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观察介入治疗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20例来我院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患者做为此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保守治疗方式,观察组采取介入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病死率与截肢率以及踝肱指数。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病死率与截肢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踝肱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踝肱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介入治疗在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中具有显著的效果及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介入治疗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6月—2016年6月泰州市人民医院介入科共收治的28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共36支病变血管临床资料。所有病例行经PTA和或支架置入术,术后随访12个月,分析技术成功率、通畅率、保肢率。结果12个月随访时在TASCA型、B型、C型、D型通畅率分别为100%、88.9%、84.6%、50%。随访期间截趾3例,截肢1例,保肢率96.4%。术后缺血症状复发共7例,TASCA-D型分别为(0例、1例、2例、4例)。结论PTA及支架置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安全有效,可获得较为满意的近期通畅率,血管病变分型影响术后通畅率。

  • 标签: 介入治疗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介入综合治疗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Arteriosclerosisobliterans,ASO)中的临床疗效。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经数字血管造影(DSA)证实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21例,共29条肢体;所有病例均行术前下肢CTA或术中DSA检查,先了解血流动力学变化,再分别采用不同的介入治疗方法;总结分析患者介入治疗技术、临床疗效、并发及随访情况。结果28条肢体均获技术成功,介入综合治疗的成功率为96.6%(28/29),并发发生率为13.8%(4/29),包括穿刺点局限性血肿2例,动脉穿孔2例,无死亡病例。术后,成功进行介入手术者患侧肢体缺血症状完全消失或明显改善,术后DSA造影示狭窄的血管复通,患侧肢体踝肱指数(ABI)明显升高(P<0.05)。术后随访6个月,2例患者发生再狭窄并有明显患侧肢体缺血表现,经PTA解除,一期通畅率为92.9%(26/28),患侧肢体保全率为100%(28/28)。结论介入综合治疗方法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治疗中安全、有效且并发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介入综合治疗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管介入治疗方法治疗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围术期内的护理方式。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于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临床资料。对20例患者均采取介入式手术治疗,在治疗围术期内进行有效护理,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结果患者及家属对治疗和护理效果满意,患者下肢动脉缺血等症状得到有效改善。结论在介入式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采取科学的护理方式可以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

  • 标签: 介入治疗 下肢 动脉硬化闭塞症 围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通脉汤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ASO)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ASOⅡ期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60例。A组给予通脉汤口服,B组给予通塞脉片口服,比较疗效。结果A组的有效率与B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A组治疗前后进行踝肱指数、血脂比较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结论通脉汤治疗ASO疗效显著,且优于通塞脉片;它具有调节血脂、舒缓痉挛、扩张血管等作用。

  • 标签: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中医药疗法 通脉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介入治疗的有效。方法将2016年4月-2017年1月104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分组(各5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药物治疗,介入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介入治疗。比较两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治疗成功率;截肢发生率;干预前后患者踝肱指数。结果介入治疗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治疗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对照组成功率为80.77%。介入治疗组成功率为96.15%。干预前两组踝肱指数相近,P>0.05,其中,对照组踝肱指数为0.34±0.25,介入治疗组为0.35±0.24。干预后介入治疗组踝肱指数0.81±0.23高于对照组0.56±0.21,P<0.05。介入治疗组截肢发生率0.00%低于对照组11.54%,P<0.05。结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介入治疗的有效高,可有效促进下肢动脉血管开通,提高踝肱指数,降低截肢发生率,对患者预后有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介入治疗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内膜下血管成形术(SubintimalangioplastySIA)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并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方法SIA法治疗12例患者,术中造影来决定是否放入支架,分析临床效果及随访结果。结果12例中1l例成功,对这11例成功者术后12个月进行随访,其中1例在2周后截肢,l例术后8个月后截肢,剩余9例都保持通畅。结论对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来说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是一种有效的新方法。

  • 标签: 内膜下血管成形术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介入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管支架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于我院介入科诊治的56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患者入院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28例)与对照组(2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疗法,观察组在前者治疗护理基础上采取血管支架介入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术后并发及踝肱指数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脑出血3.57%、静息痛3.57%、心血管并发7.14%、脑梗死3.57%、跛行7.14%、截肢3.57%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排除死亡率),P<0.05;观察组踝肱指数术后3个月0.92±0.13、6个月0.85±0.20、24个月0.84±0.18相较于对照组改善效果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疗效显著且并发发生率低,相较于药物治疗效果更为显著,能够达到根治的目的。

  • 标签: 血管支架介入 下肢动脉硬化 闭塞症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超在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彩超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46例患者超声图像资料。结果本组46例被诊断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患者,其中检出32条动脉部分管腔完全闭塞,26条动脉局部管腔中重度管腔狭窄。结论彩超在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中具有无创、操作简便、重复性强等优势,是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较为可靠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 标签: 彩超 下肢动脉 动脉硬化闭塞症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采用血管介入联合外科手术治疗临床观察。方法选取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52例,共有患肢60条,8条行球囊扩张术,16例行骼动脉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植入术,12条行股-腘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24条行股深动脉成形术。结果本次选取的病例行髂动脉支架植入的肢体共48条,加行股-腘动脉旁路术的肢体共24条,股深动脉成形术同时开展的肢体共10条,14条单纯行股深动脉成形术,均成功。相较术前,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静息痛均消失,患肢皮温升高。换药后溃疡均愈合。相较术前踝肱指数,术后明显升高,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平均行12个月随访,静息痛3例。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患者,采用血管介入联合外科手术治疗,效果理想,症状改善明显,对保障患者生存质量意义显著。

  • 标签: 血管介入 外科手术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在动脉硬化中的作用。方法观察134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浓度,比较下肢动脉硬化闭塞不同临床分期患者低密度脂蛋白浓度的高低。结果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组低密度脂蛋白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p<0.5);临床分期组间低密度脂蛋白浓度差异无显著(p>0.5)。结论高低密度脂蛋白导致动脉硬化,是引发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重要因素。

  • 标签: 低密度脂蛋白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动脉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7月在我院收治3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消化道出血护理,危急值处理,一般护理措施包括病情观察、并发的观察及护理,心理护理,出院宣教及延续护理。结果3例患者经保守治疗止血,其中2例术前出血患者止血后顺利完成手术治疗。3例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使用抗血小板治疗患者合并消化道出血并发时,护士除做好常规护理,积极配合医生处理消化道出血外,更应做好病情动态观察,包括生命体征、用药不良反应、并发等,关注实验室检查结果,结合临床表现,护理有预见性,还应注重健康指导及出院宣教,指导患者根据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开展延续护理,并教会患者自我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对于防止和减少出血并发的发生尤为重要。

  • 标签: 动脉硬化闭塞 消化道出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总结下肢动脉硬化闭塞行血管旁路移植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比较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0月至2013年12月在我科接受手术治疗和护理的42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按住院时间进行分组,2010年12月01日之前入院为普通组,2010年12月02日之后入院为改进组,比较围手术期过程中患者疼痛、舒适度及治疗效果。结果手术配合适宜的护理干预,改进组24例患者治疗均获成功,患者疼痛等不适感得到及时评估与处理。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减轻患者痛苦,提高专科护理质量,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的发生。

  • 标签: 血管移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护理干预 舒适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种血管成像技术在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ASO)中的优势。方法回顾分析130例MSCT运用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仿真内窥镜(CTVE)几种成像技术诊断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病例。结果130例均检查成功,几种血管成像技术图像对ASO有特征显示,可以准确、清晰显示血管管壁各种斑块及管腔的不同程度狭窄。结论多层螺旋CT多种血管成像技术对下肢动脉的显示具有各自的明显优势,已成为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 标签: MSCT多种成像技术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诊断优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评价腔内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技巧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50例,回顾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其均采取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加血管支架植入术进行治疗。结果50例患者手术成功率为96.05(48/50);患者术后间歇跛行距离延长或者消失,术后肢体缺血症状改善显著或者消失,静息痛好转,51条患肢皮温显著升高;术后ABI(0.82±0.11)显著高于术前(0.34±0.06),且对比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腔内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临床效果非常显著,即能显著改善患者各种症状,并能提升手术成功率,且安全、有效,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腔内成形术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红花、丹参等中药煎剂足浴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有效和安全。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为观察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扩血管及抗凝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红花、丹参等中药煎剂足浴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54%,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4%,明显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之后的ABI、FG、血小板聚集率及CRP实验室检查指标分别为(1.3±0.2)、(5.1±1.5)g/L、(50.1±8.0)%、(8.2±2.4)mg/L,对照组患者治疗之后的ABI、FG、血小板聚集率及CRP实验室检查指标分别为(1.5±0.3)、(6.4±1.0)g/L、(56.1±8.1)%、(10.0±3.1)mg/L,明显观察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比对照组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的机率为2(4%),对照组患者出现并发的机率为10(20%),明显观察组患者的并发机率比对照组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治疗过程中,使用红花、丹参等重要煎剂足浴治疗的效果明显,并且并发机率较低,具有较高的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红花 丹参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安全性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教育使动脉硬化闭塞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和预防。方法由专职人员进行健康教育,包括饮食、运动、心理等指导。结果动脉硬化闭塞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后,知识知晓率提高,有效防止并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健康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腔内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ASO)的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总结14例患者腔内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围手术期护理。结果14例患者腔内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腔内治疗后,症状减轻,患肢皮温转暖,皮肤颜色改善。结论腔内介入治疗是ASO的首选治疗方法之一,充分的术前准备,细致的术后护理及全面的出院健康教育是提高病人日后生活质量的关键。

  • 标签: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腔内介入治疗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