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尿常规检测在尿路感染中的价值。方法在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对我院疑似尿路感染的37例患者进行尿常规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本次进行诊断的37例患者,其中细菌培养显阳性的18例,阳性率为48.6%。真菌培养显阳性的4例,阳性率为10.8%。NIT、LEU、WBC、BACT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结果表明尿常规白细胞(WBC)在尿路感染检测中具有较高价值,尿沉渣BACT的检测结果也较可靠。

  • 标签: 尿常规检测 尿路感染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绝经后妇女的尿路感染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发病机制与湿热蕴结下焦,肾与膀胱气化不利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有关,淋证的表现与肝经密切相关。治疗应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为主,佐以清热利水通淋、滋阴清热、益气生津、凉血止血、分清泄浊、补益脾肾等法。

  • 标签: 小柴胡汤 绝经后妇女 尿路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导尿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原因及其护理手段。方法把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需导尿患者104例随机分参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参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综合护理,比较两组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和对护理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在留置导尿后3d、5d、7d、14d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对护理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相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尿患者出现尿路感染的概率较大,通过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导尿 尿路感染 原因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尿常规检测在尿路感染的临床检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经尿细菌培养确诊为尿路感染患者65例作为试验组,选择同时间段接收的健康体检者65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均行尿常规检测,比较各指标水平,分析两组阳性率。结果试验组化学干检测结果各指标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镜检结果各指标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尿路感染诊断中采用尿常规检测具有一定的价值,虽然各指标单独诊断阳性率不高,但综合诊断阳性率较高,可作为诊断和治疗依据。

  • 标签: 尿常规检测 尿路感染 临床检验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尿常规检测在尿路感染的临床检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经尿细菌培养确诊为尿路感染患者65例作为试验组,选择同时间段接收的健康体检者65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均行尿常规检测,比较各指标水平,分析两组阳性率。结果试验组化学干检测结果各指标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镜检结果各指标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尿路感染诊断中采用尿常规检测具有一定的价值,虽然各指标单独诊断阳性率不高,但综合诊断阳性率较高,可作为诊断和治疗依据。

  • 标签: 尿常规检测 尿路感染 临床检验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与分析拉氧头孢治疗急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7月-2018年6月接收的急性尿路感染患者88例,结合不同的治疗模式,将患者随即划分成研究组与参照组,各44例。其中,研究组应用拉氧头孢进行治疗,而参照组则应用头孢曲松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细菌学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第4d以及停药之后1d、7d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参照组,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细菌学疗效要明显高于参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氧头孢治疗急性尿路感染的安全效果更佳、治疗效果更好,属于良好的临床治疗方案。

  • 标签: 拉氧头孢 治疗 急性尿路感染 细菌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采用不同尿常规检测方法针对临床诊断中出现的尿路感染疑似患者的实际诊断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疑似尿路感染患者96例,对各个患者所收集的尿液样本分别采用单一尿干化学法、单一尿沉渣法以及尿沉渣法联合尿干化学法对尿路感染进行检测,最后根据定量尿培养的检测结果,分析以上三种检测方法对于尿路感染的检测准确率以及特异性。结果相较于单一尿干化学法或者单一尿沉渣法,尿沉渣法联合尿干化学法对尿路感染更能准确反映患者实际病情,诊断准确率和特异性相较也更高,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实际临床诊断尿路感染中,采用尿沉渣法联合尿干化学法诊断对患者尿液样本进行检测,诊断效果更明显也更准确,具有较高特异性,值得临床推荐检测应用。

  • 标签: 尿路感染 尿常规检测 尿沉渣法 尿干化学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法消毒与护理预防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出82例留置尿管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差异将其列入传统组与新法组,两组都是41例,传统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新法组实施新法消毒与护理预防性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尿路感染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传统组的尿路感染率是4.9%,新法组是0.0%,新法组低于传统组,差异显著(P<0.05);传统组的护理满意度是85.4%,新法组是97.6%,新法组高于传统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新法消毒与护理预防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可明显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行。

  • 标签: 新法消毒 护理 预防 留置尿管患者 尿路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尿路感染患者应用不同检验方法的诊断效果。方法将2014年3月到2016年8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疑似尿路感染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单一尿十项检验方式,给予试验组患者联合检验方法。比较两组的诊断结果,并对两组诊断结果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阳性检出率较对照组明显更低,两组数据相比P<0.05。并且试验组灵敏度、特异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结论尿路感染患者应用尿十项与定量尿培养联合检验的准确性更高,能更好地诊断出患者的尿路感染,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尿路感染 不同检验方法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留置导尿管病人发生尿路感染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泌尿外科自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住院的留置导尿管病人120例,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案,研究组给予综合护理方案,然后比较两组病人发生尿路感染的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病人的QOL、SDS评分无明显差异;护理后,研究组病人的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病人,SDS评分明显对于对照组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留置导尿管病人综合护理干预方案,能够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从而促进其快速康复,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 标签: 综合护理 导尿管 泌尿系统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泌尿外科留置尿管患者预防尿路感染的护理重点。方法选取我院泌尿外科2016年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6例留置尿管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对性预防措施。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尿管期间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泌尿外科留置尿管患者加强针对性预防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护理效率,减少尿管留置时间,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

  • 标签: 泌尿外科 留置尿管 尿路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复发性尿路感染使用细菌检验的效果,探讨患者的药敏情况,给临床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根据我院的305例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对患者进行尿液样本采集,进行药敏试验,对细菌的分布和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此次共选取了305例患者,其中检出细菌菌株283株,共有81株是革兰氏阳性菌,占总菌株的28.6%,有202株是革兰氏阴性菌,占总菌株的71.4%;在革兰氏阳性菌中有54.3%属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在革兰氏阴性菌中有73.2%是大肠埃希菌、9.4%是铜绿假单胞菌,7.9%是阴沟肠杆菌。患者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革兰氏阳性菌对亚胺培南及第三代头孢类药物具有非常高的敏感性,两者的敏感性接近100%;格兰阳性菌则对头孢菌素类药物具有很高的敏感性。结论此次选取的患者中大多数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都是因为革兰氏阴性菌感染所导致的,准确掌握细菌的分布以及耐药性能够帮助我们临床中更加合理的使用药物来进行治疗,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复发性尿路感染 细菌检验 药敏实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减瓜蒌瞿麦丸治疗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方法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瓜蒌瞿麦丸加减法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证候积分及实验室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等指标进行客观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2.50%,两两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证候积分、尿白细胞及尿红细胞等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D4+、CD8+、CD4+/CD8+等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与治疗前和对照组间存在差异性(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另外,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瓜蒌瞿麦丸治疗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的近期疗效确切,可以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细胞免疫功能,故而具备了推广优势。

  • 标签: 瓜蒌瞿麦丸 复发性尿路感染 临床疗效 安全性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肾内科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择笔者所在医院肾内科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尿路感染患者145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中段尿标本进行病原菌检测,分析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耐药性。结果145例尿路感染患者所检出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与真菌为主;革兰阴性菌较常见的菌群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等;革兰阳性菌较常见的菌群为粪肠球菌、屎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主要对第三代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青/红霉素、左氧氟沙星、克林霉素等抗菌药物有较高耐药性,临床用药中需提高重视。结论肾内科尿路感染患者送检的中段尿标本分离出的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粪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屎肠球菌为主,且主要的病原菌已具有一定程度的耐药性,临床需加强监测与管理,以保证抗菌药物应用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减少耐药菌的产生,进一步为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奠定坚实基础。

  • 标签: 肾内科患者 尿路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细菌检验及药物敏感(药敏)检验的结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218例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均实施细菌培养及药敏检验,分析病原菌分布情况,并探讨其耐药性。结果本组患者共检出菌株数为206株,检出146株革兰阴性菌,检出率为70.9%(146/206),检出60株革兰阳性菌,检出率为29.1%(60/206)。革兰阴性菌对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第三代头孢菌素类等抗菌药物有着较高的耐药性,对亚胺培南耐药性较低;革兰阳性菌对左旋氧氟沙星、克林霉素耐药性较高。结论革兰阴性菌是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常见致病菌,且不同病原菌对不同抗菌药物敏感性也存在差异,需引起高度关注。

  • 标签: 复发性尿路感染 细菌检验 药物敏感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对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尿路感染危险原因进行研究和分析,并为临床糖尿病肾病尿毒症病人的尿路感染率的降低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5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5位糖尿病肾病尿毒症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原因的分布特点进行探讨,并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让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被诱发。利用SPSS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对参与本次调研的105位病人的资料进行分析后我们发现,这些糖尿病肾病尿毒症病人尿路感染的有31人,检查病原菌39株,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真菌三种病原菌分别占据较大比例。单因素分析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年龄较大的女性患者,糖尿病患病历程超过10年,住院时间超过20天,空腹血糖超过8mmol/L,并且利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是病人发生尿路感染危险的一大因素。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表明,年龄超过60周岁的女性病人,血清白蛋白不超过3g/L,留置尿管则是病人发生尿路感染的独立性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肾病尿毒症病人尿路感染的危险性因素包含了年龄以及性别,高龄女性病人是尿路感染高发人群,我们需要利用有效的措施,为病人留置导管护理,让糖尿病肾病尿毒症病人感染得到有效控制。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尿毒症 尿路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诊输尿管镜手术治疗输尿管结石伴严重上尿路感染的效果观察及价值分析。方法选择我院于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76例输尿管结石伴严重上尿路感染患者,76例患者均采用急诊输尿管镜手术治疗,比较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手术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76例输尿管结石伴严重上尿路感染患者在手术治疗后,治疗的有效率为100.00%。5例患者接受碎石治疗后,部分碎石成功,后转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患者在治疗期间没有发现任何休克以及感染现象,患者经过治疗恢复正常的身体状况。患者手术的时间最短在(13.54±5.32)分钟,时间最长为(39.69±9.54)分钟,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6.52±3.65)分钟。术后68例患者症状在6小时中全部消失,8例患者术后仍然存在高热和寒颤症状,高热持续时间为1天左右。术后3个月为患者进行超声复查,检验结果表明,患者的肾脏积水情况均已经改善,患者术后没有出现并发症。结论对输尿管结石伴严重上尿路感染患者采用急诊输尿管镜手术治疗,治疗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患者的满意程度。

  • 标签: 急诊输尿管镜手术 输尿管结石伴严重上尿路感染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尿路感染(UTI)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的危险因素及耐药性。方法选取我院32例UTI患者,留取尿液标本,进行尿细菌培养,分离病原菌,进行产ESBLs细菌确证鉴定,分析UTI患者产ESBLs细菌的危险因素,测定其耐药性。结果34株病原菌中7株大肠埃希菌产ESBLs,3株克雷伯杆菌产ESBLs;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唑林、氨曲南耐药率100.00%,对亚胺培南耐药率0.00%;产ESBLs克雷伯杆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唑林耐药率100.00%,对头孢西丁、亚胺培南耐药率0.00%;经Logistic回归分析,留置尿管、第三代头孢菌素是UTI患者产ESBLs细菌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留置尿管、第三代头孢菌素是UTI患者产ESBLs细菌的危险因素,且产ESBLs菌株对青霉素类、氨曲南、头孢菌素类等多种药物耐药,对亚胺培南具有高度敏感性。

  • 标签: 超广谱&beta -内酰胺酶细菌 尿路感染 危险因素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间歇性导尿在神经源性膀胱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尿路感染和排尿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均为2016年6月至2017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共抽选60例进行研究,通过红蓝球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其基础上开展间歇性导尿,比较两组患者的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尿路感染发生概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的膀胱容量和残余尿量比较,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膀胱容量较治疗前提升,残余尿量明显低于治疗前,且均明显较对照组优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尿路感染发生概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间歇性导尿在神经源性膀胱康复护理中可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对排尿功能重建有积极作用。

  • 标签: 间歇性导尿 神经源性膀胱 康复护理 排尿功能重建 尿路感染
  • 简介:我院1999~2002年收治儿童尿路结石257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 标签: 尿路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