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血管支架置入术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在我院神经内科进行治疗的50例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血管支架置入术的临床资料,对其整体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0例患者手术成功率100%,术后出现并发症血管痉挛1例,血压降低和心动过缓2例,高灌注综合征1例,穿刺部位皮下血肿2例,所有并发症经积极治疗得到改善,未留下严重后果。结论症状性脑动脉狭窄血管支架置入术患者术前充分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以及高效安全的优质护理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及安全性的有效保障。

  • 标签: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 症状性脑动脉狭窄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目的研究终末期肾脏病患者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后静脉吻合口狭窄与静脉血管条件的关系.方法观察2016年在北京市海淀医院肾内科行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手术的138例患者,收集临床资料尤其是血管情况并进行术后内瘘复查和随访,记录内瘘使用情况和并发症.对人工血管瘘静脉吻合口狭窄组和非狭窄组的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比较,并用Cox模型进行多元回归分析,以确定相关因素.结果手术部位以肱动脉-头静脉吻合者居多,占54.35%,其次为肱动脉-肘正中静脉,占32.61%;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吻合静脉的束臂直径(HR0.672,95%CI0.453-0.995,P0.047)是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静脉吻合口狭窄需要干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静脉吻合口短期内狭窄与吻合动脉、静脉直径相关性不大,而与吻合静脉的束臂直径密切相关.

  • 标签: 人工血管 动静脉内瘘 狭窄 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缺血性脑血管病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血管介入治疗术以其有效、安全、微创、损伤小以及恢复快等优点,可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患者恢复脑部正常功能,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虽然血管介入治疗术效果显著,但其存在一定的风险,若护理不及时,可导致患者出现较多的并发症,从而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

  • 标签: DSA 缺血性脑血管病 血管内诊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脑血管畸形出血的围术期护理。方法:以 2017年 1月至 2017年 12月这一时间段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68例脑血管畸形出血患者为对象展开此次研究;分析患者围术期护理方法和内容,观察护理的效果。结果: 67例患者痊愈出院,痊愈率为 98.5%;其中 1例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经过治疗后痊愈; 1例患者治疗后形成偏瘫。结论:在以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脑血管畸形出血的围术期内,给予患者高质量的护理,能够让手术成功率得到提升,并能有效抑制术后并发症,对患者的康复有积极意义。

  • 标签: 介入栓塞术 脑血管畸形出血 围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探析研究心血管科护士的培训方法与实施效果。方法对本院36名心血管科护士进行分层级培训,并对培训前后的理论知识、护理操作技能、医生评价、科研文章、年度考核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培训前相比,培训后护士的理论知识考核成绩、护理实际操作成绩、医生评价、科研文章、年度考核优秀均得到显著提高(P<0.05)。结论在心血管科护士的培训工作当中采用分层级培训方法可得到显著效果,有助于提高护士的工作能力,值得推广。

  • 标签: 心血管病 心血管内科护士 培训方法 实施效果
  • 简介:【摘 要】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生活压力也逐渐加大,使得心血管疾病成了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并且在医院的心血管科室中所收治的患者多为高危病人,在进行日常的护理时,具有较大的护理难度和繁重的护理任务。相关的医护人员应对日常的护理工作进行持续的探索和改进,从而提高护理的质量和效率,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心血管 护理质量 安全隐患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发病率逐渐增多,在脑卒中疾病中占有0.51%左右,由于发病原因很多,病理较为复杂,因此,很容易漏诊或是误诊,延误患者的病情。如若不能及时治疗,将会威胁生命安全甚至致死。在我国医疗影像学技术实际发展的过程中,治疗方法也开始改进,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病死率已经降低到5%到10%左右,当前在治疗的过程中,主要采用抗凝方式与溶栓方式,并且血管介入治疗已经受到广泛关注与重视。然而,采用介入治疗方式的病例很少,尚未完全掌握具体的适应症,针对于此,下文旨在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血管介入治疗方式。

  • 标签: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血管内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本院的心血管意外后遗症的若干例患者进行心理调查及干预,并分析干预结果。方法对我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接收的90例患者进行平均分组,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均有45例患者;其中对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的护理,而干预组则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针对性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进行一定的护理之后,对所有患者的SDS、SAS72-MMSE进行合理的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SDS分以及SAS72-MMSE分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结果显示,干预组无论是SDS分、SAS评分还是生活质量评分都比对照组明显优异,差异非常显著。并且干预组的护理满意度大大高于对照组。结论对心血管科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让其更加开朗自信,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其早日康复。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心理疏导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血管科急性心绞痛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60例急性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患者均使用常规治疗措施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对比观察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3.3%,仅有2例患者治疗无效,较对照组中的8例治疗无效者明显要少,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7%,组间差异χ2检验验显示P<0.05。结论心血管科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对急性心绞痛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作为心血管科急性心绞痛治疗的首选方案。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急性心绞痛 氯吡格雷
  • 简介:【摘要】 分析心血管重症患者护理过程存在的风险因素,探讨有效的管理对策。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应当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当。

  • 标签: 心血管 护理风险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血管留置导管感染的相关因素,探讨预防对策。方法2017年2月--2018年3月期间,回顾性选择我院收诊的血管留置导管感染患者共78例,统计观察患者临床资料。结果①导管留置时间,3例留置3-6d,4例留置7-13d,17例留置14-20d,22例留置21-27d,32例留置≥28d。②导管留置部位,13例锁骨上静脉,7例锁骨下静脉,19例颈内静脉,35例股静脉,4例贵要静脉。结论临床上,科学应用抗生素,可控制血管留置导管感染程度,一旦发现血管留置导管感染病例,需立即拔除导管,并对症治疗。

  • 标签: 血管内留置导管感染 相关因素 预防对策
  • 简介:摘要:探讨急性心肌梗心血管科治疗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16年 5月 -2017年 5月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98例)作为本次研究主体,按照自愿原则,分为两组,即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为 49例。 其中,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策略进行处理,研究组则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实施心血管科全面整体护理治疗策略。之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护理后,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研究组在焦虑和抑郁改善这两个方面较为明显,与对照组具有差异性( P<0.01,且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在患者住院时间与心肌梗死再发生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心血管科护理治疗,护理效果十分显著。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急性心肌梗死 治疗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血管科的护理质量与用药安全管理措施。方法本文对本院心血管科于2016年7月份至2018年3月份收治的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98例心血管科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心血管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用药安全管理措施。结果在98例高血压患者中,医院因素为1例,概率为1.02%;患者因素为3例,概率为3.06%;药物管理因素为2例,概率为2.04%;护理人员因素为5例,概率为5.10%。结论医院、患者、药物管理及护理人员是影响心血管科护理质量不高及用药安全管理效果不好的主要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提升医院护理质量及用药安全管理水平具有必要性。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护理质量 用药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优质护理在心血管科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的探究。方法选取本院在2017年4月-2018年3月收治的94例心血管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将9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并对两组患者护理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评分进行对比。结果在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护理方式之后,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5.74%,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68.09%,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为(86.26±2.87)分,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为(70.32±3.94)分,实验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血管科中应用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优质护理 护理工作
  • 简介:婴儿型肝脏血管皮细胞瘤(infantilehepatichemangioendothelioma,IHHE)是一种血管源性肿瘤,占儿童肝肿瘤的12%,其中85%的病例发生在6个月内的婴儿。患儿多以腹部包块就诊,20%伴有皮肤血管瘤,部分可有血小板减少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 标签: 血管内皮细胞瘤 婴儿型 诊断价值 肝脏 充血性心力衰竭 影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健康教育在心血管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56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病例选取时间为2017年1月~2018年1月,对患者按照护理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n=28),常规护理应用于对照组患者中,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健康教育的方式应用于观察组患者中,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满意程度与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92.85%)远远大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率(53.57%)。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42%)也高于对照组(57.14%),因此可以表明健康教育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结论健康教育在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中有明显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发展。

  • 标签: 健康教育 心血管内科疾病 心血管内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及探讨心血管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以及治疗体会。方法选择自2016年6月至2017年8月来本院就诊的心血管科心律失常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患者30例,给对照组患者以常规的方式加以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以胺碘酮的方式加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质量情况及临床特征。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两组之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心血管 心律失常 治疗体会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本研究首先从患者本身存在的风险因素、和医护人员相关的风险因素、和管理层相关的风险因素三个方面分析了心血管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然后从患者自身的风险管理、健全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对医患沟通进行强化,将医疗风险化解三个方面探讨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科护理中的措施。

  • 标签: 风险管理 心血管内科 护理 应用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以及分析对心血管科的护理产生威胁的影响因素。方法统计并分析98例在2017年5月~2018年5月近一年时间里入住本院的心血管科的病患,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进行不安全影响因素的分析对照。结果根据数据结果我们可见,在平常的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对患者生命产生威胁的因素无处不在。如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不达标、病患对疾病以及护理知识的认知匮乏以及医疗护理工作环境的等级达不到标准等等,这些因素都能够导致心血管科病患的生命及健康受到威胁。结论在平常的临床护理的治疗过程中,对心血管科患者生命产生威胁的因素无处不在,我们作为医学领域的一员有责任有义务给予病患积极的全面的护理,从而达到降低患者死亡风险,缩短其治疗时间,促进其早日康复的美好愿望。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护理 不安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