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运动解剖学作为体育院校技术类专业学生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在教学、科研和指导运动训练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运动解剖学是人体解剖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属于形态学范畴,教学中必须借助大量的标本进行直观教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近年来,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校学生人数逐年增多,而有些体育院校不重视实验教学,只重视教师的引进和培养,

  • 标签: 体育院校 解剖学实验 自我完善 培养 技术员 运动解剖学
  • 简介:在解剖课目标教学实践中,注重把握机会,创造条件,摸清生情,科学施教,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读、记、看、思、练等基本能力,乃是解剖学教师运用目标教学手段,开展医学基础课程素质教育的重要实践.通过几年解剖目标教学以来,我们在社区医学中坚持学生能力的培养,现将做法和体会总结交流如下:1导读、培养阅读能力

  • 标签: 中的学生 学生能力 教学中的
  • 简介:局部解剖学(简称局解)是在系统解剖学基础上开设的,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问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桥梁课,也是培养医学生基本技能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局解教学在整个医学教学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除了改善教学方式和学习条件,还需要提高学生的能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我们在局解教学实践中把传授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能力融为一体,在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 标签: 学生能力培养 教学方式 局解 临床医学 解剖学基础 局部解剖学
  • 简介:解剖学是新生人校后接触到的第一门医学基础课,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学好解剖学,不仅为临床课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而且对从事临床工作具有指导作用.目前,医学教育改革着重强调培养"实用型"人才,这对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校解剖教研室老师就解剖教学中动手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进行了调查论证,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 标签: 医学教育 动手能力 解剖学 动手意识 解剖技能
  • 简介:断层解剖学是我校1998年新开的一门课程.它是根据影像诊断专业教学大纲要求在第5学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为了确保高起点的教学质量,我们借鉴与改革国内外其它学校同类专业已有教学方法,创造了教学条件,并进行了教学实践与总结.

  • 标签: 医学生 医学教育 断层解剖学 教学 实践能力
  • 简介: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生入学后首先接触的重要基础课程,因为内容繁杂,专业名词多,难记忆等特点,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甚至有厌学心理。中等卫校的生源质量明显下降,学生年龄较小,学习兴趣不浓,学习自觉性不高,对新知识的理解领会能力较差,对于比较枯燥的《人体解剖学》来说更为突出。按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效果越来越不尽人意。我们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对护理解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做了以下尝试和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标签: 护理专业特色 解剖学教学 中等卫校 《人体解剖学》 学习兴趣 教学模式
  • 简介:目的了解医学本科生新生关爱能力现状,为医学生关爱能力的培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用关爱能力评价量表对某大学医学院5个专业224名入学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医学生关爱能力评分为194.31±1.23,其中耐心维度为57.92±0.39,理解维度为76.15±0.62,勇气维度为60.25±0.61。女生(61.52±0.74)在勇气维度得分高于男生(58.43±1.02,P〈0.01),不同的民族、是否为独生子女及不同专业之间无差别。结论医学入校本科新生关爱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影响关爱能力的因素还需进一步研究,以便学校开设相关活动,培养医学生的关爱能力

  • 标签: 关爱能力 大学新生 调查
  • 简介:目的研究大量食用普通豆腐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30只健康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豆腐大、中、小剂量组,每组各6只。给予小鼠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建立衰老模型。普通豆腐各剂量组通过喂食给予相应剂量的豆腐。5周后利用Morris水迷宫仪观察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并通过HE染色法观察各组海马组织形态结构变化。结果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普通豆腐大剂量组小鼠穿越站台的次数明显增加(P〈0.05),而中小剂量组穿越站台的次数无明显变化。结论大剂量食用普通豆腐对D-半乳糖所致衰老模型小鼠的记忆功能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 标签: 豆腐 小鼠 衰老模型
  • 简介:改革教材教法对能力培养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联段相林,孙中玉河北师范大学生物系石家庄050016随着知识更新日趋加快,为了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并赢得未来,根据教育规律和师范院校培养教师的目标及“人体组织解剖学”是形态科学的特点,我们把培养能够掌握和运用现代科...

  • 标签: 教材改革 能力培养 教学质量
  • 简介:系统解剖学是医学生学习的第一门医学课程,对建立系统的医学知识和思维方式具有重要的作用,而自主学习能力对医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如何在系统解剖学教学中培养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在解剖学教学中充分利用互联网教学平台等资源,开展翻转课堂,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逐步培养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 标签: 翻转课堂 系统解剖学 自主学习
  • 简介:系统化整体护理工作模式已在全国各大医院推广,由过去的功能制护理--"护士协助医生做好诊疗工作"的范畴逐步向直接为病人负责,独立为病人解决健康问题的工作目标过渡.这就对21世纪的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标签: 临床护理 整体护理 护理模式 解剖学教学 教学方法
  • 简介:现代教学理论强调能力的培养,但传统的解剖教学仍然把学生记忆形态知识定为学习目标,考试给学生的感受就是死记硬背那些人体形态结构。如何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灵活,这就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描述能力、记忆能力、运用知识能力、创新能力

  • 标签: 组织胚胎学教学 人体解剖学教学 学习能力 学生 培养 人体形态结构
  • 简介:目的探讨Mainz急诊评分系统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方法按照Mainz急诊评分要求设计调查表格,由急诊科首次接诊护士和各接诊医生在患者就诊时对各项参数进行测量记录,并根据评分分为四个分数段:1-5分,6-15分,16-25分,25-28分。根据评分制定相应级别的护理计划,并追踪各分数段患者的去向和预后,加以比较。结果25-28分17例,瞩其回家观察;16-25分109例,在急诊留观治疗2-24h后离院,给予一般护理;6-15分154例,予以一级护理,38例入ICU,116例收住专科病房(HDU);1-5分患者72例,予以特级护理,收入我院ICU。结论Mainz急诊评分能较好的预判急诊患者的病情危重和病死危险性,根据评分对患者施行相应的分流转诊和制定护理方案可提高急诊科护士的工作效率,减少工作量。

  • 标签: Mainz急诊评分系统 急诊护理
  • 简介:目的总结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安全管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26例PICC置管病人进行安全管理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并发静脉炎6例,穿刺部位渗血1例,导管阻塞5例,血栓2例,未发生导管感染、移位、脱管、断管等并发症,无病人投诉及护患纠纷。结论加强PICC置管的安全管理可有效防范和降低置管风险,避免护患纠纷。

  • 标签: 肿瘤 PICC 安全管理
  • 简介:随着医学教育改革的深入,护理专业逐渐成为医学院校的一门主要专业,但该专业的解剖学教学还未能完全适应专业的需求,无论深度和广度上都未有达到培养现代护理人才的要求,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护士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难以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及人们对整体护理的需求,现就如何搞好护理专业的解剖教学提出几点意见。

  • 标签: 解剖学教学 护理专业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医学教育改革 医学院校 护理人才
  • 简介:目的总结夹层动脉瘤患者人造血管置换术后的护理体会。方法人造血管置换术后积极护理配合,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做好健康教育。结果11例患者人造血管均成功植入,无1例出现并发症,患者均在术后2周内康复出院。结论正确的护理有利于患者夹层动脉瘤术后的康复。

  • 标签: 夹层动脉瘤 人造血管置换术 护理 体会
  • 简介:护理应用解剖学是由基础通向临床的桥梁课程,与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相比它更注重于实际应用。以研究护理专业所涉及的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和毗邻关系为目的,其特点是将解剖学知识与护理专业的有关内容紧密结合,已成为一门崭新的实用性很强的边缘学科,护理应用解剖学已成为临床解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构成了现代护理学不可缺的基础。虽然近些年来在教学改革上做了许多实践,但收效仍不尽人意。因此,在教学上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强化以专业特点设置课程,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 标签: 护理应用解剖学 教学改革 临床解剖学 护理专业 局部解剖学 系统解剖学
  • 简介:目的探究外科手术中低体温所造成的风险和预防低体温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手术患者40例,按照手术日期随机分组,分为保温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手术中进行同步的体温检测并作以详细记录,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中保温组发生低体温的患者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寒战的发生率也大幅度降低,从统计学方面而言,这种差距具有统计学的意义。结论对手术中患者进行预防低体温的护理可以减少患者寒战的概率并有效减少并发症。

  • 标签: 低体温 预防 护理
  • 简介:介入放射学在妇产科领域中的应用,结束了部分产妇因产后出血常规治疗失败不得不切除子宫的历史,开创了一种治疗产后出血的新技术,为产后出血的治疗提供一个简单方便、有效、损伤小的方法。1979年Brown首次将介入治疗成功用于产后出血。目前用盆腔内动脉栓塞技术治疗产后出血在国外已广泛应用,成功率高达85%~95%。但介入栓塞治疗作为一种有创手术,对患者来说仍是一种较强的应激源,引起患者一系列的心理改变。所以别对产后出血介入术后产妇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心理及护理干预措施。

  • 标签: 产后大出血 介入治疗 心理干预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