膜病变的方法,宫腔镜检查可以提供更加准确可靠而全面的诊断与治疗。对于IVF-ET失败或RSA的患者非常有必要进行宫腔镜检查。

  • 标签: 经阴道超声 宫腔镜 不孕不育症 子宫内膜
  • 简介:目的 开辟简便、安全、疗效可靠、无损伤、痛苦小的子宫肌瘤栓塞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PVA加明胶海绵经Cobra4F超滑导管行子宫动脉栓塞。结果 3个月复查肿瘤缩小16.78%,6个月缩小21.40%,一年内缩小25%~55%。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子宫肌瘤 栓塞 介入性放射学
  • 简介:以疏水性聚乳酸为原料,采用静电纺丝工艺制备得到纤维膜,通过等离子体表面处理技术将亲水性透明酸与纤维膜结合,制备得到聚乳酸-透明酸复合膜。采用扫描电镜、接触角测量仪和万能拉力机对复合膜的表面纤维形貌、接触角、力学性能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聚乳酸纺丝的最佳电压为15~20kv,随纺丝液浓度的增大,纤维膜的力学性能得以提高,等离子体处理时间为8min时,得到的复合膜具有较好的亲水性。

  • 标签: 聚乳酸 静电纺丝 透明质酸 等离子体 力学性能
  • 简介:医用透明酸锌凝胶可为受损的皮肤提供物理保护,并为伤口愈合提供一个最佳环境.我们根据GB/T16886《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系列标准对其进行临床前生物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医用透明酸锌凝胶未产生皮肤刺激反应和迟发型超敏反应,有一定的细胞毒性,与同类产品相比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

  • 标签: 医用透明质酸锌凝胶 细胞毒性 皮肤刺激 迟发型超敏反应 生物安全性
  • 简介:本文研究了脑脉安冲剂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表明:脑脉安冲剂明显降低红细胞压积和任何层流速度血液的全血比粘度,对血浆比粘度和纤维蛋白原也有所不同程度的降低,同时对血小板聚集具有明显的押制作用。

  • 标签: 脑脉安冲剂 血液流变学 血小板聚集
  • 简介:目的探讨鞍旁富血液供应实性肿块的MRI影像特点,提高对其诊断水平。方法选择经手术病理组织证实鞍旁富血液供应实性肿块患者27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15例;年龄23~68岁,平均年龄41.0岁。术前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分析其MRI表现。结果27例中,海绵状血管瘤6例,呈鞍内向鞍旁生长的哑铃状或葫芦形肿块,T1加权成像(T1WI)呈低信号,T2加权成像(T2WI)呈高信号;增强后病变强化显著,强化均匀或不均匀,可见延迟强化。脑膜瘤13例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增强后可见明显强化,可见脑膜尾征。侵袭性垂体瘤8例累及鞍旁,颈内动脉海绵窦段被包绕,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均匀强化。结论根据鞍旁富血液供应的血管瘤、脑膜瘤及侵袭性垂体瘤MRI信号特点、边缘和与邻近组织的解剖关系,结合有关临床表现,可做出正确诊断。

  • 标签: 鞍旁 富血液供应肿块 MRI 海绵状血管瘤 脑膜瘤 侵袭性垂体瘤
  • 简介:目的:分析不同季节血液透析用水和透析液质量。方法WaterMacRO-9000CT+数字变频双级反渗透水处理装置(北京康德威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出品)。透析供水不锈钢管路由北京康德威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安装,用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透析中心。透析机:日机装7台DBB-26、27,3台尼普洛NCU-12,3台SUR-10。采用每周1次热消毒方法,每天1次化学消毒方法消毒透析机。分散固定8~10个取样口,其中1个为WaterMacRO-9000CT+数字变频双级反渗透水处理装置回水口,1个为供水系统进入透析机的进水口,其余为透析机的混合液口。分别取水样1mL,密封保存。同样方法采集A液、B液。进行化学污染物、细菌检测。结果混合液共采集178个样本,其中春季42个,夏季45个,秋季43个,冬季48个;进水口、回水口、A液、B液每个季度各采集6个样本。春季的细菌菌落数和内毒素量分别是(18.07±14.49)CFU/mL和(0.08±0.04)EU/mL,夏季的细菌菌落数和内毒素量分别是(40.43±16.18)CFU/mL和(0.43±0.16)EU/mL,秋季的细菌菌落数和内毒素量分别是(32.98±18.77)CFU/mL和(0.18±0.14)EU/mL,冬季的细菌菌落数和内毒素量分别是(19.59±12.27)CFU/mL和(0.19±0.12)EU/mL,夏秋2季的细菌菌落数和内毒素量高于冬春2季,透析液的不合格次数高于透析用水。结论夏秋2季应该加强血液透析机的消毒。

  • 标签: 血液透析机 透析用水 消毒 不同季节
  • 简介:乙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血制品经注射、输血、针刺及创伤等途径传播。血液透析室临床工作的特殊性为其传播提供了条件,而且尿毒症病人缺乏免疫力,常不能消除病毒,因而血液透析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率相对较高,并有可能传染给其他患者、血液透析室医护人员,甚至他们的家人。国外报道,乙型肝炎在世界各国的血液透析中心传播率很高。经统计1994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透析中心乙型肝炎患者21例,占总透析人数的22.8%〔1〕。因此,在血液透析中心采取各种预防和控制措施控制血液透析中心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传播至关重要。本文结合我院情况介绍一下我们控制乙型肝炎病毒传播的经验。1 血液透析室易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主要原因1.1 血液及血制品的传播1.1.1 直接传播

  • 标签: 血液透析室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血制品 携带率 血液透析患者 临床工作
  • 简介:探索以扩增培养的子宫内膜细胞为种子细胞、以液态胶原为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化子宫内膜片层的可行性。体外分离并规模化扩增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与基质细胞,以Ⅰ型液态鼠尾胶原为支架,按自然子宫内膜的结构在体外重建具有两层结构的组织工程化子宫内膜,体外培养14天时进行H.E.染色与免疫组化鉴定。H.E.染色与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表明:再造子宫内膜片层在胶原材料中能够较好地维持双层结构,上皮层呈CK18阳性,在某些部位还能够形成极化的柱状上皮。利用体外扩增培养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与基质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化子宫内膜片层具有子宫内膜组织的双层结构与极化上皮特征。

  • 标签: 细胞培养 细胞增殖 子宫内膜 胶原 组织工程
  • 简介:目的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对子宫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已临床确诊的130例子宫畸形患者,年龄26~42岁,平均年龄33岁。单角和/或残角子宫均经过宫腔镜和/或腹腔镜检查确诊,双子宫、双角子宫、鞍形子宫均经过MRI检查确诊,纵隔子宫经过宫腔镜检查确诊。回顾分析其经阴道二维和三维超声图像资料。结果经阴道三维超声诊断单角子宫和/或残角子宫11例,双子宫6例,双角子宫7例,纵隔子宫80例,鞍形子宫25例。经阴道二维超声诊断单角子宫和/或残角子宫5例,双子宫6例,双角子宫6例,纵隔子宫73例,鞍形子宫5例。经阴道三维超声诊断与宫腔镜结果符合率99.23%,显著高于二维超声诊断73.08%;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经阴道三维超声图像可以显示不同子宫畸形的宫腔结构及宫底的外观形态,是诊断先天性子宫畸形的无创性可靠方法之一。

  • 标签: 经阴道三维超声 经阴道二维超声 子宫畸形
  • 简介:比较正常股骨头和股骨头坏死后股骨头的蠕变性质,为临床应用提供生物力学参数。在日本岛津电子万能试验机上,对正常与病态股骨头松骨各8个试样进行蠕变实验。结果表明:股骨头松骨在最初600s变化较快,之后应力缓慢下降,正常组7200s蠕变量为0.19%,病态组7200s蠕变量为0.13%,病态组7200s蠕变量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说明股骨头坏死后打乱了松骨骨小梁的正常排列,骨量丢失,从而对蠕变特性造成影响。

  • 标签: 正常 病态 股骨头松质骨 蠕变
  • 简介:建立一种简便、快捷的人胎盘绒毛膜间充干细胞(humanplacentalchorionic-derivedmesenchymalstemcells,hpcMSCs)分离培养方法。用手持电动匀浆器处理人绒毛膜,经酶消化后接种培养,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CCK-8测定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记,成脂、成骨诱导分化试剂盒鉴定细胞的分化潜能。获得的人胎盘绒毛膜间充干细胞为成纤维细胞样细胞,呈平行排列或漩涡状生长,高表达CD73、CD105、CD90,而CD34、CD45、CD14、CD19、HLA-DR呈阴性,生长曲线为"S"型,经成骨或成脂诱导后,茜素红染色或油红O染色呈阳性。符合国际细胞治疗学会认可的间充干细胞标准。建立了人胎盘绒毛膜间充干细胞的分离培养新方法,结合了组织块法和酶消化法的优点,为绒毛膜间充干细胞的应用提供基础。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绒毛膜 细胞分离 细胞培养 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诊疗中不同剂量非离子型对比剂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冠状动脉造影和成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500例,其中男性280例,女性220例;年龄53-78岁。平均年龄65.0岁。单纯冠状动脉造影280例,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220例。根据使用非离子型对比剂的剂量随机分为3组:低剂量组(〈100mL)180例,其中男性100例,女性80例,平均年龄60.2岁;中剂量组(100-200mL)200例,男性110例,女性90例,平均年龄65.6岁;高剂量组(〉200mL)120例,男性70例,女性50例,平均年龄66.9岁。分别检测各组对比剂应用前及应用后8、12、24、48、72h反映肾功能情况的血清肌酐(SCr)、胱抑素C(CysC),比较每组内和组间不同时间段的SCr,CvsC。结果低剂量组中。Scr仅在对比剂应用后48h升高,而CysC仅在对比剂应用后24h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时段均与基线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低剂量组相比,中剂量组血SCr、CysC在各个时间段升高幅度明显增加(P〈0.05).而高剂量组比中剂量组SCr、CysC在各个时间段进一步升高(P〈0.05),并且随着对比剂应用剂量的增加。如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其SCr,CvsC升高的程度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恢复速度明显变慢,部分患者对比剂应用72h后仍未恢复到基线水平,并且较基线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在冠状动脉介入诊疗中。应用非离子型对比剂对肾功能的损害与对比剂剂量明显相关,低剂量(〈100mL)对肾功能影响小且恢复快,而中剂量(100。200mL)和高剂量(〉200mL)随着剂量的增加其对肾功能的影响越大,且恢复越慢,部分患者由对比剂造成的肾功能损害在一定时间内持续存在。

  • 标签: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 非离子型对比剂 对比剂肾病 肾功能
  • 简介:研究了正常股骨头松骨和股骨头坏死(病态)松骨的粘弹性力学性质.对正常和病态股骨头松骨中立位纵向进行应力松弛、蠕变实验.结果得出了正常组和病态组纵向和横向应力松弛、蠕变数据和曲线;对应力松弛、蠕变实验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出了归一化应力松弛函数、归一化蠕变函数及曲线.病态组的粘弹性指标明显低于正常组.股骨头松骨粘弹性与年龄密切相关,年龄越大,应力或应变变化越缓慢,尤其是50岁以上者更突出.

  • 标签: 股骨头 松质骨 正常组与病态组 纵向应力松弛 蠕变
  • 简介:针对弹性动脉狭窄血管中血液的流动状况,采用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方法(ALE),在给定相同的边界条件下模拟出了弹性血管和刚性血管中血流速度和压力的变化情况,分析了不同狭窄程度模型的血流状态。结果表明:随着动脉的狭窄程度增加,其中心流速越来越大,窄前压力逐渐升高,窄后压力逐渐降低,狭窄前后的压差单调增加;刚性血管无法对人体正常生理状态进行比较好的模拟,其计算所得结论与实际情况差距较大。说明ALE方法对血液流动的数值研究是可行的.

  • 标签: ALE方法 弹性动脉 狭窄 血液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