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层医院急诊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取得的成效和护理体会。方法对2013年4月-2015年6月与2015年7月-2016年12月开展优质护理工作前后服务理念、业务技能、急救流程、服务模式、监督管理等进行比较。结果通过优质护理工作的开展,急诊护理质量明显提高,病人满意度明显提升。结论基层医院急诊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能使急诊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急救意识、主动服务意识增强,并能对急诊病人实施正确、及时、安全、有效的护理,大大提升了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

  • 标签: 急诊科 优质护理服务 做法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急诊夜间急性腹痛的病因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2016年6月至12月夜间收治的454例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引起急性腹痛的病因及护理方法。结果该组患者均以急性腹痛为主诉,发病后30min~3h来院急诊。454例患者中内科疾病有316例,占69.6%;外科疾病有122例,占26.9%;妇科疾病有16例,占3.5%。内科疾病中以急性胃肠炎最为多见,外科疾病中以泌尿系统结石最常见,妇科疾病中以痛经最常见。454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误诊为阑尾炎,2例误诊为急性胆囊炎,误诊率为1.3%。结论急性腹痛的病因较多,应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明确诊断,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 标签: 基层医院 急诊 夜间 急性腹痛 病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急诊医院感染的细节管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加强病区环境、物品的专项管理,对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以及保洁人员医院感染相关知识进行培训,加强基础护理操作的规范性。结果通过细节管理,急诊输液室、换药室、抢救室的环境、物品的空气合格率及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合格率均有所上升。结论通过细节管理,减少了急诊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急诊科 医院感染 细节管理 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医院急诊的临床应用,观察对急诊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急诊收治的90例急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即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一般性急诊应用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干预,即心理健康护理。结果经过2个月对比护理治疗结果,发现相同症状的患者,观察组的患者在心理情绪状态上、与医生治的疗配合上及和护理人员的关系上都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从急诊转入普通病房数量上要多于对照组。结论急诊的心理护理可以帮助患者主动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可以树立患者积极主动的康复信心,有利于促进急诊患者的康复进程。

  • 标签: 心理护理 急诊患者 应用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急诊医源性感染事件的发生。方法增强护士职业防护意识,健全控制医院感染规章制度,配备防护设备,规范护理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严格消毒、隔离与监测,加强落实护理管理措施。结果提高了护士的医院感染意识,加强了病区环境、物品管理、护理规范操作等管理,控制了医院感染发生率。结论;加强护理管理能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控制 急诊科 医院感染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急诊医学的发展,急诊的急救仪器配置种类逐渐繁多,数量逐渐增长。医护人员熟练操作各种急救仪器,日常的维护保养及维修等贯穿各个环节,做好急救仪器安全管理关系着抢救成功,是危重病人的重要保障。2012版等级医院评审细则明确要求急诊仪器完好率备用状态100%。现将我近年急救仪器管理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急救仪器 仪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不同等级医院急诊医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选取一级医院、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急诊医生15名、20名和25例,同时从不同等级医院选择非急诊医生各20名作为对照;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评估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同等级医院不同科室医生的心理健康评分,对比不同等级急诊医生心理健康评分。结果不同等级医院急诊医生心理健康评分两两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急诊医生心理健康评分明显高于非急诊医生,统计学比较存在明显差异。结论急诊医生的心理压力较大,且级别越高的医院急诊医生心理压力越大,需要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缓解急诊医生的不良情绪和心理负担,不断提高急诊工作质量和效率。

  • 标签: 不同等级医院 急诊科医生 心理健康 对比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诊护理纠纷的原因并提出防范对策。方法结合笔者所在医院急诊护理纠纷情况并参照相关文献资料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结果急诊护理纠纷事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患者的原因外,护理人员的原因是主要的方面。结论加强专科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增强急救意识和工作责任心的培养,最大限度地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可减少急诊护理纠纷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急诊科护理 护患纠纷 防范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急诊护理工作特点要求急诊护士为全能型职业护士,我们对新护士进行了一系列科学的规范化培训,使新护士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急诊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均明显提高,有利于高效能的急救工作顺利进行。

  • 标签: 急诊科 新护士 培养 规划 实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合理布局对急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我院急诊布局改造前后对比,研究对护理质量的影响。结果在实施改造后实施抢救前的时间(110s)明显低于改造前(180s),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造后发生不良事件率(0.98%)明显低于改造前(5.24%),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造后满意度(99.35%)明显高于改造前(80.1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布局合不合理会影响急诊的护理质量,为实施抢救争取时间,提高抢救率,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急诊科 合理布局 护理质量 急救成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急诊护士压力源与应对措施。方法选取我市急诊护士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评式问卷调查方式对其压力源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针对性应对措施。结果急诊护士经调查,其压力源从低到高依次为职业暴露危险(21.25%)、社会支持不足(26.25%)、护患矛盾(37.5%)、护理人员不足(51.25%)、工作强度大(65.0%)等。结论通过加强职业防护、合理运用人力资源、加强训练专科技能、增强护士心理调适、掌握良好沟通技巧、增加人员编制等,即能促使护士带着良好情绪工作,并能学会充分释放压力,从而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达到提升护理质量的目的。

  • 标签: 急诊科 护士 压力源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患者跌倒风险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1年4月院急诊发生意外跌倒的患者,共有11例。损伤程度胫骨骨折1例、肱骨骨折1例、软组织挫伤7例、胫腓骨骨折2例。通过制定放置跌倒护理对策。分析护理对策措施实施前后急诊患者跌倒情况。结果护理措施实施前后急诊患者跌倒发生率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本文认为通过优质护理可以减少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提高患者自我保护能力。

  • 标签: 急诊科 跌倒 风险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急诊药物中毒的分布特性及其趋势,为提高对药物中毒的诊疗效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以2006年~2015年本院急诊登记数据,统计分析急诊药物中毒在类别、性别、年龄、发生率及死亡率的变化趋势。结果急诊药物中毒的高发人群是老年人群,男性青年为药物中毒的高危人群,镇静剂、安眠药为急诊药物中毒主要类型。结论了解药物中毒的相关特性,明确急诊药物中毒的高发人群及高发毒物类型,对提高急诊救治药物中毒病患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药物中毒 急诊科 分布特性
  • 简介:摘要急诊医院的急救窗口,承担着医院各类急危重症首诊首接抢救任务,还对患者入院时疾病分类和患者分流去向起着关键作用,具有随机性大、突发性强、预见性差、社会关注度高等特点,不仅要求规范管理科内医护人员、技术配备,同时更要注重急诊与各临床、功能间之协调,工作内容复杂多变,如果处理不好容易频发医疗纠纷,其临床责任重大。因此,本文对目前急诊护理工作中存在许多问题和风险进行分析,探讨其防控措施,为今后工作提供更好的实践经验。

  • 标签: 急诊科 护理风险 防控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护士规范化护理培训的方法与效果。方法结合急诊临床工作需要,制定护士培训计划,建立医护配合共同训练的培训方法,实施全员参与、过关考核形式,比较护士临床实际工作效果、比较培训前后医护配合等各项工作能力。结果经过一年的培训,急诊护士在抢救时间观念、急诊专业知识、急救操作技能、医护配合抢救能力方面较前有大幅提高。结论急诊护士规范化培训可全方面提高护士能力。

  • 标签: 急诊科 护士 规范化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级医院急诊护理人员的心理状况与应对方式。方法以某地区二级医院急诊78名护理人员作为观察组,抽选非急诊护理人员80名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护理人员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同时对78名急诊护理人员面对困境时的首选应对方式进行调查。结果SCL-90量表评分显示观察组各维度评分与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面对困境时的应对方式包括解决问题(28.21%)、自责(39.74%)、求助(12.82%)、退避(19.23%)。结论二级医院急诊护理人员的心理状况不佳,他们面对困境时所采取的应对方式普遍消极,需要引起重视。

  • 标签: 二级医院 急诊科 护士 心理状况 应对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急诊医院感染现患率的影响。方法本院医护人员于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严格督查手卫生执行情况,对手卫生用品用量进行统计,同时增设乙醇擦手液的摆放点,对比2014年我院感染现患率。结果干预后医护人员手卫生达标率、乙醇擦手液平均消耗量均要显著高于干预前,医院感染现患率低于干预前,差异较大,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手卫生依从性的提升对降低急诊医院感染现患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手卫生依从性 急诊科 医院感染现患率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