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产前筛查及诊断对降低缺陷儿出生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100例孕中期孕妇,进行血清标志物甲胎蛋白(AFP)和游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二联筛查,所有孕妇均进行跟踪直至新生儿出生,以确定其在降低先天缺陷儿出生的价值。结果:组100例孕妇共检出3例21-三体综合征,所有孕妇均接受引产证实。结论:孕中期产前筛查简单易行,必要时使用二联查可提高准确,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 标签: 产前筛查及诊断 缺陷儿出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产前超声检查对先天性缺陷婴儿出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 2015年 1月至 2016年 12月期间收治的 60例怀有先天性缺陷胎儿的孕妇为研究对象,所有孕妇均给予产前超声检查,检查结果与产后婴儿予以对比。 结果:60例先天性缺陷胎儿中,最终确诊 49例( 81.67%),怀疑畸形 7例( 11.67%),漏诊 4例( 6.67%)。结论:对孕妇予以产前超声检查可有效检出先天性缺陷胎儿,为了降低漏诊,应注重临床知识水平的提升,以此充分发挥产前超声检查的作用,减少先天性缺陷婴儿的出生,实现优生优育的目标。

  • 标签: 先天性缺陷婴儿 产前超声检查 出生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孕前及孕期保健对降低出生缺陷和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的作用。方法:选择 2018年 3月- 2020年 3月在本院已经接受孕前保健的孕妇 275例为观察组,予以孕前及孕期全程健康管理,另选同期在本院接受常规产检的孕妇 275例作为对照组,跟踪妊娠情况,分析组间妊娠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妊娠结局及出生缺陷情况。结果:观察组妊娠期合并症发生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自然分娩 49.0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33.82%( P< 0.05)。结论:加强孕前、孕期全程保健,有助于改善妊娠结局,降低出生缺陷发生,提升出生人口素质。 【关键词】孕前保健;孕期保健;妊娠期并发症;出生缺陷 孕前及孕期全程健康管理,均为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降低围产期风险的有效途径,而且能够避免对新生儿、所在家庭及社会造成严重不利影响 [1]。本次研究择取已经接受孕前保健且处于妊娠期的孕妇 275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常规产检的孕妇 275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妊娠合并症、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差异,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8年 3月- 2020年 3月在本院接受孕优检查、优生遗传咨询且已接受孕期全程保健的孕妇群体中,随机抽取 275例作为观察组;另抽取在同期于本院内接受常规产检、未接受孕前优生保健的孕妇 27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年龄 23~ 38岁,年龄平均( 31.30±5.45),初产妇 188例,经产妇 87例;所有产妇孕周均≤ 13孕周;孕前保健参照相关参考文献 [2]完成;神志清楚,无精神疾病;无血液疾病,无传染性疾病,无恶性肿瘤。对照组,年龄 24~ 39岁,年龄平均( 31.51±5.99),初产妇 189例,经产妇 86例;所有产妇孕周均≤ 13孕周;无精神疾病,实验室检验、超声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对比组间一般资料,数据无显著性差异。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产检;观察组予以孕前优生保健服务及孕期全程保健服务,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2.1一系列的孕前优生保健服务 ( 1)预约优生健康检查。预约准备怀孕的夫妇进行孕前优生检查,对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包括体格检查、临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 ( 2)提供个性化风险评估。根据病史,孕前优生检查结果,对可能影响怀孕的遗传、环境、心理、行为风险因素进行风险评估,针对性的给予优生咨询指导。 ( 3)针对性优生健康教育。通过新婚学校、优生优育宣传片、宣传册、孕优办健康教育处方一对一的健康宣教。 ( 4)指导计划性怀孕。指导男女双方做好心理上、生理上、物质上的准备,特别是让女方在身体、心理、社会环境等方面在最佳状态下、最适合时期受孕,减少高危妊娠和高危胎儿,降低出生缺陷和流产、早产等不良生育结局的发生。 ( 5)个性化跟踪随访。在孕优检查后 1月、 3月、 6月随访,了解女方受孕情况。若已受孕则转介给孕产保健部进行孕期全程一对一保健指导。 1.2.2孕期全程一对一规范保健服务 (1)随访建册。根据转介信息,随访孕妇于孕 13周前建立孕产期母子健康手册,纳入孕产期系统保健管理对象,确定一对一护理健康管理师进行全程管理。 ( 2)集中及个性健康宣教。孕期发放健康知识手册、观看医学小视频、参与网上或现场孕妇学校的妊娠期保健讲座、孕妇瑜伽、手工课以及定期健康知识短信推送等方式,提升孕妇对孕期及哺乳期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 ( 3)督促规范产检。定期短信推送加个性电话随访,督促孕妇及时、规范产检。至少检查 5次,孕 13周前 1次, 16~ 20周, 21~ 24周, 28~ 36周, 37~ 40周各 1次;发现异常酌情增加产检次数。孕早期给予避免致畸指导,引导进行出生缺陷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检查。孕晚期持续监测胎盘,评估胎儿是否缺氧,一旦发现任何异常情况,立即就诊。 ( 4)制定个性化方案。根据孕妇产检情况,筛查孕期危险因素,高危孕妇者进行专案管理。个性化制定其体重控制、妊娠期并发症防控方案,指导合理摄入饮食,比如从瘦肉、牛奶等饮食物中摄取钙铁元素,保持膳食平衡、充足营养供支持,并指导其适当运动,比如每日散步 2-3次,每次散步 30min。 ( 5)指导合理分娩方式。告知孕妇及家属关于各种分娩方式的利弊,并使其有一定心理准备,指导其制定科学合理的分娩方式,并告知其围产期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合并症;指导其通过阅读、呼吸等方式,放松身心压力,促使其以积极乐观心理面对即将到来的新生命。 1.3 观察指标 ( 1)组间妊娠期合并症发生情况差异,按照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贫血、妊娠期合并乙肝、胎膜早破分析。组间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差异,按照先天性心脏病、四肢畸形、唇腭裂、其他评估新生儿出生缺陷。组间分娩方式差异,按照自然分娩、人工助产、剖宫产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 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 %)表示,进行 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 x-±s)表示,进行 t检验, 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组间妊娠期合并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贫血、妊娠期合并乙肝、胎膜早破发生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3.讨论 随着我国全面开放“二胎二孩”政策,符合二孩政策的育龄妇女中 35岁以上占 60%,且我国的剖宫产世界“领先”,高达 50%,再生育妈妈中有剖宫产史的占四成左右。二孩占比近 50%,高龄及高危妊娠明显增加,故国民对于围产期的安全与保健愈发重视。不仅如此,新生儿作为家庭的希望,若出现任何缺陷,一方面给新生儿本身带来痛苦,另一方面对新生儿所在家庭及社会均可产生严重不利影响,故需加强孕前及孕期保健,提高胎儿畸形筛查,加强围孕期保健服务质量,以满足临床需求。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均予以孕前及孕期全程保健,且按时参加孕检,对照组按时参加孕检;结果显示,观察组妊娠期合并症发生、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自然分娩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证实,孕前、孕期保健在保证围产期安全、提升出生人口素质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综上,通过制定体重控制方案、心理安抚、健康知识普及,饮食及运动指导、分娩方式指导等措施,强化孕前及孕期指导,有助于改善妊娠结局,降低出生缺陷发生风险,提升出生人口素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控制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中,新生儿疾病筛查的作用。方法 研究时间段选择2021年1月~2021年12月,以我中心开展的新生儿筛查工作进行分析,筛查量为23017例。对新生儿出生3d后的足跟血滤纸干血斑标本进行采集,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结果 在本次筛查工作开展中,对23017例新生儿进行筛查,显示有30例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PKU)患儿,发病为0.13%,检出43例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congenital hypothyroidismn,CH)患儿,发病0.19%。其中有70例患儿经过正规诊疗,显示经过诊疗后患儿转归情况良好,所有患儿智力发育情况均达到正常水平。结论 在新生儿疾病筛查中,能够早期诊断先天性遗传代谢缺陷病,并对其开展早期治疗,对于控制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意义重大,值得推广。

  • 标签: 出生缺陷 人口素质 新生儿疾病筛查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健康教育对降低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的意义。方法:在我院产科门诊进行检查的孕妇560例作为研究对象,时间在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其划分为2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n=280,未给予系统健康教育)和观察组(n=280,实施早期健康教育)。在两组孕妇妊娠16周到终止妊娠(或者分娩时)进行四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通过随访,来进行出生缺陷发生、漏诊误诊统计,评估孕妇的健康知识知晓。结果:在超声筛查中,观察组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相较于对照组更低,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漏诊误诊相较于对照组偏低(P<0.05)。观察组孕妇的健康知识知晓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早期健康教育的开展,可提高孕妇与家属对妊娠的认知,使之配合产检工作的开展,降低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值得重视。

  • 标签: 早期健康教育 新生儿 出生缺陷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前保健在降低出生缺陷,提高优生知识知晓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70例于2020年4月-2021年5月到我院接受产前检查的70名孕妇,其中35例参加孕前保健的设为观察组,未参加的35例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出生缺陷、优生知识知晓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出生缺陷显著低于对照组,优生知识知晓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孕前保健 出生缺陷 优生知识知晓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围孕期女性指导其增补叶酸预防新生儿出生缺陷服药的依从,效果及其用药安全性。方法:样本抽取时间为2020年6月~2022年6月,地点为我院,均为参与孕前优生检查且具有怀孕计划的育龄期女性,且均顺利妊娠,样本数量86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各组病例数量均为43例,对照组的围孕期女性仅一季度给予优生优育方面的健康知识宣教联合应用指导围孕期增补叶酸,观察组每月优生优育方面的健康知识宣教联合应用指导围孕期增补叶酸,比较2组叶酸服用依从,并统计观察组围孕期女性的药物不良反应及效果。结果:叶酸服用依从组间横向对比中,观察组100%,对照组88%,P<0.05;观察组围孕期女性在口服叶酸期间均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以及出生缺陷。结论:通过科学的指导围孕期女性进行增补叶酸能够有效提高叶酸的依从,可以预防出生缺陷,且用药安全性良好。

  • 标签: 依从率,出生缺陷 叶酸 围孕期 安全性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针对性护理对PICC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存活的影响。方法:在2019年1月-2021年6月,选取我院接生的PICC置管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83例,信封法分组,患儿均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42例)加用针对性护理,比较组间护理效果。结果:统计显示观察组患儿置管保留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组内并发症4.76%(2/42),存活为97.62%(41/42),而对照组分别为24.39%(10/42)、85.37%(35/42),差异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对于PICC置管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显著的提升患儿的存活,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PICC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 并发症 存活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唐氏综合征筛查联合羊水穿刺在降低出生缺陷发病上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产前筛查的妊娠妇女19434例,应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仪,测定孕妇的血清生化标志物甲胎蛋白(AFP)、游离雌三醇(uE3)、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浓度,结合孕妇孕周、体重等因素,再通过LifeCycle风险评估软件,评估风险,若孕妇处于临界风险,在取得孕妇的同意后,行羊水穿刺,进行染色体检查,并追踪了解孕妇产后情况.结果经筛查,19434例妊娠妇女中,共测出临界风险孕妇1162例,其中共有848例孕妇接受羊水穿刺,经彩超畸形筛查和定期随访结果可知,6例染色体异常.结论对于孕中期临界风险孕妇,介入性产前诊断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唐氏综合征的漏诊,提升检出,实现有效降低唐氏综合征患儿出生的目的.关键词唐氏筛查征筛查;羊水穿刺;产前诊断中图分类号R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890-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在降低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中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联合护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0年3月间分娩的88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电脑随机分组将其分为均涵盖44例产妇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未采取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联合护理健康教育,后者实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联合护理健康教育。对比组间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结果:相比于观察组,对照组新生儿出现缺陷发生更高,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通过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联合护理健康教育能够提升产妇预防出生缺陷意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将出生缺陷发生降至最低。

  • 标签: 免费孕前优生检查 护理健康教育 新生儿 出生缺陷
  • 简介:每看到新生命诞生,人们都会认为:这是生命从零开始,人生之钟从此敲响。但是.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心理学家珍妮特·迪皮曹说,绝非如此。人之降生是个隆重的时刻,但“只是发育过程中并不重要的事件,此时并没有什么神经学上的有趣事情发生”。

  • 标签: 出生前 世界 心理学家 发育过程 神经学 生命
  • 简介:【摘要】按全国出生缺陷监测方案的要求,对我县2019至2021年在监测医院内10541例住院分娩的孕满28周至产后7天内的围产儿进行监测。结果发现。出生缺陷儿143例,出生缺陷发生为135.66/万,缺陷顺位为多指、外耳畸形、先心病、马蹄内翻足、唇腭裂,出生缺陷发生农村高于城镇,孕母文化程度越低,发生越高。

  • 标签: 围产儿 出生缺陷 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品管圈的管理方法与技巧,降低NICU极低出生体重儿院内血流感染发生。方法由9名医、护、技、管人员共同组成新希望圈,对NICU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院内血流感染存在的问题进行现状调查,要因分析,提出实施对策,运用“PDCA-SDCA”程序,以“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院内血流感染发生”为活动主题,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极低出生体重儿院内血流感染发生从改善前7.14%下降至2.22%,完成目标设定值。结论在NICU开展品管圈活动是可行的,不仅有效降低了极低出生体重儿院内血流感的发生,还减轻患儿痛苦、缩短平均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提高了医护的工作质量与效率,提高了圈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家属的满意度。

  • 标签: 品管圈,极低出生体重儿,院内血流感染
  • 简介:目的通过出生缺陷总结分析,提出降低出生缺陷的干预措施.方法对2000~2004年4年间本院发生的出生缺陷共51例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出生缺陷发生为17.64‰,常见系统畸形有神经系统8例,心血管系统7例,消化道畸形2例,水肿胎6例,唐氏综合征5例,骨关节异常畸形5例.而且心血管系统和唐氏综合征多并发多系统畸形.除神经系统畸形和水肿胎外,余系统畸形绝大部分在产后诊断.结论加强优生优育知识的宣传,进行系统产检,有效利用产前筛查、产前诊断的方法及早发现胎儿缺陷,尽快终止妊娠,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

  • 标签: 出生缺陷 产前筛查 产前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