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7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析特异免疫治疗对慢性荨麻疹患者临床疗效。 方法 选 择我院收治的慢性荨麻疹患者 96 例(收治时间: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6 月),随机分成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和观察组(行特异免疫治疗),各 48 例。比较两组临床应用效果。 结果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IL-18 水平,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 <0.05 ) 结论 对于慢性荨麻疹患者,应用特异免疫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 IL-18 水平,值得临床应用和推荐。

  • 标签: 慢性荨麻疹 特异性免疫治疗 疗效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特异T细胞在抗结核治疗中免疫反应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于2020年1月-6月内,对象为接受抗结核治疗患者10例,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后采集外周血样,用于测定CFP-10和ESAT-6等结核特异抗原刺激下IFN-γ在PBMC中分泌细胞量,并对多功能T细胞动态改变及Th1型抗原特异细胞因子分泌水平。结果:本组10例患者治疗6个月后PBMC经CFP-10和ESAT-6等刺激,IFN-γ的细胞释放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 标签:
  • 简介:摘要:羊水栓塞是羊水通过病理性血窦进入母体循环,并引起急性肺栓塞,过敏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肾功能衰竭或猝死等一系列严重症状的综合征,它是产科极其凶险的分娩期并发症之一。目前尚无统一临床检验诊断金标准,只能依靠典型的临床表现和相应的辅助检查协助诊断,甚至最终确诊需等待尸解。随着临床检验医学技术不断发展, 结合羊水栓塞的致病机制,目前主要在心血管循环系统和免疫系统以及羊水特异成分三个方面有了一些对早期诊断的特异好、灵敏度高的临床检验诊断指标。本文即对这些实验室指征做一简要综述。

  • 标签: 羊水栓塞 临床检验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李氏砭法刮痧治疗慢性非特异下腰痛的效果进行观察; 方法: 选取 2019 年 12 月到 2020 年 6 月入院接受治疗的非特异下腰痛病症患者 60 例,将其随机分成三组,每组 20 例,对照甲组施行传统按摩疗法,对照乙组患者施行针刺疗法,观察组患者施行李氏砭法刮痧,对比治疗前、治疗后患者的视觉疼痛模拟量表( VAS )情况,并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对治疗结束后一个月、三个月三组患者的 VAS 视觉疼痛模拟量表得分与治疗前的差值进行统计; 结果: 三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疼痛均有所减轻,对照甲组患者治疗前 VAS 量表结果为( 6.27±0.69 )分,治疗后 VAS 评分降至( 2.09±1.16 )分,治疗结束一个月后, VAS 评分下降( 3.82±1.42 )分,治疗结束三个月后, VAS 评分下降( 3.70±1.37 )分,对照乙组患者治疗前 VAS 量表结果为( 6.37±0.66 )分,治疗后 VAS 评分降至( 1.32±0.95 )分,治疗结束一个月后, VAS 评分下降( 4.55±0.95 )分,治疗结束三个月后, VAS 评分下降( 4.45±0.95 )分,观察组患者治疗前 VAS 量表结果为( 6.50±0.65 )分,治疗后 VAS 评分降至( 0.61±0.66 )分,治疗结束一个月后, VAS 评分下降( 5.70±1.16 )分,治疗结束三个月后, VAS 评分下降( 5.70±1.07 )分,通过对比可知,观察组患者的疼痛得到了最有效的缓解,相较于对照甲、乙两组患者,疼痛下降显著并且在治疗后三个月无反复发作( P<0.05 ); 结论: 对于非特异下腰痛使用李氏砭法刮痧方式进行治疗,对于症状的缓解和治疗效果都非常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李氏砭法刮痧 ,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 针刺法
  • 简介:摘 要:近些年来,前列腺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持续升高,因此,找出前列腺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方法,并优化前列腺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前列腺特异抗原的研究有助于提高早期病例的筛查, 从而对早期患者做出及时、有效的治疗,改善前列腺癌患者的长期生存率。本文粗略分析了近些年前列腺癌的发病趋势, 并引用国内知名专家的资料进行研究, 对前列腺特异抗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前列腺恶性肿瘤,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速率
  • 简介:【 摘要】目的 : 评价 CT与 MRI检查技术运用于早期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对提高特异的影响 。 方法 : 回顾性分析我院在 2018 年 1 月到 2020 年 1 月期间收治的早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资料,从中抽选出 100 例患者分别接受 CT 检查和 MR I 检查,分析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 结果: 经 CT 检查共检出病灶 155 个,而 MRI 检出的病灶数是 488 个,两种方法的检出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针对病灶 <0.5cm 的检出结果对比, MRI 的检出率高于 CT ,病灶 >0.5cm 的检出率相比, MRI 的检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 在早期腔隙性脑梗死疾病诊断中,采取 MRI 检查技术的诊断结果优于 C T 技术,能准确发现更多微小病灶,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参考价值。

  • 标签: CT MRI检查 早期腔隙性脑梗死 诊断 特异性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电化学发光免疫( ECLIA)检测梅毒螺旋体 (TP)特异抗体的系统性能和临床价值 。方法 研究开展时间为2019年 9月 -2020年 1月, 选取129例高危 梅毒螺旋体(TP)特异抗体阳性 患者(观察组)以及120例健康体检者(对比组)进行研究。受检者均采用 电化学发光免疫进行检测,并将检验结果与金标准进行对比,观察其应用价值。结果 金标准诊断TP特异抗体阳性 50例,占比 38.76%,阴性 78例,占比 60.47%。 对比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支气管哮喘儿童皮肤过敏原检测和总 IgE(T-IgE)、 尘螨特异 IgE(sIgE)水平及其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选取我院 2018 年 4 月- 2019 年 4 月收治的 支气管哮喘儿童 40 例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儿童 40 例为参照组。期间,两组儿童均采用过敏原检测,并对 总 IgE(T-IgE)、 尘螨特异 IgE(sIgE)水平进行横向的考量比较 。 结果 实验组同参照组在各项指标的比较上,均存在显著的差异,该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在支气管哮喘患儿过敏原检测中,检测 总 IgE(T-IgE)、 尘螨特异 IgE(sIgE)水平,有助于取得理想的诊断结果。故而,该种诊断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过敏原检测 总 IgE 尘螨特异性 IgE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治疗超早期脑梗死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19年 1月 -2019年 9月收治的 38例超早期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组别,每组各 19例患者。两组患者都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并服用阿司匹林,观察组患者再给予氯吡格雷抗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红细胞比容指标、全血比粘度指标、血浆比粘度指标、纤维蛋白原指标以及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红细胞比容、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纤维蛋白原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 94.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的 78.9%,数据未见明显差异, P> 0.05。结论 采用胰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疾病,可以快速减少临床症状,治愈率较高,具有高效安全等优点,属于临床上一大进步,值得推广普及。

  • 标签: 尿激酶静脉溶栓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超早期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比较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与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 2018 年 4 月至 2019 年 4 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 100 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 将 100 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50 例 [1]。对照组采取 人尿激酶溶栓 方法,观察组采取重组 尿激酶原溶栓 的方法,比较两组病人冠脉再通率和完全流通率以及轻度出血总发生率等情况。 结果: 观察组的冠状动脉造影的血管再次流通率和血管完全流通率都比对照组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的轻度出血总发生率 14.0% 比对照组 36.0% 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比较明显,使病人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并且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到现在为止,是我国大部分医院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和运用。

  • 标签: 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咳嗽变异性哮喘中医辨证诊疗临床效果及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本院接诊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共85例为研究对象,开展对比性治疗研究,研究时间设置为2020年3月~2020年12月,将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43例行常规治疗,观察组42例联合中医辨证诊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肺通气功能、免疫球蛋白指标变化差异。结果:两组入院实验室检查所得肺通气功能、免疫球蛋白指标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肺通气功能(FEV1、PEF)较对照组提升明显,IgA、IgM较对照组下降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咳嗽变异性哮喘 中医诊治 临床效果 治疗体会
  • 简介:[摘要 ]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尿激酶腹腔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6年 6月 ~2017年 12月期间收治的结核性腹膜炎患者 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4例,对照组采用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采用尿激酶腹腔内注射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 2周、 3周、 4周无腹水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 B超复查脓性胸、腹腔积液伴胸腹膜增厚情况 3个月、 1年后、 2年后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尿激酶腹腔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腹膜炎,可有效稀释胸、腹水,有利于胸腹水吸收,提高治疗效果,复发率低。

  • 标签: [ ] 尿激酶 结核性腹膜炎 疗效 观察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03月~2020年08月期间,本次研究对象为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8例急性脑梗死后出血患者,随机分组,两组各39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澈活剂溶栓治疗),实验组实施尿激酶溶栓治疗,探究两组患者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数据对比。结果:对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后出血患者实施尿激酶溶栓治疗干预后,实验组患者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数据均有了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患者相较,组间数据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在对急性脑梗死后出血患者实施尿激酶溶栓治疗干预后,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治疗效果佳,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尿激酶溶栓 急性脑梗死后出血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中医治疗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在 2019年 1月至 12月所收治的 30例变异性哮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 30例患者按随机分配法平均分为两组,实验组的 15例患者应用中医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应用阿斯美口服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和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讨论:中医治疗变异性哮喘,具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呼吸道状况,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 标签: 中医 咳嗽 变异性哮喘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差异 。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 2016 年 2月~ 2019 年 6月收治的 2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依据心率次数分为 A组和 B组, 每组 100例。 A组患者心率次数 <90/min, B患者心率次数≥ 90次 /min。选取其中 180例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为心力衰竭组,选取 60例正常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 A组、 B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心力衰竭组和对照组心率变异性指标差异。结果 B组再住院 70例, 再住院率为 70.0%;病死 35例, 病死率为 35.0%;随访终点左室舒张末径( LVEDD)为( 65.23±6.21) mm。 A组再住院 45例, 再住院率为 45.0%;病死 10例,病死率为 10.0%;随访终点 LVEDD为( 61.56±6.88) mm。 B组患者的再住院率及病死率、 LVEDD均高于 A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心力衰竭组患者正常 RR间期标准差( SDNN)( 90.12±15.43) ms显著低于对照组( 144.32±30.43) ms,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每 5分钟 RR间期均值标准差( SDANN)为( 114.32±28.43) ms, 心力衰竭组 SDANN为( 73.23±17.21) ms,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相邻 RR 间期相差 >50 ms /总心跳数 ×100%( PNN50)指标为( 15.21±14.32) %显著高于心力衰竭组的( 6.54±4.20)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心力衰竭預后效果与患者的心率大小成反比, 即心率越快,心力衰竭预后效果差。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水平相对较低,心功能与健康患者相比较差。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搜集、分析国内外中药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研究文献并进行整理综述,旨在明确中医药治疗该病的优势,以指导临床应用。

  • 标签: 咳嗽变异性哮喘 儿童 中医药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应用 尿激酶的基础上加用 依达拉奉治疗 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 2018 年 2 月至 2019 年 9 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86 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各有 43 例患者的研究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应用 尿激酶静脉溶栓 治疗,研究 组采用 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 依达拉奉治疗。采用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NIHSS)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检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 结果 研究组 患者的治疗 总有效率 较对照组患者的比较,显著提高( 90.70% VS 72.09% ) ,差异 有显著性 ( 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 血清炎症因子 水平均低 于治疗前 ,差异有 显著性 ( P<0.05 )。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研究组血清炎症因子 水平降低 明显 ,差异有 显著性 ( P<0.05 )。 结论 在 尿激酶 静脉溶栓治疗的基础上加用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显著, 患者机体炎症反应明显降低 ,临床推广 应用价值较高 。

  • 标签: 依达拉奉 尿激酶 急性脑梗死 临床效果 炎症反应
  • 简介:【 摘要 】目的:分析钻孔引 流与 尿激酶 联合干预 慢性硬膜下血肿 的疗效 。方法: 2018 年 02 月 ~ 2019 年 07 月,选择 50 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对照组 25 例,予常规钻孔引流术治疗;观察组 25 例,予钻孔引流术、尿激酶联合治疗。评价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在术后第 7 天评价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 92% )高于对照组( 80% );观察组并发症( 12% )低于对照组( 24% );观察组 SF-36 评分( 89.3 ±4.3 分 )高于对照组( 74.2 ±5.2 分 )。以上两组差异均存在统计意义( P <0.05 )。结论:钻孔引流与尿激酶联用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较好方法,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