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患肯45岁,女性因头痛待查就诊。头部MRI检查T2WI及GRE序列显示右侧小腑半球点状和条形低信号影;增强T1WI可见周围较细的髓静脉蟹轻至中度强化改变,表现为明显的“海蛇头”征象(细箭头所示),并可见增粗的、呈明显强化改变的引流静脉(粗箭头所示,图1~4)。

  • 标签: 静脉异常 发育性 头部MRI检查 GRE序列 头痛待查 T2WI
  • 简介:目的探讨脐静脉-门静脉再通在创伤脑积水治疗中的手术技巧和应用。方法回顾分析12例创伤脑积水病人的临床资料,术中脐静脉-门静脉成功再通,经脐静脉行侧脑室-门静脉分流术,观察术后分流效果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合有关文献总结手术经验与技巧。结果术中12例病人脐静脉-门静脉成功再通,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未出现分流管堵塞、感染、血栓等并发症,随访10~18个月,复查头部CT脑积水均有不同程度改善11例,余1例无变化。结论脐静脉-门静脉再通成功率高,经脐静脉行侧脑室-门静脉分流术治疗脑积水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 标签: 脑积水 创伤性 肝门静脉 脐静脉 再通
  • 简介:卒中位列全球人口全因死亡率的第4位,尤其在低、中等收入国家,其发病率仍在不断地升高,其中以动脉粥样硬化为基础的缺血性卒中发病率具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动脉粥样硬化实质上是一种由数十种因子介导的炎症免疫反应,其发生、发展及预后均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因此,调节炎症反应过程、以因子为靶向的治疗策略研究前景广阔、进展迅速。

  • 标签: 缺血性卒中 炎性因子 动脉粥样硬化 感染 靶向治疗
  • 简介:1病历摘要(图1)女,38岁;因"双眼视力下降伴头痛1月余,加重3d"于2015年4月入院。病人系产后23d,无眼外伤史,查体未见异常。头颅、垂体MRI检查提示鞍区占位性病变,大小约1.7cm×1.1cm×1.8cm,T_1WI为中等信号,T_2WI为混杂中高信号,增强扫描后明显强化。

  • 标签: 垂体炎 自身免疫性疾病 神经系统 垂体肿物
  • 简介:在1825年,Ribes首次描述了脑静脉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venoussinusthrombosis,CVST/cere-bralvenousthrombosis,CVT)的临床表现,1例45岁男性患者,因头痛、癫痫发作、精神异常6个月死亡,尸检证实上矢状窦、左侧侧窦、及脑实质皮层静脉血栓形成。此后,一系列经尸检发现类似病例。最初人们认为脑静脉静脉窦血栓形成是一种罕见而严重的疾患,具有较为特征的临床表现。其病理特征为出血性脑梗死,其特征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头痛、视神经乳头水肿、癫痫发作、局灶神经功能缺失、进行昏迷、死亡。随着科学的发展,临床已可应用血管造影术、MRI、MRA等新诊断技术。在生前诊断CVST。

  • 标签: 静脉窦血栓形成 脑静脉 视神经乳头水肿 临床表现 静脉血栓形成 出血性脑梗死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密闭式静脉留置针引流治疗开颅术后顽固皮下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2例开颅术后顽固皮下积液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密闭式静脉留置针穿刺引流,局部加压包扎,并动态复查头颅CT,了解积液引流吸收情况。结果所有病人在治疗1周内明显改善,头颅CT示皮下积液明显减少或完全消失。随访1~2个月,无一例病人发生感染或复发,头皮贴合良好。结论采用密闭式静脉留置针穿刺引流治疗开颅术后顽固皮下积液,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安全、经济等特点,是一种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

  • 标签: 皮下积液 顽固性 引流术 静脉留置针
  • 简介:肌电图(EMG)系临床诊断神经肌肉疾病所必需的检查手段,最常用的是针电极肌电图,有时还需进行以下较少使用的特殊方法,如单纤维肌电图(SFEMG),可记录单个肌纤维的电活动,通常可以记录到1~2条肌纤维的动作电位(AP);巨肌电图(macro-EMG),可记录肌肉轻收缩时整个运动单位所有肌纤维的动作电位;定量肌电图(qEMG),即去除多相波后计算平均运动单位电位(MUP)的参数以获取更为准确的运动单位电位平均时限,从而提高肌肉疾病肌电图检查呈肌源损害的阳性率。

  • 标签: 单纤维肌电图 临床诊断 炎性肌病 运动单位电位 神经肌肉 动作电位
  • 简介:目的总结采用螺旋CT导向的立体定向开放直视手术切除颅内肉芽肿的方法、技术要点及指征.方法应用CRW头颅立体定向系统及螺旋CT头颅影像三维重建系统,将立体定向技术与开放手术相结合,直视下准确定位病灶,显微镜下全切病变组织,并配合药物治疗25例颅内肉芽肿的病人.结果25例病人均治愈,随访6个月~3年,复查CT示病灶均消失;癫癎疗状消失8例,发作次数逐渐减少11例,应用抗癫癎药物能够控制癫癎发作;缓解头痛及其他症状.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该手术方法安全、微创.

  • 标签: 颅内炎性肉芽肿 手术 治疗 开颅手术 CT
  • 简介:目的探索静脉溶栓时间窗扩大到6h的有效及安全;分析影响静脉溶栓预后的相关因素、溶栓后颅内出血特别是症状颅内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9月至2006年9月上海地区所有溶栓患者的数据,评价溶栓的时间、rt-PA使用剂量、溶栓后24h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溶栓后3个月的NIHSS评分、(modifiedrankinscale,mRS)改良Rankin量表及Barthel指数(barthelindex,BI)等数据,并以NINDS研究中的安慰剂对照组作为本研究的对照组,采用卡方检验的方法分析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安全及有效方面的差别,对影响溶栓治疗的有效及安全的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s多因素分析的方法。结果溶栓治疗有助于改善急性脑梗死的预后,溶栓后24h治疗组NIHSS即得到改善的患者达到57.8%,高于对照组的39.1%(P=0.001)。溶栓治疗同样可改善患者溶栓后3个月的NIHSS、mRS及BI(P〈0.05)。另外溶栓可增加患者症状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但是不增加患者的总体死亡率。多元回归分析,发现仅TOAST分型与SICH的发生相关,其中心源性栓塞发生SICH的危险要高于其他类别的卒中。结论本组数据表明卒中后6h内溶栓治疗是相对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溶栓后24h症状改善越多,溶栓后3个月预后越好,心源性栓塞发生症状颅内出血的危险较高,在选择溶栓患者时需慎重。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溶栓治疗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目的探讨Trolard静脉和Labbe静脉在体表的投影区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具(40侧)经血管内灌注乳胶颜料的成人尸头,在尸头上标出外侧裂及中央沟的体表标志线,后在显微镜下观察Trolard静脉和Labbe静脉的形态、走行和回流位置,最后划定两支静脉的体表投影区。结果Trolard和Labbe静脉的形态、走行和回流位置存在较大变异,大多数走行于划定的Trolard静脉和Labbe静脉体表投影区。结论Trolard静脉和Labbe静脉的变异大,但其走行仍有规律可循,血肿穿刺时避开Trolard静脉和Labbe静脉区,可最大化避免静脉的损伤。

  • 标签: Trolard静脉 LABBE静脉 体表投影区 临床意义
  • 简介:目的初步评价动静脉溶栓治疗大脑中动脉闭塞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经动静脉溶栓治疗的大脑中动脉闭塞59例患者(动脉溶栓27例,静脉溶栓32例)的临床资料。采用Mori分级评价血管再通程度,GOS评价患者预后。结果动脉溶栓组血管再通程度达MoilIV级14例,Ⅱ~Ⅲ级6例,0~I级者5例,2例出现脑出血。静脉溶栓组血管再通程度达MoriIV级者6例,Ⅱ-Ⅲ级者9例,0-I级者16例,1例出现脑出血。溶栓治疗90d后按GOS评价预后,动脉溶栓组恢复良好者12例(44.4%,12/27),中度残障、重度残障及死亡者15例;静脉溶栓组恢复良好者6例(18.7%,6/32)中度残障、重度残障及死亡者26例。两组之间血管再通(包括MoriⅡ~IV级)率[动脉溶栓组和静脉溶栓组分别为74.2%(20/27)和46.9%(15/32)1及恢复良好率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动脉溶栓较静脉溶栓更有利于完全闭塞的大脑中动脉的再通和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大脑中动脉 栓塞 动静脉溶栓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非Galen静脉脑动静脉瘘(non-galenicarteriovenousfistulas,NGAVF)的技巧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3例显微手术治疗的NGAVF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患儿均切断供血动脉及回流静脉,切除扩张的静脉球;消除了颅内出血的风险,解除了病变的占位效应。3例患儿术后均恢复良好。结论显微手术切除是治疗NGAVF的有效方法,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术中需精细操作,遵循以下原则:先切断供血动脉,然后切断回流静脉,最后去除球样扩张的静脉

  • 标签: 非Galen静脉脑动静脉瘘 显微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经静脉途径栓塞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2例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行经静脉途径栓塞治疗,其中海绵窦区22例,侧窦区10例,通过脑血管造影及临床随访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术后即刻造影示瘘口完全闭塞19例,瘘口处血流速度明显减慢13例。9例患者术后眼球突出、结膜水肿一过加重。随访3月~2年,临床症状消失21例,症状明显缓解11例。结论经静脉途径栓塞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是一种有效的疗法。

  • 标签: 硬脑膜动静脉瘘 经静脉途径 栓塞
  • 简介:目的探讨惊厥癫痫持续状态(GCSE)并发急性胰腺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资料完整的GCSE住院患者二例,强直阵挛发作病史11、13年。急性胰腺诊断根据血尿淀粉酶化验和腹部超声波、CT检查。结果二例GCSE患者强直阵挛发作持续状态24h后出现继发性急性胰腺,经静脉应用地西泮癫痫状态停止,保守和支持治疗胰腺痊愈后出院。随访3个月未出现GCSE和腹痛。结论GCSE可以引起急性胰腺.GCSE后腹痛应进行急性胰腺有关指标的检查,明确诊断后避免使用具有胰腺毒性的抗癫痫药物。

  • 标签: 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 急性胰腺炎 临床特点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单核细胞免疫抑制与C-反应蛋白(CRP)和纤维蛋白原(Fg)的关系,了解卒中患者免疫抑制的可能机制。方法研究连续入选的24h内入住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急性脑卒中患者(53例),以同期神经内科普通病房住院的头晕患者(均经头颅MRI排除急性脑卒中)作为对照组(39例)。检测脑卒中患者入院后第1、2、4、6和14天的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表达水平和卒中组、对照组人院后第2天CRP和Fg的浓度。采用GraphPadPRISM4.0demo软件进行因素之间的关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卒中组CRP、融的水平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卒中组CRP和Fg与不同时间点的单核细胞HLA—DR表达水平有不同程度的负相关。CRP与入院后第2天HLA-DR表达负相关最明显(r=-0.419,P=0.001)。Fg与入院后第4天HLA-DR表达负相关最明显(r=-0.434,P=0.001)。结论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单核细胞免疫抑制机制与卒中后炎症反应有关。

  • 标签: 急性脑卒中 人类白细胞抗原-DR C-反应蛋白 纤维蛋白原
  • 简介:目的观察阿伐他汀(Atorvastatin)对EAE的治疗作用并初探其治疗机制。方法以豚鼠脑、脊髓为原料提取髓鞘碱性蛋白MBP,免疫Lewis大鼠建立EAE模型。建模后每日对大鼠神经症状进行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γ、IL-12和IL-4水平。结果与EAE组相比,Atorvastatin组大鼠发病时间有所延迟,症状有不同程度减轻。与正常组相比,EAE组大鼠17d、21d时,IL-4水平明显升高(P〈0.01),13,17,21d时IFN-γ、IL-12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IFN-γ、IL-12浓度与神经症状评分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RIFN-γ=0.904,P〈0.01;RIL-12=0.885,P〈0.01)。与EAE组相比,Atorvastatin组13d、17d时IL-4水平明显升高(P〈0.01)。IFN-γ、IL-12水平在13,17,21d时均显著低于EAE组(P〈0.05)。结论Alorvastalin能改善EAE大鼠的症状,其机制可能与纠正Th1/Th2失衡有关。

  • 标签: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阿伐他汀 Γ-干扰素 白细胞介素 -12 白细胞介素-4
  • 简介:目的探讨颅底后外侧区骨结构与硬脑膜静脉窦之间的对应关系,为颅底侧方入路提供相应的解剖学资料.方法将20例干颅骨标本和17例甲醛固定尸头标本的侧后方颅骨分次切除,显露出横窦、乙状窦、岩上窦以及窦硬膜角,测量乙状窦在不同位置的宽度及表面骨质厚度,分析横窦、乙状窦的走向与颅骨表面骨标志之间的对应关系,测量"窦硬膜点"与"乳突上嵴后下三角"各顶点间的距离.结果横窦的走向与颞鳞-顶乳缝交点和枕外粗隆之间的连线对应,乙状窦的走向与颞鳞-顶乳缝交点和乳突尖的连线对应,两线构成的夹角为"窦间角",左侧平均为102°±17.3°,右侧平均为100°±15.5°.乙状窦各段的宽度为垂直段>下曲>上曲.乙状窦下曲的表面骨质厚度明显大于上曲与垂直段.结论根据颅骨表面标志判明硬脑膜静脉窦的位置,开颅时可以有效地保护横窦、乙状窦,并能更充分地利用颅底有限的暴露空间,使得整个开颅过程更加微创和高效.

  • 标签: 硬脑膜静脉窦 颅底侧方入路手术 横窦 乙状窦 乳突上嵴 解剖学
  • 简介:目的报道1例以阻塞脑积水为首发表现的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方法一男52岁病人因行走不稳、尿失禁入院,CT和MR发现阻塞脑积水,天幕附近存在异常血管影.脑血管造影诊断为天幕区DAVF,脑积水由扩张的引流静脉压迫中脑导水管所致.病人接受了血管内栓塞和脑室-腹腔分流手术.结果大部分闭塞了DAVF,脑积水症状消失.结论DAVF扩张的引流静脉压迫中脑导水管导致阻塞脑积水极其罕见,这是文献中第2例有详细报道的此类病例;采用血管内方法闭塞病灶并行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是合适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硬脑膜动静脉瘘 天幕区 阻塞性脑积水 脑血管造影 影像学表现
  • 简介:静脉血栓形成(cerebralvenousthrombosis,CVT)是一种相对少见的静脉缺血性卒中综合征。据2005年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报道,成年人群CVT的年发病率为(3~4)/100万,儿童为7/100万。其中75%为女性,可能与妊娠、口服避孕药导致CVT发生有关。目前,我国的CVT发病率以及男女比例尚无相关流行病学资料报道。

  • 标签: 脑静脉血栓形成 流行病学资料 年发病率 缺血性卒中 CVT 成年人群
  • 简介:  1病例简介  患者,女,67岁,因下唇溃疡10余年于2005年入院.患者10余年前发现下唇溃疡,无明显不适,一直未诊治.1年前溃疡质地变硬伴疼痛,右颊部红肿,遂就诊.患者无头痛,无恶心、呕吐,有高血压病史,平素血压控制可;有腔隙脑梗死病史,经治疗后无后遗症状;无鼻窦炎病史.  ……

  • 标签: 单侧颈内静脉结扎术 静脉窦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