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康复介入与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7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54例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分为三组,各为18例,第一组患者在第1-2周给予康复治疗,第二组患者在第2-4周给予康复治疗,第三组患者在第4周给予康复治疗,患者发病的第一周为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为治疗后,将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MBI评定、FAM平衡功能、FMA运动功能的各项功能指标给予比较,根据统计数据判断治疗效果。结果将治疗前、后的各项功能评定指标给予比较,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治疗后的第一组与第二组的患者的各项功能评定指标给予比较,没有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第一组与第三组的各项功能评定指标给予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组患者的各项功能评定指标明显高于第三组患者(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给予康复治疗,最佳介入间为第2-4周,能够明显促进患者各项功能的恢复,并且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见,在对脑梗死患者给予康复治疗时,选择最佳康复介入是非常重要的,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脑梗死 康复介入时机 功能评定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介入针刺组穴对原发性痛经患者中医证候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40例纳入经前针刺组,另40例纳入即刻针刺组,比较两组患者针刺前后的中医证候评分。结果治疗前,经前针刺组和即刻针刺组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经前针刺组和即刻针刺组的中医证候评分均优于治疗前,经前针刺组优于即刻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介入针刺组穴均能够改善患者的痛经症状,但与即刻针刺治疗相比,经前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患者,降低了中医症候评分,疗效更加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介入时机 针刺 原发性痛经 中医症候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全身麻醉手术患者不同时机留置尿管对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妇科手术,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患者留置尿管置入的时间进行对比观察。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全身麻醉前导尿组(对照组)50例,全身麻醉后导尿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麻醉前15min留置尿管,观察组麻醉后留置尿管。比较两组导尿前后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及舒适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导尿前后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变化不大(P>0.05),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变化较大(P<0.05),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舒适度优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全身麻醉后导尿能缓解导尿不适,为手术患者留置尿管的最佳时机

  • 标签: 留置尿管 全身麻醉 舒适度
  • 简介:摘要目的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性疾病,在关节镜下行半月板部分切除术,术后及时、系统的康复治疗,对恢复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起到重要作用。方法对2009至2011年我院骨科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关节镜下半月板部分切除术患者102例,随机分为A组(早期介入组)和B组(传统康复组)。A组患者于术后第1天康复介入,B组患者于关节肿胀消退、疼痛减轻后约1周进行关节功能训练,观察比较2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进行康复评定。结果早期介入组膝关节活动度、关节功能及股四头肌肌力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及时、系统的康复介入能有效促进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膝关节的功能恢复,减少膝关节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 标签: 半月板损伤 关节镜 康复介入 CPM 关节松动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胆源胰腺炎的手术时机。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于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急性胆源胰腺炎64例,其中非梗阻型38例,梗阻型26例。结果非梗阻型38例经早期内科保守治疗,待胰腺炎症状好转后延期手术,均临床治愈;梗阻型26例先予内保守治疗,20例临床症状好转后延期手术,6例临床观察36—72小时症状加重而中转手术,5例临床治愈,1例因患者年老体弱,胆管化脓,术后继发MODS经救无效死亡。结论急性胆源胰腺炎早期尽量内科保守治疗,同时严密观察病情,根据“个体化原则”选取恰当的手术时机,防止梗阻脓胆管炎的发生及止胰腺炎症继续发展,是降低急性胆源胰腺炎死亡率的有效方法。

  • 标签: 急性胰腺炎胆道疾病手术时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粘连小肠梗阻需手术治疗的时机。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8月~2011年8月我院对42例粘连小肠梗阻患者手术治疗的时机判断及效果。结果本组治愈36例,占85.7%,好转5例,术后出现短肠综合征1例。结论结合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及时鉴别是单纯、绞窄梗阻,合理掌握手术时机及采取最佳手术方式是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关键。

  • 标签: 小肠粘连肠梗阻手术时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探讨重症胆源胰腺炎手术时机和治疗效果情况。方法对74例重症胆源胰腺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分析,比较分析梗阻型延期手术、早期手术治疗前后的生化指标情况,以及非梗阻型术前及术后生化指标情况。结果早期手术和延期手术淀粉酶、白细胞、脂肪酶、尿淀粉酶、总胆红素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3例早期手术组有7例进行了再次手术或多次手术,41例延期手术组有3例进行了再次手术,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胆源胰腺炎手术时机选择与患者预后有一定关联,手术时机选择应坚持个体化方案,根据患者的实际指征选择手术方式。如患者病情出现明显加重,应立即手术。如为非梗阻重症胆源胰腺炎可选择延期手术。

  • 标签: 重症胆源性胰腺炎 手术 选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胆源胰腺炎患者手术治疗时机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自2011年5月至2014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3例急性胆源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3例患者中非手术治疗6例,急诊手术5例,延期手术4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急性胆源胰腺炎尽量遵循“个体化治疗,延期手术”的治疗原则,重症病例应尽早手术干预。

  • 标签: 胆源性胰腺炎 个体化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不同时机下采用介入治疗对Hunt-Hess高分级颅内动脉瘤破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6年1月-2017年8月之间选取51例需要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患者。将Hunt-Hess分级为Ⅳ-Ⅴ级,将患者根据介入治疗时间分为超早期治疗组和早期治疗组。对超早期治疗组的患者在发病48小时内疚实施介入栓塞进行治疗,早期治疗组患者在发病48-96小时内实施介入栓塞治疗。对两组患者术后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后GCS的评分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超早期组患者在出院时的GOS评分和出院3个月的BI评分指数都比早期治疗组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超早期治疗组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早期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Hunt-Hess高分级颅内动脉瘤破裂治疗选择超早期进行介入治疗可以有效的帮助患者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疗效显著。

  • 标签: 介入治疗时机 Hunt-Hess高分级 颅内动脉瘤破裂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高危急性心梗患者介入治疗中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的时机选择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40例高危急性心梗患者,均行介入治疗,按IABP的应用时机不同分为A组(20例,早期置入IABP),B组(20例,晚期置入IABP),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A组IABP使用时间、心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住院期间病死率均显著低于B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时机应用IABP于高危急性心梗患者介入治疗中,均安全可靠,但早期应用IABP的疗效更加确切,能够降低病死率,值得推广。

  • 标签: 高危急性心梗 介入治疗 主动脉球囊反搏 时机
  • 简介:摘要目的对完全前置胎盘终止妊娠最佳时机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来我院收治的76例完全前置胎盘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治疗结果进行回顾分析,观察新生儿的存活率,窒息率;剖宫产率,子宫切除率,产后出血率,孕产妇死亡率。结果研究发现,新生儿存活率、窒息率、产后出血率、子宫切除率以及产妇死亡率与终止妊娠的时机相关,最佳剖宫产终止妊娠的时机为妊娠35-36周,大于36周或小于35周对母婴危害更大。结论妊娠35周前肌肉注射地塞米松,可以有效地促进胎儿肺的成熟,有条件者抽取羊水进行泡沫试验,如果显示胎肺成熟,在确保母婴安全情况下于妊娠35-36周选择剖宫产是终止妊娠的最佳时机

  • 标签: 完全性前置胎盘 终止妊娠 最佳时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切除急性结石胆囊炎时机。方法常规采用三孔法完成手术,如手术操作困难或显露不良则改用四孔法。结果患者80例,C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中转开腹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A组出现并发症1例为肺部感染,发生率为3.4%;B组出现并发症1例为腹腔感染,发生率为3.7%;C组出现并发症2例,发生率为8.3%,其中腹腔感染1例、胆漏1例。结论腹腔镜下行急性结石胆囊炎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但对于急性结石胆囊炎症发作72h后的患者行手术治疗时应给予重视。

  • 标签: 腹腔镜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 时机
  • 简介:摘要对于难治产后出血介入治疗,可以使用髂内动脉或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进行止血,通过临床36例患者可以看出,马上就能止血的28例,出血量明显减少的4例,由于伤口感染引发晚期产后流血进行的子宫切除手术的两例,子宫切除以后阴道还出现流血的病人2例,通过介入治疗,都取得较好效果。可以看出,难治产后出血介入治疗止血时间长久,止血快,有很好的疗效,还不影响生育,尤其对产后出血保守治疗没有效果的,运用此疗法较为有效。

  • 标签: 产后出血 介入治疗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不同时机进行手术治疗胆源胰腺炎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于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在我院接收的50例胆源胰腺炎患者随机分组,分别进行早期手术治疗与延期手术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在白细胞等相关指标以及住院时间、死亡率等方面进行对比后产生的差异明显(P<0.05)。结论治疗胆源胰腺炎疾病,在早期进行手术治疗,能够较快改善患者疾病状况,更能降低住院时间以及死亡率,值得临床上研究与推广。

  • 标签: 手术治疗 胆源性胰腺炎 不同时机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胆源胰腺炎手术的最佳时机以及临床对比。方法选取2009年3月到2011年5月的50例胆源胰腺炎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将50例患者按照住院之后的手术时间早晚分为早期组和延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之后效果。结果通过对比分析显示,早期组的患者手术之后并发症的发生机率相比延期组患者明显偏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早期组和延期组患者的病死率相对比没有显著区别(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早期组患者的胆总管探查率为94.8%,延期组的胆总管探查率为38.3%,早期组患者的胆总管探查阳性率为44.8%,延期组的胆总管探查阳性率为89.6%。结论通过对本组50例患者的对比研究显示,患者早期进行手术治疗和延期进行手术治疗都是安全的,针对胆源胰腺炎的最佳手术时机为炎症发作减退、血清淀粉酶下降到正常数值之后并且是患者第一次住院期间。

  • 标签: 胆源性胰腺炎 手术时机 效果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结石胆囊炎行腹腔镜手术时机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1月至2013年3月期间的急性结石胆囊炎患者60例,对患者进行腹腔镜下的胆囊切除治疗,对于炎症较为严重或周围渗液较为明显的患者采取温室孔放置乳胶管引流治疗,在术后24~48h内进行拔除,记录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结果有95.00%的急性结石胆囊炎患者在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后,成功切除,有一定的积极临床治疗意义。结论在对急性结石胆囊炎患者进行疾病治疗时,采取腹腔镜手术有较好的临床意义,并且应根据患者的状况选择手术时间,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手术疗效。

  • 标签: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 腹腔镜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时机对小儿急性粘连肠梗阻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3例急性粘连肠梗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行手术治疗,根据术前诊断情况及手术时间2项指标对患儿进行分组研究,观察不同情况对患儿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结果术前诊断为有肠绞窄趋势时行手术治疗组患儿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已发生肠绞窄时行手术治疗组患儿,入院至手术时间<48h组患儿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48h组患儿,差异可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术前诊断为有肠绞窄趋势的急性粘连肠梗阻患儿应及时行手术治疗,此外入院后48h内行手术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急性粘连性肠梗阻 小儿 手术时机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肠梗阻患者的具体情况,探讨肠梗阻手术时机的把握。方法回顾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外科2008年10月~2011年3月收治入院并行手术治疗的83例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粘连肠梗阻、恶性肿瘤肠梗阻、嵌顿疝肠梗阻位于肠梗阻类型的前三位。2例因手术后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病情恶化而死亡,3例好转出院,其余的78例均治愈出院。结论单纯肠梗阻发展为绞窄肠梗阻死亡率会急剧上升。同时,不仅仅绞窄肠梗阻是手术治疗的适应症,其它诸如经过药物保守治疗无效的肠梗阻也应采取适时的手术治疗,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是降低肠梗阻死亡率的关键。

  • 标签: 肠梗阻手术时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难治产后出血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本院收治的122例难治产后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6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介入治疗护理,比较两组手术指标,不良反应及焦虑抑郁情绪。结果研究组手术、止血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研究组产后出血和产后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干预后研究组SAS、SDS评分小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难治产后出血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效果良好,可以缩短手术、止血、住院时间,还可以降低术后出血率及术后出血量,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治疗效果。

  • 标签: 难治性产后出血 介入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介入治疗法对于肾动脉狭窄所导致的肾动脉狭窄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00例肾动脉狭窄患者,其中,双侧狭窄32例,单侧狭窄68例,,病变血管共104根,狭窄程度超过70%的78根;81例肾动脉内支架置入术,19例肾动脉球囊扩张术,观察术前、术后一周内血压及服用降压药物的情况。结果100例肾动脉狭窄高血压患者的肾动脉介入治疗的成功率为100%;手术前血压(175.01±32.93/138.02±24.60)mmHg(1mmHg=0.133kPa),术后(103.35±23.04/83.13±18.24)mmHg,P<0.05,血压明显下降;其中,治愈68例(68%),好转2例(2%),无效30例(30%),总有效率为70%。口服降压药物品种数手术前平均值为(2.4±1.0)种,手术后(1.5±1.0)种,可见用药品种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在肾动脉狭窄高血压的治疗中,介入治疗的手段是非常安全有效的,手术后患者的血压有明显的下降,同时,服用的降压药品的种数也明显减少。

  • 标签: 肾动脉狭窄 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 介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