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极临时起搏导管在临时心脏起搏植入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望研究结果为临床应用提供支撑。方法:本次病例的初始收治时间和结束收治时间分别为2018年6月和2020年10月,试验病例为临时心脏起搏植入术患者,自我院选取病例共30例,采取随机化分组的方式,确保两组患者的人数、相关临床资料与数据一致,对照组与实验组的病例数均为15例,电极导管起搏是两组唯一的变量,前一组为常规普通电极导管起搏,后一组为球囊漂浮双极起搏导管起搏,试验中统计记录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有患者行心肺复苏,实验组的次数是对照组的两倍(P<0.05),但实验组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均出现了并发症发生情况,实验组中共出现1例、总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中共出现4例、总发生率为26.67%,参数明显不同(P<0.05);且实验组的手术成功率为93.33%,对照组的手术成功率为80.00%,参数明显不同(P<0.05)。结论:在临时心脏起搏植入术中采用双极临时起搏导管,具有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的优势,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临时心脏起搏植入术 双极临时起搏导管 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手术患者术前留置导尿时机的选择。方法选择我院普通外科择期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在手术麻醉前导尿,观察组在手术室麻醉成功后导尿,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导尿前、导尿中的血压、心率及一次导尿成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留置导尿时,心率加快,血压增高,导尿前、导尿时的心率、血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导尿前、导尿时的心率、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一次导尿成功率(96.7%)高于对照组(86.7%)(P〈0.01)。结论在麻醉成功后是手术患者导尿最佳时机。手术患者麻醉后留置导尿较麻醉前生理反应小,提高一次导尿成功率。

  • 标签: 导尿管插入术 时间安排 手术前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置胎盘介入栓塞治疗的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2010年6月收治的20例前置胎盘并发产时出血患者临床手术资料。结果20例患者中,15例患者为胎盘娩出产后大出血行介入治疗,栓塞成功13例,平均出血量为33~54ml;失败2例,原因为患者产后大出血发生出血性休克,行介入栓塞治疗时已并发弥漫性多发性的血管内凝血,介入治疗失败后实施子宫切除均存活。5例术前B超显示胎盘植入情况较重,借助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线机行剖宫产手术,术前先行置管,待胎儿分娩后胎盘娩出前行介入栓塞治疗,均未切除子宫,子宫保留完好,平均出血量2120ml。两组介入治疗的成功率相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介入治疗具有效率高、创伤小、完好保留子宫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前置胎盘临床治疗,对介入时机进行优化采用预先置管的方法可明显缩短抢救时间,提高介入治疗的成功率。

  • 标签: 前置胎盘 介入栓塞 介入时机 子宫出血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重症溃疡性结肠炎病情危重,盲目依赖药物治疗可能导致延误手术时机,增加重症溃疡性结肠炎的病死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重症溃疡性结肠炎病死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在于把握好手术时机,在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及时评估患者的临床疗效,结合患者病情、临床症状、血液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及内镜检查等指标综合判断手术时机

  • 标签: 重症溃疡性结肠炎 手术治疗 手术时机 手术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上快速简便的制作出符合患者咬合需求的临时冠,保护患者基牙。方法选择需要制作单冠修复的基牙80例,通过简易蜡型制取印模,应用自凝塑料制作完成临时冠,以达到保护基牙的目的。结果简易方法制作临时冠达到了保护基牙的目的,并很好的恢复了患者的咬合关系,且保证了患者修临时恢复的咀嚼功能。结论应用临床常用的咬合蜡和自凝塑料制作出的临时冠,其制作方法简单成本低廉,在保护基牙恢复咀嚼维持牙列的完整性方面达到了治疗要求。

  • 标签: 临时冠 咬合蜡 自凝塑料
  • 简介:目的总结床旁行临时心脏起搏治疗的相关操作技巧,以提高成功率。方法对68例急诊床旁行临时起搏器治疗患者,首先根据患者血流动力学情况选择最熟练、准确、快捷的血管途径进行,可选择左或右锁骨下静脉。电极到位操作时要选择合适的起搏电极。可"带电操作",以便根据心电图结果判断电极位置。调整起搏参数,注意并发症的发生。结果血管入路:经左锁骨下静脉36例、右颈内静脉18例、右股静脉13例、右锁骨下静脉2例。68例起搏均获成功,从深静脉穿刺到成功起搏时间为(8.0±3.5)(5~13)min。其中1例穿刺针误穿刺入锁骨下动脉,拔除并压迫10min后生命体征平稳,重新穿刺成功;5例出现室性心动过速,适当撤出起搏电极后即自行终止;1例出现室颤,立即给予电除颤。8例11次出现间断起搏、感知不良,经调整位置后恢复正常。结论掌握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治疗的相关操作技巧,可以帮助提高紧急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治疗的成功率。

  • 标签: 临时心脏起搏 普通电极 床边操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脑疝前和脑疝后行去大骨瓣减压术的疗效,探讨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实施去大骨瓣减压术手术时机的临床有效的量化指标,对大面积脑梗塞患者把握准确的手术时机,从而降低死亡率,提尚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方法本论文釆用回顾性分析,对12名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脑疝前和17名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脑疝后均施行去大骨瓣减压术进行比较,术前梗死面积通过磁共振或CT扫描评估,并测量中线移位值(mm)和梗死体积(cm3),记录术前GCS分值,术前GCS变化值,发病至手术时间(小时)。术后3个月后进行mRs评价预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疝前死亡率(16.67%,2/12)明显比脑疝后组(64.71%,11/17)低,同时脑疝前组术后3月mRs评分明显低于脑疝后组,即神经功能恢复水平明显好于脑疝后组。说明脑疝前手术降低死亡率,提高神经功能水平。脑疝前组与脑疝后组相关指标的结果术前GCS分值、术前GCS变化值、术前中线移位值有显著差异,P<0.05,即三项可以作为早期手术指标。性别、年龄、梗死体积、发病至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大面积脑死患者,脑疝前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相对于脑疝后降低了死亡率,提高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术前GCS分值、术前GCS变化值、术前中线移位值可作为手术选择时机的量化指标。

  • 标签: 大面积脑梗塞 手术时机
  • 简介:目的探讨自然流产患者官腔镜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462例有1次及以上自然流产史行官腔镜检查的临床资料,对其官腔镜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对比1次、2次、3次及以上自然流产后宫腔镜检查的异常发生率,对其妊娠结局进行分析。结果462例中宫腔镜检查异常者占52.6%(243/462),其中子宫先天发育异常14.3%(66/462),以子宫不全中隔最常见8.7%(40/462);获得性子宫异常占38.3%(177/462),以宫腔粘连最常见17.1%(79/462)。发生1次、2次、3次及以上自然流产患者分别占26.0%(120/462)、41.1%(190/462)和32.9%(152/462)。各组宫腔镜检查结果为正常、先天发育异常和获得性异常者分别占50.0%(60/120)、15.8%(19/120)和34.2%(41/120),48.4%(92/190)、14.2%(27/190)和37.4%(71/190),以及44.1%(67/152)、13.2%(20/152)和42.8%(65/152),3组宫腔镜检查结果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X^2=2.272,P=0.686)。在获得性子宫异常中,官腔粘连在发生1次、2次、3次及以上自然流产患者发生率为34.1%(14/41)、42.3%(30/71)和53.8%(35/65),随流产次数增加而升高。术后随访率95.5%(441/462)。1次、2次、3次及以上自然流产后进行官腔镜检查治疗后再次流产率分别为0.8%(1/118)、2.7%(5/186)和9.5%(13/137),差异有显著性(X^2=13.531,P=0.001)。1次自然流产后进行宫腔镜检查治疗后再次妊娠超过28周占43.2%(51/118)。结论宫腔镜检查是自然流产患者早期诊治的简单、准确及必要的手段,建议自然流产患者在1次流产后尽早进行宫腔镜检查,及早干预。

  • 标签: 自然流产 宫腔镜检查 流产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对牙周病患者进行治疗时,正畸治疗方案的时机选择,并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中收入的68名牙周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实验对象,所有患者在入院后确认需要接受正畸治疗,根据随机分组法,将68名患者进行两组均分,单组内纳入样本34名。对照组患者在入院后接受为期一个月的保守治疗后,进行正畸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入院确诊后立即进行正畸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进行评价。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来说,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完成后的痊愈率明显更高,提示试验组患者在治疗后的恢复状况良好,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对牙周病患者进行治疗时,应当尽可能早期开展治疗工作,对于患者的病情康复以及口腔状况恢复来说,均有积极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牙周病 正畸治疗 治疗时机 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