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背景:羟基磷灰石材料的空间结构及硬度等物理特性非常接近天然骨基质,但由于早期工艺技术问题导致其孔隙及降解性存在一定问题。目的:比较纳米羟基磷灰石与羟基磷灰石修复大鼠胫骨离断性缺损的效果。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制作左侧胫骨5mm离断性缺损模型,实验组于缺损处植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体,对照组于骨缺损处植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羟基磷灰石复合体,细胞组于骨缺损处植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空白对照组不植入任何物质。术后2,8,12周时,X射线检测缺损区骨修复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成骨情况,免疫印迹技术检测修复区域Ⅰ型胶原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术后12周,实验组可见新生骨痂覆盖整个缺损区且形成明显的桥接,材料大部分已降解,可见大量的骨样组织并形成小梁,已形成板层骨样结构,Ⅰ型胶原蛋白大量表达;对照组骨缺损处骨痂形成增多,断端整合性不佳,有骨质硬化现象,仍然有较多材料未降解,可见骨小梁样结构,亦有板层骨结构,Ⅰ型胶原蛋白大量表达,但弱于实验组;细胞组、空白对照组骨缺损处未见骨性修复,Ⅰ型胶原蛋白弱表达。表明纳米羟基磷灰石促进骨缺损修复效果优于羟基磷灰石。

  • 标签: 生物材料 骨生物材料 羟基磷灰石 支架 大鼠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骨髓检验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价值探讨。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3年08月~2014年08月收治的3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和33例非血液性疾病患者分别作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都开展骨髓检验过程,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小板、白细胞等指标结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骨髓增生情况按照I级到V级的发生情况和对照组患者的骨髓增生情况按照I级到V级的发生情况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采用骨髓检验后,可以更好的了解骨髓组织结构情况,对于提高此类疾病的诊断效果发挥着重要作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骨髓检验 诊断 再生障碍性贫血 临床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确诊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9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9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再障煎剂”加减,2个月为1疗程。观察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中有效44例(88.00%),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33例(67.35%),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0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4.29.%,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明显减少P<0.05。结论慢性再障性贫血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能够减少西药的用量,缩短疗程,降低复发率,减轻西药导致的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效果评价
  • 简介:目的对深度烧伤后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中神经再生状况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5月到2014年3月收治的135例深度烧伤且被诊断为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瘢痕组织采取免疫组化LSAB法进行检验,利用图像采集分析系统对神经微丝蛋白以及S-100的平均积分光度值进行测定.结果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加,在患者受伤后4~5个月内增长速率最大,在患者受伤后18个月起增生速率开始减小,其中对S-100与神经微丝蛋白的表达在患者受伤后各个阶段的表达也渐渐减少,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比较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S-100与神经微丝蛋白,增生性瘢痕在各个阶段的表达高于瘢痕疙瘩,除4-5个月内,其余各个阶段比较均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微丝蛋白和S-100能够对深度烧伤后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中神经再生状况做出有效而准确的反应,患者深度烧伤以后,病理性瘢痕中的神经再生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增生性瘢痕中枢神经再生较瘢痕疙瘩更多.关键词深度烧伤;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中图分类号R6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043-01

  • 标签:
  • 简介:背景:在中国,儿童患者获得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合同胞供者较困难,而以父母供者较多。目的:回顾性分析父母供者外周血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复发难治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17例无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合同胞及相合非血缘供者,且免疫抑制疗效不佳的复发难治性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行父母供者外周血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采用"氟达拉滨+环磷酰胺+兔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抗体"预处理方案,应用环孢素+吗替麦考酚酯+甲氨蝶呤三联短程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结果与结论:①患者17例中16例(94%)获得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0.5×10^9L^-1和血小板≥20×10^9L^-1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3(11-15)d和17(12-28)d。②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47%(8/17),其中Ⅰ-Ⅱ度29%(5/17),Ⅲ-Ⅳ度18%(3/17)。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41%(7/17)。③中位随访268(43-753)d,12例存活,总生存率为71%(12/17),死亡5例(29%),均为移植相关死亡,其中1例植入失败死于皮肤真菌感染,1例死于移植物抗宿主病,3例死于肺部重症感染。无患儿移植后复发。④结果显示,无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合同胞及相合非血缘供者,且免疫抑制疗效不佳的复发难治性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父母供者外周血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挽救治疗方法。

  • 标签: 组织工程 干细胞 贫血 再生障碍性 移植 单倍体 外周血
  • 简介:欧盟委员会对于纳米材料的定义为一种由基本颗粒组成的粉状或团块状的天然或人工材料,这一基本颗粒的一个或多个三维尺寸在1~100nm之间,并且这一基本颗粒的总数量在整个材料的所有颗粒总数中占到50%以上~[1]。与宏观材料相比,纳米尺寸的物质具有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和量子限域效应,在声、光、磁、热等方面,纳米材料与普通材料性能迥异,因此应用于肿瘤诊疗有很大的优势~[2]。

  • 标签: 纳米材料 膀胱癌细胞 量子限域效应 三维尺寸 小尺寸效应 颗粒组成
  • 简介:摘要在口腔内科治疗中,会应用较多的修复材料,这些材料中有时会粘附细菌,这会导致继发龋的出现,影响着患者的口腔健康。修复材料的表面会形成获得性膜,不同修复材料的获得性膜有着一定差异,而且粘附细菌的种类以及数量有着较大的差异。本文分析了细菌对口腔内科常用修复材料的粘附情况,通过分析发现,细菌对获得性膜有着一定选择性,这与细菌的生物学特性有着较大的关系,还与修复材料的光洁度有着一定关系,为了降低细菌的粘附,相关工作人员需要考虑环境等因素。

  • 标签: 细菌 口腔内科 修复材料 粘附
  • 简介:背景:研究发现,去除坐骨神经会导致骨折愈合过程中新生编织骨机械硬度不足,而目前对有关失神经因素在牵张成骨过程中作用的相关报道较少。目的:构建新西兰大白兔胫骨牵张成骨模型,观察失坐骨神经对牵张成骨过程中新骨形成的影响及Runx2表达的变化。方法:成年新西兰雄性白兔24只建立兔胫骨牵张成骨延长模型,并随机分为切除坐骨神经组和保留左坐骨神经组。完成牵张6周后,用X射线、骨密度及三维CT重建技术检测已延长的胫骨,组织学分析新骨形成情况。结果与结论:影像学、组织学检查显示所有实验动物的牵张裂隙中均可发现有新骨生成,Runx2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但与保留左坐骨神经组相比,切除坐骨神经组牵张裂隙中新生骨量较少、矿化程度低,并且Runx2表达量较低。提示失神经支配抑制牵张成骨中新骨的生成及Runx2的表达,神经支配可能在牵张成骨的新骨生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组织构建 骨组织工程 失神经 牵张成骨 新骨形成 RUNX2
  • 简介:摘要混凝土是现在社会当中最重要的土木工程所用的材料之一,也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基本条件,施工的单位对于混凝土很重视。混凝土施工的技术也是建筑工程当中比较麻烦的工作。本文对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

  • 标签: 混凝土施工 施工技术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材料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2例患者共计543颗楔状缺损牙随机分为两组。1组328颗牙用玻璃离子水门汀修复,2组215颗牙用光固化复合树脂材料进行修复。结果随访一年,1组成功率78%,2组成功率94%,2组成功率高于1组。经统计学检验p=8.922266e-15,x2=26.19588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合树脂的临床疗效优于玻璃离子水门汀,是较为理想的楔状缺损修复材料

  • 标签: 玻璃离子水门汀 复合树脂 楔状缺损 修复 疗效
  • 简介:摘要口腔印模的准确度直接影响修复体的准确性,熟悉各材料的特点对临床护理工作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主要介绍了这两种弹性印模材料的性能特点及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关键词弹性印模材料硅橡胶聚醚橡胶操作中图分类号R197.3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012-01

  • 标签:
  • 简介:摘要透水性混凝土适用于不同的地域及气候环境,充分利用和发展透水性混凝土路面,提高雨水利用率、蒸发降温、吸声降温、改善光环境、缓解城市洪涝灾害,对于营造一个优美、健康、生态和谐的城市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透水混凝土 防涝 吸声降温
  • 简介:背景:目前,牙周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自体骨移植、同种异体骨移植、异种骨移植与人工骨替代材料植入等,然而每一种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缺点。目的:比较煅烧骨、冻干骨和Bio-oss骨各自单独使用修复牙周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将3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均分为4组,制备单侧牙周骨缺损模型,其中3组于骨缺损处分别植入煅烧骨、冻干骨和Bio-oss骨,以未植入任何材料者作为空白对照。术后4,8,l2周处死动物,获取完整标本,进行大体、X射线及组织学观察。结果与结论:煅烧骨组、冻干骨组、Bio-oss骨组术后4,8,12周的骨密度、新生牙骨质高度、新生牙槽骨高度及新生牙周膜高度均高于空白对照组,且缺损处骨组织逐渐连续,牙根面可见新生牙周组织形成,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成熟、增多。煅烧骨组术后4周新生牙槽骨高度高于冻干骨组(P〈0.05);冻干骨组术后12周新生牙周膜高度明显高于煅烧骨组、Bio-oss骨组(P〈0.05)。结果表明煅烧骨的成骨诱导能力优于Bio-oss骨与冻干骨,冻干骨促进牙周膜再生的能力优于煅烧骨、Bio-oss骨。

  • 标签: 生物材料 骨生物材料 煅烧骨 冻干骨 Bio-oss骨 牙周骨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齿科修复材料耐磨性及硬度与天然牙齿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在2011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口腔科收治的58例牙齿修复患者,其中,29例患者采用钛合金材料修复,29例患者采用镍合金材料修复,采用万能摩损试验机进行纯钛、镍合金的摩擦磨损试验,以29颗天然牙釉质作为对照,对比修复材料与天然牙齿的耐磨性及硬度。结果镍合金材料组与天然牙釉质密度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镍合金材料组与天然牙釉质磨损量与硬度相比,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钛合金材料组与天然牙釉质密度、磨损量相比,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钛合金材料组与天然牙釉质硬度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耐磨性方面,镍合金材料与天然牙齿相似,硬度方面,镍铬合金与天然牙齿最相似,而密度方面,钛合金与天然牙齿最为相似。因此,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选择修复材料

  • 标签: 齿科 天然牙齿 修复材料 硬度 耐磨性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规范化护理宣教,减轻肾穿患者的心理负担,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配合治疗和护理,减轻患者的痛苦.方法选择2013年4月-12月与2014年4月-2013年12月需肾脏穿刺术患者,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实施口头健康宣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灵活结合多种健康宣教方式进行健康宣教.通过前瞻性分析的方法,观察两组病人的对护理满意度,留置尿管率,肾穿刺出血率.结果患者对护理满意率较前提高,术后留置尿管率降低,肾穿出血率降低,术后卧床时间缩短,患者舒适度较前提高.结论多种形式的宣教材料因其内容的全面性、具体性、直观性,克服了知识层面,沟通能力差异的困难,提高了临床工作效率.优化的宣教流程灵活性强,适合不同文化层次患者的要求.关键词护理宣教;肾脏穿刺术;应用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181-01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单倍体造血干细胞联合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初步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5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单倍体造血干细胞联合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术后观察患者回输的MNC、CD34+细胞数,GVHD发生率,血象恢复时间,SDF-1α、G-CSF、IL-6、GM-CSF、TPO、IL-11、SCF等细胞因子变化情况,以及骨髓有核细胞磷酸化ERK1/2蛋白改善情况,并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5例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移植后血小板恢复时间平均为15d,血细胞恢复时间平均为10.4d。3例患者发生Ⅲ度aGVHD,3例患者发生局限性cGVHD,经治疗后均好转,4例患者恢复良好,1例患者术后73d死于真菌性肺炎。移植后患者血清SDF-1α、G-CSF、IL-6、GM-CSF、TPO以及SCF水平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骨髓有核细胞磷酸化ERK1/2蛋白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1例患者EB病毒血症,2例出血性膀胱炎,2例真菌性肺炎。结论单倍体造血干细胞联合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骨髓造血微环境,安全且并发症低,值得进一步开展临床应用研究。

  • 标签: 单倍体造血干细胞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移植 再生障碍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