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特发性高压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2例特发性高压症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及手术治疗效果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两例患者均先经醋氮酰胺治疗1~2周,效果不佳;一例行L-P分流术,另一例行V-P分流术,术后第二天两例患者头痛、视物模糊症状均缓解,基本痊愈出院,术后3~6月随访,症状均未再发,完全治愈。结论IIH早期治疗和干预的主要目的是降低内压,阻止视力的损害,缓解症状,尽快的诊断和周密的评估和个体化治疗对于防止视觉损失和改善相关症状非常重要。

  • 标签: 特发性颅内高压 视乳头水肿 分流手术 视神经管减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内感染与外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对38例内感染伴发或继发于外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发现外感染,带状疱疹感染23例(其中包括Hunt综合征患者6例),结核感染6例,细菌感染(包括全身及局部)8例,真菌感染1例,经过随访脑脊液、治疗反应证实内感染病因。对于内感染患者临床表现及脑脊液不典型时,可以通过伴发或继发的外病变有助于病因及临床诊断。结论内感染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和治疗效果进行诊断,对于不能确诊的患者,注意相关外病变,以提高临床诊断率。

  • 标签: 颅内感染颅外病变脑脊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有创内压(ICP)监测实施降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效果。方法将连续收治的9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是否行ICP监测随机分为观察组(ICP监测)和对照组(未行ICP监测),观察组45例于入院后48小时内行持续内压监测,控制内压维持在20mmHg以下,对照组45例未行ICP监测,依据症状降内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死亡率与治疗时间。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14d、60d的病死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与ICU治疗时间稍长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不明显,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依据有创内压监测实施降压治疗,对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死率有重要作用,可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有创颅内压监测 降颅压治疗 重型颅脑损伤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儿内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将2010.01至2016.01我院新生儿科内出血早产儿69例作为研究组,同期住院非内出血(63例)早产儿作为对照组,对15种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5种危险因素,经单因素分析,7种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缺氧、胎龄<34周二种因素是早产儿内出血最危险因素。结论早产儿内出血的发病与缺氧和低胎龄密切相关,故加强围产期保健,重视孕期胎儿监护对预防早产儿内出血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早产儿 颅内出血 高危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颅脑外伤术后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015年收治的218例颅脑外伤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10例术后发生内感染,208例未发生感染,对比分析内感染与未发生内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本组患者内感染率为4.6%,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开放性颅脑损伤、术后引流管放置、GCS评分。结论全面分析影响颅脑外伤术后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措施处理是降低内感染率的关键。

  • 标签: 颅脑外伤 颅内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性护理干预对内压(ICP)的影响。方法采用内压监测技术评估76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内压。分别观察并比较头部抬高的角度,引流管放置的高度和镇静镇痛后的基础护理对内压峰值的影响。结果头部抬高30~40°ICP值明显低于平卧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引流管置于比标准高度高于5cm或低于5cm,其ICP峰值与将引流管放置于标准高度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镇静镇痛后进行基础护理操作中ICP峰值明显低于镇静镇痛前,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系统性护理干预能有效的防止开颅术后患者ICP值的异常波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颅脑损伤 镇静镇痛 系统性护理干预 颅内压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内蛛网膜囊肿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7月—2017年1月收治32例经手术治疗的内蛛网膜囊肿患儿的连续性病例。结果囊肿腹腔分流术16例,囊肿壁剥除术6例,造瘘术8例。术后随访3个月,囊肿明显减少或消失者27例,无明显变化者5例。症状改善或消失者28例,无改变者4例,无症状加重者。结论蛛网膜囊肿的治疗应根据不同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其预后良好。

  • 标签: 儿童 蛛网膜囊肿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复经磁刺激(rTMS)对失眠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的影响,评价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失眠患者分为rTMS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每晚口服安定5mg,rTMS组行经磁刺激治疗,疗程均为14d,通过PSQI进行治疗前后的自身以及组间比较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SQ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治疗后rTMS组与对照组相比,睡眠时间增加,睡眠结构趋于正常。结论经磁刺激对失眠患者有明显疗效,不仅能够提高失眠患者的夜间睡眠质量,而且能够改善失眠患者白昼的机能状态,从而提高失眠患者的昼间生活工作质量。

  • 标签: 原发性失眠 重复经颅磁刺激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内感染对患儿癫痫发病的影响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84例新生儿癫痫患儿,依据内感染存在情况分这些患儿为两组,即感染组(n=44)和非感染组(n=40)。给予非感染组患儿抗癫痫发作治疗,给予感染组患儿抗癫痫发作治疗联合抗感染治疗,然后对两组患儿的癫痫发作频次及每次平均发作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感染组患儿的癫痫发作频次显著低于非感染组(P<0.05),每次平均发作时间显著短于非感染组(P<0.05)。结论新生儿内感染极易引发患儿癫痫发病,值得临床充分重视。

  • 标签: 新生儿颅内感染 癫痫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软通道-微创介入内血肿清除术的术后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1月至2016年12月于我院行软通道-微创介入内血肿清除术的58例内血肿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及研究组分别有患者29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术后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术后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病死率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实施软通道-微创介入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患者的术后综合护理具有较高临床价值,可显著加快患者恢复,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软通道 微创介入颅内血肿清除术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一例高压空气灌注伤护理过程需要注意的各项问题进行研究,力图将高压空气灌注伤护理工作做到深处,为灌注伤相关护理工作提高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 标签: 高压空气 灌注 护理
  • 简介:摘要硬脑膜动静脉瘘(duralarteriovenousfistula,DAVF)是内血管畸形的一种,DAVF常见的临床表现有搏动性耳鸣、内杂音、头痛、内出血等,其中以内出血发病的病例临床较少见,容易误诊。我院成功诊治一例以内出血发病的DAVF,现将其报道如下。

  • 标签: 硬脑膜动静脉瘘 临床表现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联合应用彩超和经多普勒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价值,为日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更多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5年12月我院所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4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26例(采用经多普勒诊断)和观察组21例(联合应用彩超和经多普勒诊断),观察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结果经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联合应用彩超和经多普勒诊断下的确诊率为21(100%),对照组患者的确诊率为16(76.19%),观察组患者的诊断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彩超和经多普勒对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疾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能够有效的避免以及减少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误诊及漏诊率,从而提高临床确诊率,值得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诊断中普及运用。

  • 标签: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彩超诊断 经颅多普勒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出血患者并发坠积性肺炎的胸部CT诊断影像表现,进而加强对此并发症的辨识。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30例内出血患者并发坠积性肺炎的胸部行CT诊断,且对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者中并发两下肺坠积性肺炎患者20例,并发右下坠积性肺炎患者6例,并发左下肺坠积性肺炎患者4例。所有患者中侧胸腔均出现少量甚至中量的胸水同时伴有少量的胸膜反应。结论作为内出血患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坠积性肺炎可通过胸部CT检查明确其范围,进而更好的指导并发坠积性肺炎的治疗。总之,胸部CT诊断的临床价值比较高对治疗并发坠积性肺炎意义重大。

  • 标签: 颅内出血患者 并发坠积性肺炎 胸部CT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内动脉瘤与内动脉瘤夹闭术,重点从手术方法、疗效、围术期护理以及并发症预防四个角度出发,对显微镜下内动脉瘤夹闭术进行了讨论与研究。

  • 标签: 显微镜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磁刺激治疗仪对抑郁症引起的睡眠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以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进行治疗的134例患有抑郁症睡眠障碍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的治疗顺序将其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67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经磁刺激治疗仪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1个月,对两组患者的总睡眠时间、睡眠不深、早醒延长、入睡困难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分别进行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总睡眠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患者,早醒延长、睡眠不深以及入睡困难的情况则要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觉醒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整体睡眠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进行比较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磁刺激治疗仪对于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确切,不仅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还能进一步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对于改善患者情绪问题也有积极意义,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 标签: 磁刺激治疗仪 抑郁症 睡眠障碍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DCT脑血管造影及多种后处理重建技术在诊断内动脉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GELightSpeedVCT64排CT机对33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CTA检查,将原始数据导入ADW4.4工作站利用MPR、MIP、CPR和VR等后处理技术进行脑动脉成像,并对图像进行分析。结果64排CT脑血管成像发现动脉瘤20例按发生部位颈内动脉12例,前交通动脉瘤1例,大脑中动脉瘤3例,大脑前动脉瘤2例,后交通动脉瘤1例,椎基底动脉瘤1例;动静脉畸形2例。无动脉瘤者11例。病变患者均得到DSA或手术证实。结论MDCT(64排CT)头部CTA检查无创、安全,可以实时快速动态成像,诊断脑动脉瘤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都很高,能逼真显示瘤体、瘤颈、载瘤动脉和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同时在出血后病情十分危重的患者中也同样可以进行。可取代DSA作为自发性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选检查技术。

  • 标签: 动脉瘤 数字减影 64排CT三维成像技术 CTA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微创内血肿清除术用于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共计90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长、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且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微创内血肿清除术,能够有效的缩短患者手术时长,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而减少患者的死亡率。

  • 标签: 高血压性脑出血 微创血肿清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软通道内血肿穿刺引流术并发症特点,为临床制定处理策略提供参考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所收治140例内血肿患者临床资料,观察并记录血肿清除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并发症发生原因和特点,并制定相应处理方案。结果140例患者中,显效115例,有效20例,无效5例,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6.43%;术后共有22名患者出现并发症16例肺部感染、5例血肿腔再出血、1例内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15.71%,均经相应处理后好转。结论微创软通道内血肿清除术应用于内血肿临床救治中,效果肯定,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其中,肺部感染发生与内压增高诱发肺水肿、肺淤血等有关,再出血与血压控制不佳和过量抽吸血肿有关,而内感染与引流管留置时间和无菌操作有关,临床医师应根据具体并发症类型采取相应防治措施。

  • 标签: 微创 软通道 脑内血肿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外脑血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外脑血管狭窄患者185例,包括颈内动脉狭窄118例(63.78%)、椎动脉狭窄55例(29.73%)、锁骨下动脉狭窄31例(16.76%);症状性狭窄117例(63.24%),包括脑梗死患者120例,约占64.86%,脑卒中患者66例(35.68%),无症状狭窄68例(36.76%);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统计分析其手术效果、并发症以及远期预后等。结果本次研究中185例患者手术治疗均获得成功,术后30d内发生脑组织缺血事件3例(1.62%),脑组织血液灌注过度4例(2.16%),无其他心肌梗死、脑出血以及死亡病例发生;随访时间6个月~5年,平均随访时间(40.86±10.49)个月,支架血管段复发狭窄7例(3.78%),包括颈内动脉3例(42.86%)、椎动脉3例(42.86%)、锁骨下动脉1例(14.29%);远期脑组织缺血事件8例(4.32%),其中颈动脉血管缺血6例(75.00%),在随访时间无任何患者发生脑出血。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外脑血管狭窄的临床效果良好,安全性较高。

  • 标签: 支架成形术 颅外脑血管狭窄 缺血性脑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