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封社会上35岁以下的网络用户(各行各业的从业者,除学生外)的网络成瘾现象与学生网络成瘾者的关系进行比较探讨.方法(1)选取人中学生及35岁以下的其他青少年作为被试,分为两组,(2)根据K.S.Young的网络成瘾诊断量表作初步判断是否有纲瘾现象及程度;(3)根据假设选择相应量表:人际信任量表、孤独分类量表、总体幸福感量表及生存条件问卷。结果(1)35岁以下、非学生的青少年与人中学生相比,网络成瘾内容(交际、游戏)无显着差异;人际关系、孤独感、主观幸福感无显着差异。(2)35岁以下、非学生的青年的网络成癌程度与婚姻状况、经济状况呈相关。

  • 标签: 网络成瘾 人际信任量表 孤独量表 总体幸福感量表
  • 简介:嫉妒心理是青少年容易产生的一种心理问题,其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带来的危害是消极的。本文分析了Ⅸ妒“理的特征和类型,嫉妒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井从六个方面探讨了矫治嫉妒心理的有效策略,以促追青少年健康成长。

  • 标签: 青少年 嫉妒心理 嫉妒 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智商对少年犯罪行为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WAIS智力测验量表对70名违法犯罪的少年及同龄的653普通中学的中学生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发现低智商与少年犯罪有密切的关系。结论智商对少年犯罪行为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 标签: 少年犯罪 智商
  • 简介:目的对昆明市中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以了解昆明市中学生网络成瘾的流行病学特点。探讨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危害性,从心理学角度剖析网络成瘾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防治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对策。方法以昆明市随机抽取的8所中学的高中和初中生为调查对象,以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和《网络成瘾测验(InternetAddictionTest)自评量表》为工具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昆明市中学生可能有,以及已经有网络成瘾问题者的总阳性率为5.29%,其中高中生的问题更为严重,阳性率已经高达8.92%。讨论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身心造成不良影响。网络本身的特性与个体人格特质是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重要影响因素。建立宽松的学习环境、加强素质教育和给予心理治疗、建立健全网络法律法规与伦理寻向机制等是防治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具体对策。

  • 标签: 青少年网络成瘾 流行病学特点 危害性 网络成瘾 青少年 防治
  • 简介: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已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该文从认知、情绪、动机、人格四方面对诱发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因素进行分析,以对预测、控制、诊断和治疗网络成瘾提供借鉴。

  • 标签: 互联网使用 认知策略 动机 情绪 心理因素分析 网络成瘾
  • 简介:少年大学生属于资赋优异,学业成绩优秀,直接由中学免试保送进入大学学习的学生。近年来我校对少年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与研究,并针对他们的心理素质状况,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与实现途径,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体系。加强对少年大学生的超常教育,为21世纪培养优秀人才。本文是对以上的研究与实践进行的总结与论述。

  • 标签: 大学生心理健康 少年 心理健康教育 超常教育 学业成绩 免试
  • 简介:本文旨在揭示网络成瘾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从对网络成瘾的理解,判断标准,表现症状,成瘾原因及治疗干预措施等方面的已有研究加以述评,并对这一领域的未来研究发展进行了展望。

  • 标签: 网络成瘾 治疗 理发 干预措施 表现症状 研究发展
  • 简介: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生活因素调查问卷对15678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提示,单亲家庭子女人际敏感、焦虑、敌对,精神病性因子分显着高于双亲家庭子女;家庭有意外事件者各因子分均高于家庭无意外事件者;家族有精神疾病者各因子分均高于家族有其它躯体疾病者;而家族有精神疾病和其它躯体疾病者各因子分高于家族无疾病者。表明,社会家族环境因素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有一定关系。

  • 标签: 心理健康 青少年 家庭
  • 简介:目的调查青少年应对方式,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用应付方式问卷(CPS)对上海市1416名青少年学生进行施测。结果①青少年学生对挫折和应激情境以积极应对方式为主;②在选择应对方式上,存在着性别和年龄差异;③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存在差异;④完整型与非完整型家庭中的青少年学生在应对方式的选择上也存在着差异。结论在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时,要充分考虑青少年应对方式的差异。

  • 标签: 应对方式 心理健康 青少年 调查研究 青少年学生 上海市
  • 简介:目的比较分析男性犯罪青少年与对照组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方法根据特定的选入标准收集筛选出关于犯罪青少年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研究成果5项,将父亲6因子母亲5因子分别计算效应量值,进行分析。结果父亲过度保护因子d=0.60,95%CI=(-0.31,1.51);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d=3.34,95%CI=(-7.11,0.44);母亲拒绝否认因子d=0.21,95%CI=(-4.70,4.27);差异不顾着,其他各因子差异顾着。

  • 标签: 父母教养方式 元分析 效应量 犯罪青少年
  • 简介:本研究以432名高一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青少年抑郁与归因方式及家庭关系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①青少年的归因方式可以分为主观努力因素归因和不可随意控制因素归因,个体在归因时越倾向于前者,则抑郁程度越高,在归因时越倾向于后者,则抑郁程度越低;②父母仍然是对青少年影响最大的人物,青少午的抑郁程度与家庭亲密度和家庭适应性关系密切,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越低,抑郁程度越高。

  • 标签: 青少年 归因方式 家庭关系 心理健康
  • 简介:目的为了了解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网络成瘾倾向。方法釆用西南师范大学陈使编制的大学生网络咸瘾倾向问卷,对内蓑古地区57名青少年进行测评,其中蒙古族32名,汉族25名。结果网络成瘾者15名,占被拭的26.3%,蒙古族青少年成瘾者7人,占12.3%。蒙汉两族间无显着差异。而男女性别差异显着。结论青少年网络成瘾现状不容乐观,其学习生活受到很大的影响,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并极早针对其发生的高危因素制订相应的预防措施。

  • 标签: 少数民族 青少年 网络成瘾
  • 简介:目的了解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以及对其进行心理咨询的重要意义。方法从门诊详细记录的案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2例青少年学生采访者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占前四位的是:学习问题(占74.2%)、行为问题(占18.9%)、青春期适应不良(占15.9%)和人际关系问题(占7.6%)。还有2人是偏执性精神病(占1.5%)。结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很有必要,来访者有咨询动机很重要,重视第一次会谈,同理心的重要作用,明确诊断,做好记录,寻找主题和切入点,折衷整合治疗是必然的趋势。

  • 标签: 青少年 心理咨询 启示
  • 简介:目前关于儿重和青少年PTSD的研究有了一定追展。但对其发生机制尚未明了。这必将影响我们对儿童和青少年PTSD症状的恰当解释、预防和治疗,客观上造成丁灾后干预不能满足儿童和青少年的需要。因此,迫切需要追一步完善儿童和青少年PTSD的理论,本文主要论述了国外儿童和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现状、理论进展及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双重表征理论及其在儿童和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研究中的应用和意义。

  • 标签: 创伤后应激障碍 儿童 青少年 PTSD 预防和治疗 干预
  • 简介:少年崇拜星偶像引发诸多心理问题,甚至用自杀的方式表达终极反抗等社会心理现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以具体案例报告的方式,以点带面地从心理动力学(psychodynamic)的角度阐述其个体潜意识心理水平在家庭互动中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动力学因素为:①儿童期无法与父母建立基本信任的客体关系;②青春期与父母的分离焦虑通过这种现象寻找自我与父母的界限和成长途径;②对现实中的父母、老师无法认同,通过投射不认同、投射反认同等心理防御机制表达封父母、老师的不满、反抗和惩罚;④青春期为缓解性压抑、释放性心理冲突,用幻想、理想化等心理防御方式转移到封明星偶像的崇拜。本文还讨论了这种社会心理现象的家庭关系的渊源,同时封健康的与不健康的崇拜明星偶像现象的表现进行剖析。最后还就培养青少年健康的崇拜明星偶像的心态进行了探讨。

  • 标签: 心理动力学 表达 青春期 青少年健康 心理防御方式 儿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