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病理疼痛中枢敏感化这一现象的出现和持续过程中涉及到诸多的信号转导分子,这些转导分子在的产生和持续过程病理疼痛中枢敏感化的形成、持续以及传递过程会有不同的作用。通过分析不同转导分在所起到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对中枢神经系统与疼痛的产生以及传递之间的关系。本文主要分析研究了一氧化氮/环磷酸鸟苷信号转导系统、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以及核转录因子所起到的不同作用及其作用机理。

  • 标签: 病理性疼痛 中枢敏感化 信号转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诊疗方法,小儿热性惊厥是小儿时期最为常见的惊厥原因,主要见于婴幼儿时期(6个月至3岁)。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小儿热性惊厥患儿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诊断、治疗方法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患儿入院后,及时给子退热治疗,及时预防与控制患儿惊厥的出现,并对患儿原发病进行积极治疗,50例热性惊厥患儿均痊愈出院。结论儿热性惊厥的临床症状典型,临床诊断难度小大,及时诊断并积极治疗原发病,可有效控制病情,改善患儿预后。

  • 标签: 小儿热性惊厥 临床诊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亿活联合菌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病理黄疸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9月收治的96例新生儿病理黄疸病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实验组采用早期亿活联合菌栀黄口服液干预+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法。结果实验组41例治愈,5例明显好转,2例无效,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38例治愈,6例好转,4例无效,有效率为91.67%,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亿活联合菌栀黄口服液对新生儿病理黄疸的临床疗效显著,有很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BIOFLOR亿活 茵栀黄口服液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MR弥散技术对脊柱单纯性压缩性骨折和病理压缩性骨折进行鉴别诊断。方法选择我院的50例压缩性骨折患者和10例不伴骨折的椎体转移瘤患者。其中病理压缩性骨折患者20例48个病变椎体,单纯性压缩性骨折患者30例35个病变椎体,不伴骨折的椎体转移瘤患者10例18个病变椎体。三组患者的检查方法均是MRI平扫和扩散成像(DWI)检查,测定MR表观扩散系数(ADC)。结果脊柱单纯性压缩性骨折和病理压缩性骨折患者的ADC值存在一定的重叠性,但是DWI均呈现高信号的患者ADC值差异明显,具有鉴别诊断意义;病理压缩性骨折和不伴骨折的椎体转移瘤患者的ADC值差异不大,没有鉴别诊断意义。结论扩散成像的分析和MR表观扩散系数(ADC)的测定对于单纯性压缩性骨折和病理压缩性骨折的鉴别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 标签: MR表观扩散系数 脊柱 压缩性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蓝光治疗在新生儿病理黄疸中的临床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评价。方法将34例新生儿病理黄疸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17例)与对照组(17例),实验组患者采用蓝光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结果通过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间的治疗总有效率,实验组为94.1%,而对照组仅为76.5%,实验组的患者具有明显优势,差异结果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蓝光治疗对于新生儿病理黄疸患儿具有很好的临床医疗效果,可以有效缓解患儿的病情,在今后的新生儿病理黄疸患儿中值得参考。

  • 标签: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 蓝光治疗 治疗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背部体温测量的可行性。方法随机抽取本院妇产科母婴同室的新生儿80例作自身对照,采用同一根普通玻璃体温计在22℃~28℃的室温下分别测新生儿背部体温与腋温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新生儿背部体温和腋温数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新生儿背部体温测量安全可行,简便实用,也减少了临床护理的工作量。

  • 标签: 新生儿 背部体温 腋温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术前胃镜活检与外科术后病理检查两种病理诊断方式在胃癌诊断、病灶分化程度鉴别结果上的异同。方法以我院在2014年2月—2015年2月间确诊的胃癌患者50例作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在术前接受胃镜活检、在术后接受病理检查,并对两种检查方式所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种方式的检查结果中的分化型病灶比率、胃癌诊断率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两种检查方式中胃癌病型判断一致率为80.0%,而对于分化程度判断一致率则为90.0%。结论术前胃镜检查诊断准确较高,但由于取材不够全面,其病理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检查间仍存在一定的差异。

  • 标签: 胃癌 胃镜活检 术后病理 异同
  • 简介:摘要目的对宫颈息肉的病理分型进行分析,为宫颈息肉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更有价值的帮助。方法对我院近五年的189例患者所做的宫颈息肉摘除组织进行病理诊断分型,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宫颈息肉炎症型的比例最高,其它型较少,其中3例鳞化伴CIN1-2级,1例鳞化癌变。分析表明慢性宫颈炎是导致宫颈息肉发生的主要原因。宫颈息肉存在癌变的危险性,故必须及时诊断并进行病理分型。其手术标本须常规作病理检查。

  • 标签: 宫颈息肉 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体温过低形成的原因,探讨有效护理措施,促进新生儿疾病恢复,防止死亡和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32例体温过低新生儿产生的原因,总结护理经验。结果32例低体温新生儿经过积极的对症处理和细心护理全部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新生儿体温过低现象,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并立即查明原因,及时处理,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 标签: 新生儿 体温过低 原因分析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导致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和探讨相应护理对策。方法对2010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住院产妇,统计分析导致剖宫产的因素及所占比例。结果从导致剖宫产的因素来看,剖宫产率上升较快,主要是病理原因,其次是社会因素,再次是医源因素,降低剖宫产率需要医患双方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 标签: ??剖宫产率 升高 相关因素? 护理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方小儿退热栓在小儿感冒发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感冒发热患儿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给予双黄连口服液)和观察组(60例,给予复发小儿退热栓),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58/60)高于对照组83.33%(50/60);患儿退热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4/60),低于对照组20.0%(12/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感冒发热治疗中应用复发小儿退热栓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复方小儿退热栓 小儿 感冒发热
  • 简介:摘要分娩镇痛是现代文明产科的标志,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硬膜外分娩镇痛因镇痛效果确切,不影响产程等优点,已成为分娩镇痛的主要手段。但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产妇易发生体温升高,甚至发热(>38℃),给母体和新生儿带来诸多不利影响。本文就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发热的发生机制进行探讨。

  • 标签: 硬膜外阻滞 分娩镇痛 发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期间我院200例肿瘤患者的手术中冰冻切片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观察分析本组切片病理诊断资料,观察分析手术中冰冻切片诊断符合率。结果冰冻切片诊断良性肿瘤符合率为96.7%(87/90),诊断恶性肿瘤符合率96.3%(77/80),诊断交界性肿瘤符合率为80.0%(24/30)。结论手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符合率较高,能够为确定病变性质和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有效的依据,但是,由于仪器,时间等多种因素均会限制其诊断的准确度,因此,手术医师和临床医师需要尽可能的提供患者的详细病史和手术所见,保证取材组织准确部位等,重视病理工作,从而提高院方整体的医疗水平,降低误诊率和医患纠纷的发生率。

  • 标签: 冰冻切片 病理诊断 符合率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多种病理检查技术在多种疾病的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2012年3月-2013年9月来我院进行诊治的支气管疾病患者、胸骨旁裂孔疝患者各40名作为研究对象,并分别将每种疾病的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疾病诊断技术进行诊断,对观察组患者采用病理检查技术进行诊断,比较诊断结果的准确性。结果纤维支气管疾病患者的对照组患者的疾病诊断的准确率为80%,较观察组低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胸骨旁裂孔疝患者观察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95%,对照组为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诊断得到安全性较传统方法更高。结论病理检查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可以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率,应在临床诊断中予以推广。

  • 标签: 病理检查 诊断 准确率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发热原因,探讨有效护理措施,达到新生儿疾病恢复,防止死亡和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60例新生儿发热患者的发热原因,总结护理措施。结果60例新生儿发热患者经过积极的对症处理和细心护理全部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发热、什么原因引起的新生儿发热都应引起高度重视。护理人员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制定系统而科学的护理措施并很好地应用到临床实践中,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 标签: 新生儿 发热 原因分析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文章从中医、西医两个角度阐述了肺炎发热的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尤其是穴位贴敷在退热处理方面的机制、疗效及独到优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更为有效的防治小儿外感发热的中医治疗及护理方法。方法以儿科、外感发热为主题词,以中药、推拿、针灸、刮痧、洗浴、外治法等为关键词,查阅近10年来的中医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文献,并以2008年至今的中文文献为主要研究对象,筛选具有代表性的相关文献30篇,分别从汤药、经直肠给药、中药外洗法、针灸、刮痧、推拿等6方面对中医治疗和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汤药、经直肠给药、中药外洗法、针灸、刮痧、推拿等中医治疗和护理方法对小儿外感发热有很好的疗效,但在机理研究、数据可信度上尚有不足。结论中医治疗和护理小儿外感发热的方法值得推广,但需进一步加强机理研究。

  • 标签: 儿科 外感发热 中医 治疗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