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护理不良事件记录,探讨医院在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原因及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调查方法,收集、整理、统计不良事件记录,包括护理不良事件分类和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和科室分布情况等方面,分析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探讨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和完善护理管理的办法和策略。结果医院常见的不良护理事件主要包括对患者的管理失误、对患者的护理失误、其他等。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分为三个方面医院、护理人员、患者本身。结论医院应当健全和完善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机制,从而促进和提高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水平。

  • 标签: 护理不良事件 回顾性研究 原因分析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放射科医疗不良事件状况,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0月~2013年12月发生的医疗不良事件109起,采用SH9分类法进行分级评价,分析事件类型。结果治疗错误事件发生率(34.86%)>设备使用事件发生率(24.77%)>医患沟通事件发生率(21.10%)>信息传递错误事件发生率(10.09%)>医疗事故检查事件发生率(4.59%)>其他事件发生率(2.75%)>导管事件发生率(1.83%),Ⅲ级未造成后果事件发生率(75.23%)>Ⅳ级隐患事件发生率(15.60%)>Ⅰ级警告事件发生率(5.50%)>Ⅱ级不良后果事件发生率(3.67%)。结论放射科医疗不良事件的防控形势较为严峻,应当加强设备的日常维护,要求医师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强化风险防范意识,提高责任心,转变理念,及时开展医患沟通和培训。

  • 标签: 放射科 医疗不良事件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良事件管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提高妇产科的护理质量。方法选取妇产科60名例患者作为参考组,对其护理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有效的管理对策;另选取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采取改进后的措施,比较护理措施实施前后护理差错发生情况及患者对护理满意情况。结果违规操作、沟通不良、能力不足、评估不足等是妇产科护理中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明显大于参考组(P<0.05)。结论护理管理者针对妇产科护理中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给予针对性的管理对策,消除安全隐患,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均有积极意义。

  • 标签: 不良事件管理 妇产科护理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护理不良事件的类型、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对策。方法对我院2014年1~12月收到的科室报告中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良事件中,跌倒、坠床事件的发生率最高,为41%;其次为查对错误和院内压疮。不良事件均对患者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结论在管理层面应制定切合临床实际的制度,完善相关的流程,并做好督察工作;从组织系统上改善护士配置,弹性排班;同时对护士进行相关培训;采取有效安全防范措施,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护理 不良事件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泌尿外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采取对策。方法回顾最近3年泌尿外科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对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护理人员违反规章制度,工作量大,医嘱执行错误,漏执行,是发生不良事件的主要因素,护理管理、专业技术能力及与医生,护士,病人,家属沟通都与不良事件密切相关。结论对泌尿外科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整改措施,上报,以降低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 标签: 泌尿外科 护理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低年资护士由于临床经验不足,护理工作量大,缺乏专业知识及有效沟通,应变能力差,责任心不强,违反操作规程及规章制度,法律意识淡薄等导致护理不良事件频发。加强低年资护士临床工作培训,弹性排班,合理调配人力,强化法律意识,增加护士责任感,落实护理核心制度,规范带教,提高其综合素质是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有效措施。

  • 标签: 低年资护士 护理不良事件 原因分析 防范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普外科护理不良事件的产生的原因分析及其防范措施,以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方法分析我科2014年-2015年5月共计3例护理不良事件临床资料,提出防范不良事件的措施。结果2例管道滑脱,1例走失,不存在跌倒、坠床、误吸或窒息、烫伤等事件。结论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能影响患者的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起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所以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及护理服务职业道德,加强安全教育,严格落实质量控制,强化细节管理,尽可能地避免和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

  • 标签: 普外科 不良事件 原因 防范
  • 简介:摘要护理不良事件是指与护理相关的损伤,在护理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患者的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护理纠纷或事故的事件。新生儿科所服务的对象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种种原因,在我国新生儿科护理不良事件时有发生。本文通过对新生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进行归纳、探讨与分析,并针对相应问题提出防范策略,以期改善我国新生儿科护理的现状。

  • 标签: 新生儿科 护理不良事件 原因分析 防范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神经外科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和规律,探讨相应的防范对策。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在本院神经外科住院且出现护理不良事件的1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资料统计、比对和原因分析,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14例护理不良事件分别为管路脱离4例,静脉炎5例,漏服药物2例,基础护理不当1例,压疮2例,坠床1例。其中,静脉炎发生率最高为35.7%,与其它类型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全面加强神经外科护理管理工作,积极分析导致不良事件的原因,并制定完善的防范对策,并落实到临床护理工作中。

  • 标签: 神经外科 防范对策 护理不良事件 静脉炎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给药错误根因分析,制订整改措施,减少给药错误的发生。方法针对32例给药错误发生的原因,采用控制理论进行安全管理。结果给药错误发生例数及发生率明显减少。结论给药错误预防控制是患者安全的前提,现场控制是患者安全的关键,反馈控制是患者安全的保障。

  • 标签: 控制理论 给药错误 不良事件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某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以下简称事件)的特点、原因,并施以对策评价效果,以减轻或减少事件。方法分析某院2014年末季和2015年初季报告的188例事件的科室分布、事件级别、类型、原因,并采取对策进行效果评价。结果Ⅰ类和Ⅱ类科室两季度事件报告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季度事件级别有显著性差异(P<0.05),后季度级别降低;两季度28.6%事件有显著性差异(P<0.05),后季度同类事件减少却有新发事件,71.4%事件无显著性差异(P>0.05),前三位事件是脱管(20.7%)、药物不良反应(20.2%)和诊疗事件(11.%);事件原因前三位是工作制度流程未严格落实(19.1%)、宣教不到位(16.5%)和评估不到位(15.4%)。结论采取有效对策,能减轻或减少事件,只有持久防范才能全面见效。

  • 标签: 医疗安全 不良事件 分析评价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对肩关节镜手术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对预防不良事件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肩关节镜手术患者39例的临床资料。随机将39例患者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19例)。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只进行常规护理,比较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结果在观察组20例者中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5%(17/2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7.9%(11/1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存在着统计学意义。在护理的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84.2%的满意度,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存在着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实施肩关节镜手术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对护理满意度并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关节镜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管道护理不良/缺陷事件发生中作用,以提高管道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方法成立品管圈,确定主题,制定品管圈活动步骤,把握现状,分析原因,目标设定,实施PDCA对策,确认效果,比较活动前与活动后管道护理不良/缺陷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对管道护理实施品管圈活动使得不良/缺陷事件例数从353例降低到97例,低于目标值106例,达标率为103.64%,进步率为72.51%。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降低管道护理不良/缺陷的发生,可以提高管道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品管圈 管道护理 护理不良/缺陷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进护理港式对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近期不良心脏时间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接受PCI治疗的148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给予改进护理干预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置入支架时的不良情绪及近期心脏不良事件。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HAMA、HAMD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发生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进护理措施能够减少冠心病行PCI患者置入支架时的心理应激反应及不良情绪,降低近期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的预后。

  • 标签: 冠心病 经皮冠脉介入 改进护理方式 心脏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叶酸对高龄H型高血压患者血浆Hcy水平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160例高龄H型高血压患者按照数字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降压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降压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叶酸治疗,3个月为1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Hcy水平及2年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①治疗后观察组血浆Hcy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52,P>0.05);②观察组治疗后2年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7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752,P<0.05)。结论叶酸可有效降低高龄H型高血压患者血浆Hcy水平,预防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叶酸 H型高血压 同型半胱氨酸 心血管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合并有缺血性卒中的冠心病患者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后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方法分析有和无缺血性卒中患者行PCI治疗后发生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COX回归模型发现年龄、吸烟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对心源性死亡有显著影响(P<0.05,OR>1)。结论年龄、吸烟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是合并有缺血性脑卒中的冠心病患者PCI治疗后发生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

  • 标签: 缺血性卒中 冠心病 PCI
  • 简介:摘要药物具有两重性,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能产生不良反应,给机体带来损害。早在20世纪7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WHO)就指出,全球死亡的患者中约有三分之一不是死于疾病本身而是死于不合理用药,药物不良反应的严重性与普遍性已不容忽视。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完善不良反应报告制度,有利于发现各种类型的不良反应,减少药害事件的发生,从而保证临床用药安全,保护患者健康。

  • 标签: 药学 不良反应 监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对策予以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发生的113例临床护理风险事件相关资料予以分析,并针对具体原因,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包括意外事件、执行医生嘱咐错误、给药错误;多发部门输液室、儿科、内科;发生率护龄低于2年发生率最高,护龄2-5年次之;直接风险率超过80%。结论临床护理操作是引发临床护理风险的主要原因,在防范护理风险时,应该强化护理培训工作,积极完善相应的护理制度,促进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 标签: 临床护理风险事件 护理制度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引起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方法采取回顾式调查方式,对医院465例ADR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465例ADR报告中,≧60岁者构成比最高,占36.79%,18~49岁年龄段女性居多,占21.08%;抗感染药居各类药的首位,占28.82%;以静脉方式给药引起的ADR构成比最高,占78.07%;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包含22类,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减少不必要静脉用药,合理使用抗感染药,能降低ADR的发生风险。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联合用药 给药途径 药品种类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