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情况及特点,促进我院药物的合理使用,提升药物治疗水平。方法对我院收集的19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别对ADR类型、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数、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5例ADR报告中,以医师报告为主;大于60岁的患者ADR发生率最高37.43%,静脉滴注是引起ADR的主要途径,占89.23%;抗菌物药发生率ADR最高,占21.54%。结论医务人员应重视ADR的报告及监测工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及静脉注射剂,重点关注特殊人群用药,减少ADR发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报告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以颅脑损伤为典型病例,讨论脑外科护理的潜在风险以及不良事件,旨在防范此类事件发生。方法选择自2010-01至2011-01于我院脑外科就诊的颅脑损伤病人6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中R组30例患者进行护理风险评估明确风险因素,制定防范措施;对S组35例患者执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随访的各项指标。结果执行风险评估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常规护理患者的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根据脑外科护理中潜在的风险,制定实际而有效的防御措施,可减少纠纷发生。

  • 标签: 脑外科 护理防范措施 不良事件 颅脑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北海市2009-2010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北海市2009-2010年收集565例ADR/ADE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65例ADR/ADE中,女性多于男性;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易引发药品不良反应最多;涉及的药物种类以抗微生物药物居首位;累及系统-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结论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保证公众用药安全。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分析
  • 简介:摘要对差错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针对常见的差错事故原因,提出了有效的防范措施,从而更好的完成护理工作。

  • 标签: 临床护理 不良事件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细辛脑注射液所引起的不良反应事件(ADRADE)报告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在2009年1月-2012年7月间我院接到的细辛脑注射液所引起的不良反应事件报告87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接到的87例报告中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在用药后的20分钟之内者占80.46%;其中儿童占总病例数的50.57%;不良反应类型包括过敏性休克、消化系统反应、全身过敏样症状、皮肤以及附件损伤等。结论细辛脑注射液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很容易引起诸多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临床医务人员应对其引起高度重视,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用药安全。

  • 标签: 细辛脑注射液 不良反应 事件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借鉴。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药品不良反应/事件86例,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86例药品不良发应引起的AD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中,男性53例(占62%),女性33例(38%)。静脉滴注占81.6%;口服给药占30.3%;静脉注射脉注射占1.3%;肌肉注射占1.3%。抗菌药物引起的占总数的64.7%,中药制剂引起的占总数的32.4%。ADR最常累及皮肤及其附件,占38.2%,其次是神经系统。结论加强医院临床药学管理,提高合理用药水平,能够防止和避免ADR的发生。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报告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辛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用药对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NSTEACS患者78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8例和联合治疗组40例。常规治疗组给予辛伐他汀治疗,联合治疗组是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两组患者均根据病情再给予硝酸酯类、B-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等药物。观察各组治疗1月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情况,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1.MACE发生率常规治疗组31.58%,联合治疗组22.5%,,有统计学差异(P<0.05)。2.Hs-CRP治疗1月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血清hs—CRP均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hs-CRP下降更加显著(P<0.05)。结论辛伐他汀和氯吡格雷联合用药可降低NSTEACS患者MACE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其机制可能为两药协同改善内皮炎症。

  • 标签: 氯吡格雷 辛伐他汀 NSTEACS hs-CRP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分析,了解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探讨应对不良反应的处理技巧。方法分析我院2001-2010年间接种门诊报告的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然后对其发生原因等进行统计总结。结果2001-2010年在我院开展的15种疫苗的预防接种中,记录有9种疫苗发生不良反应96例,一般反应79例,异常反应16例,偶合反应1例。结论严格掌握预防接种的禁忌症,规范化操作,选用安全性高免疫效果好的疫苗,能够预防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应对不良反应及时鉴别并给予正确处理,避免严重后果的发生。

  • 标签: 预防接种 不良反应 处理技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科临床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并以此提出科学有效的防范措施与解决办法。方法对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就诊的173例儿科患者进行分析总结,其中选择93例我院采取防范措施前的患儿作为对照组,选取80例加强防范措施之后的就诊患儿作为观察组。分别记录两组患儿在我院临床护理中的风险事件以及护理投诉情况,并深入分析研究其风险因素,认真总结观察我院在采取防范措施前后的儿科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我院采取防范措施之后的患者投诉比例明显低于防范措施实施前的数据(3.8%21.5%)。结论积极有效的采取科学合理的防范措施可以大大的降低儿科护理中的风险事件,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医院的服务质量,增加了群众的满意度。

  • 标签: 儿科护理 风险事件 因素 防范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药品不良反应(ADR)及其监测工作的重视程度。方法结合政策法规,调查分析各类涉药机构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的开展情况。结果与结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在药品生产、经营及使用单位的重视程度不够,人员配备不足,几乎无资金投入,开展得极不平衡。因此,必须加大行政干预力度,提高做好这项工作的认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ADR的发生。

  • 标签: 药物 不良反应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近些年门诊抽血室风险事件时有发生,为了使护理人员工作规范化、减少风险事件的出现、进一步提升工作质量,本文主要对门诊抽血室在患者和护士方面的风险因素和针对性的管理对策进行综述。

  • 标签: 门诊抽血室 风险事件分析 管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产后子宫复旧不良的有效治疗药物。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2年4月我院妇产科就诊的产后子宫复旧不良患者11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观察组,治疗组给予益宫颗粒,观察组给予缩宫素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一周的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8.28%,明显高于观察组的82.76,差异显著(P<0.05)。结论益宫颗粒治疗产后子宫复旧不良具有明显的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产后子宫复旧不良治疗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类型及产生原因,以指导临床能够正确及时处理输血不良反应,避免因输血不良反应未能及时给予输血治疗而产生不必要的医疗纠纷。方法对我院2011年8月—2012年9月以来的4218例输血病例,以临床回报我科的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作统计分析。结果统计分析,输血不良反应共78例占总1.8%。所有输血反应均为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其中由红细胞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为32例;由血浆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为41例;由血小板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为5例。按输血不良反应的主要临床表现分主要有过敏反应,为36例;发热反应为42例。结论在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病例中,主要以过敏反应和发热反应为主,且均为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

  • 标签: 输血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 发热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甘草类制剂的不良反应随着其使用的普及也逐渐体现出来。本文对其不良反应的影响,从多方面进行了分析。

  • 标签: 甘草类制剂 不良反应 糖皮质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清开灵不良反应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0-2012年度长春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清开灵不良反应的病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清开灵导致的不良反应多发生在15-44岁年龄组,男性多于女性。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

  • 标签: 清开灵 药品不良反应(ADR) 分析
  • 简介:摘要阿齐霉素为第二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由于它的疗效好,疗程短,使用方便,近年来在国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实际临床中我们发现该药物也存在药物的不良反应,在使用时须做好监测。

  • 标签: 阿奇霉素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对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术后愈合不良进行探讨。方法对我科103例发生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肥胖、糖尿病等合并症、电刀的使用、妊娠水肿、滞产、难产等增加了切口愈合不良的比率,经积极治疗后,103例患者痊愈出院。结论妇产科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与肥胖、术者手术技巧、高频电刀的使用及合并症密切相关。提高手术操作水平,纠正患者全身异常情况,早期发现并运用积极的防治措施处理腹部切口,对促进切口愈合有重大意义。

  • 标签: 妇产科 腹部手术切口 脂肪液化 感染
  • 简介:摘要如何合理、安全、有效的用药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近年来关于药物不良反应(ADR)讨论的报道比较多,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临床上对药品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对疾病的作用,同时也要求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所使用的药品应当尽可能地少出现ADR。本文结合临床工作实践,并结合相关文献,探讨一下临床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问题。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