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路感染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尿路感染患者51例,对其临床治疗方法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经过我院积极的为期7日的临床治疗,51例患者中显效44例,占86.27%,有效6例,占11.76%,无效1例,占1.96%,总有效率为98.04%。结论尿路感染为临床中常见的泌尿系疾病,经过积极有效的临床治疗患者的预后情况较好,有效的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尿路感染 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有效地控制和预防医院内需要留置导尿的病人的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方法通过查阅了2000-2009年关于留置导尿与泌尿系统感染的关系的论文多篇,归纳分析。结果院内泌尿系感染与留置尿管的时间、无菌操作、膀胱冲洗、长期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等因素有着密切关系。结论严格掌握适应症与尿管的选择、禁止膀胱冲洗、采用密闭式导尿系统、严格无菌操作是防止院内泌尿系感染的有效措施。

  • 标签: 留置导尿 尿路感染 膀胱冲洗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复方石韦片治疗尿路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本院采取随机的原则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尿路感染的患者52例(2015年9月—2017年9月),随后采取随机抽签的方法进行分组,将其命名为三金片治疗组与复方石韦片治疗组,每组各26例。其中三金片治疗组患者采取三金片药物进行治疗,而复方石韦片治疗组患者则采取复方石韦片药物进行治疗,随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复方石韦片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显著优于三金片治疗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石韦片治疗尿路感染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有效地治愈疾病,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 标签: 复方石韦片 尿路感染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对女性糖尿病病人合并尿路感染的护理干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80例女性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抽签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0例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人数为37(92.50%)例,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人数为31(77.50%)例,且经过护理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均有改善,但实验组患者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均<0.05.结论对女性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有利于促进患者的恢复,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 标签: 女性 糖尿病 尿路感染 护理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尿液常规检验多采用干化学方法分析及尿液显微镜检查完成,探讨试带法尿亚硝酸盐定性试验阳性与镜检白细胞阳性之间关系,尿亚硝酸盐定性试验阳性并不能完全代表泌尿系统感染。方法我们采用迪瑞H-300系列尿液分析仪对本院住院及门诊2011年上半年患者尿液亚硝酸盐2000份标本进行分析。结果尿亚硝酸盐阳性与镜检白细胞阳性有显著差异。结论尿亚硝酸盐阳性不完全代表患者就有泌尿系统感染,需要进一步镜检白细胞并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分析。

  • 标签: 尿亚硝酸盐 全自动尿液分析仪 镜检白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尿常规检验在诊断尿路感染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间收治的尿路感染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以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所有受检者均行尿常规检验,记录其检测结果,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三项尿常规检验指标(WBC、LEU、NIT)单独或者串联、并联诊断尿路感染的敏感性、特异性、符合、约登指数等。结果三项指标并联诊断尿路感染的的敏感性最高为88.0%,三项串联诊断尿路感染的特异性最高,为97.5%,WBC单独诊断的总体准确率和约登指数均最高,分别为79.5%和55.4%。结论尿路感染的诊断过程中使用尿常规检验不仅操作简便,时间短,而且有良好的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是一种理想的快速筛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尿常规检验 尿路感染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不稳定骨盆骨折治疗后尿路感染的护理。方法此次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入组时间2017年1月—2018年1月,按照计算机随机分组,参照组5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50例患者基于此增加尿路感染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尿路感染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6.00%)明显低于参照组(22.00%),组间护理效果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治疗后增加尿路感染护理,能有效减小尿路感染发生的可能性,提高患者身心舒适度和骨盆功能。

  • 标签: 不稳定 骨盆骨折 尿路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生物检验在尿路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7年8月到2018年8月间收治的60例尿路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控制措施分成例数均等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根据临床经验用药,观察组根据微生物检验结果采取治疗措施,对比两组诊断准确率和疾病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对尿路感染的诊断准确率为70.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3.3%,存在统计学层面的数据差异(P<0.05);对比两组尿频尿急尿痛、膀胱不适、尿道烧灼感缓解时间,数据间有统计学差异存在(P<0.05)。结论微生物检验在提高尿路感染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值得展开更为广泛的应用。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尿路感染 诊断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细菌性尿路感染病原菌的构成及其体外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4年来尿路感染患者培养获得病原菌及主要致病菌的体外耐药性。

  • 标签: 尿路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抗生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留置导尿管致尿路感染的原因及其护理方法。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21例与治疗组29例,对照组患者留置导尿管后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全身抗生素配合局部抗生素冲洗方法,隔日收集尿液,约14天时间,对比两组患者留置尿管细菌培养的阳性率。结果随着导尿管留置时间的延长,尿细菌培养的阳性率增高,治疗组尿细菌培养的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严格遵守无菌导尿术及保留尿管期间的护理,配合使用护生素,可降低留置导尿管感染率。

  • 标签: 留置导尿管 尿路感染 原因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老年糖尿病尿路感染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份到2015年3月份收治的60例老年糖尿病尿路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观察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对患者进行治疗及护理干预后,60例患者中有58例患者尿道感染症状得到控制,患者尿常规结果恢复正常,且患者尿细菌培养也转为阴性,治疗有效率为96.67%。结论老年糖尿病尿路感染患者实施治疗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度,使得患者更好的配合治疗,保障治疗效果。

  • 标签: 老年糖尿病 尿路感染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留置导尿管引起尿路感染的原因,并总结相应的护理措施,以降低患者感染的发生率。方法收集并整理相关文献资料与研究报道,参考分析留置导尿管引起尿路感染的原因,进而总结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大大减少了。结论分析留置导尿管引起尿路感染的原因,并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给予防范,对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有重大意义。

  • 标签: 留置导尿管 尿路感染 原因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尿路感染诊断中尿常规检测项目的应用与价值。方法选取我院120例观察对象(2015年10月17日到2017年3月17日期间),其依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健康体检人员)、观察组(尿路感染者),各60例,对比两组联合检测及单项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WBC>25个/uL为75.00%、NIT阳性率为58.33%、LEU阳性率为81.67%、三项并联阳性率为75.00%、三项串联阳性率为46.67%,均高于对照组,P值<0.05。结论对尿路感染患者采取尿常规检测,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对提高临床诊断符合率具有重要作用,值得研究。

  • 标签: 尿路感染 诊断 尿常规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下尿路感染与腺性膀胱炎关系进行分析。方法收集医院腺性膀胱炎患者75例,同时取健康体检65名,对两组尿液细菌定量培养,并做尿细菌计数比较,分析下尿路感染与腺性膀胱炎关系。结果尿液细菌学检查,对照组患者标本中,有意义菌尿、可疑标本分别为2例、4例,分别占3.08%(2/65)、6.15%(4/65),腺性膀胱炎患者标本总,有意义尿菌、可疑标本分别为14.67%(11/75)、20.00%(15/75),组间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检查者尿液标本经过细菌培养,以埃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等为主,对比尿菌落计数结果,尿菌落计数结果腺性膀胱炎组患者计数结果较高,无菌率低,与对照组比较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尿液病毒检测,检出阳性率腺性膀胱炎组4.00%(3/75),与对照组3.08%(2/65),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腺性膀胱炎发病与下尿路细菌感染有一定关系,特别大肠杆菌感染,更可能增加腺性膀胱炎发生率。

  • 标签: 下尿路感染 腺性膀胱炎 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社区65岁及以上老年女性下尿路感染情况,总结社区老年女性下尿路感染的防治对策,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方法分析2016年我辖区65岁及以上免费体检老年女性566人进行下尿路感染症状、尿常规化验和治疗情况,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有下尿路感染症状的48人、尿常规尿路感染阳性指标的66人,进行治疗的26人。结论老年女性下尿路感染发病率高,规范治疗率低,自我保健意识差,在社区开展老年女性专项防治活动,加强宣传,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老年女性 下尿路感染 患病情况及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金片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8年9月我院82例尿路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被分为对照组(n=41)和研究组(n=41)。对照组患者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口服三金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结果研究组及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68%、78.0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5d、10d、14d研究组患者的症状评分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三金片与左氧氟沙星联合应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疗效显著,在尿路感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三金片 左氧氟沙星 尿路感染 症状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将生理性膀胱冲洗与被动性膀胱冲洗对脊髓损伤患者留置尿管后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预防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探讨生理性膀胱冲洗预防尿路感染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4年12—2016年12月在我院脊柱外科的113例脊髓损伤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55例,对照组58例。将主动增加饮水量的患者作为观察组(生理性膀胱冲洗),未增加饮水量者作为对照组(被动性膀胱冲洗),对各组尿路感染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感染率为10.9%,观察组感染率为20.7%,两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每周换尿管,每日换尿袋感染率为20.69%,观察2组为每周换尿管,每周换尿袋感染率21.43%,两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每日保持饮水>2500ml对预防尿路感染有显著性意义,每周更换尿袋与每日更换尿袋尿路感染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于住院脊髓损伤留置导尿患者,进行生理性膀胱冲洗比被动性膀胱冲洗法预防尿路感染效果好,是一种简便、经济适用的预防脊髓损伤后留置尿管患者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方法。

  • 标签: 生理性膀胱冲洗 脊髓损伤 预防 尿路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复发性尿路感染病人细菌检验结果与药敏检验结果。方法以2016年4月—2018年7月间入本院治疗的76例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为研究主体。对其尿标本进行细菌检验与药敏试验,分析其检验结果与耐药性。结果所有患者共检出71株菌株,其中革兰阴性菌的检出率为70.42%(50/71);革兰阳性菌的检出率为29.58%(21/71)。革兰阴性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与喹诺酮类抗菌药均有较高耐药性,但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较低,对比有差异(P<0.05)。革兰阳性菌对克林霉素的耐药性接近于左旋氧氟沙星,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复发性尿路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而致病菌不同,其对抗菌药的耐药性也明显不同,临床中应合理选择抗菌药,提高药物疗效。

  • 标签: 复发性尿路感染 细菌检验 药敏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主动膀胱功能护理对剖宫产产妇尿潴留与尿路感染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3月—2018年3月于我院行剖宫产的患者220例,以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110例。两组患者均在麻醉后给予双腔气囊导尿管进行导尿,对照组术后2h时通过间断夹闭尿管刺激膀胱功能,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取主动膀胱功能护理。结果研究组术后首次排尿时间与尿残余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尿潴留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主动膀胱功能护理可以有效预防剖宫产产妇尿潴留与尿路感染,保障术后康复质量。

  • 标签: 主动膀胱功能护理 剖宫产 产妇 尿潴留 尿路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泌尿外科留置尿管患预防者尿路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泌尿外科接受治疗的留置尿管患者65例,并将其随机的分为对照组32例,观察组3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还有进行预防尿路感染的特殊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尿路感染情况和出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尿路感染率15.1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43.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出院的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泌尿外科留置尿管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显著降低尿路感染的几率,缩短患者住院的时间,这种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泌尿外科 留置尿管 尿路感染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