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从有限的检验信息中归纳和提炼出更有价值的诊治信息,并通过技术手段来探索检验医学应用于临床实践新的方法。方法通过CA199、CEA、CA72-4三种标志为例,依托ANN(ArtificialNeuralNetwork)以及SPSS统计软件,对胃肠肿瘤标志的检测数据进行验后概率解释。结果大肠癌组CA19-9、CEA、CA72-4三种标志浓度均明显高于高于其他疾病组以及健康对照组(p<0.05)。验后概率的检验报告能够比较科学地提供检测参考。结论ANN(ArtificialNeuralNetwork)验后概率的检验报告诊断效率较高,是临床检验实践的一个新途径。

  • 标签: 胃肠肿瘤 标志物 检验 验后概率 ANN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肿瘤标志及肝癌的发病关系。方法我们研究了60例大三阳乙肝者。30例用红花清肝丸治疗,30例不用药治疗,观察2组肿瘤标志的变化,采用并进行5年后的长期随访。FQ-PCR方法检测血清HBV-DNA含量。结果1.红花清肝丸对AFP、AFU、r-QT,CEA四种肿瘤标志浓度的降低明显优于非用药组。2.长期随访(五年后)对乙肝病毒标志(HBVDNA)的降低明显优于非用药组。3.长期随访(五年后)红花清肝丸的癌变率明显低于非用药组。结论三阳乙肝病毒携带者必须治疗,经治疗可降低血清中肿瘤标志的浓度,使血清HBVDNA浓度明显下降,预防肝细胞癌的发生。血清肿瘤标志的浓度与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的浓度呈正相关,与肝细胞癌的发生率呈负相关。

  • 标签: 乙肝病毒携带者 肿瘤标志物 肝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ELISA法检验乙肝标志的影响因素,总结其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我院采取ELISA法检验乙肝标志的受检者3340例,其中检出乙肝标志阳性共386例,后经临床排除证实为假阳性有46例,假阴性有18例,分别对其各种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并统计分析。结果46例假阳性中,由于样本采集及处理导致有19例,占41.3%,操作过程导致有13例,占28.3%,试剂运输、贮存及试剂盒本身质量问题导致有2例,占4.3%,体内干扰物质导致有9例,占19.6%,药物影响有3例,占6.5%,各导致假阳性的因素间对比有一定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假阴性18例中,操作过程导致有10例,占55.6%,试剂运输、贮存及试剂盒本身质量问题导致有4例,占22.2%,药物影响有4例,占22.2%,各导致假阴性的因素间对比有一定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样本采集及处理,操作过程,试剂运输、贮存及试剂盒本身质量,体内干扰物质及药物皆为ELISA法检验乙肝标志的影响因素,因此,在实验室检测中应注意尽可能避免相关影响因素,增强实验室人员的责任心,总结经验教训,加强实验室管理,严格操作规程,力求为临床提供更为可靠、科学的参考依据。

  • 标签: ELISA法 乙肝标志物 影响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多种肿瘤标志蛋白芯片技术在胃癌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C-12多种肿瘤标志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对258例胃癌术前患者、90例胃癌术后患者、152例胃部良性疾病患者及378例正常体检者的血清进行12种肿瘤标志检测。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胃癌患者血清中CA199(28.7%),NSE(6.2%),CEA(21.7%),CA242(20.2%),HCG(22.5%),AFP(6.2%)及HGH(22.5%)单项指标检出阳性率均高于正常健康者及胃部良性疾病患者(P<0.05);而胃癌术后患者仅cA199(13.3%)和CEA(21.7%)高于正常健康者(P<0.05)胃癌患者血清CA199和CA242水平明显高于胃癌术后患者(P<0.05)。胃癌患者血清单一指标阳性检出率最高为CA199的达28.7%,而联合上述有统计学意义的7项指标阳性检出率高达53.5%,与正常健康者(20.3%),统计学上有显著性意义(P=0.000)。结论多种肿瘤标志联合检测能提高胃癌患者的阳性检出率,并为胃癌患者治疗效果的动态分析提供客观依据。

  • 标签: 胃肿瘤 肿瘤标志物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肺肿瘤标志在肺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我院2008年5月—2009年7月,我科收治的不同临床分期和病理类型肺癌患者、肺部良性疾病患者、以及健康体检者的血清肿瘤标志水平进行收集和整理,并分为3组,肺癌组患者100例、肺良性病组患者100例、健康体检组100例。结果肺癌组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水平以及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1)。结论血清肺肿瘤标志在肺癌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肺癌 肿瘤标志物 癌胚抗原
  • 简介:摘要我国胃癌病人多数就诊时已处于进展期,早期胃癌所占比例不足10%。研究表明,血清肿瘤标志的最佳组合联合监测对于诊断胃癌、观察疗效、监测复发或转移、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有重要的意义。中晚期胃癌不能或不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胃镜下局部注射化疗药物或加内镜射频或内镜微波,效果良好。

  • 标签: 胃癌 肿瘤标志物 内镜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BV-DNA荧光定量检测与HBV血清标志定量检测结果并进行分析。方法同时检测638份血清标本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TRFIA)对乙肝五项定量分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FQ)-PCR技术对HBV-DNA定量分析。结果(1)组224例,HBV-DNA阳性率98.2%(220/224);(2)组40例HBV-DNA阳性率100%(40/40);(3)组220例HBV-DNA阳性率47.3%(104/220);(4)组82例,HBV-DNA阳性率53.6%(44/82);(5)组22例,HBV-DNA阳性率36.3%(8/22);(6)组34例,HBV-DNA阳性率17.6(6/34);(7)组12例和(8)组4例未检出HBV-DNA。结论在各种HBV模式中,以HBeAg阳性者的病毒复制水平最高。应用FQ-PCR定量检测HBV-DNA能准确地反映体内的HBV真实感染和复制情况,与TRFIA联合应用对乙肝的临床诊治和预后判定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HBV 血清标志物 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 荧光定量PCR
  • 简介:摘要肺癌患者发现时多属晚期,目前化疗是晚期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故化疗疗效的评价尤为重要,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发展,肿瘤标志在疗效预测方面的价值越来越大。我们监测了80例晚期肺癌患者化疗前后CA125和NSE的变化,以期为晚期肺癌的诊断、疗效监测、合理用药提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BV血清标志ELISA法与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荧光定量检测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DNA含量,同时用ELISA法检测HBV血清标志。结果HBsAgHBeAgHBcAb阳性组患者血清中HBV-DNA阳性率要明显高于HBsAgHBeAbHBcAb阳性组患者,HBeAg与HBV-DNA拷贝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中HBV-DNA含量与乙肝免疫标志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在各种HBV模式中,以HBeAg阳性者的病毒复制水平最高。ELISA法不能直接反应乙肝患者血清中的病毒含量,PCR检测可以体现病毒的复制情况,对乙肝的早期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尤其是对抗病毒治疗的疗效观察有重要的治疗意义。

  • 标签: HBV 聚合酶链反应 HBV-DNA 血清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乙肝血清标志检测对诊断乙肝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本院2010年6月-2011年7月316例乙肝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为158例,观察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技术(ECLIA)法进行检测,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操作严格按照仪器操作手册与试剂盒说明进行。结果ECLIA检测抗原抗体同时阳性的为158例,ELISA检测抗原抗体同时阳性的为17例,两组HBsAg、抗-HBs、HBeAg、抗-HBe比较,均有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抗-HBc比较,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CLIA法定量检测乙肝血清标志,具有灵敏性、操作简单、自动化、快速,对临床诊断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乙肝 标志物 电化学发光 ELIS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肌酶谱(CK、CKMB、AST、HBDH及LDH),心脏标志(cTnI、MB)测定对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和酶速率法,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六三医院2011年7月-2012年4月10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5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AST、CK、CKMB、LDH及HBDH和cTnI、MB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AMI患者血清中AST、CK、CKMB、LDH及HBDH和cTnI、MB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阳性率分别为80.39%、74.51%、79.41%、75.49%、72.55%、86.27%、87.25%。102例AMI患者中,82例心肌酶谱升高,88例肌钙蛋白I阳性,90例肌红蛋白阳性,敏感性分别为80.39%、86.27%、87.25%。结论心脏标志联合心肌酶谱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疗效检测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肌钙蛋白I 肌红蛋白 心肌酶谱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胶体金法与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标志(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以下简称乙肝两对半)的结果,探讨这二种方法的符合率。方法分别用酶联免疫法和胶体金法检测200例成人血清标本乙肝两对半,将两种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200例标本中,ELISA法和胶体金法检测HBsAg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法的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总符合率分别为100%、100%、100%、98.00%、99.00%;结论ELISA法灵敏度高,易观察,适合大规模标本的测定。胶体金法简便快速,特异性较高,不需要特殊设备,易于观察结果,但存在一定假阳性或假阴性率,不能完全替代ELISA法进行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的检测,适合在基层医疗单位、急诊标本和单份标本初筛时使用。

  • 标签: 酶联免疫法(ELISA) 胶体金法 乙肝两对半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血清中的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DNA)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免疫标志(HBV-M)的检测,分析二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法)对426例疑似乙型肝炎患者分别检测血清HBV-DNA含量、HBV免疫标志。结果HBsAg(+)HBeAg(+)HBcAb(+)组(大三阳组)病毒阳性率为99.1%,平均拷贝数为2.54×106,为最高。HBsAg(+)HBeAb(+)HBcAb(+)组(小三阳组)病毒阳性率为23.1%,平均拷贝数为8.53×103。其它组也有一定的HBV-DNA阳性率和含量。从8组血清学模式来看,HBeAg(+)与HBV-DNA含量关系最为密切,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结论各种乙肝两对半组合模式临床意义不同,HBV-DNA的检测是反映病毒有无复制的精确指标,因此两者联合检测不仅可以提高检出率,避免漏诊,同时也为临床对HBV感染、复制、传染性判定以及抗病毒治疗提供可靠的判定依据。

  • 标签: HBV-DNA 乙肝免疫标志物 荧光定量PCR 酶联免疫吸附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肝硬化以及原发性肝癌(PHC)中三种肿瘤标志甲胎蛋白(AFP)、特异性标志糖蛋白CA125与糖类抗原CA199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实验组,包括有原发性肝癌(PHC)组,共50例患者;乙肝丙肝组,共50例患者;肝硬化组,共50例患者;正常对照组,共50例患者。采用特定方法检测血清AFP、CA125以及CA199的表达水平。结果原发性肝癌组的血清AFP、CA125以及CA199水平均明显高于乙肝丙肝组和正常对照组,与乙肝丙肝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原发性肝癌组检测所得的血清AFP、CA125以及CA199的阳性率分别为66.5%、81.5%、66.5%。结论血清AFP、CA125以及CA199联合检测可提高PHC阳性检出率。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AFP CA125 CA199
  • 简介:摘要卵巢癌是临床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随着医学技术发展,卵巢癌早期诊断有了新的进展,对高危人群定期进行病史询问、妇科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CDFI)、核磁共振(MRI)、肿瘤标志测定等可以使卵巢癌的早期诊断率提高。本文对CDFI及MRI联合肿瘤标志对卵癌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和讨论。

  • 标签: 卵巢癌 早期诊断 CDFI MRI 肿瘤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肌损伤生化标志(CTnI、DD、CRP、UA、CKMB)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研究进展。方法测定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TnI、DD、CRP、UA、CKMB的含量和活性,并与冠心病(CHD)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AMI组的CTnI、DD、CRP、UA、CKMB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冠心病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CTnI、DD、CRPUA、CKMB各自的特点不同,联合检测在AMI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心肌损伤 生化标志物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病患者中血清心肌标志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急诊收治的120例心血管病患者,根据其临床表现和诊断将其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以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组,对所有患者的血清cTnI以及CK-MBmass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的血清肌钙蛋白浓度与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浓度,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病患者的心肌损伤程度与血清肌钙蛋白浓度和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浓度密切相关,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时要重点观察血清肌钙蛋白浓度的变化,可检测血清肌钙蛋白浓度或者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浓度联合肌红蛋白进行诊断,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率。

  • 标签: 心血管病 心肌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中AFP、CEA、CA19-9、SF联合检测对肝癌的诊断意义。方法应用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肝癌组,肝硬化组,肝炎组及正常对照组各40例的AFP、CEA、CA19-9、SF。结果结果显示在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中的AFP、CEA、CA19-9、SF均高于肝硬化组,肝炎组和正常对照组,与各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四项联合检测敏感性,阳性预测值均高于单项检测。

  • 标签: AFP CEA CA19-9 SF 肝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产妇产后能否进行母乳喂养。方法选择住院分娩的乙型肝炎(下称乙肝)标志阳性产妇150例,肝功能均正常(其中大三阳65例,小三阳85例)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产妇乳汁中的乙肝病毒标志及HBV-DNA含量,并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两组乳汁中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HBV-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产妇初乳中HBV-DNA阳性及产妇血清中大三阳者(HBsAg阳性、HBeAg阳性、抗HBc阳性)不提倡哺乳。初乳中单纯HBsAg阳性HBV-DNA为阴性的产妇可以哺乳。

  • 标签: 乙型肝炎乳汁病毒标志物 母乳喂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