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3 个结果
  • 简介:手足是由肠道引起的出疹、发热性急性传染病,其类型甚多,主要以柯萨奇病毒A16及肠道病毒71型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儿童,可引起手、足及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及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个别患儿发展快.易发生死亡。2013年1—4月.永新县人民医院收治手足病患儿49例.经积极有效的治疗、精心的护理和严格的消毒隔离技术管理,均未发生医院感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标签: 手足口病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手足的发病特点进行探讨与研究,并且提出在临床上具有可行性的诊断与治疗措施,控制小儿手足的蔓延。方法通过对本医院收治的50例手足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与分析,对患儿的病情发展趋势以及所呈现出的临床特点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患儿在胸片、心电图、脑电图等检查中出现问题。结论小儿手足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常见的临床症状有手足和皮肤疱疹以及口腔溃疡。早期的发现与隔离治疗是控制传播的重要措施。

  • 标签: 小儿 手足口病 特点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合并脑炎的临床护理干预。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小儿手足合并脑炎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子在此基础上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就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30例中,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小儿手足合并脑炎的临床特征,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儿生存质量。

  • 标签: 小儿手足口病 脑炎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手足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2例手足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参考组患儿采用对症处理、抗生素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同时采用利巴韦林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4.4%,参考组患儿临床治疗有效率为69.4%,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少于参考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小儿手足口病 常规治疗 Analysis of clinical therapy for children with hand-foot-mouth disease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干扰素α-1b对手足病患儿的治疗效果与该种药物的临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市收治的108例手足病患儿作为本组实验的研究对象,将108例患儿随机的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4例,对照组患儿采取维生素C、维生素B2等进行常规对症处理,实验组患儿则在常规对症支持处理的基础上联合干扰素α-1b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退热时间、手足皮疹以及口腔溃疡的愈合情况。结果实验组患儿的退热时间、手足皮疹等方面的改善情况均明显好于对照组,且未发现明显的毒副作用,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干扰素α-1b对于手足病患儿的治疗效果明确,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具有较高的应

  • 标签: 干扰素&alpha -1b 手足口病 维生素B2 维生素C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手足的常规治疗法与利巴韦林片联合芩霍双清饮治疗法的临床疗效,并对两种不同治疗方案进行经济学评价。方法将全部2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12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如解热、镇痛、服用维生素B、C及酌情使用抗生素、外用炉甘石洗剂等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利巴韦林片,1/4~1片,2~3次/d。治疗组在口服利巴韦林片基础上,联合芩藿双清饮基本方根据中医辩证适当加减,水煎取汁180ml,每日1剂,分3~4次温服,小于3岁患儿用量逐减。并在治疗前后测定各组患者的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成本测量以直接医疗成本(药物治疗成本+医疗管理成本+实验室检查成本)计算,家庭陪护以及辅助饮食治疗等间接成本忽略不计,统计可货币量化项目,以货币表示。结果治疗组痊愈80例,好转40例,无效0例。对照组痊愈47例,好转60例,无效13例。治疗组的痊愈率6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9.2%(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总有效率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2%(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平均退热时间为2.64天,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68天(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口腔、手足疱疹平均消退时间为3.24天,明显短于对照组的5.43天(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的平均痊愈天数为5.76天,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63天(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白细胞计数正常分别为为94例、91例,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白细胞计数正常分别为为110例、96例。治疗组的白细胞计数正常率为91.7%,相比于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人均每天费用共计12.6元,对照组人均每天费用共计28.3元,治疗组人均每天可节约15.7元,治疗费用下降了55.5%。治疗组的成本-效果为87.0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0.49%(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利巴韦林片与芩霍双清饮联合治疗手足疗效较常规治疗方法好,所需费用更低,更经济。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检测在早期诊断重症手足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对住院的一般手足病患儿35例及重症手足病患儿30例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并以正常健康儿童35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各组的波潜伏期(PL),波间期(IPL),波幅比值(Ⅴ/Ⅰ)。结果一般手足组(无神经系统受累)与正常对照组BAEP以上各个检测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重症手足组(神经系统受累)与一般手足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BAEP的各个检测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AEP对重症手足的早期诊断具有比较大的临床意义,可作为手足的早期常规检测方法。

  • 标签: 重症手足口病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早期诊断
  • 简介:目的研究微小残留(MRD)的检测在儿童急性白血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已诊断并坚持治疗的40例急性白血病患儿采集骨髓标本,应用单克隆抗体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和三色流式细胞术(FCM)多参数分析技术的方法,进行MRD的检测并进行随访,随访期为1~5年。结果40例急性白血病患儿中,已停药25例,维持治疗15例。停药的25例患儿中,诱导缓解结束时有18例MRD阴性,7例由阴性转阳性。15例维持治疗患儿中,缓解时至今MRD阴性者为8例,缓解时阳性者为7例。结论连续监测MRD对儿童急性白血预测预后及指导个体化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微小残留病 流式细胞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饮食管理对儿童糖尿综合治疗的效果观察。方法对14例糖尿住院患儿加强饮食指导,制定饮食管理干预措施。结果糖尿病患儿接受饮食护理管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结论饮食治疗是糖尿强调综合治疗中最行之有效,最基本的治疗措施。针对儿童糖尿年龄小,认知饮食控制较为困难的特点,我们加强对儿童糖尿病患儿饮食行为管理,明显改善糖尿病患儿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糖尿病 儿童 饮食管理
  • 简介:摘要慢性肾脏是泌尿系常见疾病,往往起源于儿童期。原因是由于家长对小儿泌尿系疾病防治知识缺乏,有的患者症状隐匿不易发现,有些患病时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而反复发作,使病情进一步发展逐渐演变而来,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或不测。建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挥自身优势,重视儿童保健宣传;提高小儿家长对常见泌尿系疾病的高度认识,争取早期彻底治疗,确保小儿健康成长。

  • 标签: 慢性肾脏病 儿童期 病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静注人免疫球蛋白(IVIG)在累及神经系统的重症手足病患儿疗效观察,探讨影响其疗效的临床实验室检查相关因素。方法以2012年3~11月在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住院并经IVIG治疗的累及神经系统手足病重症患儿为研究对象。从病原菌(Ev71/Cox16/其他肠道病毒组)、炎性指标、脑脊液检查及免疫功能等方面进行汇总,比较IVIG疗效的差异,通过x2检验进行疗效与实验室检查相关性分析。结果85例患儿进入分析,其中男55例,女30例;<3岁69例(81.1%)。治疗和预后有效,70例,住院7天内出院,治愈;效果不理想15例,其中有1例家长放弃而死亡(住院5天余),1例经3月康复治疗仍有肢体活动受限,余13例在出院3月内均已恢复。x2检验分析显示,IVIG疗效与病原菌具有相关性(x2=6.37,P<0.05),与病儿的炎性指标高低、脑脊液异常及免疫功能低下无关。其他肠道病毒感染致的疗效不佳率的95%CI(0%,15%);99%CI(0%,20%);Ev71/Cox16感染致的效不佳率的95%CI(14.87%,38.98%);99%CI(11.05%,42.79%)。结论IVIG疗效与致病菌有关,除Ev71/Cox16外其他肠道病毒感染致神经系统受累的重症手足病患儿IVIG疗效较佳。

  • 标签: 手足口病 神经系统损害 儿童 治疗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童巨细胞感染的临床特征进行观察并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法是对感染巨细胞的儿童的临床特点以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回顾的一种方法,本文采用这种方法对我院自2012年3月~2013年1月收治的100例感染巨细胞病毒的儿童进行诊断与治疗,并观察患儿感染情况,提高治愈率。结果巨细胞感染所引发的症状种类主要有发热、皮肤黄染、肝脏肿大、咳嗽、肝功能异常。结论巨细胞感染会导致患儿肝脏功能以及神经系统受损,因而必须提高诊断水平,为临床治疗提供实践性依据与理论依据。

  • 标签: 儿童 巨细胞感染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中低位直肠癌乙状结肠造1:3术后人工肛门置入粗蘑菇头引流管荷包,直接开放协助结肠排气排便,探讨其减少切口感染、腹胀等相关并发症的应用。方法采集武警指挥学院医院2004年10月至2012年1月中低位直肠癌行乙状结肠造术患者60例临床资料。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二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蘑菇头组)于乙状结肠造即人工肛门置入蘑菇头荷包并通过引流袋直接开放,术后约5d拆开荷包,拔除蘑菇头引流管。对照组(一期开放组)乙状结肠造直接开放。对二组患者的造瘘、手术切口感染、造周围粪水性皮炎、腹胀发生率、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进流食时间等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30例患者中出现造本身切口感染1例,腹部手术切口感染1例,切口周围粪水性皮炎2例,腹胀3例,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术后(16±4.5)h,术后进流食时间(18±3.5)h。对照组30例患者,其中造切口感染6例,腹部手术切口感染5例,造周围粪水性皮炎11例,腹胀2例,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术后(14±5.5)h,术后进流食时间(17±4.7)h。二组间数据比较,造切口感染、腹部手术切口感染、造周围粪水性皮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0310、9.4118、7.9542,P均〈0.05);腹胀、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进流食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0000,t=1.5415、0.9347,P均〉0.05)。结论蘑菇头引流管荷包法协助乙状结肠造排气、排液,既可以预防和减少术后造切口、腹部手术切口感染、造周围粪水性皮炎,又能协助早期排气、排液,减少腹胀出现,有利于肠道功能早期恢复,早期进食。不但工作量小,且并发症少,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引流术 结肠造口术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肠造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4例直肠癌结肠造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系统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获取两组患者观察指标心理状况、造自我护理能力、规律性排便、日常生活及社会活动能力,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干预组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直肠癌结肠造术后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 标签: 护理干预 肠造口者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总结采用腹腔内网片植入术(IPOM)法修补造旁疝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采集2008年4月至2012年12月,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立医院收治的37例造旁疝患者,从造口部位、造大小、缝合技术、材料、切口感染、腹内压增高、年龄、体重、营养和发生时间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15~178min,平均(146.0±12.6)min.术后0.5~5d拔除胃管,平均3d;术后2~7d拔除引流管,平均4d.术后住院时间8~10d,平均8.34d.术后36例切口一期愈合;切口中段脂肪液化1例,切口感染1例,均经换药后愈合.随访时间6~60个月,无皮下积液、肠坏死、肠梗阻等并发症,无复发,无死亡.结论造旁疝修补术后并发症重在预防,术前常规胃肠道清洁,网片恰当,缝合固定.术后通畅引流,积极预防感染,促进肠功能恢复等措施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

  • 标签: 造口旁疝 疝修补术
  • 简介:近年来,对于腹部病情复杂特别是需要多次行剖腹探查、清创术的病例,腹腔造术取得了明显效果。预防性腹腔造术是为了防止发生严重的术后并发症而积极采用的一种治疗措施。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预防性腹腔造术报告如下。1病例简介患者,女,24岁。因车祸致胸腹部外伤2h入院。伤后右上腹疼痛,面色苍白、乏力,伴胸闷、呼吸困难。查体:脉搏115次/min,血压80/60mmHg。

  • 标签: 预防性腹腔造口术 肝破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糖尿护理门诊对糖尿治疗的作用。方法选择200例于我院确诊为2型糖尿的患者,其中100例为对照组,给予单纯的降糖治疗;另外100例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糖尿护理门诊干预。3月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均低于对照组。结论糖尿护理门诊有助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

  • 标签: 糖尿病 护理门诊 治疗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让患者消除悲观情绪和顾虑,以轻松自然的心态接受肠造术。方法从调查肠造患者健康需求入手,确定有效的护理对策。结果术

  • 标签: 肠造口术健康教育需求临床护理
  • 简介:<正>手术名称:腹腔镜下经脐膀胱颈囊肿切除术术者:李博手术步骤:1体位:平卧位2手术过程精要2.1自尿道外置入F22气囊导尿管入膀胱。2.2夹闭导尿管,自导尿管注入生理盐水约600ml充盈膀胱。2.3建立气性膀胱:在脐下3cm处以尖刀横行切开皮肤约1cm,采用Veress气腹针穿刺入膀胱,见膀胱内液体自气腹针流出,拔出气腹针,采用

  • 标签: 膀胱颈 囊肿切除术 气囊导尿管 经膀胱 腹腔镜下 手术切口
  • 简介:摘要目的为有效防止儿童预防接种过程中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预防接种的安全性,探讨分析护理干预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58例接种儿童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58例为实验组,采取在常规护理上增加护理十预,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访问家长意见。结果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而且家长赞成选择护理进行干预。结论护理干预已经成为儿童预防接种后有效降低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手段。

  • 标签: 护理干预 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