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利用电脑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例。对照组行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功能及平均肺动脉压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功能及平均肺动脉压改善显著,且明显好于治疗前以及对照组,差异对比显著P<0.05。而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0.0%,与对照组70.0%相比显著较高,且差异对比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即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功能,降低其肺动脉高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肺血栓 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小结节CT诊断中运用纹理移位的临床诊断效果,并评价其临床应用意义。方法本研究以30例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内孤立性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受试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患者病灶边缘的光整程度研究患者的病灶性质与纹理移位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有24例患者的病灶观察到有纹理移位现象,其所占比例约为80%;18例患者病灶未纹理聚拢,6例患者病灶为纹理推移,其中7例患者病灶为纹理聚拢且其边缘均较为光整,此7例病灶全部为炎性病灶;6例纹理推移病灶全部为非炎性病灶。结论在内小结节患者的临床定性诊断中纹理移位可作为患者临床诊断的参考征象之一,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临床诊断率。

  • 标签: 肺小结节 CT诊断 肺纹理移位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温化痰汤在治疗小儿痰湿阻型咳嗽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2月门诊收治的46例患儿进行对比研究,分别采取抗炎+氨溴索化痰法和温化痰汤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95.65%)显著高于对照组(73.91%)结论采用温化痰汤治疗小儿痰湿阻型咳嗽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具有病程短、疗效确切的优势,建议推广至临床应用。

  • 标签: 痰湿阻肺型咳嗽 温肺化痰汤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康复护理对COPD稳定期患者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份到2017年1月份所接收治疗的60例COPD稳定期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而观察组则对其采用康复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各项功能指标以及生活质量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各项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COPD稳定期患者采用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功能指标,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该种护理方式可以在临床中广泛的应用与推广。

  • 标签: 肺康复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慢阻患者应用优质护理干预并分析干预后对患者功能及心理状态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老年慢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对患者进行编号(1~50),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分成对照组(n=25)和分析组(n=25)。对照组按照常规慢阻患者护理要求进行护理,分析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和分析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开始前的功能指标、SAS和SDS评分对比,并不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干预一个月后,分析组FEV1、FEV1%预测值和FEV1/FVC值均明高于对照组,且优势明显,P<0.05;分析组患者SAS和SDS评分降低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慢阻患者应用优质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功能,同时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临床治疗效果确切,应用价值较高,应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优质护理干预 老年慢阻肺 肺功能 心理状态 改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持续康复训练对保持COPD患者康复治疗后运动能力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2016月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COPD(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做为此次研究对象,借助于硬币分组的方法对此次研究患者实施分组,对照组25例患者予以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25例患者予以持续康复训练,对两组患者的训练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进行康复训练之前两组患者的6分钟步行实验及Borg评分比较没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经过不同的康复训练后,观察组患者的6分钟步行实验及Borg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性康复训练在COPD患者康复治疗后运动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仅提高了患者的运动功能,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持续肺康复训练 COPD 肺康复治疗 运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震荡排痰器对COPD患者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60~80岁COPD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两组均进行功能测定,检测指标包括峰流速(PEF)、1s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1s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干预组予以震荡排痰器进行康复锻炼,对照组不作任何干预。30d后比较干预组与对照组的功能,发热天数、抗生素使用天数及急性发作例数。结果两组功能方面,干预前PEF、PEV1、FVC、PEV1/FVC%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PEF、PEV1、FVC、PEV1/FVC%干预组、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组较对照组用力肺活量有所增加,FVC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前后的差值分别为(0.33±0.30)L(0.20±0.14)L。发热例数、抗生素使用例数和急性发作例数,干预组和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方面(P>0.05)。结论老年COPD患者功能减退,采用物理排痰器进行复锻炼可以改善功能,改善肺活量。

  • 标签: COPD 肺功能 排痰器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老年慢性阻塞性疾病患者使用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对肺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0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疾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综合康复护理措施。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老年慢性阻塞性疾病患者实施临床护理时,使用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可对患者肺部功能起到更好的改善效果,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综合康复护理措施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肺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肺动脉高压患者21例。对其临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患者中显效9例,占42.86%,有效11例,占52.38%,无效患者1例,占4.76%,总体有效率为95.24%。结论经过积极的药物治疗,患者的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改善,疗效显著,治疗方法可值得推广。

  • 标签: 肺动脉高压 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在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26例(96.2%)穿刺成功,1例因气胸穿刺失败。26例均明确诊断,其中恶性病变25例(鳞癌10例,腺癌12例,腺鳞混合癌1例,神经内分泌癌1例,转移性纤维肉瘤1例),肉芽肿性炎1例。EGFR基因检测10例,突变率50%(5/10),均为腺癌。并发气胸5例(18.5%),咯血3例(11.1%)。结论CT引导的经皮穿刺活检术安全可靠,可为肺部病变提供明确的病理诊断,结合EGFR基因检测也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活检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混杂毛玻璃结节的CT诊断价值予以探讨。方法自2015年3月—2017年3月间于本院就诊的混杂毛玻璃结节患者中选取112例,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均进行穿刺病理学实验,对患病情况予以诊断;并对所有患者实施多层螺旋CT扫描,据影像表现对其病症与病情予以诊断和评估。结果多层螺旋CT扫描结果显示,112例患者中良性结节者为77例,恶性结节者为35例;其中良性结节患者有21例为炎性病变,27例为血管病变,29例为结核球病变,共75例与病理学实验结果相符,诊断准确率为97.40%;恶性结节患者有15例为支气管肺泡癌,20例为周围性肺癌,共32例与病理学实验结果相符,诊断准确率为96.97%;同时CT表现与肺部结节的性质紧密相关。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对混杂毛玻璃结节病变予以诊断,可有效区分良性与恶性结节病变,其诊断结果与病理学检验结果相符度较高,故而临床诊断价值颇高。

  • 标签: 肺混杂毛玻璃结节 多层螺旋CT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的功能损害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在本院行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的6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监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值流速(PEF)、FEV1/FVC等通气指标变化,并统计两组治疗后肺部及胸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腹膜透析后,观察组通气功能FEV1、FVC、FEV1/FVC、PEF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尿毒症(13.33%)、尿毒症胸膜炎(21.67%)、转移性钙化(58.33%)、肺动脉高压(75.00%)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未发生肺部及胸部疾病),组间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膜透析可引起一定程度的功能损害,应做好功能及肺部/胸部相关并发症监测,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从而降低功能损害程度。

  • 标签: 腹膜透析 肺功能损害 肺部并发症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疾病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疾病患者39例,对其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及总结。结果经过我院优质的临床治疗,39例患者中显效20例,占51.28%,有效15例,占38.46%,无效4例,占10.26%,总有效率为89.74%。结论对慢性阻塞性疾病患者的治疗应全面,全面有效的治疗是保证患者康复的保证,其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稳定型慢阻采取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的功能与心理状态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8月收治的稳定型慢阻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DS与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FEV1/FVC、FVC以及FEV1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美特罗替卡松治疗稳定型慢阻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功能与心理状况,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稳定型慢阻肺 沙美特罗替卡松 肺功能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肝硬化门脉高压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72例2014年5月-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并11随机分为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实验组(给予护理干预)各36例,对两种不同护理模式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就并发症发生率而言,实验组患者明显低于参照组11.11%vs.30.56%,因为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硬化门脉高压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十分理想,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肝硬化 门脉高压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硬化性血管瘤(SHL)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方法结合15例SH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该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组织学特点和免疫组化抗体的表达。结果该病的病因不清,一般无临床症状,影像学显示主要为外周孤立的、境界清楚的肿块常有钙化,病理表现主要有4种特征组织类型乳头型、血管瘤样型、实体型和硬化型。结论SHL临床少见,影像学可提供参考,确诊需靠病理组织学诊断。

  • 标签: 肺硬化性血管瘤 影像学检查 免疫组化 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慢性阻塞性疾病(copD)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96例慢性阻塞性疾病患者,按照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合理选择抗生素,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性手段治疗,主要包括心理治疗、雾化及排痰治疗、康复训练治疗等。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2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3%,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疾病患者采用综合性手段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临床效果 综合性手段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用于慢阻急性发作期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5月-12月我院收治的慢阻急性发作期患者78例纳入研究,并给予综合护理,观察结果。结果经综合护理后患者功能比入院时明显改善。住院期间复发5例(6.4%),平均住院(14.2±3.3)天。结论慢阻急性发作期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可以改善其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综合护理 慢阻肺急性发作期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纳络酮治疗慢性阻塞性疾病(COPD)所致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92例因COPD所致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82.6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治疗COPD所致的性脑病疗效显著,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纳洛酮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性脑病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