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中的效果和价值。方法对我院2014年7月—2016年3月间接收的80例儿科患者进行护理,征得其家属同意后按照随机序号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肢体语言沟通,观察两组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2.5%高于对照组70.0%,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中的效果良好,可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同时提高患者属的满意率,因而值得我们在临床中借鉴使用。

  • 标签: 肢体语言沟通 小儿护理 效果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观察儿科护理工作中非语言沟通的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患儿护理采用语言沟通干预;观察组患儿护理工作在使用常规语言干预的同时采用非语言沟通干预,非语言沟通干预的具体内容包括表情、肢体动作、肢体接触、眼神交流、病房环境等。结果观察组的护理结果满意率为94.2%;护理方法满意率为97.1%;对照度的护理结果满意率为61.4%;护理方法的满意率为47.1%。两组数据进行对比起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儿科护理工作中非语言沟通的应用效果显著。结论儿科护理工作中非语言沟通的应用效果优异,推荐在临床中广泛的应用。

  • 标签: 儿科 护理工作 非语言沟通 应用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护理人员指导及询问语言是否影响碘造影剂过敏试验结果的判断进行研究,以寻找出更合理的指导及询问语言。方法对需作碘造影剂过敏试验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进行碘造影剂过敏试验,出现阳性反应的患者再进行盐水对照试验,以统计假阳性率。结果通过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假阳性率降低一倍之多。结论在碘造影剂过敏试验过程中,护士不适当的语言暗示会影响患者的心理,造成结果判断时假阳性的出现。

  • 标签: 语言暗示 碘过敏试验 结果判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心理护理中语言沟通技巧的应用。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儿科收诊的1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语言沟通技巧,比较两组患儿的依从性。结果两组患儿依从率比较,观察组依从率为46例,92.00%,对照组依从率为38例,76.00%,两组间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较为显著(P<0.05)。结论在儿童心理护理中应用语言沟通技巧,不仅能够消除患儿的陌生感和恐惧心理,也能使患儿与护理人员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有利于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儿童 心理护理 语言沟通技巧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在精神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精神病患者,将70例患者简单随机分为两组,35例精神病患者为一组。其中,一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另一组加强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观察组)。对比两组精神病患者的精神状态评分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精神病患者的精神状态评分和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加强语言沟通和心理护理,有助于患者精神状态的改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

  • 标签: 精神病 语言沟通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脑梗塞患者8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护理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后Barthel指数、FMA评分、语言功能评分上升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脑梗塞 语言 肢体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主要对精神病患者采用语言沟通结合心理干预的方式进行护理,并对其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为临床有效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10月收治并已确诊的精神病患者共200例,根据所有患者入院的编号进行平均分组,其中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实验组,两组各为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语言沟通结合心理干预护理。护理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患者经3个月的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精神状况恢复良好,且其精神状态的评分为(85.32±2.57)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的(57.59±6.54)分,P<0.05,两组数据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结论对于精神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应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外加语言沟通与心理干预,其护理作用更为明显,能缓解患者的不安情绪,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因此值得推广。

  • 标签: 语言沟通 心理干预 精神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护士长作为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基层管理者,其管理水平和行政能力直接影响着科室管理质量。因此,探讨提升护士长行政能力的方法,对提高手术室管理质量、工作水准具有重要意义,由此才能为手术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 标签: 护士长 手术室 行政能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生在ICU护理临床实习中的能力培养。方法通过护生在ICU临床学习前后问卷调查,理论、操作考核对照,对实习培训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实习后的护生在重症监护护理知识、护理技术和急救仪器使用掌握方面均有显著性提高,与培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习后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全部护生都认为ICU学习对护生各方面能力培养能产生积极影响。结论护生通过ICU临床实习,可以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帮助培养综合能力为早日融入临床护理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将来更好地服务临床。

  • 标签: 护生 ICU临床实习 能力培养 效果
  • 简介:摘要我国基层卫生机构提供的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以及基本的医疗服务,本文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实证调查等方法对基层卫生机构2013年10月至2016年4月儿童服务能力的现状进行调查,调查的内容涉及到基层卫生机构的基本情况、儿童服务人员的配置、儿童服务满意度等方面。就调查的数据和信息,本文对基层机构儿童服务能力的现状进行了具体分析,并给出了相关的建议。

  • 标签: 基层卫生机构 儿童 卫生服务 现状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和谐社会构建步伐的加快,对暴恐事件的处理也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处理暴恐事件的主体关键在于官兵方面,要求其具备较强的实战能力。然而从现行较多暴恐事件中官兵表现现状看,在实战能力上仍有所欠缺,特别在心理素质上表现极为明显,要求采取相应的训练方法,使官兵综合素质得以提升。本文主要从实战训练体系构建、实战训练方法创新以及训练指导强化等角度出发,对提升暴恐事件中官兵综合素质的训练方式进行探析。

  • 标签: 暴恐事件 实战能力 心理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话随访对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结肠造口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出院护理指导,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行定期电话随访,对患者进行院外生活方式、心理、社会支持的指导和监督。比较出院半年后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ESCA)的变化。结果实验组ESCA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话随访能明显提高造口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有效减少造口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结肠造口 电话随访 自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ICU护理实习生临床学习能力,从而让护生在短期时间内掌握ICU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理论和技能,提高护生对危重病患者的整体观察和抢救应急能力。方法一是采用“一对一”带教模式;二是重视带教老师的选拔和培训;三是改变传统以教为主的教学理念,采用教学互动的方法。结果护理实习生出科理论与技能考核成绩提高。结论ICU临床实习是护理教学的重要阶段,通过“一对一”带教模式、教师定期培训及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等措施可以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 标签: ICU 护理实习生 临床学习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昆明市妇幼保健机构保健服务能力现状,为各级行政部门提出相关的参考意见。方法对本地区15家妇幼保健机构的保健服务能力进行调查分析,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总结。结果本地区存在严重缺编现象,保健工作人员较为缺乏,工作人员学历偏低,业务用房无法及时满足工作需求,业务项目开展不全,经费投入较少等情况。结论相关部门应重视本地区妇幼保健机构的服务现状,建设更加具有特色的保健服务。

  • 标签: 保健服务 妇幼保健机构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ACEStar模式培训方案对于提高护生实践能力的效果。方法对我院180名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护生围绕ACEStar模式进行课程的培训,采用护生循证实践问卷对培训前后护生的循证实践能力进行比较。结果培训后护生循证实践素质总分、行为及知识技能维度得分高于培训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ACEStar模式为指导的循证护理培训能有效提高护生循证实践能力,具有可行性。

  • 标签: ACE Star 护生带教 实践能力 循证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护理人员的疼痛护理认知能力,分析其对疼痛控制的影响。方法利用调查问卷方法统计分析我院44例护理人员的8项疼痛护理认知能力,将调查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和整理。结果本次问卷调查中8项疼痛护理认知能力正确率超过60%的项数是3项,结果说明部分护理人员在疼痛护理认知能力方面较为欠缺,需要进一步培训和提高。结论护理人员的疼痛护理认知能力越好,疼痛控制效果越理想,给予护理人员有效培训可以显著提升护理人员有关疼痛控制重要性的意识以及尽最大可能降低疼痛对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 标签: 疼痛护理认知能力 疼痛控制 影响
  • 简介:摘要航空医学救援有着反应速度快,能有效适应环境,担负任务多样性等特点,世界各国都在着手提高航空医学救援水平,我国虽然也投入力量加强航空医学救援体系建设,但是效果较差,难以满足救援要求,本文对组建航空医学救援体系建设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希望具有借鉴意义。

  • 标签: 航空医学 救援体系 建设 思考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在心理疾病上应具备的识别能力。方法以随机抽样法,在嘉兴市的秀洲区、南湖区、桐乡市三个市辖区或县级市中整群抽取30名社区心理卫生服务人员,以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这些服务人员对于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心理疾病的识别能力。结果就抑郁症的识别率而言,从高到低为南湖区80.0%>秀洲区60.0%>桐乡市40.0%;就焦虑症的识别率而言,从高到低为南湖区70.0%>桐乡市30.0%>秀洲区20.0%;就精神分裂症的识别率而言,从高到低为南湖区90.0%>郑秀洲区50.0%>桐乡市30.0%。虽三组数据有所不同,但三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社区服务人员缺乏对心理疾病的识别能力,资源不足和重视不够是主要原因,社区应加强人员培训,以提高其心理疾病识别能力

  • 标签: 卫生服务人员 社区 心理疾病 识别能力 人员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