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4 个结果
  • 简介:一、概述1908年Arbuthnot首次报道了外科手术治疗严重慢性便秘的结果,他认为慢性便秘是自身中毒所致,主张行结肠切除手术,以后就流传于世;但也有少数人反对,直至今日仍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

  • 标签: 慢性非特异性便秘 临床分类 症状 诊断 治疗
  • 简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自1971年问世以来,以敏感性高,特异强、操作简便、安全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但作为一种免疫诊断方法,常常会出现非特异问题,本文就非特异显色的原因控制措施进行分析.

  • 标签: ELISA 非特异性 显色
  • 简介:烯醇化酶(enolase)是糖酵解过程中的一种关键酶,催化2-磷酸甘油脱水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烯醇化酶及其同工酶均为胞质二聚体,由α、β、γ三种亚基组成,包括五种同工酶,即αα、ββ、γγ、αβ、αγ。脑组织内有αα、αγ、γγ三种同工酶存在,其中γγ型特异地存在于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胞质中,故名为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enolase,NSE)。本文综述缺血缺氧性脑损害患者中NSE的变化。更多还原

  • 标签: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缺血缺氧性脑损害 生物血指标 脑缺血
  • 简介:目的构建并鉴定C—erbB-2特异siRNA逆转录病毒载体。方法体外合成含针对C—erbB-2特异基因序列的寡核苷酸,并定向克隆入逆转录病毒载体RNAi—ReadypSIREN—RetroQ。结果构建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可以被限制性内切酶MIuI、BamHI、EcoRI切开,电泳可显示相应条带,经测序其序列与设计的一致。结论成功构建了C—erbB-2特异siRNA逆转录病毒载体pRetroQ/C—erbB-2/siRNA-1、pRetroQ/C—erbB-2/siRNA-2、pSIREN—RetroQ/C—erbB-2/siR—NA-3,为进一步研究p185基因沉默奠定了基础。

  • 标签: C-ERBB-2 RNA干扰 逆转录病毒载体
  • 简介:目的建立一种可消除RT-PCR反应中非特异条带生成,提高PCR反应的精确度的PCR体系。方法比较普通RT-PCR反应与硫化修饰引物结合不同校正活性聚合酶对非特异扩增的抑制能力。结果引物3′末端硫化修饰结合具有校正活性的聚合酶可特异关闭PCR反应中引物3′末端与模板非特异结合而引起的非特异扩增,只允许引物3′末端与模板完全匹配的延伸反应得以进行。结论利用校正聚合酶是严格模板依赖型校正活性酶的特点,将引物3′末端硫化修饰后,由于校正聚合酶在PCR延伸开始之前首先会依据模板检查引物是否完全与模板匹配,如果不匹配则将根据模板先将引物修改得和模板一致后才允许延伸的特性,而引物3′端引入抗酶切的硫化修饰后,引物与模板非特异结合将由于校正活性聚合酶长期停留在试图纠正引物与模板不一致状态而得不到有效延伸,从而只允许引物与模板完全匹配的延伸得以扩增,大大提高了PCR反应的特异

  • 标签: 非特异性 引物 扩增 聚合酶 RT-PCR 修饰
  • 简介:为探讨1例急性粒单核细胞自血病原始细胞表达血小板特异抗原的机制,分离外周血或骨髓单个棱细胞,采用常规染色和普通细胞化学染色观察其形态学特性,采用流式细胞仪荧光分析免疫表型,单荧光胞浆蛋白标记分析周期蛋白表达和免疫印迹进一步证实周期蛋白D3的表达情况,采用周期蛋白和DNA标记分析周期蛋白Ds表达与细胞周期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白血病原始细胞中CD13^++HLA-DR^+细胞为94.69%,CD13^++CD34^+细胞为96.86%,CD41a^++CD34^+细胞为41.6%,CD13^++CD41a^+细胞为40.0%,周期蛋白D3表达明显升高,大部分细胞表达周期蛋白D3,周期蛋白D3阳性细胞在细胞周期各时段所占的比例分别为。G1期52.1%,S期9.9%,G2+M期38.0%。结论:周期蛋白D3的异常表达导致此白血病细胞表达血小板特异抗原,可能在白血病的发生中起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周期蛋白D3 基因表达 血小板特异性抗原 细胞周期 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细胞形态学
  • 简介:CTLA4-Ig高度相关的变异体Belatacept作为一种新型高选择、特异的免疫抑制剂近年来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本文就Belatacept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简要介绍。

  • 标签: CTLA4-IG BELATACEPT 免疫抑制剂
  • 简介:目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乳腺癌和乳腺良性病变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特异受体(uPA—R)和抑制物(PAI-1)的表达,并探讨其生物学意义。方法将存档的乳腺癌(观察组)和乳腺良性病变(对照组)石蜡标本重新制备3μm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观察。用uPA、uPA—R、PAI-1单克隆抗体分别检测uPA、uPA—R、PAI-1在两组标本中的表达。结果uPA、uPA—R、PAI-1在观察组中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淋巴结转移病例中uPA、uPA-R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病例,uPA、uPA—R、PAI-1的表达与TNM分期及肿瘤大小相关,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无关,在病理分级较差的病例中,uPA、uPA—R、PAI-1也有不同程度升高。uPA、uPA—R、PAI-1同时阳性的乳腺癌病例有较高的浸润转移倾向。结论uPA、uPA—R、PAI-1的表达与乳腺癌浸润转移相关,是预测乳腺癌预后的一个强有力的生物学指标。

  • 标签: 乳腺癌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转移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本文详细阐述了新型葡激酶的结构、作用机理和改构现状.葡激酶是一种溶栓剂,具有纤维蛋白选择性好、溶栓效率高、价格经济等优点,但作为细菌源蛋白质,葡激酶用于患者会产生中和性抗体,严重影响它的治疗效果和反复应用.目前对葡激酶的研究主要致力于结构改造,减小其免疫原性,提高疗效.

  • 标签: 葡激酶 细菌源蛋白质 免疫原性 过敏反应 溶栓剂
  • 简介:本文报告用尿澈酶治疗肾小球疾病21例,包括肾病综合征12例,隐匿性肾小球疾病5例.狼疮性肾炎3例,紫癜性肾炎1例,其中5例有氮质血症。治疗方法为尿激酶2万U,加于5%或10%葡萄糖溶液250ml,静滴,1/a,疗程7~20天.治疗后3例尿蛋白转为阴性,9例尿蛋白明显减少。所有病人均未发现明显副作用。

  • 标签: 治疗后 肾小球疾病 尿激酶 尿蛋白 氮质血症 静滴
  • 简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系由颅内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一过性缺血所致,以突发短暂的局限性神经功能缺失为特征,常反复发作,又有小卒中之称。TIA临床的重要性在于是否发展成为完全性卒中。我院自2001年-2004年采用肝素、尿激酶治疗33例TIA病人,临床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尿激酶肝素 治疗 TIA 疗效观察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 简介:整合素连接激酶(Integrin-linkedkinase,ILK)是一种近期发现的Ser/Thr蛋白激酶。ILIK能够通过与整合素β1亚单位的结合介导细胞与胞外基质的连接,以依赖于PI3K的方式激活,并通过磷酸化下游底物PKB/AKT、GSK3等使胞外信号得以向下游传递,参与多种信号传导通路,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相关。

  • 标签: 整合素连接激酶 肾脏纤维化 上皮细胞转分化
  • 简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①患者15例,男6例,女9例,平均年龄59.5岁。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8例,糖尿病肾病2例,肾病综合征2例,高血压肾病1例,糖尿病并发多囊性肾病2例。15例中发生导管功能不良9例,除外导管在皮下隧道扭转,远端头部错位,贴壁等造成术后即刻或早期功能丧失,本组病例中导管使用2~6月后渐出现功能不良,为60%,远较一般统计数据高;②留置方法部位,所有患者插管部位首选右侧颈内静脉,其次为左侧颈内静脉。应用Seldinger技术,并采用撕脱型扩张导管置管法,导管尖部位于右心房与上腔静脉的连接水平或上方。常规建立皮下隧道,涤纶套距导管皮肤出口约2~3cm。

  • 标签: 导管使用 功能不良 皮下隧道 尿激酶治疗 Seldinger技术 华法林
  • 简介:经直肠B超检查是现阶段诊断前列腺疾病的常用工具,它对常见的前列腺疾病如急、慢性前列腺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前列腺癌,前列腺结石等都有一的诊断价值。目前已在许多医院得到广泛开展。同时,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检测也是诊断前列腺疾病尤其是前列腺癌的重要参考指标。

  • 标签: 经直肠B超 前列腺特异抗原 前列腺癌 前列腺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尿激酶(UK)迅速溶栓、开通闭塞血管,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UK静脉溶栓后2~3周行冠状动脉造影病例29例,评价再灌注的临床判断价值.结果:以冠状动脉动脉造影为金指标,临床判断对血管再通的敏感性为73%、特异为85.7%,准确性为79.3%.结论: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塞血管再通敏感性、特异和准确性较高.

  • 标签: 尿激酶 心肌梗塞 溶栓疗法
  • 简介:目的观察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5基因(STK15)沉默后对胃癌细胞MKN45凋亡的诱导作用,阐述STK15基因对胃癌细胞生存的关键作用。方法化学合成小片断干扰RNA(siRNA)抑制MKN45细胞STK15基因的表达;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印迹检测STK15mRNA及蛋白质表达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MKN45周期分布及凋亡的变化;Hoechest染色观察凋亡形态变化,Western印迹检测pro-caspase3水平的变化。结果经靶向STK15的siRNA作用48h后,STK15siRNAmRNA及蛋白质表达明显下降;较多MKN45细胞呈现岛期细胞DNA含量(P〈0.05);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明显上升(P〈0.05);伴随pro—caspase3水平下降。结论抑制STK15基因表达通过caspase3途径导致MKN45细胞凋亡,STK15基因对胃癌细胞增殖及存活起着关键作用。

  • 标签: 胃肿瘤 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5 RNA 小分子干扰 细胞凋亡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raetinephosphokinase,CK)同工酶(CK-MM)的变化对电烧伤患者肌肉感染、坏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高压电击伤与电弧烧伤各17例分为A、B两组。A组为手术证实有明显的肌肉坏死者,B组为手术证实无肌肉坏死者。分别监测患者伤后、术前及术后血清CK-MM的浓度,同期进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创面细菌计数检查,并以20例正常人血清CK-MM值为对照。结果:(1)A组伤后及扩创术后1d血清CK-MM的浓度显著升高,达正常对照组的6倍;术后3d15例降至正常,2例因创面感染CK-MM仍维持较高水平,经再次扩创抗感染处理后降至正常。其变化与手术所见、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变化及创面细菌计数相一致。(2)B组植皮术前及术后CK-MM值轻度升高。结论:CK-MM可作为电击伤肌肉感染、坏死的监测指标,具有较高的特异和敏感性。

  • 标签: 肌酸磷酸激酶 同工酶 电击伤 电弧烧伤 CK CK-MM
  • 简介:目的观察蚓激酶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100例脑梗死病人随机分治疗组60例,对照组40例,同时应用胞二磷胆碱0.5g、维生素C5.0、丹参20ml加5%葡萄糖350ml溶液,治疗组加蚓激酶胶囊2粒日3次口服,疗程10~21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对照组43%,两组疗效比较Ridit分析,有显著差异。结论蚓激酶加丹参治疗组疗效优于丹参对照组,蚓激酶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有治疗价值。

  • 标签: 脑梗死 蚓激酶 胶囊 丹参
  • 简介:目的探讨去甲基化酶5-氮-2'-脱氧胞苷对脾酪氨酸激酶(Syk)基因再表达的影响,以及Syk基因的再表达对胃癌肿瘤生成和发展的影响。方法分别用RT-PCR和MSP法检测SGC7901、MGC803、MKN28和MKN45细胞株中Syk基因表达及甲基化情况;用5-氮-2'-脱氧胞苷处理人胃癌细胞株5GC7901后,检测此细胞株中Syk基因的甲基化及再表达情况,并用此治疗过的细胞株和未经治疗的细胞株分别接种于裸鼠皮下,对比观察裸鼠的成瘤率。结果SGC7901和MKN45细胞株中没有检测到Syk基因的表达,但可检测到Syk基因的甲基化。检测用5-氮-2'-脱氧胞苷处理过的人胃癌SGC7901细胞株,Syk基因启动子没有甲基化,RT-PCR可检测到有Syk基因。用无Syk基因表达的SGC7901细胞株接种于10只对照组裸鼠皮下,8周后均有肿块生成;而用有Syk基因再表达的细胞株接种于另10只裸鼠(治疗组)皮下,8周后只有3只有肿块生成;对照组裸鼠的成瘤率显著高于治疗组(χ^2=7.91,P〈0.05)。结论5-氮-2'-脱氧胞苷通过去甲基化使SGC7901细胞株中Syk基因再表达,Syk基因的再表达抑制了胃癌的生成和发展。

  • 标签: 5-氮-2'-脱氧胞苷 基因 脾氨酸激酶 胃肿瘤 小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