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输液静脉危险因素,分析对患者开展针对护理的有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48例输液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输液治疗。输液过程中,配合针对护理,统计护理有效率。结果经有效临床护理,在48例患者中,1例发生轻度静脉,考虑因患者年龄偏大,血管弹性差,免疫力低下所致,其余患者输液期间内未发生静脉,护理有效率为97.92%。结论对于静脉输液者,开展针对护理,能够缓解病患苦楚,降低静脉发生率,避免护患纠纷,有利于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输液性静脉炎 危险因素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中药外敷预防化疗静脉效果。方法2014年1月-2015年10月,对照组、观察组各入选患者100例,对照组给予基本的预防措施,不用药,非直线型固定+贴膜固定+三面粘胶,对症处理,观察组在患者进行化疗时,以复方丹参注射液浸湿纱布,覆在套管针敷贴上,到输液结束后,30min取下,对比静脉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静脉发生例次率6.0%低于对照组16.0%,静脉等级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静脉发生时间、持续时间、疼痛水平、灼热感消失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外敷预防化疗静脉效果较好,不仅可降低发生率,还可减轻其危害。

  • 标签: 化疗性静脉炎 中医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制静脉预警卡在避免和降低留置针输液过程中发生静脉的应用。方法根据病人发生静脉时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处针眼直径大小为依据,设计简易的预警卡,作为临床预警外周输液置管静脉发生的测量工具。结果通过推广预警卡的使用,静脉发生率由18.72%降低至6.23%。结论自制静脉预警卡有利于外周输液置管的管理,在发生静脉之前起到预警作用,有效降低静脉的发生。

  • 标签: 静脉炎 留置针输液 测量工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系统观察复方静脉合剂离子导入对血栓静脉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的影响,评价复方静脉合剂离子导入对血栓静脉的临床疗效。方法1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90例,给予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4g及纤溶酶注射液100单位静滴,每日1次,连用2周。休息3天后,进行第二个疗程,共观察治疗2个疗程;治疗组90例,治疗组除给予上述治疗外加用复方静脉合剂离子导入,每日1次,10天为一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周,共进行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实验室检查进行评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症状及实验室检查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亦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复方静脉合剂离子导入治疗血栓静脉不仅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而且能明显改善其实验室检测指标,是血栓静脉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有较大的临床意义和使用价值。

  • 标签: 复方静脉合剂 血栓性浅静脉炎 电脑中频离子导入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综合护理干预在早产儿静脉中的应用进行评价。方法研究参与对象为我院2015年1月份至2017年4月份收治的60例早产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早产儿30例,予以常规输液;实验组早产儿30例,予以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早产儿的干预情况,记录和比较干预后早产儿静脉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干预后的静脉发生率相比对照组要低,数据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相比对照组要高,数据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早产儿实施综合护理,能够降低早产儿的静脉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综合性护理干预 早产儿 静脉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对妇科临床中收治的产后下肢血栓静脉患者实施护理处置的有效方法,为临床实践中有效改善优化产后下肢血栓静脉患者的护理处置效果,构筑和提供基础支持表障条件。方法择取2013年4月-2015年6月时间阶段,我院妇产科临床实践过程中收治的46例产后下肢血栓静脉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全部研究对象均严格来源于同一时间阶段之内到我院妇产科接受手术治疗处置的1633例患者群体之中,在综合考量关注患者的发病引致因素和基本临床表现指征背景之下,为患者具体实施系统有效的溶栓治疗干预和抗凝治疗干预,同时为患者组织实施系统有效的护理处置干预过程,以支持和促进患者能够有效且顺利地获取到最优化的治疗护理处置效果。结果引致妇产科产后患者发生静脉内膜组织损伤结果的主要原因,涉及了注射抗癌药物、使用抗生素类药物、使用包含高渗透液体的刺激性药物等。在具备血栓栓塞性疾病既往病史的妇科临床患者群体之中,其静脉血栓疾病在整个妊娠生理期过程中的发生可能介于4.00%~15.000%之间。在针对临床妇产科收治的产后下肢血栓静脉患者实施系统有效的治疗护理处置背景之下,能够促进患者的产后下肢血栓静脉临床症状表现特征完全消除,且在后续组织实施的持续2个月~6个月的跟踪随随机访问调查过程中,没有发现复发病理和临床并发疾病报告病例。结论针对临床中收治的产后下肢血栓静脉患者组织实施系统科学有效的治疗护理处置,对于保障和支持患者切实获取到良好优质的治疗护理处置效果,优化提升患者的整体性生存质量,具备不容忽视的支持保障作用。

  • 标签: 妇科 产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 护理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进一步降低胺碘酮所致静脉的发生率。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2月开胸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静脉使用胺碘酮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措施给予有效预防。结果64例患者中只有3例因穿刺点疼痛提前拔除留置针,1例因药物外渗至局部水肿,但未发生静脉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经过硫酸镁湿热敷后,肿胀得到消除。结论静脉使用胺碘酮所致静脉的发生率很高,由于个体差异,很多静脉不能得到有效预防,为了进一步减少静脉的发生率,通过综合护理,杜绝静脉条索状改变,减少患者的痛苦,减少护患纠纷。

  • 标签: 胺碘酮 综合性护理 预防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探讨生土豆片及硫酸镁外敷预防化疗静脉的作用。得出结论生土豆片和硫酸镁在化疗前20分钟湿敷是防治静脉的最佳时机。

  • 标签: 化疗 静脉炎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工作中不断探索,在不改变药物疗效的前提下,研究化疗患者输液顺序的改变对化疗静脉的影响,以寻求更加安全、有效的预防静脉的措施,减少由于化疗对患者静脉的损伤,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把2013年3月到2014年10月首次化疗病人210例随机分成AB两组,对照(A)组普通药液(1000~1500ml)→预处理→化疗→NS100ml;研究(B)组预处理→化疗→NS100ml→普通药液(1000~1500ml)。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第一疗程、二疗程、三疗程化疗肢体的静脉情况。结果研究组的三个疗程静脉情况分别比对照组的静脉情况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输液顺序对化疗静脉存在不同的影响。采用化疗后大量输液冲洗静脉的方法,能有效降低化疗静脉的发生率。

  • 标签: 输液顺序 静脉炎 化疗 冲洗静脉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总结1例肺癌患者化疗引起静脉的护理经验,在患者化疗前后实施以系统科学的护理措施,虽患者最终因重度骨髓抑制自动出院,但静脉得以明显控制。

  • 标签: 肺癌化疗 静脉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药外敷治疗静脉的疗效与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6月发生的30例静脉患者,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硫酸镁湿敷,给予观察组患者中药湿敷,对两组患者进行相同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结论中药外敷治疗静脉的疗效显著,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进一步提高疗效。

  • 标签: 中药外敷 静脉炎 疗效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新鲜土豆片外敷治疗静脉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2月—2016年7月130例静脉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n=65)与观察组(n=65),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的治疗方法,即外敷33%的硫酸镁,观察组则外敷新鲜土豆片,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时间与治疗后的生活质量的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38%,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67.69%,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同时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81.7±7.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2.3±6.9)分。结论新鲜土豆片外敷对于治疗静脉具有良好的效果,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新鲜土豆片 外敷 静脉炎
  • 简介:摘要医护人员掌握静脉输注胺碘酮所致静脉的相关原因,及早制定有效预防和护理措施。做好患者及家属健康宣教,对改善治疗效果、缩短平均住院日和降低医疗费用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胺碘酮所致静脉的影响因素、预防护理策略和治疗方法。虽然目前针对静脉尚无有效防治策略,但循证护理学研究方法为防治静脉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 标签: 胺碘酮 静脉炎 护理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中药方法对外周静脉输液患者静脉的预防效果。方法将我科450例患者采用止痛消炎膏涂擦于静脉穿刺点上方,观察疗效。结果444例患者无静脉发生,6例出现静脉。结论止痛消炎膏中药涂擦对预防静脉效果显著,在临床值得推广。

  • 标签: 止痛消炎膏 预防 静脉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定期更换贴膜对预防PICC置管后机械静脉的效果观察。方法将60例行PICC置管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每周更换2次贴膜,对照组每周更换1次贴膜,比较两组置管病例机械静脉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仅1例发生Ⅰ度机械静脉,对照组Ⅰ度6例,Ⅱ度3例,Ⅲ度1例。观察组机械静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观察发现定期更换贴膜对预防机械静脉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方法,可减轻患者痛苦。

  • 标签: PICC置管 贴膜 静脉炎
  • 简介:摘要目的文章就化疗药物外渗导致的静脉,讨论预防护理干预的实施价值,为日后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选择我院于2014年3月~2016年1月收治的静脉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由于化疗药物外渗所导致,无误诊漏诊。应用随机数表法,将120例患者划分为两组,分别定义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实施预防护理,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3.3%,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66.7%,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药物外渗致静脉患者,其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有效实施预防护理后,可以将患者的静脉严重程度降低,减少病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建议在今后的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 标签: 预防护理 静脉炎 化疗 药物外渗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探讨前列地尔静脉给药所致静脉的主要影响因素及临床护理策略。方法选择需要应用前列地尔注射液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分别观察静脉给药所致静脉胡影响因素及严重程度分级,并进行记录分析。结果观察组静脉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静脉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静脉注射优于静脉滴注,静脉注射时间2~5分钟发生静脉的几率低于静脉注射时间10~25分钟患者,精密过滤输液器可以减少血管静脉及疼痛的发生。

  • 标签: 前列地尔 影响因素 护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