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理黄疸诊断中腹部超声的应用价值。方法所选研究对象为本院收治的经实验室检查确诊的病理黄疸患者,年限为2016年2月-2017年2月,共82例。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82例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调查。所有患者均实施腹部超声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本组患者腹部超声检查符合率为97.6%(80/82)胆管扩张中1例急性细菌性胆管炎患者误诊,胆管未扩张中1例胰头局限性炎症漏诊。结论在病理黄疸临床诊断过程中,实施腹部超声检查的效果理想,诊断准确性高,重复性好,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 标签: 病理性黄疸 腹部超声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冷光源蓝光灯治疗新生儿病理黄疸的疗效。方法将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足月新生儿(≥38周)病理黄疸患儿9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普通蓝光灯治疗,实验组给予冷光源蓝光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单日胆红素下降值的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高于对照组;单日胆红素下降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新生儿病理黄疸,冷光源蓝光灯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冷光源蓝光灯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 简介:摘要麻醉后低体温是指麻醉后核心体温低于正常值以下,临床上所说的体温是指机体核心部分的平均温度。体温恒定是保证机体生理和代谢稳定的重要因素,麻醉后由于麻醉药物或有目的体温控制,经常发生轻度低体温,甚至寒战的发生。本文通过正常人体温调节、麻醉对体温调节的影响、轻度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及低体温的防治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麻醉 低体温 病理生理 防治
  • 简介:摘要综述了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发生原因及预防进展,主要影响因素包括麻醉药物影响,手术室环境,输血输液,手术因素及自身因素等;预防措施包括监测体温,调节手术室温度,被动加温,主动加温,液体加温及预保温等。

  • 标签: 低体温 护理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病理诊断中病理技术HE染色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年6月到2017年7月320例病理组织石蜡切片作为分析对象,随机编号法纳入参照组与实验组(n=160)。参照组实施HE染色,实验组基于参照组操作期间存在的不足之处予以改进,实施HE染色。比较两组切片的染色诊断准确率。结果参照组脂肪、胃肠及胆囊方面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7.27%、90%及89.66%,实验组脂肪、胃肠及胆囊方面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5.56%、98.75%及98.28%,组间差异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理诊断中病理技术HE染色的应用价值较高,需要基于组织切片特点实施差异性染色技术,进而提升临床诊断准确率,为患者进一步治疗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 标签: 病理诊断 病理技术 HE染色
  • 简介:摘要疟疾是一类恶性的虫媒传染病,有典型的周期性发作特征。为了减缓疟疾患者病情发展进程,应对发热疑似疟疾患者尽早进行疟原虫临床检验,以确保抗疟治疗工作开展的时效性与准确性。文章从三个方面对疟原虫临床检验方法进行探究,希望为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资料。

  • 标签: 发热 疟原虫 临床检验 疟疾
  • 简介:摘要手术是医院针对部分外科疾病实施的治疗方式,但手术会对机体造成一定创伤,其中手术人群可划分为3类,包括幼儿、青年、老年,由于幼儿体表面积较大,机体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发育尚未完全,患儿体表脂肪分布面积较大,容易发生术中低体温表现,影响手术进程。此外,患儿接受手术过程中需应用麻醉剂,在麻醉状态下骨骼肌呈现松弛状态,机体产热能力下降,麻醉药物抑制体温正常反射,机体产热能力下降,容易导致患儿产生低体温表现,低体温会影响腹腔脏器功能,影响手术安全。本文现针对术中低体温对患儿机体的影响做一综述报道如下。

  • 标签: 低体温 手术 产热 机体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开腹手术出现术中低体温的原因,然后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开腹手术治疗的116例患者,分别设为对照组(n=55)和观察组(n=61),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护理,观察组增加专门的保温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体温指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术中体温偏离值为(2.42±0.23)℃,观察组为(0.66±0.07)℃,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低体温发生率为67.74%(42/62),观察组为30.65%(19/6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腹手术出现术中低体温与麻醉作用、患者自身、冷稀释作用、开放腹腔等有关,护理人员应针对性采取保温措施,做好对患者的保暖,以减少甚至避免低体温的出现。

  • 标签: 开腹手术 术中低体温 原因 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对预防手术室患者发生低体温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方法将2017年1月—2017年7月在我院实施手术的18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与预防组,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预防组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对其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预防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4%低于常规组患者16.7%,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手术室患者给予预防性护理有效的降低了低体温的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手术效果。

  • 标签: 预防 手术室 低体温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宫颈癌活检病理与术后石蜡病理的符合率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2月—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120例,回顾性分析这120例宫颈癌患者的一般资料与临床资料,统计这120例宫颈癌患者的病理类型以及术后石蜡病理的符合率。结果120例宫颈癌患者均接受宫颈活检,其中46例在我院接受阴道镜下宫颈活检与病理组织检查,其余74例在外院接受宫颈活检,之后在我院接受病理组织检查。在我院接受阴道镜下宫颈活检与病理组织检查的46例患者有38例(82.61%)术前活检与术后石蜡病理结果符合符;在外院接受宫颈活检,之后在我院接受病理组织检查的74例患者中60例(81.08%)患者外院活检病理与我院术后石蜡病理符合。外院与我院宫颈鳞状细胞癌、宫颈腺癌宫颈腺鳞癌、其他病理类型活检病理诊断符合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院与我院原位癌-Ⅰ1a期、Ⅰa2~Ⅱb活检病理诊断符合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活检病理会出现漏诊情况,特别是原位癌-Ⅰ1a期宫颈癌漏诊率较高;与上级医院病理会诊能够提高诊断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对于临床治疗来说意义重大。

  • 标签: 宫颈癌 活检病理 石蜡病理 符合率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保温技术在预防术中低体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0例择期手术患者根据随机综合序贯法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术中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保温技术,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各个时段体温变化情况及体温、寒战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前体温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麻醉后30min、麻醉后1h、手术结束时观察组患者体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寒战、低温发生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保温技术在预防术中低体温中的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 标签: 综合保温技术 预防 术中低体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食管黏膜活检病理诊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病变与术后病理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3月—2016年12月食管黏膜活检诊断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29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分析患者的食管黏膜活检病理诊断和术后病理结果。结果术前内镜下检查显示16例病灶位于食管中段,12例位于食管下段,1例存在两处病灶。病灶表现为局部黏膜粗糙、糜烂、小溃疡形成、轻度隆起及充血发红等。病理均诊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ESD术后病理显示18例维持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诊断结果,11例检查结果提示癌变。结论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经食管黏膜活检病理诊断时,部分患者已经发生癌变或形成浸润性癌,应对其引起足够重视,积极给予有效治疗措施。

  • 标签: 食管黏膜活检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病理诊断 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直肠滴入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小儿发热患儿随机分为为两组各40例。治疗组予以头孢西丁静滴加补液对症治疗,外加中药直肠滴入;对照组以头孢西丁静滴加补液对症治疗,当患儿体温超过38.5℃时视具体症状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滴剂。主要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5%;对照组为87.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配合中药直肠滴入对小儿外感发热临床疗效更为显著。

  • 标签: 直肠滴入 小儿 外感发热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银翘散加味治疗急性发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7月间收治的68例急性发热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抗生素治疗,观察组采用银翘散加味治疗,对比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100%,不良反应发生率仅有2.94%,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8.24%、不良反应发生率14.71%,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银翘散加味治疗急性发热疗效显著,有效改善发热症状,用药安全性高,是一项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中药 银翘散 急性发热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及脾异位妊娠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肝及脾异位妊娠患者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HE染色结果均见绒毛及滋养叶细胞,免疫组化表达P57(+),Ki67(10~30%+)。结论肝和脾异位妊娠少见,临床容易误诊,术后组织形态及免疫组化有助于确诊。

  • 标签: 异位妊娠 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麻醉患者体温变化对麻醉后苏醒及拔管时间产生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实施全麻手术的1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在入组后根据分组软件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患者在麻醉之后采取常规手术处理措施,研究在患者在麻醉之后采取保温措施,对其效果进行分析。结果(1)研究组患者鼻咽温度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完全清醒时间及拔管时间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2)研究组患者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明显比对照组患者好(P<0.05)。结论麻醉之后采取保温措施后有效的保证了鼻咽温度、缩短了完全清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同时也将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维持在正常的状态,利于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 标签: 麻醉患者 体温变化 苏醒 拔管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加温输血对全身麻醉骨科手术患者术中中心体温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100例全身麻醉手术治疗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各50例。对照组患者输血前将血液于常温环境下放置20分钟左右,然后进行输血;观察组患者输血前将血液置于输液加温器中,将库存血液加温至37℃,然后进行输血。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后30、60、90分钟的平均肛温变化情况,患者清醒后30分钟内寒颤的平均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麻醉后30、60、90分钟的平均肛温、清醒后30分钟内寒颤的平均发生次数以及患者的满意度比较结果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采用加温血液输血对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和医护人员的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加温输血 全身麻醉 骨科手术术中 中心体温
  • 简介:摘要目的影响手术室低体温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与干预性护理研究。方法选择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行麻醉手术患者100例,按照术中是否出现低体温分为低体温组(n=40)及正常体温组(n=60)。统计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手术室温度等,统计围术期指标,包括麻醉时间、冲洗液体积等,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手术室低体温发生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年龄、麻醉时间、静脉输入液体体积、BMI指数、手术室温度与手术室低体温发生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超过60岁、麻醉时间超过2h、静脉输入液体体积超过1000ml、BMI指数小于24kg/m2、手术室温度小于24℃是手术室低体温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超过60岁、麻醉时间超过2h、静脉输入液体体积超过1000ml、BMI指数小于24kg/m2、手术室温度小于24℃是手术室低体温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应针对此进行有效干预护理减少术中发生低体温

  • 标签: 手术室低体温 影响因素 干预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刺血疗法在肛肠术后发热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将60例肛肠术后发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酒精擦浴法,观察组采用耳尖刺血疗法。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体温下降0.5℃的起效时间、体温降至正常时间、平均护理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的体温下降0.5℃的起效时间与体温降至正常的时间,差异不显著(P>0.O5),在平均护理时间方面治疗组(0.1±0.30h),对照组为(0.32±0.23h)两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O5),在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对照组9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刺血疗法可以作为解决临床术后发热患者物理降温的措施补充,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 标签: 刺血疗法 发热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