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椎体后凸成形术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及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6年 1月至 2019年 1月来院就诊的椎体压缩性骨折老年患者 7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就诊序列号单双分组法将入选者分入研究组和常规组。两组均行椎体后凸成形术,研究组予以右美托咪定麻醉,常规组使用 0.9%氯化钠注射液,对比两组不同时段镇静、疼痛评分以及平均动脉压、心率的变化,并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相较于常规组 T2、 T3、 T4、 T5同期,研究组 Ramsay评分更高, VAS评分更低, MAP和 HR水平更低( 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6.22%,明显低于常规组的 40.54%( 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对椎体压缩性骨折老年患者血流动力的影响轻微,且兼具良好的镇静、镇痛作用,安全性可靠,值得作为椎体后凸成形术常规麻醉方案予以普及。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氯化钠注射液 椎体压缩性骨折 血流动力学 镇痛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右旋美托咪定对胸腰椎骨折全身麻醉患者围拔管期血流动力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文在我院所收胸腰椎骨折全身麻醉患者中随机挑选出 42例患者,时间选取为 2018年 5月至 2019年 4月。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21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麻醉诱导后,观察组予以负荷剂量右旋美托咪定持续输注至手术完成,对照组同期予以等量生理盐水。整理两组数据,比较两组治疗后多项指标(包括围拔管期血流动力指标,患者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等多项内容)。结果:给药前,两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比较(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给药后至拔管后,观察组患者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右旋美托咪定的应用可显著改善胸腰椎骨折全身麻醉患者围拔管期血流动力指标,可缩短患者拔管时间,提高了麻醉的安全性。

  • 标签: 右旋美托咪定 胸腰椎骨折 全身麻醉 围拔管期 血流动力学
  • 简介:[ 摘要 ] 目的 : 评价 研究奥曲肽、普萘洛尔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机体血流动力的影响 。 方法 : 样本抽选在我院 2018 月 3 月 ~2019 年 5 月 收治的 66 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统计观察主体,依据“随机平衡序贯法”均匀分成两组 ,对照组( n=33 例)单一接受 奥曲肽治疗,观察组 ( n=33 例) 则接受奥曲肽 + 普萘洛尔治疗,对比治疗效果和血流动力指标变化 。 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相比对照组的高, P<0.05; 两组血流动力指标相比,观察组的门静脉血流量和脾静脉血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大, P<0.05。 结论 : 临床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采用 奥曲肽 + 普萘洛尔的疗效更显著,患者的病情和血循环量得到显著控制,值得临床深究应用。

  • 标签: 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奥曲肽 普萘洛尔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妊高症患者采用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血流动力指标以及尿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 2018年 1月至 2018年 12月收治妊高症患者计 92例,随机分为单采用硫酸镁治疗对照组( n=46)与采用硝苯地平治疗实验组( n=46),对比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血液粘度、红细胞压积、 RI、 S/D水平均小于对照组, P<0.05。实验组尿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妊高症患者采用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疗效理想,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指标,能够降低蛋白尿水平,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 标签: 硫酸镁 硝苯地平 妊高症 血流动力学 尿蛋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 目的 研究早期肾脏疾病诊断应用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 62例早期肾脏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 另选取 62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 观察比较两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结果 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 54例, 阳性率为 90.0%;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 1例, 阳性率为 1.7%;两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为( 65.2±2.1) mg/L, 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为( 8.1± 1.3) mg/L;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对早期肾脏疾病的诊断具有良好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早期肾脏疾病 ;尿微量白蛋白 ;诊断    引发人体出现肾脏疾病的因素较多, 在临床上肾脏疾病的常见症状主要为水肿、尿少、尿频尿急、高血压、血尿或者尿出泡沫增多等, 还有可能伴随着腰酸背痛和其他全身性症状 [1]。当人体肾脏受损后, 患者尿液中微量蛋白的种类或者含量也会因此而发生改变, 在临床诊断中, 对患者尿液中微量白蛋白进行检测能够了解患者肾功能的变化情况, 能够对肾脏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更为有效的依据 [2]。本文研究分析早期肾脏疾病诊断应用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 2016年 6月~ 2017年 6月本院收治的 62例早期肾脏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 其中肾炎 11例, 肾病综合征患者 10例, 尿路感染患者 6例, 肾小球疾病患者 8例, 糖尿病肾病患者 5例, 高血压肾病患者 10例, 肾囊肿患者 12例 ;男 37例, 女 23例 ;年龄 47~ 69岁, 平均年龄( 58.0± 3.7)岁。另选取同期 62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男 37例, 女 25例 ;年龄 47~ 68岁, 平均年龄( 57.5±3.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 样本选择为中段尿液, 将其吸取到试管中, 然后进行定性检测, 同时对尿微量白蛋白和尿肌酐进行检测。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 其中尿微量白蛋白 /肌酐比值正常范围为 0~ 3;当尿微量白蛋白 /肌酐比值 >3为阳性。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 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表示, 采用 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 54例, 阳性率为 90.0%;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 1例, 阳性率为 1.7%;两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为( 65.2±2.1) mg/L, 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为( 8.1± 1.3) mg/L;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目前, 尿微量白蛋白在肾脏疾病的临床诊断中是较为常见的检查手段之一, 其准确性较高 [3]。肾脏疾病对人体会带来较为严重的影响, 病情严重时会造成血尿, 而对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能够了解肾脏疾病的病情, 为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 。    在人体器官当中, 肾脏是重要的代谢器官, 能够将人体内部的各种有毒物质排出体外, 同时还能帮助调节人体内部水电平衡, 因此肾脏具有重要的生理方面功能 。当人体出现肾脏方面的疾病, 则会对多种生理功能产生影响, 导致各种并发症。当肾脏出现病变会导致人体机体抵抗力降低, 影响有毒物质排出, 严重时会患尿毒症或者肾衰竭等, 对人体生命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在临床上需要对肾脏疾病进行及早诊断 。    在一定生理条件下, 人体尿液受到影响会出现少量白蛋白, 该现象表明人体白蛋白的代谢出现异常, 从而反应机体肾功能出现问题, 导致部分蛋白质的渗漏 。除此之外, 尿液中发现微量白蛋白也表明机体中整个血管系统发生明显改变 。根据有关临床报道表明,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可以作为早期肾疾病诊断中最为敏感和可靠的标准之一, 通过检测可以明确患者发病的具体情况、发病症状, 为后续治疗提供有效的检测依据 。在检测过程中, 当发现尿微量白蛋白 /肌酐阳性几率较高, 则表明肾疾病患者机体已经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尿微量白蛋白变化, 与正常健康检查人群相比, 其阳性几率所占明显偏高 。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 54例, 阳性率为 90.0%;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 1例, 阳性率为 1.7%;两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为( 65.2±2.1) mg/L, 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为( 8.1±1.3) mg/L;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综上所述,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对早期肾脏疾病的诊断具有良好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薛峰 .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肾脏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 世界临床医学, 2017, 11( 5): 34.     [2] 李东千 .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 四川医学, 2013, 34( 7): 1083-1084.     [3] 陈励勋, 孙晶 . 糖化血红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诊断早期糖尿病腎病的临床价值 . 中国现代医生, 2015, 53( 20): 99-102.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镜活体检查与外科手术病理检查在胃癌诊断中的对比结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胃癌患者 103例,全部患者均行胃镜活体检查和外科手术病理检查,比较两种方式诊断胃癌的确诊率、组织类型、病变形态和分化程度结果。结果:胃镜活体检查胃癌的确诊率 (93.20%)低于外科手术病理检查 (100.00%),两种检查方式诊断胃癌患者组织类型、 BorrmannⅣ型和分化程度的结果比较存在显著差异 (P< 0.05)。结论:胃镜活体检查诊断胃癌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但在胃癌的组织类型、分化程度、病变形态评估方面仍存在误差,需以外科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参照,提高诊断结果的可靠性。

  • 标签: 胃癌 外科手术病理检查 胃镜活体检查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行 PET-CT检查患者实施心理疏导联合精细化护理对其检查质量及情绪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于 2018年 3月 -2019年 3月期间来我院进行 PET-CT检查 120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将其分为护理组与参照组,各 60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护理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疏导联合精细化护理,采用 SAS、 SDS自评量表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况,并观察其图像检查质量。结果:护理组患者图像质量合格率为 96.67%明显高于参照组的 85.00%,且护理组患者 SDS与 SAS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行 PET-CT检查患者实施心理疏导联合精细化护理能够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图像质量。

  • 标签: PET-CT检查 心理疏导 精细化护理 检查质量 情绪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全面腹部超声检查用于急腹症诊断的临床意义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在 2016年 12月到 2018年 12月收治的 100例急腹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且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全面腹部超声检查进行急腹症的诊断,对照组选择性检查患者的腹腔脏器,将 2组患者的诊断时间以及诊断的准确率进行比较,对全面腹部超声检查用于急腹症诊断的价值做出客观的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诊断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短,而且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全面腹部超声检查进行的检查项目较多,内容较繁琐,会增加检查工作量,但是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全面腹部超声检查 急腹症 诊断 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 ] 目的:总结并归纳全面腹部超声检查用于急腹症诊断的价值。方法:将 108 例 急腹症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进行选择性腹部超声检查,观察组进行 全面腹部超声检查,探析患者的诊断所用时间以及诊断准确性。 结果:进行 全面腹部超声检查的观察组患者的超声检查时间长于进行选择性腹部超声检查的对照组, P<0.05, 对比价值较高;观察组的 临床诊断时间以及诊断准确性均远优于对照组, P<0.05, 对比价值较高。 结论:采用 全面腹部超声检查方式对 急腹症患者进行诊断的效果较好,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全面腹部超声检查 选择性腹部超声检查 急腹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急诊条件下超声检查对输尿管结石的诊断价值,并总结该病的超声检查技巧,提高输尿管结石的检出率。方法 分析总结我院的 380例急诊输尿管结石病例,先行常规检查,常规检查未能发现输尿管结石时,运用彩色多普勒、疼痛点定位法、腹部加压及多探头多途径等检查技巧提高输尿管结石的检出率。结论 超声检查为急诊输尿管结石的首要的可靠的检查方法,运用检查技巧能极大地提高输尿管结石的检出率。

  • 标签: 输尿管结石 超声检查 检查技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隐匿性骨折的 CT检查与诊断作用。方法: 2016年 5月至 2018年 1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隐匿性骨折患者中随机选择 5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 CT检查,观察分析诊断结果。结果: 52例患者, X线平片显示, 31例正常, 21例疑似或提示骨折,经 CT检查,均表现骨折,其中, 19例( 36.54%)颅骨骨折, 18例( 34.62%)脊柱及附件骨折, 3例( 5.76%)肩峰骨折, 7例( 13.47%)髋臼骨折, 5例( 9.61%)胫骨平台骨折。结论: CT检查诊断隐匿性骨折,检出率、准确率高,建议推广。

  • 标签: 隐匿性骨折 CT 检查 诊断作用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超声检查与影像特征。方法:选取 2017年 01月— 2018年 12月我院收治的 51例 胆囊息肉样病变,分别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和增强CT检查,考察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性情况,良、恶性胆囊息肉样病变超声造影血管形态情况 和良、恶性胆囊息肉样病变超声造影增强时间情况 。结果:超声造影的诊断确诊率( 94.12% )显著高于 增强CT的诊断确诊率( 78.43% ), 恶性胆囊息肉样病变血管形态多为树枝型和短线型,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血管形态多为点状型, 恶性胆囊息肉样病变超声造影 达峰时间晚于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 消退时间早于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 。结论:超声检查在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过程中效果良好。

  • 标签: 胆囊息肉样病变 超声检查 影像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