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人锌指蛋白新基因ZNF580过表达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A.hy92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的表达及增殖能力的变化,为探讨ZNF580基因功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重组质粒pEGFP-ZNF580经LipofectamineTM2000脂质体转染法转染EA.hy926细胞,48h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ZNF580-EGFP在内皮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应用半定量RT-PCR、Westernblotting及ELISE法检测转染前后内皮细胞ZNF580和VEGFmRNA、蛋白表达的变化;运用MTT实验检测转染前后内皮细胞增殖能力的改变。【结果】荧光显微镜下示融合蛋白ZNF580-EGFP在EA.hy926细胞核中表达;ZNF580基因过表达后,内皮细胞VEGF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上调(P〈0.05),且其增殖能力显著升高(P〈0.01)。【结论】ZNF580可以调控EA.hy926细胞VEGF的表达,且ZNF580在内皮细胞增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 标签: 锌指蛋白 内皮细胞 ZNF580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增殖
  • 简介:本研究探讨FANCG基因表达与成人散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相关性。采用SYBR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54例AML初诊患者、46例AML完全缓解(CR)患者及36例对照样本骨髓中单个核细胞FANCG基因表达的情况,以β-Actin基因作为内参,根据相对定量公式2^-△△C_T计算AML初诊患者与对照样本、AML初诊患者与AMLCR患者、AMLCR患者与对照样本FANCG基因表达差异的倍数。结果表明,AML初诊组FANCG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0.56±0.27,AMLCR组为0.75±0.54,对照组为0.85±0.45;AML初诊组FANCGmRNA的表达量较对照组和AMLCR组明显降低(P〈0.05);AMLCR组FANCGmRNA的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FANCG基因在初诊AML患者中表达降低,AMLCR患者的FANCG基因表达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提示FANCG基因可能与AML的发病有相关性,同时在判断AML的化疗疗效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 标签: 急性髓系白血病 范可尼贫血 FANCG
  • 简介:1.临床试验研究应说明试验程序是否经所在单位或地区伦理学相关机构的批准,研究对象或其亲属是否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观察对象为患者时,需注明病例和对照者来源、选择标准及一般情况等,必要时还应说明剔除标准。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应交待干预方法的设计(随机方法)和所采用的盲法。研究对象为实验动物时,需注明动物的名称、种系、等级、数量、来源、性别、年龄、体质量、饲养条件和健康状况等。

  • 标签: 方法学 知情同意书 论文 随机对照研究 实验动物 试验程序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前后血清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表达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00例经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TACE术前3天、术后3、7、14、28天血清uPA含量,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法、广义估计方程等对uPA含量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门静脉癌栓、肿瘤转移是TACE期间血清uPA含量变化的影响因素。结论利用血清uPA含量作为参考判断再次TACE治疗时机时,需均衡考虑是否存在门静脉癌栓、肿瘤转移等因素的影响。

  • 标签: 化学栓塞 治疗性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肝肿瘤 广义估计方程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metalloproteinase,MMP)-9在子宫内膜癌(EC)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子宫内膜癌组织73例作为观察组,正常子宫内膜组织27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检测法检测MMP-9在两个组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子宫内膜组织中MMP-9的阳性表达率为83.6%,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阳性率与EC病理分级和有无肌层浸润有关,但和浸润的深度没有相关性。结论MMP-9高表达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更易发生浸润和转移,该蛋白酶可作为判断子宫内膜癌恶性程度的生物学指标,并帮助评价患者的预后。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免疫组化
  • 简介:本研究旨在比较eIF4E在正常人和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水平,了解eIF4E是否在白血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一定的作用。收集10例正常人和76例白血病患者的外周血细胞标本,76例患者包括39例急性髓系白血病,15例慢性髓系白血病和2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分离标本中的白细胞,分别通过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blot检测eIF4E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就eIF4EmRNA绝对表达水平而言,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慢性髓系白血病急变期,其表达增高,与正常对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其表达水平无明显改变,在慢性髓系白血病加速期,其表达水平虽有所上调,但与正常对照无显著性差异。就eIF4EmRNA相对表达水平而言,在慢性髓系白血痛、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除M4、M5之外的急性髓系白血病中,其表达均无显著性变化。eIF4E蛋白质表达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髓系白血病加速期和急变期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与正常对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虽然eIF4EmRNA相对表达水平在大多数白血病中并无显著性改变,但是eIF4EmRNA绝对表达水平及其蛋白质水平在大多数白血病中均显著性上调。因此推测,eIF4E可能对白血病的发生和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以它为靶点治疗白血病,尤其是复发和难治性白血病,可能是一条有希望的途径。

  • 标签: 白血病 eIF4E蛋白 eIF4E基因
  • 简介:目的探讨硫氧还蛋白(TXN)在扩张皮肤组织与止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方法选取近两年在我院行额部扩张器取出术的患者13例,收集患者额部扩张器张力最大点(扩张组)以及颞部行附加切VI处(对照组)的全层皮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blot检测TXN蛋白在扩张皮肤组织及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扩张皮肤组织中TXN阳性细胞明显多于正常皮肤组织(P〈0.05);Westernblot检测发现.扩张皮肤组织中TXN表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结论扩张皮肤组织中TXN蛋白表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为进一步研究TXN在组织扩张中的作用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硫氧还蛋白 组织扩张机械应力
  • 简介:目的探讨CD147和E—cadherin在甲状腺肿瘤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CD147和E.cadherin在117例甲状腺病变组织(甲状腺癌82例,良性病变35例)和20例癌旁正常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甲状腺癌CD117和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7.8%,68.3%)显著高于良性病变(分别为14.3%,82.9%)和癌旁正常组织(分别为0.00%,100%),均P〈0.01。甲状腺癌中CD147和E-cadherin在不同的病理类型、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有无转移者中阳性表达程度不同,均P〈0.01。CD147和E—cadherin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604,P〈0.01)。结论CD147和E.cadherin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程度与甲状腺癌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联合检测甲状腺癌组织中的CD147和E—cadherin表达情况,可预测甲状腺癌的浸润和转移,对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CD147 E—cadherin免疫组化
  • 简介:目的研究miR-155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表达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9月襄阳市中心医院手术切除的原发性结肠癌标本57例,分别提取结肠癌和正常黏膜组织中总RNA并行逆转录反应,应用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肿瘤组织及正常黏膜组织中miR-155的表达水平,探讨其表达与结肠癌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配对标本采用非参数Wilcoxon秩和检验,两独立样本采用u检验。结果miR-155在结肠癌组织中相对表达水平为0.421(0.016~1.241),显著高于其在正常黏膜组织中表达的0.128(0.000~0.33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3.783,19〈0.05);miR-155的表达增高与TNM分期、肿瘤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明显相关(u=2.364,2.152,2.338,2.214,P〈0.05)。结论miR-155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增高,miR-155可能作为原癌基因参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与结肠癌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 标签: 结肠肿瘤 微小RNA MIR-155
  • 简介: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p53过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0年7月~2011年7月在我院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组织标本78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癌组织中EGFR和p53的表达。分析EGFR和p53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各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EGFR和P5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8.5%和71.8%,EGFR和P53双阳率为32.1%;结直肠癌组织中EGFR的阳性表达与癌组织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有显著相关性(P〈0.05);p53的阳性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有显著相关性(P〈0.05);而二者均与结直肠癌的发病年龄、性别无统计学意义上相关(P〉0.05);EGFR和P53双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关系密切(P〈0.05)。结论EGFR和P53蛋白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联合检测EGFR和P53可作为临床判断结直肠癌预后、筛选高危转移患者的有效指标;并可以为临床提供针对EGFR和突变型p53的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结直肠癌 免疫组织化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P53
  • 简介:【目的】检测结直肠癌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和K-ras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0例原发性结直肠癌及其相应的癌旁组织中EGFR和K-ras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EGFR、K-ras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其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P〈0.01)。EGFR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病理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以及肿瘤Dukes分期、有无淋巴转移有关,Dukes分期越晚(χ2=8.935,P=0.030),分化程度越低(χ2=11.757,P=0.001),浸润深度越深(χ2=6.888,P=0.009)及有淋巴结转移者(χ2=10.889,P=0.001),其表达越高,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部位无关(P〉0.05);K-ras蛋白仅与肿瘤的病理分化程度有关,分化程度越低(χ2=9.528,P=0.001),其阳性表达越多。结直肠癌组织中EGFR和K-ras蛋白的共表达呈正相关性(r=0.327,P=0.002)。【结论】EGFR和K-ras在结直肠癌中存在共表达现象,二者的高表达可能促进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检测二者可辅助判断患者的预后和转移情况以及指导临床治疗。

  • 标签: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K-RAS 结直肠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原发性肝癌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30)仅采用TACE治疗,观察组(n=30)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肝动脉栓塞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15、30d血清VEGF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60.0%)明显高于对照组(43.3%)(P〈0.05);观察组术后VEGF表达水平逐渐下降(P〈0.05),而对照组术后VEGF表达水平逐渐上升(P〈0.05)。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可影响原发性肝癌血清VEGF表达水平,推测其对肿瘤血管生成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间质性膀胱炎(IC)患者的膀胱各层组织神经纤维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明确其在Ic致病中的意义。方法51例IC患者为实验组(男9例,女42例),27例非IC患者的正常膀胱组织为对照组,实验组进行O’Leafy.Sant、VAS评分和膀胱镜检,两组均行PGP9.5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和神经纤维计数。结果两组膀胱组织的神经纤维密度(NF—PN)分别为5.07±1.33/cm^2、3.82±1.18/c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两组黏膜层、黏膜下层、逼尿肌层的NF-PN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002、0.019、0.016)。O’Leafy.Sant评分中的ICSI、ICPI与黏膜下层、逼尿肌层的NF-PN有关(P均〈0.05),而VAS评分与黏膜层、黏膜下层的NF—PN有关(P均〈0.01)。结论IC患者膀胱组织的黏膜层、黏膜下层、逼尿肌层的神经纤维密度明显比对照组的高;膀胱疼痛症状与黏膜层、黏膜下层的神经纤维增多有关,而尿频、尿急症状与黏膜下层、逼尿肌层的神经纤维增多有关,表明膀胱组织的神经纤维增多可能是IC的致病因素之一。

  • 标签: 间质性膀胱炎 膀胱镜检 神经纤维密度 症状评分
  • 简介:肿瘤转移抑制蛋白1(MTSS1)是近年来被发现的与肿瘤转移抑制相关的候选基因之一,在胃肠道肿瘤的发生发展及临床诊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MTSS1蛋白的概况、表达与调控机制、在不同肿瘤中的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了概述,并着重对MTSS1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发现了由于MTSS1蛋白一抗厂家的不同,研究者得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论。MTSS1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具体调控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肿瘤转移 肿瘤抑制蛋白质类 基因 肿瘤抑制
  • 简介:本研究探讨整合素蛋白连接激酶(ILK)和蛋白激酶B(PKB/Akt)在不同类型和疾病阶段的急性白血病(AL)患者中的表达,研究ILK/Akt通路在AL发病中的可能作用。应用RT-PCR法检测不同类型初治、复发及完全缓解AL患者和正常对照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ILKmRNA和Akt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ILK和Akt在初治AL患者中的表达高于完全缓解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在初治纽与复发组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K和Akt的表达在AL中呈正相关性。结论:ILK和Akt在AL中异常高表达,而ILK/Akt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AL的发生发展,有可能成为AL治疗的新靶点。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整合素蛋白连接激酶 蛋白激酶B
  • 简介:目的:分别构建Livin、Survivin基因短发夹RNA(shRNA)真核表达载体,探究联合转染Livin和Survivin真核表达载体对肝癌HepG2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分别设计并构建针对Livin、Sur—vivin基因shRNA真核表达载体pSD11-Livin和pSD11-Survivin,脂质体法单独或联合转染肝癌HepG2细胞,分空白对照组、质粒对照组、Survivin组、Livin组和共转染组。荧光定量PCR、Westernblot分别检测Livin、SurvivinmRNA及蛋白的相对表达量,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的变化,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针对Livin、Survivin基因的shRNA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共转染组Livin、Survivin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120±O.022、0.325±0125,与单独转染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共转染组Livin、Survivin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O.412±O.099、0.473±0.051,与单独转染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转染组转染后48、60、72h细胞生长抑制率均显著高于单独转染组(P〈O.05),转染后48h细胞凋亡率明显上升(P〈O.05)。结论:针对Livin、Survivin基因的shRNA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联合转染pSD11-Livin和pSD11-Survivin更有效地降低了Livin和Survivin基因在HepG2细胞中的表达,更显著地抑制了肝癌细胞的增殖,促进了肝癌细胞的凋亡。

  • 标签: LIVIN SURVIVIN RNA干扰 肝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GMT,Ki67在中枢神经系统星型细胞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恶性程度之间的相关性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不同级别80例人脑中枢神经系统星型细胞瘤组织与15例正常人脑组织中MGMT,Ki-67蛋白的表达情况及相关性。结果MGMT,Ki-67经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在各级别星型细胞瘤标本中均有阳性表达并随着肿瘤病理级别的升高,表达强度增加。结论在各级别星型细胞瘤中,MGMT和Ki-67蛋白表达的阳性细胞百分比呈逐渐升高的趋势,且在正常脑组织均为阴性,提示MGMT和Ki-67蛋白在人脑中枢神经系统星型细胞瘤中的表达与脑中枢神经系统星型细胞瘤的恶性程度、组织分化有关。判断肿瘤的浸润和转移,预测脑中枢神经系统星型细胞瘤恶性程度以及预后具有。

  • 标签: 中枢神经系统星型细胞瘤 MTMG Ki-67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OS和ET-1蛋白在脐带扭转合并血管病变产妇发生胎儿窘迫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将脐带扭转并发生胎儿窘迫的40例产妇作为研究组,出现脐带扭转未发生胎儿窘迫的4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NOS和ET-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研究组eNOS表达较弱,ET-1蛋白表达较强,与对照组相比,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NOS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脐带扭转合并血管病变可影响NOS及ET-1蛋白的表达,导致胎儿窘迫,因此需给予高度重视。

  • 标签: 脐带扭转 胎儿窘迫 NOS 表达 ET-1 蛋白表达 意义
  • 简介:目的研究microRNA-21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上皮问质转化(EMT)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手术切除的4l例胆管癌标本及10例行胆管癌根治术患者的癌旁组织标本,分别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icroRNA-21以及EMT相关标志蛋白E-cadherin、N-cadherin的表达,并分析microRNA-21与EMT的关系以及microRNA.21的表达对临床预后评估的价值。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相关性分析用Spearman法,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胆管癌组织中microRNA-21的阳性表达率为63%,高于癌旁组织的3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0.324,P〈0.05);microRNA.21的表达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神经和(或)脉管浸润密切相关(X2=6.365,0.552,11.896,P〈0.05),但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位置、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X2=0.322,0.588,0.510,0.256,P〉0.05)。E-cadherin与N-cadherin的表达分别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神经和(或)脉管浸润相关(X2=4.630,5.512;6.600,7.152,P〈0.05),但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位置、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及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X2=0.266,0.013,0.067,0.666,0.003;1.036,0.997,1.808,2.997,0.812,P〉0.05)。同一批胆管癌组织中microRNA-21表达与EMT相关标志蛋白E-cadherin、N-cadherin的表达具有相关性(r=0.373,0.614,P〈0.05)。术后生存分析结果显示:microRNA-21低表达者总体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均高于microRNA-21高表达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99,4.376,P〈0.05)。结论microRNA-21在胆管癌组织及转移淋巴结中高表达,可能通过诱导EMT的发生来促进胆管癌的浸润和转移;microRNA-21可以反映患者的预�

  • 标签: 胆管肿瘤 MICRORNA-21 原位杂交 上皮间质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