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水中检查肿瘤标志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2017年1月—2018年1月的邵阳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住院部胸腔积液患者80例,经支气管镜代胸腔镜检查留取胸膜活检标本,同时留取胸水和血清标本检测多肿瘤标志。结果80例胸腔积液患者支气管镜代胸腔镜检查,最后确诊为恶性胸腔积液(肺癌)的为28例,良性胸腔积液(结核性胸膜炎)的为48例,4例无法确诊。确诊为恶性胸腔积液的28例患者中,将胸水中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antigen,CEA)、细胞角蛋白19(cytokeratin19,CYFRA21-1)、神经元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enolase,NSE)的平均水平与48例良性胸腔积液患者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胸腔积液组中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19的含量远远高于结核性胸腔积液组(25~70倍)(P<0.01)。恶性胸腔积液组胸水中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19、神经元烯醇化酶的水平与该组血清中相应指标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水中进行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19、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检测有利于良恶性胸水的鉴别诊断。胸水中肿瘤标志的检测在单检和联检中均优于血清。

  • 标签: 癌胚抗原 细胞角蛋白19片段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恶性胸腔积液 支气管镜代胸腔镜检查 诊断
  • 简介:摘要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Purpura,HSP)是一类以侵犯小血管为主的免疫复合物性血管炎,主要分为单纯型、关节型、腹型、肾型及混合型,目前已有研究提示凝血机制紊乱可能与过敏性紫癜的发生、发展及严重程度等相关。本文就腹型过敏性紫癜中凝血活性分子标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临床上可通过检测这些指标,监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的病情变化,评估预后。

  • 标签: 过敏性紫癜 腹型 凝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人附睾分泌蛋白4(HE4)联合检测在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2017年1月—2018年8月就诊于我院的7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观察组(A组),以同期7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B组),比较分析两组CA125、CEA及HE4水平并比较A组三种肿瘤标志单项及联合检测阳性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差异。结果相比于B组,A组CA125、CEA及HE4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显著(P<0.05);CA125、CEA及HE4单项检测阳性率、灵敏度、特异度均显著低于联合检测(P<0.05)。结论CA125、CEA及HE4均可用于子宫内膜癌患者早期诊断,三项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阳性率。

  • 标签: 血清糖类抗原125 癌胚抗原 人附睾分泌蛋白4 子宫内膜癌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CEA、CA19-9及CA724联合检测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胃癌患者45例纳为观察组,将同期收治的胃部良性病变患者40例纳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水平及不同分期胃癌患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CEA、CA19-9及CA724指标水平比对照组的均高,不同分期胃癌患者CEA、CA19-9及CA724指标单项检测诊断准确率均比联合检测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胃癌患者病情临床诊断时,以血清肿瘤标志CEA、CA19-9及CA724联合检测的诊断准确率高。

  • 标签: 胃癌 临床诊断 血清肿瘤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自动微阵列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多肿瘤标志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肺癌患者为对象,作为A组,选取同期肺部良性疾病患者60例,作为B组,选取同期6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C组;所有患者均应用全自动微阵列化学发光分析仪,行癌胚抗原(CEA)、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的水平检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对比各指标水平,进行分析。结果A组患者5项肺癌标志的水平均高于B组与C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Pro-GRP在肺癌诊断中具有较高特异性,为94.17%。Pro-GRP、NSE、CEA三者联合诊断具有较高敏感性,为88.65%。结论在肺癌早期诊断中,使用全自动微阵列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对5项肿瘤标志进行诊断,其均可用于临床诊断,其中Pro-GRP具有较高的特异性,Pro-GRP、NSE、CEA三者联合诊断早期肺癌的敏感性更高。

  • 标签: 癌胚抗原 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 细胞角蛋白19片段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采用甲状腺细针穿刺联合血清中特异性标志检测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3月—2019年6月期间所接纳治疗的确诊为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5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25例(采用甲状腺细针穿刺法联合血清标志检测)以及对照组25例(采用单一甲状腺结节穿刺细胞学检查),并对检查后的血清特异性标志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结果观察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乳头状甲状腺患者实行甲状腺细针穿刺联合血清特异性标志检查能够更好地对患者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血清 检测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与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在乙肝标志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19年2月我院120例乙肝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ECLIA与ELISA检验。结果ECLIA检测法血清HBeAb、HBcAb、HBsAg检测的阳性率高于ELISA检测法(P<0.05),两组方法在HBsAg与HBeAb检测阳性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ELISA相比,ECLIA对乙肝标志的检验效果更为理想。

  • 标签: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乙肝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不同年龄段HBV感染情况以及HBsAb水平状况,为乙肝预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针对2013年1—10月在某院进行乙肝五项体检的人群,分6~7岁、18~20岁及22~60岁三个不同年龄段各抽取600例共1800例,用ELISA的方法进行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三组中6~7岁组感染率最低,HBsAb的百分比也是最低,18~20岁组HBsAb的百分比最高,22~60岁组感染率最高。结论随着出生年代的后移,新生儿乙肝疫苗的接种率不断提高,乙肝感染率逐渐降低。加强HBsAb水平监测和及时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HBV感染的重要措施。另外,阻断母婴传播是未来降低乙肝感染率的重要途径。

  • 标签: 物联网 医院管理 运行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微生物检验中应用涂片检查的价值进行探究。方法对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临床送检的156例标本分别于细菌培养前后进行涂片检查,然后对涂片检查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进行观察,并探究临床微生物检验中涂片检查的应用价值。结果156例标本中,检出微生物共有142例,其中比例最高的为革兰阴性菌(57.0%);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占比较高,分别为19.0%、23.94%;革兰阴性菌中阴沟肠杆菌和大肠埃希菌构成比较高,分别为13.3%、19.7%;真菌中白色假丝酵母菌占比最高,为14.78%。结论涂片检查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具有重要价值,其能实现病原菌感染类型的准确判断。

  • 标签: 涂片检查 微生物检验 应用观察
  • 简介:摘要时辰药理学(CPh,时间药理学)是一门研究药物与生物体内源性循环节律变化规律的学科,主要研究人体生物节律对药物作用的影响以及药物对人体生物节律的影响。阐明生物节律与时辰药理学的紧密机制及密切联系可以帮助临床选择服用药物的最佳时间,从而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进而提高医院满意度与知名度。

  • 标签: 生物节律 时辰药理学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原发性肝癌是临床最常见、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确诊时多为中晚期。生物靶向治疗是中晚期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近年来,生物靶向治疗在中晚期肝癌治疗中有了很大进展,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治疗已成为肝癌临床研究的热点。本文就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生物靶向治疗进行综述。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生物靶向治疗 治疗现状
  • 简介:摘要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及生存环境改变,肝癌患病率明显增高且呈逐年增长趋势,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居民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疾病。当前临床肝癌患者多采用放疗、化疗、介入治疗以及手术切除等方式治疗,虽然也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受治疗副作用、创伤性较大,治疗期间患者会承受较大痛苦,家庭经济负担较重等因素影响,患者预后质量往往欠佳,如何提升肝癌患者治疗及预后质量是当前临床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主要探讨中药提取在抗肝癌方面的作用,包括中药提取在抑制肝癌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影响肝癌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等方面的作用机制。

  • 标签: 中药提取物 肝癌 增殖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监测生物生化药品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保障。方法对2018年菏泽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到的57例生物生化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5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破伤风抗毒素居首位,占12.28%;其次为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微载体),占8.77%。不良反应以全身整体疾病最为常见,其次为皮肤及其附件疾病。结论应合理使用生物生化药品,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生物生化药品 安全用药
  • 简介: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科学技术的不断完善,生物制药行业发展得到了质的飞跃。基于现代生态环境日益恶劣的背景下,社会人类身体健康面临着各种危险,这样一来就对医疗产业建设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疗研究人员需要深入创新研究多元化的先进治疗手段,针对不同疾病采取不同的治疗技术。生物制药技术作为一种高端治疗技术,通过对其科学开发应用,能够有效改善人类健康生活质量,降低病患者的痛苦,提高人类的实际寿命。本文将进一步对现代生物制药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展开分析与探讨。

  • 标签: 现代生物制药技术 发展现状 未来趋势
  • 简介:摘要为了解本区销售的鲜奶蛋糕的微生物污染状况,在本区抽取实体店和线上平台,采集蛋糕样品56份,检测卫生指标。检测结果本区鲜奶蛋糕总体卫生状况较好,线上平台大肠菌群合格率低于实体店,含水果装饰的蛋糕霉菌总数高于不含水果装饰的蛋糕。

  • 标签: 蛋糕 食品卫生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医学检验科实验室从生物安全隐患、管理和实验室清洁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了生物安全风险,提出了安全风险防控策略。

  • 标签: 医学检验 生物安全 安全风险 风险防控
  • 简介:摘要生物碱数目多、结构复杂,其基本母核多种多样。根据其母核结构大致可分为苯烃胺类、托烷类、喹啉类、异喹啉类、吲哚类、黄嘌呤类六大类。这些药物许多是常用药物,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鉴别,其中可能包含特殊杂质。本文对自己工作中用到的生物碱类药物的鉴别方法进行总结,与大家分享学习。

  • 标签: 生物碱类药物 鉴别 特殊杂质
  • 简介:摘要以冬凌草甲素为印迹分子,4-乙烯苯硼酸为功能单体,采用二乙烯基苯(DVB)为交联剂,通过本体聚合制备了冬凌草甲素可逆共价印迹聚合。研究表明聚合平衡吸附量达到74.42μmol·g-1,具有吸附速度快且特异识别能力。

  • 标签: 冬凌草甲素 顺式二醇 分子印迹 可逆共价 固相萃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麦默通微创旋切手术治疗良性乳腺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本院60例行麦默通微创旋切手术治疗的良性乳腺肿患者,作为研究组;随机选取同期60例行常规乳腺肿切除手术治疗的良性乳腺肿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①两组手术时间比较(t=12.373,P=0.000),术中出血量比较(t=40.173,P=0.000),切口长度比较(t=94.416,P=0.000),瘢痕长度比较(t=17.317,P=0.000),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t=6.704,P=0.000),术后住院时间比较(t=7.384,P=0.000),均差异显著;②研究组术后乳房内血肿发生率(χ2=4.324,P=0.038),乳房形态改变发生率(χ2=4.386,P=0.036),肿残留发生率(χ2=4.386,P=0.036),均低于对照组;③研究组满意度(96.67%)高于对照组(81.67%)(χ2=6.988,P=0.008)。结论良性乳腺肿治疗中应用麦默通微创旋切手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患者满意度高等特点,但也需高度关注乳房内血肿等并发症的早期预防,以改善预后。

  • 标签: 良性乳腺肿物 麦默通微创旋切手术 常规乳腺肿物切除手术 并发症 乳房内血肿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一种以超高效液相色谱法(RP-UPLC)测定黄芪提取中毛蕊异黄酮、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芒柄花素和芒柄花苷的方法。方法使用ACQUITYUPLCHSST3色谱柱,以乙腈-0.2%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7.5min,乙腈5%→80%),流速为0.4ml.min-1;检测波长254nm。结果在该条件下,黄芪提取中的四种黄酮类成分能够得到较好的分离,毛蕊异黄酮、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芒柄花素和芒柄花苷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01~0.02mg/ml(r=0.9998)、0.0041~0.082mg/ml(r=0.9994)、0.0004~0.008mg/ml(r=0.9995)和0.014~0.28mg/ml(r=0.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98.8%(RSD=2.3%)、102.8%(RSD=3.0%)、98.8%(RSD=2.1%)和97.1%(RSD=2.7%)。结论该方法快速简捷、结果准确稳定,适合于黄芪提取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 标签: 黄芪提取物 RP-UPLC 黄酮 毛蕊异黄酮 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 芒柄花素 芒柄花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