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所至下腔静脉梗阻植入金属支架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18例患者中,原发性肝癌6例,肝转移癌3例,胃癌2例,腹膜后肿物2例,肾癌3例,淋巴瘤1例,胰腺癌1例。均造成下腔静脉的完全或部分梗阻,梗阻段长度30~90mm直径0~5mm,采用经皮股静脉穿刺植入金属支架治疗。结果18例患者均一次手术成功,患者梗阻症状积分由4~5分降至术后0~2分两者差异显著。结论金属膨式支架可迅速缓解下腔静脉恶性梗阻患者的临床症状是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手段,值得推广。

  • 标签: 下腔静脉 血管内支架植入术 放射学 介入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血管支架置入术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在我院神经内科进行治疗的50例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血管支架置入术的临床资料,对其整体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0例患者手术成功率100%,术后出现并发症血管痉挛1例,血压降低和心动过缓2例,高灌注综合征1例,穿刺部位皮下血肿2例,所有并发症经积极治疗得到改善,未留下严重后果。结论症状性脑动脉狭窄血管支架置入术患者术前充分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以及高效安全的优质护理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及安全性的有效保障。

  • 标签: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 症状性脑动脉狭窄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正>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瘤等血管病变可导致主动脉的生物力学改变,同时,人工血管人工血管支架(简称支架)正被广泛应用于血管疾病的腔内治疗,因此相关主动脉生物力学特点研究及有关人工血管支架的力学性能的研究将成为热点和焦点。通过了解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能够更好地为临床服务,提高主动脉疾病的手术成功率,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本文就主动脉、人工血管支架的力学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标签: 人工血管 主动脉顺应性 血管内支架 生物力学 力学性能 力学试验
  • 简介:目的研究终末期肾脏病患者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后静脉吻合口狭窄与静脉血管条件的关系.方法观察2016年在北京市海淀医院肾内科行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手术的138例患者,收集临床资料尤其是血管情况并进行术后内瘘复查和随访,记录内瘘使用情况和并发症.对人工血管瘘静脉吻合口狭窄组和非狭窄组的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比较,并用Cox模型进行多元回归分析,以确定相关因素.结果手术部位以肱动脉-头静脉吻合者居多,占54.35%,其次为肱动脉-肘正中静脉,占32.61%;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吻合静脉的束臂直径(HR0.672,95%CI0.453-0.995,P0.047)是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静脉吻合口狭窄需要干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静脉吻合口短期内狭窄与吻合动脉、静脉直径相关性不大,而与吻合静脉的束臂直径密切相关.

  • 标签: 人工血管 动静脉内瘘 狭窄 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使用血管 支架来对肌纤维发育不良性颈动脉狭窄进行治疗。方法:运用 2个球囊扩张支架和 1个自膨式支架治疗肌纤维发育不良性颈内动脉狭窄,针对 串珠样狭窄病变 从颈内动脉起始部到颅内海绵窦段,放入 3个支架,进行血管成形术 ,病人的症状完全缓解 。结果:临床短时间内对患者进行随访,发现患者并没有出现脑缺血症状的发生。结果:一次性植入 3个支架,成功进行血管成形术 。

  • 标签: 血管内支架 肌纤维发育不良 颈动脉狭窄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支架成形术治疗肾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2015年9月我院行血管支架置入术的85例肾动脉狭窄患者临床资料,观察其手术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85例患者共成功植入85枚球扩式肾动脉支架,手术成功率100%.围手术期未发生动脉夹层、支架内血栓形成、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术后血压较术前呈逐渐下降趋势,服用降压药数减少,肾功能-血肌酐稳定.85例患者随访6个月~7年,平均(21.3±18.4)个月.随访期间发现肾动脉再狭窄8例(9.4%),均为无症状性狭窄.无责任血管相关的肾功能恶化.结论血管支架成形术治疗肾动脉狭窄能解除血管狭窄,可有效改善血压,防止肾功能恶化,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肾动脉梗阻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 简介:目的观察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联合血管支架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09年12月,对采用股动脉血管支架治疗的26例下肢ASO患者的跛行距离及踝肱指数(ABI)进行观察。结果术后1个月,间歇性跛行距离由(124.6±32.2)m增加到(552.7±137.5)m,ABI由0.62±0.04增加到0.94±0.06,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支架通畅率为100%,2年通畅率为92.3%。结论PTA联合血管支架置放是治疗下肢ASO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血管成形术 支架 动脉硬化闭塞症
  • 简介: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通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收集南京鼓楼医院血管外科2012年1月至2017年4月54例行上肢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的54例患者,统计术后1年、2年的初级通畅率及1年的次级通畅率,分析影响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通畅的危险因素。结果54例患者手术成功率100%,围术期死亡率0。平均随访时间25个月(12~80个月),术后1年的初级通畅率为50.0%,2年的初级通畅率为22.2%,1年的次级通畅率为81.0%。年龄与肱动脉内径为影响通畅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VG的初级通畅率尚可,及时干预后有较高的再次通畅率。肱动脉内径越小,年龄越大,越可能发生狭窄或堵塞。

  • 标签: 血液透析通路 人工血管 通畅率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荟萃分析血管支架在治疗肝静脉型布加综合征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Newcastle—OttawaScale评价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并收集国内外关于肝静脉型布加综合征血管支架治疗的文献,检索时限为1992年1月—2014年7月,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总结,并对血管支架与单纯性球囊扩张术后再狭窄率、闭塞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按照检索策略进行系统的检索后,依照纳入标准,最终纳入6篇中文文献,1篇英文文献,共汁534例病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埘单纯性球囊扩张与血管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闭塞结果进行合并,异质性检验显示有明显的异质性(X2=15.821,P〈0.05,I2=62%)。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结果显示合并的RR值为0.63(95%CI:0.21~1,88,P〉0.05),血管支架与单纯性球囊扩张在术后近、中期再狭窄、闭塞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肝静脉型布加综合征采用血管支架与单纯性球囊扩张术治疗,术后近、中期再狭窄、闭塞率无差异,埘于单纯性球囊扩张效果不明显或需多次扩张的患者可考虑行血管支架置入治疗。

  • 标签: dd—Chiari综合征 肝静脉阻塞 介入治疗 血管内支架
  • 简介:目的总结髂动脉支架联合人工血管转流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至2008年6月共59例(75条肢体)ASO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均采取髂动脉支架联合人工血管转流术治疗,其术后6、12、24、36及48个月的累积通畅率分别为94%、90%、85%、69%和60%。术后踝/肱指数(ABI)为0.3~1.2,平均为0.85±0.16,与术前(ABI0.1~0.67,平均为0.41±0.1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临床症状好转为34.67%(26/75),显效为57.33%(43/75)。术后1个月内并发症15例(25.4%),均经治疗病情好转痊愈出院。结论髂动脉支架联合人工血管转流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下肢ASO的方式,可以获得很好的临床效果和中期通畅率。

  • 标签: 髂动脉支架 人工血管转流术 动脉硬化闭塞症 累积通畅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覆膜血管支架置入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从2012年1月-2015年4月收治的80例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均采取覆膜血管支架置入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本组8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53min-180min,平均为(85.33±12.45)min;住院时间为7d-18d,平均为(9.23±2.33)d。本组无死亡病例,其中造影发现轻微内漏1例,3个月后复查消失。结论对B型主动脉夹层采取覆膜血管支架置入治疗,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

  • 标签: 覆膜血管内支架 B型主动脉夹层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科学技术也随之取得了飞速的进展,当前的社会逐渐的步入到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时代,且在当前的影像医学和临床医学等学科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范围和效果,促进了医学水平的提升,也将临床诊断准确性大大的改进。而随着人们对护理水平的要求,在护理工作中也需要合理的利用人工智能,将心血管科护理质量不断提升,本文就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在心血管科护理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内容如下。

  • 标签: 人工智能 大数据 心血管内科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在心血管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院心血管科护理在2020年1月引进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并开展相应的改革工作。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本院大数据、人工智能护理工作改革前住院治疗的50例患者,与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本院大数据、人工智能护理工作改革后住院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在心血管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改革后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改革前,P

  • 标签: 人工智能 大数据 心血管内科护理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明确和完善外源性血管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对体外培养的大血管皮细胞αv整合素表达的影响,探讨VEGF促进血管皮细胞迁移及血管新生的机制。方法采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原代培养,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加入20ng/mlVEGF165,对照组加入无血清DMEM,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检测αv整合素的表达。结果αv整合素阳性表达于内皮细胞膜上;对照组(DMEM组)HUVEC膜表面αv整合素呈弱表达;实验组(VEGF组)细胞膜上可见棕褐色染色明显加深。因细胞膜立体包绕胞质和胞核,故染色颗粒覆盖了胞浆和胞核。平均灰度值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外源性VEGF在作用24h后,能明显上调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αv整合素的表达。

  • 标签: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内皮细胞 整合素
  • 简介:摘要碘对比剂具有较高临床使用价值,本次笔者就碘对比剂使用的方法、注意事项和护理措施进行论述,并对使用前后的护理及发生不良反应的处理进行较详细的阐述,总结如下。

  • 标签: 碘对比剂 血管内使用 护理
  • 简介:【摘要】碘对比剂具有较高临床使用价值,本次笔者就碘对比剂使用的方法、注意事项和护理措施进行论述,并对使用前后的护理及发生不良反应的处理进行较详细的阐述,总结如下。

  • 标签: 碘对比剂 血管内使用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