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全麻的情况下,儿童体内丙泊酚的药物代谢特征。方法随机抽取19例ASAI或II级全麻手术患儿,所有患儿均予以丙泊酚静注,抽取不同时间的全血,通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血浆内的药物浓度。结果经测定,其清除速率常数为(k10)0.1616/min,1室向2室和2室向1室的转运速率常数分别为(k12)0.0640/min和(k21)0.0062/min,分布和清除的半衰期分别为(T1/2α)4.1176/min和(T1/2β)123.9559/min;中央室和表观分布容积分别为(Vc)0.9505L/kg和(Vd)27.4100L/kg。结论在全麻的儿童体内,丙泊酚呈二室的药代学模型,其药代动力特点呈线性,但其特征与成人不相同。

  • 标签: 丙泊酚 儿童 药物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葛根素和葛根提取物在大鼠体内灌胃给药后表现出的药代动力差异。方法通过灌胃给予实验大鼠500mg/kg葛根素和葛根提取物(葛根素含量达500mg/kg),采取高分离度液相色谱法对不同时间的大鼠的血药浓度进行测量,计算出相应的药动学参数。结果葛根素和葛根提取物在大鼠体内灌胃给药后表现出了显著的药代动力差异,葛根提取物内存在的其他成分对葛根素的药代动力行为产生影响。

  • 标签: 葛根素 药代动力学 葛根提取物
  • 简介:摘要本文对10名健康青壮年志愿者中进行了单纯单剂量口服甲硝唑400mg+氢分子医学手段干预,并与其进行了唾液药代动力对比研究,以探讨氢分子医学对于甲硝唑在青壮年体内药物代谢动力的影响。两组甲硝唑药时曲线均符合房-室开放模型。结果为氢分子医学干预组(B组)和对照组(A组)之间药代动力相关参数T检验差异显著,饮用吸入氢气组对甲硝唑吸收快,吸收量多,达峰快,消除速度慢,半衰期延长,AUC明显增大,引起体内药物浓度高持续时间久。结果表明吸入高浓度氢气有助于改善甲硝唑在人体内的代谢。

  • 标签: 甲硝唑 药物代谢动力学 氢分子医学 氢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血流动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精神科60例ASAⅠ或Ⅱ级的精神病患者,其中男性22例,女性38例,年龄21~59岁,体重48~86kg,?随机分成干预组(D组,30例)和对照组(N组,30例)。D组先予以Dex1μg/kg(Dex用0.9%氯化钠稀释成4μg/ml)泵注10min,N组则予以同等容量的0.9%氯化钠泵注10min。记录两组通电时、通电后3、10min的HR、SBP、DBP、MAP。计算RPP和PRQ。结果{与N组比较,D组患者HR、SBP、MAP、RPP在通电时、通电后3min,明显偏低(P<0.05)。结论??行MECT前10min予以Dex1μg/kg泵注,能明显减轻MECT通电时及通电后血流动力的急剧变化,降低RPP值。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呼气末正压(PEEP)肺保护通气策略对体外循环(CPB)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肺功能和血流动力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n=20)常规通气组C组(潮气量10~12ml/kg,PEEP0cmH2O)、肺保护通气PⅠ组(潮气量6~8ml/kg,PEEP5cmH2O)和肺保护通气PⅡ组(潮气量6~8ml/kg,PEEP10cmH2O)。全麻气管插管后按分组调节麻醉机呼吸参数。观察时点为气管插管后5min(T1)、体外循环停机后5min(T2)和手术结束即刻(T3)。于三个时点采集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OI);记录麻醉呼吸机上潮气量(VT)、气道峰压(Ppeak)及吸气平台压(Pplat),计算动态肺顺应性(Cydn);记录三个时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及麻醉时间。结果三组患者组间比较,T1时间点,OI和Cdy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间点,OI和Cdy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Ⅰ组的OI和Cdyn大于C组(P<0.05),PⅡ组的OI和Cdyn大于PⅠ组和C组(P<0.05)。三组患者组内比较,OI和Cdyn在T1时间点均明显高于T2、T3时间点(P<0.05)。任一时间点,三组患者的HR和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B心脏瓣膜置换术麻醉期间,采用10cmH2OPEEP的肺保护通气策略比5cmH2O可以更好的提高氧合指数和改善动态肺顺应性,且不影响血流动力稳定。

  • 标签: PEEP 体外循环 氧合指数 动态肺顺应性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显微镜检查与干化学试纸条检测尿红、白细胞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健康体检人群的尿液标本76例,将这些标本分别采用显微镜检查、干化学试纸条检测这两种检测方法检测,分析对比尿红、白细胞的检测结果。结果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镜检查与干化学试纸条检测尿红、白细胞的检测结果具有差异性,临床上这两种方法不能互相替代,而应该同时使用,才能达到提高诊断准确率的目的,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显微镜检查 干化学试纸条检测 尿红 白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保持局部清洁、干操,为患者解除痛苦。方法严格按照无菌技术规范操作,避免感染。结果与结论增进患者舒适度,让患者及家属满意。

  • 标签: 留置尿管患者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于尿结石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作用。方法将500例尿结石患者做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前者实施一般护理措施,后者给予优质护理措施,通过针对性措施进行治疗康复,两组患者均采取电话指导与回访等。结果经一年的观察研究,实验组经优质护理措施后,尿结石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因此,研究具有临床意义。结论通过对尿结石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措施,降低了复发的概率,缩短了痊愈时间,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优质护理 尿结石患者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医临床治疗无症状蛋白尿的疗效。方法辨证分为肺卫不固、脾肾气虚、肝肾阴虚3型,采用扶正祛邪法治疗。结果完全缓解18例,好转2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4.8%。结论通过扶正祛邪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降低蛋白尿、保护肾功能。

  • 标签: 蛋白尿 中医临床疗法 正祛邪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留置气囊导尿管发生渗尿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对308例留置导尿管患者中发生渗尿的25例患者进行原因分析。结果留置气囊导尿管患者出现渗尿与尿道松驰、腹内压增高、膀胱痉挛、导尿管引流不畅、尿管置入深度过浅、气囊注水量不当、导尿管型号过小、夹管时间不当等有关,通过分析原因采取护理对策,患者渗尿症状得到控制。结论留置导尿时正确评估患者,导尿后发现渗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可有效预防或减少渗尿发生,减经患者不适。

  • 标签: 气囊导尿管 渗尿 原因分析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如何预防术后尿瘘的发生以及发生尿瘘后的护理。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0年6月至2006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120例尿道下裂患儿的各项护理资料。结果经精心护理,患儿一期术后发生尿瘘24例,尿瘘发生率为20%。结论尿瘘是尿道下裂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但经过术前积极准备及术后早期尿瘘的全面处理,部分尿瘘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

  • 标签: 尿道下裂 尿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使用尿培养念珠菌完成后的菌种的分布情况以及菌种对于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对于在我院从1567份尿标本中进行分理出的100株的念珠菌作为研究对象,同时对于所有的念珠菌进行相应的菌种鉴定以及药敏试验,对于菌种鉴定的结果以及药敏试验的结果进行记录以及分析。结果通过分析发现,在本次研究中的所有念珠菌种白色念珠菌45株,占45%,热带念珠菌34株,占34%,光滑念珠菌16株,占16%,近平滑念珠菌4株,占4%,葡萄牙念珠菌1株,占1%。同时通过药敏试验的结果能够发现,在本次研究中的100株念珠菌对于两性霉素B以及5-氟胞嘧啶的敏感性极高,敏感率为97%和99%。而对于伊曲康唑、伏立康唑以及氟康唑的敏感性为62%,75%和74%。结论分立完成后,最为常见的三种念珠菌的菌种为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以及光滑念珠菌,同时这一类的念珠菌对于两性霉素B以及5-氟胞嘧啶会呈现出一种极为敏感的情况。

  • 标签: 尿培养念珠菌 菌种分布 药物敏感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泌尿外科安置尿管尿路感染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1月我科住院56例安置尿管发生尿路感染病人为研究对象。结论尿路感染是安置尿管的并发症之一,尿路感染影响因素与留置导尿管,留置尿管时间,无菌操作规范程度,导尿管直径,导尿管材料,频繁膀胱冲洗,频繁更换尿袋,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免疫功能低下等原因有关,通过对这些原因分析,积极采取护理措施明显减少尿路感染,减轻病人痛苦,促进病人康复。

  • 标签: 泌尿科 尿路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胃肠疾病的口服超声造影检查与胃镜检查的对照分析,探讨胃肠超声造影检查对胃肠疾病诊断的可靠性、敏感性及阳性率的问题,期望胃肠超声造影检查能够在胃肠疾病的筛查中发挥重要作用。方法对2013年3月至2014年10月在清溪医院功能科B超室行胃肠超声检查阳性患者67例(男性38例,女性29例),年龄13-67岁,并在本院胃镜室全部行胃镜检查,部分病例行粘膜活检,获得相关数据,进行对照分析。结果67例超声诊断阳性病例,其中胃恶性病变13例(胃癌10例,贲门癌1例,胃淋巴瘤癌2例);胃炎12例;消化性溃疡20例;息肉6例;平滑肌瘤5例;贲门失迟缓症5例;十二指肠胃反流6例。恶性病例超声造影检查与胃镜检查结果对照符合率76.9%,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符合率为69.2%。结论胃肠超声造影检查,可以早期发现病变,从而提高社区患者肿瘤的检出率,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率。

  • 标签: 口服超声造影检查 胃镜检查 胃肠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CT检查和普放检查诊断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对比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7月~2014年12月期间入院治疗的62例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的诊断分别使用CT检查和普放检查两种方法,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有效性。结果普放检查的误诊率为8.06%,胸部CT检查误诊率为1.61%,胸部CT检查误诊率明显低于普放检查的误诊率,两种方法差异明显,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诊断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的过程中使用胸部CT可以取得较高的确诊率,有效的降低漏诊率以及误诊率,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 标签: CT检查 普放检查 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临床留置导尿致泌尿系感染病人进行观察,分析留置导尿引起泌尿系感染的相关因素,讨论预防留置导尿致尿路感染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0例留置导尿病人进行观察,对发生泌尿系感染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留置导尿致泌尿系感染与病人年龄,性别,疾病情况和营养状况,留置尿管的时间,导尿及更换集尿袋时无菌操作,使用的导尿管的材质,使用抗生素和膀胱冲洗有关。结论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正确的实施留置导尿的护理,合理使用抗生素,选用合适的导尿管及集尿袋,加强营养支持,可降低留置尿管的尿路感染率。

  • 标签: 留置导尿 泌尿系感染 原因分析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尿微量蛋白检测在高血压肾损害评价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3月85例高血压患者和74例健康患者的尿液进行免疫比浊法测定尿微量蛋白包括α1-微球蛋白(α1-MG)、尿微量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和免疫球蛋白(IgG)的浓度,并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比较。结果高血压组的α1-MG、Alb、TRF、IgG含量分别为(14.7±7.91)mg/L、(26.82±11.58)mg/L、(3.83±2.78)mg/L、(19.31±4.99)mg/L;健康组α1-MG,Alb,TRF,IgG含量分别为(6.51±2.31)mg/L、(7.56±3.42)mg/L、(0.78±0.15)mg/L、(3.88±2.02)mg/L,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高血压病组中尿微量蛋白检出率为68.24%,尿常规阳性检出率为11.67%,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尿微量蛋白检测,较敏感反映高血压肾损害的程度,能早发现,早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尿微量蛋白 高血压肾损害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干化学法与尿沉渣镜检用于尿液检查的准确性。方法收集1000例患者的新鲜晨尿标本,分别采用干化学法与镜检法进行检测分析,并对两种方法检测的尿潜血及白细胞结果分别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化学法检测尿白细胞与镜检法的结果相比较,干化学法的阳性率为47.9%,镜检后的假阳性率是13.57%,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干化学法检测尿潜血与镜检法的结果相比较,干化学法的阳性率为38.9%,镜检后的假阳性率是16.87%,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干化学法可以提高红细胞及白细胞检测的灵敏度,镜检可以鉴别红细胞的形态,观察各种管型、上皮细胞、结晶等有形成分,二者的相互结合,才是尿常规分析的最佳方法。

  • 标签: 干化学分析 沉渣镜检 比较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尿中红、白细胞的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住院部及门诊病人新鲜尿液265份,分别用DJ-8301型尿沉渣分析仪及镜检法检测尿中红细胞及白细胞,再将两者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影响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准确性的因素。结果通过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红细胞阳性64例,假阳性13例,假阳性率为20.31%;白细胞阳性72例,假阳性16例,假阳性率为22.22%。影响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红细胞的主要因素有结晶(草酸钙结晶)、酵母样菌及细菌等,而上皮细胞、滴虫、大量细菌等均会造成白细胞假阳性率。结论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尿中的红、白细胞容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该仪器无法完全替代镜检法,在临床中应将两者相结合,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 标签: 尿沉渣分析仪 尿红细胞 尿白细胞 镜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剂量速尿治疗急性心衰的临床效果,分析其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取自于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68例急性心衰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4例)与观察组(34例)。对照组给予大剂量速尿,观察组给予小剂量速尿。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HR)、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搏出量(SV)及每分排血量(CO)等心功能指标,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2%显著高于对照组70.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R、LVEF、SV及CO等心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小剂量速尿治疗急性心衰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适合于临床推广。

  • 标签: 小剂量 速尿 急性心衰 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