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为规范护理的工作行为,提高护理的专业护理知识水平,提高职业素质,更好地协助护士服务患者。通过规范化管理和培训,加强自我防护、预防医院交叉感染,不断提高整体素质。进一步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优质的护理服务,降低护士非护理时间,真正把护士从繁杂的非专业工作中解脱出来,能集中精力做好基础护理工作。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为患者提供直接护理服务,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增进护患沟通,促进医患和谐,促进护士贴近患者,我院从2013年11月-2014年11月对我院22名护理进行规范化培训,2014年8月对15名护理进行规范的岗前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因此,本文将针对我院“规范护理培训,提高护理整体素质”活动,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

  • 标签: 护理员培训 整体素质 规范 护理服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纵隔占位性病变的CT特征性表现,提高前纵隔病变的CT诊断水平。方法参照病理结果,对45例前纵隔病变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不同病变的影像特点。

  • 标签: 纵隔 前纵隔病变 CT诊断 胸腺瘤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30例发睾丸淋巴瘤的临床特征、组织病理学与探讨有效治疗方法。方法收集自2003年至2014年间由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确诊的并有完整临床资料,可进行评估及生存随访的病例30例。收集治疗前每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30例原发性睾丸淋巴瘤进行相关抗体的标记。结果30例患者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24例(80.0%),T细胞淋巴瘤3例(10.0%),Burkitt淋巴瘤1例(3.3%),分型不确切2例(6.6%)。I期和II期的患者25例(83.3%),III期和IV期的患者5例(25.2%)。单因素身存分析显示血清LDH水平≥240U/L(p=0.000),AnnArbor临床分期≥III期(p=0.020),IPI指数≥2(p=0.020)及初次治疗未达CR(p=0.000)的患者预后较差。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初次治疗达CR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发睾丸淋巴瘤的主要组织病理类型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手术切除后行以蒽环类为基础的化疗联合放疗是本病主要的治疗手段。

  • 标签: 原发睾丸非霍奇金淋巴瘤 预后 生存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联合血培养检测对菌血症早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疑似菌血症154例患者。体温大于38.5℃时进行抽血化验血清降钙素的含量,同时进行血液培养。比较菌血症患者的入院血清降钙素原阳性率、血培养入院时和第5天的细菌阳性率,入院时所有血清降钙素原阳性患者的菌血症确诊率。随着抗菌药物的应用,患者血液中血清降钙素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125例最终被确诊为菌血症。菌血症患者入院时血清降钙素原阳性率85.6%,血培养阳性率为27.2%。第5天的血培养细菌阳性率为44%。所有患者中血清降钙素对菌血症的确诊率93.0%。治疗后24小时血清降钙素含量较治疗前血清降钙素含量,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降钙素对于早期菌血症患者的诊断灵敏性高,而且可以反映病情的转归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 血培养 菌血症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细菌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降钙素原水平并研究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诱因将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分为细菌组(BAC组)和对照组(CON组),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降钙素的差异,分析BAC组患者降钙素与APACHEⅡ的相关性。结果BAC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为7.8±1.2ng/mL,CON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为1.2±0.3ng/mL,BAC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降钙素显著高于CON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BAC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降钙素原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s=0.402,P<0.05)。结论细菌致COPD急性加重期降钙素显著升高,显著高于非细菌性诱因患者,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降钙素原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清降钙素检测在发热性疾病中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3-2014年检测患有细菌感染(A组)、病毒感染(B组)、系统性红斑狼疮伴细菌感染(C组)以及系统性红斑狼疮(D组)患者各40例。再选取同期入院进行健康检查的40例健康人。患者各种感染以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为实验组,健康检查的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结果细菌组以及红斑狼疮伴感染组的降钙素原水平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红斑狼疮以及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细菌组以及红斑狼疮伴细菌组在治疗前后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具有显著差异。结论血清降钙素能够提高对发热性疾病细菌感染、病毒感染以及红斑狼疮伴细菌感染的诊断准确性。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 发热性疾病 诊断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清降钙素联合血培养检测对血液感染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14年年我院血液检验科收检的1000例血液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同时对其进行血培养和血清降钙素检测。结果1000例血液标本中,114例血液标本的血培养为阳性,在这114例阳性血培养标本中,有80例血培养标本血清降钙素检测为阳性,886例阴性血培养标本中,505例血培养标本血清降钙素检测为阴性。血培养检测为阳性的标本中,主要检出有革兰阴性菌、大肠埃希菌以及肺炎克雷伯菌。结论血清降钙素联合血培养检测能够提高血液感染的确诊率,同时还能对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进行指导,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 血培养 血液感染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降钙素和C反应蛋白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检测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50例新生儿败血症患者,同时选取50例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降钙素、C反应蛋白,并对检测的结果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新生儿败血症患者在治疗前的降钙素、C反应蛋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母乳性黄疸患者(P<0.05)。实验组新生儿败血症患者经相关治疗7天-10天后,其降钙素、C反应蛋白较之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降钙素和C反应蛋白在新生儿败血症的检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 标签: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新生儿败血症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州地区慢性荨麻疹与过敏之间的关系,为患者的脱敏治疗及预防提供指导。方法应用德国MORA-RM200生物共振仪对12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检测,并对过敏的种类进行分析。结果过敏原阳性率为89%;前10位的过敏原为螨和昆虫75例(62.5%),花粉42例(35%),谷类38例(31.67%),鱼类36例(30%),坚果30例(25%),动物皮毛28例(23.33%),霉菌27例(22.5%),水果20例(16.67%),食品添加剂18例(15%),乳制品17例(14.17%)。结论地域不同过敏的种类亦不同,常州地区慢性荨麻疹由多种过敏引起,生物共振检测过敏应用前景良好。

  • 标签: 慢性荨麻疹 生物共振 过敏原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单纯手足口病与手足口病感染合并细菌感染患儿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在手足口病合并细菌感染中的诊断意义,为临床抗生素的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58例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行血象、降钙素、病原体及CRP检测。结果合并细菌感染组患儿血清降钙素原水平高于单纯手足口病毒感染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血清降钙素原是小儿细菌感染的敏感标志物之一,血清降钙素检测有助于手足口病感染合并细菌感染的诊断,并可作为抗生素的使用依据。

  • 标签: 手足口病 细菌感染 降钙素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降钙素联合C反应蛋白检测诊断血流感染的可行性。方法选自2013年11月到2014年10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血流感染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存在感染现象,但经过血液培养后显示为阴性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各收集100例。给两组感染患者,都实施血培养,并进行降钙素、C反应蛋白检测诊断,观察两组感染患者的检测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流感染患者的降钙素、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阳性结果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感染患者(P<0.05)。结论使用降钙素联合C反应蛋白检测诊断血流感染的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够为血流感染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在临床上有非常高的可行性。

  • 标签: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血流感染 可行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降钙素与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诊断细菌感染的可行性及意义,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病房收治的70例细菌感染患者作为实验组,并选取健康志愿者70例作为对照组。用免疫发光法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降钙素,采用免疫浊度法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C反应蛋白,并将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和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检测后,与对照组健康志愿者比较,实验组细菌感染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更高(P<0.05)。结论检测降钙素和C反应蛋白在诊断细菌感染中具有可行性。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细菌感染 可行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18F-FDGPET-CT显像在发结外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5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临床疑似发结外淋巴瘤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展开18F-FDGPET-CT显像检查,并以病理学检查为标准,对18F-FDGPET-CT显像的诊断结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本组78例患者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发结外淋巴瘤者72例,经18F-FDGPET-CT显像检出真阳性病例59例,诊断准确性为81.94%。结论18F-FDGPET-CT显像在发结外淋巴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准确性相对较高,临床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应注意鉴别诊断,从而提高临床诊断率。

  • 标签: 18F-FDG PET-CT显像 原发结外淋巴瘤 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功能(fibrinogenfunctionAnticoagulant,Fg)、自由基SOD和MDA在急性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按CCS评分将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分为轻型组、中型组和重型组,并设立对照组100名,分别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黄嘌呤氧化法和比色法动态测定脑梗死组及对照组发病后或入组后第1天、10天外周血浆Fg和SOD、MDA水平,分析其关系。结果脑梗死组各时间点血浆Fg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脑梗死组发病第1天,SO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MD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10天,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Fg水平在发病第1、10天随着病情严重程度而升高,三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SOD和MDA水平只在发病第1天才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变化(P<0.01)。结论Fg、MDA和SOD共同参与脑梗死急性期血管病理损伤过程,Fg可作为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轻重和预后的客观指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PCT)和C反应蛋白(CRP)对老年人血流感染中血培养阳性预测价值,为血流感染的早期诊断和鉴别提供依据。方法选取506例老年住院患者分别进行PCT、CRP检测和血液培养,并对其分析,其中血培养阳性患者106例(观察组)106例,血培养阴性组(对照组)400例。结果观察组中PCT、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PCT、CRP中位数为4.45ng/ml、24.28mg/ml,对照组中PCT、CRP中位数为0.48ng/ml、7.52mg/ml)。ROC曲线分析发现,PCT在血培养阳性预测价值中优于CRP(PCT、CRP在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1、0.534)。观察组中,PCT在血培养为革兰阴性菌的水平(50.85ng/ml)明显高于血培养结果为革兰阳性菌的水平(2.16ng/ml),这些差异具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T对老年血流感染的血培养结果阳性预测价值,强于CRP的预测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长途客运司机职业健康体检状况,为其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215名长途客运司机进行健康体检服务,体检内容包括心电图、B超、血压、血常规、尿常规、血清学实验室检查等,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驾驶组高血压患病率(57/215)、血常规异常率(88/215)、尿常规异常率(66/215)、脂肪肝患病率(60/215)、胆囊息肉发生率(15/215)、驾驶组血生化(甘油三酯)异常率(64/215)均高于对照组。驾驶不同年龄人群疾病患病率方面51岁以上组脂肪肝、高血压患病率和甘油三脂异常最高。三组之间经统计学处理,各年龄组患病率(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长途客运司机高血压、脂肪肝、高脂血症、胆囊息肉等因素均威胁其身体健康,其身体健康状况不容忽视,应加大健康管理力度。

  • 标签: 驾驶员 健康状况 脂肪肝
  • 简介:摘要在一项临床试验中,研究者需要同时从事临床医疗和临床试验,很难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完成高质量的临床试验。为提高临床试验的质量,确保新药临床试验的安全性及客观性,广东省中医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在临床试验过程中,尝试配备研究生作为CRC并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也积累了实践经验。现就该CRC的运行机制和具体工作职责进行简要介绍。

  • 标签: 研究生 临床试验 临床研究协调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C反应蛋白、D-二聚体和血乳酸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13例按入院后24小时休克是否纠正分为休克纠正组和休克未纠正组;按预后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分别在入院时、入院后24小时分别采血,比较血清降钙素、D-二聚体和血乳酸变化;联合APACHE-‖评分评估预后。结果血清降钙素和血乳酸水平在24h是否存在休克患者的差异有显著性,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差异无显统计学意义;4种标记物水平与APACHE-‖评分均对患者预后存在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降钙素、D-二聚体和血乳酸水平对休克是否纠正有预测价值,联合检测可提高预测敏感性;4种标记物对感染性休克预后有预测价值。

  • 标签: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D-二聚体 血乳酸 感染性休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奥沙利铂联合柔比星在发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4年11月于我院就诊的60例发肝癌患者,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灌注奥沙利铂联合表柔比星,经过5次的介入治疗以后观察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灌注相同功效的药物,同样观察记录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通过灌注奥沙利铂联合表柔比星后疗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灌注相同功效针对发肝癌介入治疗的药物的疗效率。(P<0.05)。观察组通过灌注奥沙利铂联合表柔比星后出现了不同的不良反应,其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原发性肝癌通过灌注奥沙利铂联合表柔比星进行介入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率均在可接受范围,相对其他药物安全性高,值得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