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音乐结合语言训练治疗儿童孤独症语言交流障碍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择在本院就医的孤独症语言交流障碍患儿90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观察并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劣于观察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音乐结合语言训练治疗儿童孤独症语言交流障碍有较为理想的效果,适合推广使用。

  • 标签: 音乐 语言训练 儿童孤独症 语言交流障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口腔训练对孤独症患儿语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间孤独症患儿80例;对照组40例仅进行一对一语言训练,观察组40例联合接受口腔训练。一年后应用CRRC版S-S法语言发育迟缓检查、构音障碍测试进行疗效对比。结果观察组15例患儿显效,20例患儿有效,5例无效,总有效率87.5%;对照组10例患儿显效,22例患儿有效,8例无效,总有效率80%;二组进行有效率的卡方检验无显著差异(P<0.01)。结论口腔训练可以提高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能力

  • 标签: 孤独症 口腔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口部运动治疗对脑瘫儿童语言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0例脑瘫儿童分成两组,每组10例,对照组以传统的语言认知综合训练。观察组以口部运动治疗结合传统语言认知综合训练。两组训练的时间均为3个月,采用s-s法分别对两组治疗前后语言发育商的评估。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语言发育商均较治疗前提高。观察组语言表达发育优于对照组。两组语言的理解和操作无显著差异。结论口部运动治疗结合传统语言认知综合训练能更快的提高脑瘫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护理中肢体语言沟通的应用及价值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患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2016年5月到2017年3月期间),将其依据信封式随机分组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各30例,对照组行传统护理,观察组于传统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肢体语言沟通护理,并将两组患儿经护理后的遵医行为及家长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儿经护理的遵医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家长护理满意度为100.00%,P<0.0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护理中肢体语言沟通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 标签: 肢体语言 遵医 沟通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肢体语言沟通护理模式在小儿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效果。方法选取90例小儿患者,双盲法纳入分组,对照组(n=45)采用一般护理干预,观察组(n=45)给予肢体语言沟通护理模式,对比2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操作成功率(100.00%)、治疗依从性(97.78%)、配合度(95.56%)均高于对照组(77.78%、75.569%、80.00%),组间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儿睡眠时间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应激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临床护理工作中融入肢体语言沟通模式,可强化患儿治疗效果,减少疼痛及应激反应,对患儿安全就诊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肢体语言沟通 小儿护理 应激反应
  • 简介:摘要认知心理学是一门研究认知活动的功能、表现、内在结构和心理机制的心理学分支。因为认知和语言二者是相互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其程度也非常的复杂,因此,对于二者的这种紧密联系使得人们在关注时就不可避免地把认知心理学和应用语言学当做共同的课题来研究。

  • 标签: 认知心理学 语言输出 过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非语言性沟通提高急诊患儿输液依从性的效果。方法120例急诊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儿科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儿科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非语言沟通儿科护理,就医结束后由患儿家长填写满意度调查表,以及观察评分法,比较两组患儿输液依从性、家长的满意度、输液重注率、护患纠纷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患儿输液依从性、家长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实验组患儿输液重注率、护患纠纷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结论在急诊儿科护理中,合理有效地使用非语言沟通技巧可以促进护患沟通,提高患儿输液依从性及家属满意度,降低输液重注率,从而减少医患、护患纠纷,获得更好的护理效果,促进患儿康复,临床可推广应用。

  • 标签: 非语言沟通 患儿 输液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本课题旨在探讨脑梗塞患者应用早期护理干预对其肢体与语言康复的影响。方法先根据随机数字法对56例本院神经内科2015年2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脑梗塞患者进行分组,再对实验组28例患者采用早期护理干预,对照组28例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康复效果与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脑梗塞患者语言功能与肢体功能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脑梗塞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可通过预见性护理显著提高,肢体与语言康复效果能够得到明显提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脑梗塞 早期护理干预 肢体 语言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的具体应用。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8月来我院进行脑梗塞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30例。对照组患者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用电刺激的方式进行早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率(28例,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22例,73.33%),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肢体功能以及语言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脑梗塞患者进行早期护理有利于提升促进患者语言以及肢体康复,提升护理的有效性,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脑梗塞患者 语言 肢体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儿科护理工作中应有肢体语言进行沟通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抽取于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我院收治60例患儿进行研究,并采取随机的方式进行组别划分,即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儿采用本院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则才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对患儿的肢体语言沟通。由此对两组患儿的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护理,观察组患儿在护理依从性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患儿及家属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由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科护理工作当中,不断强化与患儿们的肢体语言交流与沟通,能够极大的提高患儿的依从性,积极配合护理人员工作,同时也将有效的提升患儿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开展的满意程度。因此,值得在临床中应有及推广。

  • 标签: 肢体语言 儿科护理 满意度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语言护理在妇产科手术后患者心理护理中的作用。方法研究选择2016年4月—2017年3月间在我院妇产科手术的100例患者当做研究对象,依入院顺序分甲组、乙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心理护理,而甲组通过良好语言技巧进行心理护理,评价甲乙两组患者的SCL-90评分、满意情况。结果甲组患者的SCL-90评分和护理满意度均优于乙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妇产科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中,语言护理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并提高满意度,应推广使用。

  • 标签: 妇产科 手术 心理护理 语言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精神病护理中语言沟通与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6月我院接收的患有精神病84例患者为研究资料,依照入院时间顺序的先后,把2016年5月前入院的40例患者看作对照组,实施常规方法护理;把2016年5月后入院的44例患者看作治疗组,实施言语沟通与心理护理;比较观察对照组与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精神状体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精神病患者予以合理的言语沟通及心理护理,不仅有助于临床治疗依从性的提升,而且还能使患者的负性情绪得到改善。

  • 标签: 精神病护理 语言沟通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梗塞患者应用早期护理对患者语言、肢体康复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3月1日—2016年2月28日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梗塞患者,将68例患者计算机随机分为2组,34例/组。一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另一组采用早期护理干预(观察组)。对比两组脑梗塞患者的语言功能评分和肢体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脑梗塞患者的语言功能评分和肢体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对脑梗塞患者的早期护理能够促进患者语言和肢体功能的恢复。

  • 标签: 早期护理 脑梗塞 语言 肢体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焦虑症患者应用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的效果观察与特点。方法本次实验研究选择的实验对象是2015年12月-2016年10月我院精神科接收并治疗的96例焦虑症患者,并通过随机样表法分为对照与研究两组,每组患者各48例,对照组抽取的对象按照常规护理治疗,研究组抽取的48例焦虑症患者选择应用心理护理联合语言沟通护理,并观察两组患者的效果,包括两组患者的精神状态评分与服药依从性的等指标。结果研究组抽取的48例精神抑郁症患者通过心理护理与语言沟通干预后其服药依从率为81.25%明显优于对照组常规护理后的服药依从性56.25%,且研究组精神状态评分为40.15±3.22优于对照组常规护理的精神状态评分为68.56±5.34,两组数据的差异性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结论针对焦虑症患者在护理中加强心理护理指导与语言沟通干预可以提高其治疗效果,提高了抑郁症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改善了患者的精神状态,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应用。

  • 标签: 语言沟通 心理护理 焦虑症 护理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鼓励性心理康复疗法对儿童语言发育迟缓患儿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56例儿童语言发育迟缓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患儿。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康复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鼓励性心理康复疗法。观察和统计两组患儿治疗后的发育商(DQ)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在治疗后的大运动和精细运动的发育商高于对照组患儿,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适应能力语言和社会行为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患儿治疗后恢复正常状态的例数有26例,所占比例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儿童语言发育迟缓患儿进行鼓励性心理康复疗法的效果是显著的,能够明显改善患儿的语言和社会活动能力,促进患儿的身体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鼓励性心理康复疗法 儿童语言发育迟缓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突发性耳聋患者护理中运用非语言沟通的效果。方法根据我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82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接受临床治疗的过程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采取应用非语言沟通模式。对比两种护理模式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0.4%,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2.7%,差异显著(P<0.05);所有患者接受临床护理服务前,SDS评分与SAS评分并显著差异(P>0.05),接受护理服务后,所有患者的SDS评分与S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更为明显,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突发性耳聋患者,在提供临床护理服务的过程中予以有效的非语言沟通方式,可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满意度,还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促使患者保持良好状态接受治疗,可推广应用。

  • 标签: 突发性耳聋 非语言沟通 运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法抽取90例于2016年1至12月期间在我院儿科治疗的各类疾病小儿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均为45例患儿。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均给予常规儿科临床护理,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采用肢体语言沟通护理。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依从性明显比对照组患儿高,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患儿家长高,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中的应用有助于护理人员更好的与患儿进行情感交流,建立起患儿对护理人员的信任,从而显著的提高患儿的临床治疗依从性,及患儿家长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应用价值极高。

  • 标签: 肢体语言 沟通 小儿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精神病患者护理中开展语言沟通和心理护理的作用进行评析。方法以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精神科住院治疗的96例精神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比组,各48例;均进行对症治疗和专科护理干预,观察组同时开展语言沟通和心理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治疗依从性,并应用生活质量调查表(QLQ-c30)评测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依从率为92.5%,高于对比组的74.5%,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QLQ-c30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比组(P<0.05)。结论在精神病患者临床护理中干预中进行语言沟通和针对性心理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临床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临床意义重大。

  • 标签: 语言沟通 心理护理 精神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