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3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输液治疗专科护理在经外周中心置管(PICC)患者中干预效果。方法:病例样本取自2020年1月-2020年12月区间74例PICC患者,以护理模式差异性分组,37例实施常规护理(对比组)、37例配合静脉输液治疗专科护理(研究组),比较干预效果。结果:配合静脉输液治疗专科护理的37例研究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2.70%较对比组16.20%更低(P<0.05);研究组各项护理满意度评价指标得分均较对比组更高(P<0.05)。结论:在PICC置管患者中配合静脉输液治疗专科护理,有助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因此,该干预模式可作为推荐在PICC置管患者中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静脉输液 专科护理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 ICU中心导管相关性感染在外因素分析与护理分析。方法:选取本院 2014年 1月~ 2016年 1月和 2017年 7月~ 2019年 7月入住 ICU中心的病患各 130例,对比两组置管之时的硬件设施、地理环境、人力资源配置和制度、流程修改进步,探索导致中心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外部因素。结果:经过环境基础设施和硬件设施的改善,增强医务人员规范化管理培训,严格执行医院的各项制度,认真贯彻落实操作流程,对于降低 ICU中心导管感染的外在因素起到明显效果。 具备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预防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外在因素,首要任务就是提高对医护工作者的培训与教育,要求操作必须规范化和标准化,建立严格的管理机制和预防措施体系对减少静脉导管感染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 标签: 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 ICU 护理分析 外在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优质护理对乳腺癌患者植入式中心输液港在护理质量上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之间收治的实施了植入式中心输液港进行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中抽取120例来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再将这120例患者使用随机数字法来分为两组,平均分每一组患者都是60例。对其中一组患者使用常规的护理措施来进行干预,设为常规组。另外一组患者使用优质护理干预措施,设定为对照组。然后分析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对护理总满意度等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分别经过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常规组患者的为53.33%,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则为71.67%,常规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要比对照组患者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常规组患者的总满意度要比对照组患者的总满意度更低,上述两组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要让乳腺癌患者能够有效的提高其对护理的总满意度,并且有效降低护理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使用优质护理进行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护理质量评价的影响较大,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乳腺癌患者 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AECOPD)患者应用中心导管( CVC)的临床效果。方法:将 66例 AECOPD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 33例,实验组给予 CVC穿刺,对照组给予浅表留置针穿刺。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 94.28%和 48.57%,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 AECOPD患者应用 CVC,操作简单、安全,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中心静脉导管
  • 简介:摘要:健康教育是一项有系统、有计划、有组织以及有评价的教育活动,其核心在于提高患者健康意识,使其自主采取利于健康的各种行为,达到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为了提高经外周中心置管(PICC)肿瘤患者自我护理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本研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健康教育路径对患者进行干预,报告如下。

  • 标签: 肿瘤患者 静脉留置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深入研究对肝胆外科经外周中心导管置管患者实施自我管理模式干预后,患者自我效能和负性情绪改善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期间收治的肝胆外科经外周中心导管置管患者共110例,将其随机分组,给予自我管理模式干预措施组为研究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组为参照组,研究组和参照组各55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自我效能和负性情绪改善情况。结果:干预期结束后,研究组肝胆外科经外周中心导管置管患者自我效能和负性情绪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肝胆外科经外周中心导管置管患者实施自我管理模式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自我效能和负性情绪,故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自我管理模式 肝胆外科患者 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外周置入中心导管(PICC)是肿瘤患者静脉输液的主要途径,有着较高的可靠性、安全性。不过患者长时间PICC留置,容易引发多种并发症,如果没有进行合理、及时的处理,会缩短留置时间,影响输液治疗,还会给患者增加痛苦,带来心理和经济压力。因此要对相关并发症做好防治工作,为了制定最为有效的护理对策,首先要掌握常见并发症以及相关影响因素,再给予针对性的精准护理,本次研究报道就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详情如下。

  • 标签: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体检中心集体静脉血采集的护理风险管理。方法 :回顾我院体检中心 2018年 1月至 12月期间发生的护理风险事件,通过归因分析和风险识别,采用一系列风险管理方法。观察比较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及体检对象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实施前,体检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实施前,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健康检查中心 静脉采血 护理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静脉药物调配中心使用精细化管理模式对用药安全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选择我院静脉配药中心作为研究地点,根据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时间将未开展管理前的(2021年1月-2021年6月)处方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开展后(2021年6月-2022年2月)的作为精细组研究对象,此次参加研究共涉及60份配药处方,比对2组最终管理效果。结果:2组两项输液安全知识考核和操作技术考核评分相比较,精细组的分值偏高,精细组危险事件发生率百分比明显更低,对比结果可得P=0.0435,P值小于0.05,结论:针对院内配药中心的管理,在常规管理模式上加入精细化管理更利于提升输液安全,减少危险事件的发生。

  • 标签: 静脉用药 调配中心 精细化管理 输液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深入研究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常见的抗肿瘤药物的不合理用药现象及应对策略。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抗肿瘤药物处方800张,分析配药中常见的问题及原因。结果: 分析结果中问题处方有42张,占比约为5.25%,其中涉及配药问题处方21张,占比约为2.63%,主要包括溶媒量错误和溶媒配置错误等。结论:临床对抗肿瘤药物的不合理用药和原因进行分析,有利于为之后的配药工作提供借鉴意义,提高抗肿瘤药物配药质量,故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常见抗肿瘤药物 不合理用药现象 解决方法
  • 简介:目的研究全麻过程中无创动脉压(NIBP)与有创动脉压(DirectART)监测结果的一致性。方法在近年来全麻中同时行NIBP与DirectART监测的患者病例中,根据麻醉诱导后10分钟NIBP的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及此时的体位,分为a、b、c三组,每组收集25例;a组:MAP≥70mmHg,平卧位;b组:MAP≥70mmHg,右侧卧位;c组:MAP〈70mmHg,平卧位。同时记录该时点的NIBP与DirectART数值,对两组数值行均数的t检验并作简单相关分析。结果a组中NIBP与DircetART数值差异无显著性,相关系数r=0.938;b组中NIBP与DirectART数值差异有高度显著性,r=0.933;c组中NIBP与DirectART数值差异有显著性,r=0.771。结论在NIBP测量值的MAP≥70mmHg且为平卧位时,两种方法对MAP的监测数值可相互替代;在侧卧位时,可用NIBP所测MAP值通过加减由体位引起的静水骶差准确推算DirectART的MAP值。在NIBP测量值的MAP〈70mmHg时,两种方法对MAP的测量结果差异较大,应行DirectART监测,以获得患者真实的MAP数据。

  • 标签: 无创动脉压 有创动脉压
  • 简介:目的:研究B超检测门静脉,脾静脉内径和脾脏厚度对判断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食道静脉曲张程度的意义。方法:B超检测46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门静脉,脾静脉内径和脾脏厚度,与其食道静脉曲张的程度分组对比研究。结果:B超检测出的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门静脉,脾静脉内径和脾脏厚度,与食道静脉曲张的程度有密切关系。结论:B超检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门静脉,脾静脉内径和脾脏厚度有助于判断食道静脉曲张的程度,从而对于临床诊断及预防由于食道静脉曲张而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有一定的意义。

  • 标签: B超 脾静脉内径 脾脏厚度 食道静脉曲张 门静脉内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对于留置针静脉滴注药物外渗引起的静脉炎影响。方法 以2019年10月至2020年7月间,在我院进行静脉留置针注射治疗的患者47例作为本次研究的依据,对患者采取综合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47例患者平均愈合时间14.36±9.59d,静脉炎发生人数4例,发生率为8.51%。4例静脉炎患者中3例为轻度静脉炎,1例为中度静脉炎患者,重度静脉炎例数为0例。结论 对于留置针静脉滴注患者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的方式有利于患者提升静脉输液的效果,降低静脉炎的发生。

  • 标签: 留置针 静脉滴药外渗 静脉炎 综合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循证护理用于静脉输液治疗中预防静脉炎发生率的效果。方法 抽取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间在我院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分为两组进行对比,其中一组命名为对照组,另一组命名为研究组,前者接受常规护理,后者接受循证护理,并对不同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静脉炎发生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循证护理 静脉输液 预防 静脉炎
  • 简介:【摘要】目的:感染科静脉留置针患者实施静脉治疗连续护理小组后,探究其应用后取得的效果。方法:择取2020年5月--2021年10月入医院感染科的患者70例为研究范例,以随机数表法作为分组依据,每组各纳入35例,连续组患者开展静脉治疗连续护理小组干预,常规组患者开展常护理干预。记录并探究组间护理价值。结果:连续组并发症占比高于常规组;续组中护士的各项考核评分均比常规组高,P<0.05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结论:

  • 标签: 静脉治疗连续护理小组 感染科 静脉留置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防大隐静脉曲张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 2019年 6月 1日 -2020年 5月 31日下肢大隐静脉高位结扎 +主干激光闭合术患者 469例,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实验组 235例行针对性护理,对照组 234例行常规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x2=5.4545,p=0.0185)、实验组凝血指标 PT、 aPTT、 TT、 Fbg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可降低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效果,值得应用与推广。

  • 标签: 大隐静脉曲张术 主干激光闭合术 针对性护理 护理研究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方式 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