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血管支架置入术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在我院神经内科进行治疗的50例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血管支架置入术的临床资料,对其整体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0例患者手术成功率100%,术后出现并发症血管痉挛1例,血压降低和心动过缓2例,高灌注综合征1例,穿刺部位皮下血肿2例,所有并发症经积极治疗得到改善,未留下严重后果。结论症状性脑动脉狭窄血管支架置入术患者术前充分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以及高效安全的优质护理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及安全性的有效保障。

  • 标签: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 症状性脑动脉狭窄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目的研究终末期肾脏病患者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后静脉吻合口狭窄与静脉血管条件的关系.方法观察2016年在北京市海淀医院肾内科行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手术的138例患者,收集临床资料尤其是血管情况并进行术后内瘘复查和随访,记录内瘘使用情况和并发症.对人工血管瘘静脉吻合口狭窄组和非狭窄组的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比较,并用Cox模型进行多元回归分析,以确定相关因素.结果手术部位以肱动脉-头静脉吻合者居多,占54.35%,其次为肱动脉-肘正中静脉,占32.61%;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吻合静脉的束臂直径(HR0.672,95%CI0.453-0.995,P0.047)是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静脉吻合口狭窄需要干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静脉吻合口短期内狭窄与吻合动脉、静脉直径相关性不大,而与吻合静脉的束臂直径密切相关.

  • 标签: 人工血管 动静脉内瘘 狭窄 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采用血管支架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患者例数为80例,其入院治疗的时间为2016年8月~2017年12月,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血管支架介入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分值差异较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是在不良反应情况方面,对照组患者仅仅出现2例不良反应患者,而观察组也仅出现3例不良反应患者,数据差异较小,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而言,血管支架介入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同时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临床意义较为深远。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应用血管支架植入术的预后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10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5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血管球囊扩张术,观察组则应用血管支架植入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预后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血管狭窄程度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应用血管支架植入术治疗疗效明显,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血管内支架植入术 预后效果
  • 简介:摘要心血管疾病是老年人的多发病,并且由于其具有发病快、变化更快的特点以及其一直居高不下的死亡率以及医院的管理不完善和护士本身的素质低等原因,导致了心内科的护理过程中始终存在着种种安全问题。因此,如何对心内科护理安全问题进行较全面的分析和把握,有效的根据安全问题提高相应的护理安全的防范对策,从而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与差错性事件,是心内科护理管理者需要探讨的问题。

  • 标签:
  • 简介:摘要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一种多发的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在治疗中一般使用药物治疗,但是效果不够理想。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血管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效果较好,已经被广泛的应用。本文做一综述讲解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在血管治疗的进展的情况。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血管内治疗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有效的心血管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减少护理过程中的存在安全隐患。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8月期间,我院的100名心血管科重症患者,将这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分组。对对照组的患者仍然采用传统的护理方式进行监护,而对观察组的患者则采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护理模式。对比这两组中,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如摔伤、并发症出现、意外拔管)的概率、护理的安全系数、护理的整体质量和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情感体验。结果在观察组中,发生意外事故的患者,占总人数的5%(五人),而在对照组中发生意外事故的患者,占总人数的28%(14人),因此,观察组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的概率远远小于对照组。并且在护理的整体质量上,观察组也是高于对照组的。同时,观察组的患者对于护理过程的满意率高达90%,而对照组的患者对于护理过程的满意率则仅有79%。结论综合性动态监控护理,在降低心血管科重症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提高整体的护理质量,和提高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方面,都有显著的帮助,因此应该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科重症患者的护理中。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重症患者 医疗护理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缺血性脑血管病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血管介入治疗术以其有效、安全、微创、损伤小以及恢复快等优点,可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患者恢复脑部正常功能,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虽然血管介入治疗术效果显著,但其存在一定的风险,若护理不及时,可导致患者出现较多的并发症,从而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

  • 标签: DSA 缺血性脑血管病 血管内诊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脑血管畸形出血的围术期护理。方法:以 2017年 1月至 2017年 12月这一时间段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68例脑血管畸形出血患者为对象展开此次研究;分析患者围术期护理方法和内容,观察护理的效果。结果: 67例患者痊愈出院,痊愈率为 98.5%;其中 1例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经过治疗后痊愈; 1例患者治疗后形成偏瘫。结论:在以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脑血管畸形出血的围术期内,给予患者高质量的护理,能够让手术成功率得到提升,并能有效抑制术后并发症,对患者的康复有积极意义。

  • 标签: 介入栓塞术 脑血管畸形出血 围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介入治疗技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64例,采取血管介入手术治疗,患者均随访12个月,观察和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12个月的病变血管收缩期峰流速(Vs),以及治疗后3个月、12个月时两组患者脑血管病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治疗后介入组患者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基底动脉以及椎动脉收缩期峰流速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介入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病变血管血供,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血管内介入 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心血管科治疗的临床治疗结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6年12月,我院接收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患者168例作为研究样本,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手段,观察组采取尿激酶治疗方式。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治疗结果。结果给予对应治疗方式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心血管科中,急性心肌梗病症的临床治疗结果显著,而对急性心肌梗患者应用尿激酶治疗方式实施救治,能获得更佳疗效。

  • 标签: 急性心肌梗 心血管内科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血管科急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与疗效。方法在某医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所收治的50例急性心绞痛的患者,在患者本人以及患者家属知情的情况下,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5例。其中实验组采用常规的方法并加配氯吡格雷进行治疗,而对照组则只是采用常规的方法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率和不良症状的发生状况进行比对。结果对照组的有效治疗率仅为68%,不良症状发生率高达28%,而实验组的有效治疗率为92%,不良症状的发生率仅为8%。结论在对急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上采取常规方法与氯吡格雷相配合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治疗率,并降低了不良症状的发生概率。

  • 标签: 心绞痛分型 发病机制 诊断与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血管科老年住院患者营养风险。方法在我院收治的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中随机选出62例老年患者(均为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期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NRS2002(营养筛查风险表2002)评估患者营养风险情况。结果此次研究中,所选取的62例患者,营养风险情况无营养风险14例(22.58%)、轻微营养风险30例(48.39%)、中度营养风险14例(22.58%)、重度营养风险4例(6.45%)。结论及时对心血管科老年住院患者进行营养风险评估,有助于及时了解患者的营养状况,向患者提供营养知识,值得推广。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老年住院患者 营养风险
  • 简介:摘要探析研究心血管科护士的培训方法与实施效果。方法对本院36名心血管科护士进行分层级培训,并对培训前后的理论知识、护理操作技能、医生评价、科研文章、年度考核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培训前相比,培训后护士的理论知识考核成绩、护理实际操作成绩、医生评价、科研文章、年度考核优秀均得到显著提高(P<0.05)。结论在心血管科护士的培训工作当中采用分层级培训方法可得到显著效果,有助于提高护士的工作能力,值得推广。

  • 标签: 心血管病 心血管内科护士 培训方法 实施效果
  • 简介:【摘 要】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生活压力也逐渐加大,使得心血管疾病成了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并且在医院的心血管科室中所收治的患者多为高危病人,在进行日常的护理时,具有较大的护理难度和繁重的护理任务。相关的医护人员应对日常的护理工作进行持续的探索和改进,从而提高护理的质量和效率,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心血管 护理质量 安全隐患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心血管科患者出现感染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间收治的心血管科患者共140例,其中感染患者70例,未感染患者70例,分别作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抗生素应用状况、治疗方法、临床资料等记录做回顾性分析,在完成分析对比后,将对心血管科患者感染的临床治疗感想进行总结。结果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中,有合并症感染共46例,占65.7%,抗生素感染共52例,占74.3%,抑酸剂感染共22例,占31.4%;在对照组患者中,合并症感染共17例,占24.3%,抗生素感染共17例,占24.3%,抑酸剂感染共22例,占31.4%,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感染患者,要在临床治疗中慎重使用药物,做到对感染的抑制甚至消除。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患者 感染 临床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院心血管科患者护理中采取风险管理的作用与意义。方法对医院心血管科近1年的患者信息与总数进行排查,变化不大,然后在心血管科去年(2016.12—2017.12)接收患者中随机选择120例,进行对照实验,根据实验目的与实验方法,60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60例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中进行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的护理结果(风险事件、医患纠纷、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比实验组高出6.68%(7.87),医患纠纷事件对照组比实验组多6例,满意度比实验组低15.42%,P值<0.03。结论在心血管科护理工作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以降低医院风险事件发生,缓和医患关系,患者住院满意率得到提升,值得继续深入研究。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护理 风险管理 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