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操作在牙大面积缺损修复中的优势、效率与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2年12月我院263例患者,300颗牙作为研究对象,用复合树脂进行直接修复,均为后牙大面积缺损,牙缺损涉及三个以上牙面或一个以上牙尖。随机分为“手操作”组(实验组)和常规组(对照组),每组各150例牙,实验组进行“手操作”配合治疗,对照组由医生独立完成。从治疗时间等多角度多层次进行统计、比较及分析。结果试验组从操作总耗时、使用棉卷个数、粘接剂暴露时间、医师调节灯光次数等指标明显少于对照组;从复查成功率、满意度方面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手操作法在临床牙大面积缺损直接修复中具有明显优势,是口腔专科护理发展趋势和需要。

  • 标签: 四手操作 牙体大面积缺损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肢骨折患者用经皮微创内固定术方案治疗的干预效果及推广价值。方法选本院2015年—2016年间收治确诊肢骨折患者群体并从中择取80例,数字编序后硬币法将其各组4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经皮微创内固定术治疗。比较患者资料以归纳经皮微创内固定术对此类患者的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各项临床指标(切口长度、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等数据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随访,提示观察组HSS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数据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经皮微创内固定术方案对肢骨折患者治疗对患者机体影响较低,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值得推广。

  • 标签: 经皮微创内固定术 四肢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他司汀联合氟桂利嗪在眩晕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眩晕患者72例,按照治疗方式的差异将其分成两组,每组36例,对照组单纯给以甲磺酸他司汀口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氟桂利嗪口服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来说有着明显提高;观察组眩晕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来说明显缩短。以上P值均<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他司汀联合氟桂利嗪应用在眩晕患者治疗中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加快临床症状消失,值得继续推广运用。

  • 标签: 倍他司汀 氟桂利嗪 眩晕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在临床上,研究对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取胺碘酮+他乐克的方案进行治疗后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例数合计为200例,选取时间范围是2016年5月1日—2017年5月1日,将其依据简单随机化原则分两组,100例为一组。一组给予他乐克为主治疗(称为对照组),另一组再联合使用胺碘酮(称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的总有效率指标。结果观察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在治疗后,其总有效率数据高达96.00%,和对照组相比,前者处于优势地位,P<0.05。结论在使用他乐克的基础上,针对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再联合实施胺碘酮的方案治疗,其效果更为理想。

  • 标签: 倍他乐克 胺碘酮 室性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他乐克、通心络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2015年—2017年期间选取1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通过常规治疗方案,利用通心络胶囊进行干预治疗;观察组通过他乐克以及联合通心络联合治疗方式进行冠心病心绞痛治疗。结果在治疗后6个月之内,对照组的患者心绞痛缓解状况总有效率为85%,观察组患者心绞痛缓解状况总有效率为97%;对照组患者心电图改善状况的总有效率63%;观察组患者心电图改善状况的总有效率为89%。治疗组效果显著,患者没有出现强烈的不适反应,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他乐克联合通心络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效果显著,在临床中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倍他乐克 通心络 冠心病 心绞痛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用他乐克联合雅施达治疗的实际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16例在2016年2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他乐克联合雅施达治疗)和对照组(单纯雅施达治疗)各58人。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心输出量及每搏输出量改善情况。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心输出量及每搏输出量改善较明显(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用他乐克联合雅施达治疗后,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心输出量及每搏输出量各指标水平,其临床价值显著。

  • 标签: 倍他乐克 雅施达 慢性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美托洛尔(他乐克)与他汀类药联合治疗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通过对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104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加用美托洛尔(他乐克)联合他汀类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临床指标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LVADD(25.01±3.54)mm、E/A(1.27±0.32)、TC(5.10±0.29)mmol/L、HR(80.03±5.74)次/min同对照组比较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针对心肌梗死患者应用美托洛尔联合他汀类治疗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心功能,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美托洛尔 他汀类 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患者使用闭合复位后椎成型术进行治疗,分析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68例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借助手术床使患者椎压缩性骨折处于过伸状态,实现闭合复位效果,之后使用经皮穿刺行椎成型术和手术前后的X线对椎后凸畸形角度和压缩率高度情况加以测量,了解患者高度恢复率和畸形矫正率情况。结果结合数据分析得知,患者手术前后椎体高度和恢复率情况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意义。结论使用闭合复位椎成型术可帮助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患者恢复椎体高度,且效果更好。

  • 标签: 闭合复位 椎体成型术 骨质疏松症 椎体压缩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椎强化术(经皮椎后凸成形术、经皮椎成形术)后再发椎骨折的临床特点以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3月—2017年4月间接受经皮椎后凸成形术、经皮椎成形术后再发椎骨折58例患者临床资料,对本组患者随访(12.52±3.46)个月,评价高龄、既往合并其他骨折病史、性别、糖尿病、骨水泥量与再骨折相关性,并完成Cox回归分析。结果本组对象相邻椎骨折发生32例(55.17%),非相邻椎骨折26例(44.83%);再骨折为术后3个月者19例(32.76%),为1年内再骨折者39例(67.24%);经多因素分析显示,既往合并其他骨折病史(P=0.015,HR=0.374,95%CI=0.179~0.842)、高龄(P=0.025,HR=1.048,95%CI=1.003~1.097)是预测再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椎强化术后再发椎骨折原因主要与骨质疏松症自然病程有关,高龄与与既往存在其他骨折病史属于再骨折独立危险因素,对此临床需重视。

  • 标签: 椎体强化术 再发椎体骨折 临床特点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鼾症经扁桃和腺样切除术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4月—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小儿鼾症患儿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和观察组患儿分别进行常规治疗及扁桃和腺样切除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及手术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且,手术时间明显较短(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较少(P<0.05)。结论近期两种治疗方法疗效接近,而相比传统方法,扁桃摘除+鼻内镜下腺样刮除术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

  • 标签: 扁桃体和腺样体切除术 小儿鼾症 听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强化术治疗跳跃型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月—2017年3月,对21例跳跃型3节段以上椎压缩骨折患者行椎强化术治疗。统计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X线投照次数、并发症、术后复查CT评价骨水泥分布情况、记录术前及术后VAS评分,Oswestry残障指数(ODI)改善程度。结果4例患者7节椎发生骨水泥外漏,渗漏率10.3%;手术时间平均57分钟、单个椎骨水泥注入量平均5.2ml。X线投照次数28.37±6.79次。2例出现穿刺侧神经根刺激症状;随访6月内临椎再发骨折1例;术后CT评估伤椎内骨水泥充盈分布良好。与术前比较,术后各时间节点VAS评分、ODI残障指数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强化术治疗跳跃性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可获得满意的短期临床疗效,影像学效果良好。

  • 标签: 椎体强化 后凸成形术 跳跃型 多节段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在哮喘急性发作患儿中采取丙酸氯米松与布地奈德辅助特布他林雾化吸入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分析研究目标为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56例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参照雾化吸入方案的不同分组实验,将行丙酸氯米松辅助雾化的患儿作为丙酸氯米松组(n=28),将行布地奈德辅助雾化的患儿作为布地奈德组(n=28),观察两组治疗结果。结果布地奈德组哮喘急性发作患儿临床有效率合计值、住院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呼吸困难消失时间对比丙酸氯米松组数据,P>0.05,统计学数据无显著分析意义。结论将丙酸氯米松与布地奈德应用在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中效果比较类似,均可改善患者哮喘症状。

  • 标签: 布地奈德 丙酸倍氯米松 特布他林雾化 小儿哮喘 急性发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行扁桃切除术治疗围手术期的相关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扁桃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行常规护理和强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白膜形成时间,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白膜形成时间也少于对照组;差异进行统计学比较有意义。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强化护理对策效果理想,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和预后效果改善,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行。

  • 标签: 扁桃体切除术 围手术期 护理对策 研究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肢创伤骨折病人的疼痛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自2015年3月—2017年4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肢创伤骨折患者100例,随后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法,而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使用疼痛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以及治疗后的疼痛程度上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具有显著的优势,两组患者的数据差距十分明显,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疼痛护理在肢创伤骨折病人中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四肢创伤骨折 疼痛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本市临床成分血液需求及不同血型红细胞比例构成,发现本市临床用血规律,为血液采集、合理备血依据。方法对本站2014-2016年临床血液供应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2014—2016年临床供血总量呈下降趋势与上一年相比增长-0.65%,-9.0%和2.18%;红细胞供应占总量的60.09%~67.0%,手工浓缩血小板占8.3~11.95%,分别较上一年增加了20.74%、14.43%和16.87%,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血浆占19.19~27.97%,分别较上一年降低了12.78%、25.92%和13.77%,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各年份不同血型红细胞成分比例均O型>A型>B型>AB型。结论应根据临床用血需求,制定合理的采血计划和血液库存警戒线,保证临床供血。

  • 标签: 临床供血 血液成分 血型 血液库存
  • 简介:摘要随着根管及牙治疗成熟,过去不能保留的牙现在也有可能保留,当然在根管治疗术中遇到疑难复杂根管也会随之增加。而根管手术显微镜因其可视性高,增加了主动、准确性,在疑难病例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随着其在口腔治疗中的深入应用,使精细根管治疗及根管治疗并发症处理得到更大飞跃。本文阐述在显微根管治疗中医生要在镜下视野中完成诊疗,任何离开显微视野的操作都会影响工作效率,这就要求显微根管治疗助疗者不仅要有娴熟的手操作技能,还要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及各仪器、器械的应用。

  • 标签: 显微 根管 四手操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成形术治疗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术后再骨折发生的相关因素从而提高临床疗效,为预防术后再骨折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因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住院患者,符合纳入标准57例。术后随访6个月,随访中再次出现腰背部疼痛或腰背部疼痛加重者,行胸腰椎X片及MRI检查,确诊出现再骨折患者8例纳入再骨折组。其余随访中无再骨折49例纳入未骨折组。运用SPSS18.0统计软件分别统计再骨折组和未骨折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入院时骨密度、PVP手术时椎体内骨水泥的灌注量、骨水泥渗漏情况及术后随访中抗骨质疏松治疗情况进行分析。分析这两组间数据得到与再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及与再骨折的关系。数值资料用均数士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法分析,分类资料用频数表示,采用X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果随访6个月,将对照组与实验组的骨折诱因、年龄、性别、骨密度、骨水泥灌注量、骨水泥椎间渗漏及抗骨质疏松治疗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后提示(1)组间年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间性别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间骨水泥灌注量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两组骨密度T值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两组患者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情况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两组骨水泥渗漏情况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VP术后椎再发骨折与骨水泥椎间渗漏、骨密度情况、术后是否规范抗骨质疏松治疗具有相关性。

  • 标签: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椎体成形术 再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椎成形术和传统开放手术在骨质疏松椎压缩骨折治疗上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017年收治的脊柱压缩骨折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46例,采用椎成形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40例,采用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手术情况和术后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34.78±7.89ml)、住院时间(11.78±1.12d)(一般3~5天)、术后一天疼痛(3.47±0.43分)都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患者采用椎成形术后能缓解疼痛、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可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传统开放性手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扁桃、腺样摘除术患儿中应用右美托咪定对麻醉以及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依据抽签法将我院自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48例扁桃、腺样摘除术患儿随机分为参照组(n=24)与实验组(n=24),参照组患儿应用林格液,实验组患儿右美托咪定,对两组患儿麻醉以及术后镇痛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儿术后镇痛效果以及自主呼吸时间、解除监护时间、气管导管拔除时间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右美托咪定应用于扁桃、腺样摘除术患儿中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扁桃体 腺样体摘除术 患儿麻醉 术后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扁桃切除术治疗慢性扁桃炎的围手术期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10例行扁桃切除术治疗慢性扁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每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围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4.5%、92.7%,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81.8%、78.2%,观察组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实施扁桃切除术的慢性扁桃炎患者,给予全面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治疗效果以及患者满意度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扁桃体切除术 慢性扁桃体谈 围手术期 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