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损伤法医鉴定中,应用螺旋CT重建进行诊断,并对该方式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于2022年01月至2023年02月抽取30例损伤患者为观察对象,在其检查过程中应用螺旋CT对其进行诊断,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将重建结果与之进行对比。结果:所纳入研究的30例人员中,经病理检查明确疾病具体类型为齿状突骨折、枢椎间隙不对称、枢外侧关节脱位、畸形,上述疾病类型分别患病9例、8例、5例、8例。经螺旋CT重建显示分别检出8例、7例、5例、8例,两者之间的对比缺乏显著差异(P>0.05)。结论:法医鉴定在针对损伤患者时,可应用螺旋CT方式来进行诊断,该方式有助于获取疾病的具体情况,有助于受伤程度的判断,与常规所使用的方式相比,更具临床价值。

  • 标签: 螺旋CT重建 寰枢椎损伤 法医鉴定
  • 简介:摘要:就经皮体后凸成形术(PKP)在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OVCF)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将我院2021年7月~2022年6月收治的44例OVC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分别实施经皮体成形术(PVP)、PK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手术相关指标、疼痛情况、Cobb角、骨折体前缘高度、MacNab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手术用时较对照组长(P<0.05),骨水泥灌注量较对照组多(P<0.05);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Cobb角、骨折体前缘高度均治疗前相比均有改善(P<0.05),且研究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较对照组优(P<0.05);研究组MacNab疗效优良率81.82%和对照组的86.3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KP治疗OVCF的效果与PVP相当,但PKP在改善疼痛、恢复体高度、矫正Cobb角度等方面更具优势,且并发症较少。

  • 标签: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疼痛 Cobb角 骨折椎体前缘高度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随机对照研究,探索体成形术(PVP)联合高电压脉冲及射频消融治疗体压缩骨折的临床作用。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11月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疼痛科住院区92名患者纳入回顾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D四组,A组22例B组24例C组24例D组22例。A组采用PVP联合高电压脉冲调节及射频消融相结合的治疗方法。B组采用PVP联合靶点射频消融。C组采用PVP联合高电压脉冲调节。D组只采用PVP治疗。结果 四组治疗后与治疗前VAS评分明显下降,且远期效果A、B两组下降程度较C、D组两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联合高电压脉冲及射频消融使用较PVP单独使用效果更好,对体压缩骨折患者,无论是单独或联合使用,在术后短期内均能迅速缓解疼痛症状取得肯定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脉冲 射频消融 高电压 压缩骨折 脊神经 腰痛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性体骨折患者采用体成形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骨质疏松性体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后分别采用体成形术、过伸复位疗法,比较组间手术治疗前后伤前缘高度、疼痛程度和体功能评分差异。结果:治疗前组间各项观察指标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但治疗后实验组的伤前缘高度水平相比对照组更高,疼痛和体功能功能评分则要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成形术可有效促进骨质疏松性体骨折患者疼痛的缓解和体功能的改善,患者治疗后的伤前缘高度也明显提升,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经皮体后凸成形术在脊柱骨折患者伤治疗中的临床手术效果。方法 选取52例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来自2021年8月至2022年6月期间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骨科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以26人/组的规模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前者行常规手术治疗,后者行经皮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伤改善情况及VAS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伤较手术前比较,伤前端增高、伤压缩率及Cobb角均有改善,且实验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VAS评分较手术前相比均有降低,且实验组分值低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 相比于传统外科手术,经皮体后凸成形术对老年脊椎骨折患者伤的改善效果更好,值得应用与推广。

  • 标签: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脊柱骨折 椎体压缩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治疗胸腰椎骨折中,应用旁肌间隙入路经伤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方案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40例于2021年3月至2022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分别纳入对照组与观察组中,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其中,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正中入路跨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旁肌间隙入路经伤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治疗,对比不同治疗方案的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较短,出血量较少,下地活动时间短,P<0.05。比较VAS评分,两组术前对比未见差异(P>0.05),术后对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中,复位丢失1例,复位丢失率为5.00%,对照组复位丢失率为35.00%,对比存在差异(P<0.05)。结论:临床治疗胸腰椎骨折,选用旁肌间隙入路经伤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治疗方案疗效较好,能够缩短手术治疗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度较轻,且患者恢复相对较快,后期发生复位丢失的风险较低。因此,旁肌间隙入路经伤椎弓根植骨内固定临床治疗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椎旁及间隙入路 椎弓根植骨内固定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跨伤固定和经伤固定在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20年10月—2022年3月期间收入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中选取80例参与研究,随机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跨伤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经伤固定治疗,之后对比临床手术指标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更少,手术时间更短,术后引流量更少,住院时间更短,P<0.05。术后观察组的伤压缩率和后凸Cobb角比对照组小,P<0.05。结论:经伤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比跨伤固定治疗的手术创伤更小,患者术后康复更快,脊柱生理状态更好。

  • 标签: []跨伤椎固定 经伤椎固定 胸腰段脊柱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伤内固定与跨伤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期间于本院手术的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84例。分为对照组、观察组,42例/组。对照组行跨伤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行经伤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伤锥后凸Cobb角、伤前缘高度。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97.62%、80.95%,P>0.05。术后观察组伤锥后凸Cobb角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伤前缘高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跨伤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应用经伤内固定治疗,可保障良好的术后矫正效果。

  • 标签: []经伤椎内固定 跨伤椎内固定 单节段胸腰椎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皮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在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在2018年6月到2021年6月期间接诊的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患进行分组,按抽签法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有病患人数为40例,共计病患人数为80例。参照组病患给予经间孔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术进行治疗,实验组病患给予经皮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患在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评分、疼痛评分、临床指标。结果:在治疗后临床症状和疼痛的评分比较中,实验组病患的评分低于参照组病患(P<0.05),对比后发现差异具有临床对比意义;实验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相较于参照组更低,差异较大(P<0.05)。结论:在对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患进行治疗时,经皮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的临床效果更好,能显著改善病患的临床症状和缓解病患的疼痛感,存在临床推广的价值。

  • 标签: 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人员中应用经板间入路间孔镜技术展开治疗,并分析该方式对疼痛程度的改善。方法:研究展开时间段设定为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设定60例LDH人员为分析对象,组别划分依据随机方式,即对照组30例取常规板开窗术,观察组30例经板间入路间孔镜技术治疗,以此分析各组别人员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疼痛程度、功能障碍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在对LDH人员进行治疗时,经板间入路间孔镜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缓解机体疼痛,提升机体舒适度,其应用价值较为理想。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技术 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3D打印辅助经皮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重度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老年重度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患者66例为此次观察对象,纳入时间自2019年9月~2021年9月。根据治疗方式分组为对照组(n=33)、研究组(n=33),对照组开展经皮体成形术治疗,研究组开展3D打印辅助经皮体成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 结果: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穿刺定位时间、手术时间更短,且透视次数更少(P

  • 标签: 3D打印 经皮椎体成形术 老年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椎体平均高度 腰椎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在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段体骨折手术中,采用旁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 72例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段体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后正中入路,观察组使用旁肌间隙入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的疼痛、腰椎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表现优于对照组,且在治疗后的疼痛、腰椎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P<0.05。结论:相比后正中入路,旁肌间隙入路更具安全性、有效性,值得在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段体骨折手术中应用。

  • 标签: 胸腰段椎体骨折 无神经损伤 手术 椎旁肌间隙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经板间入路间孔镜技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对于患者疼痛程度是否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自2022年2月到2023年11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以电脑随机分配的方式将以上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与比较组,实验组采用经板间入路间孔镜技术治疗,比较组采用常规开放式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以及出院1月后的疼痛指数、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疼痛指数相差无几(P>0.05),实验组的术后以及出院1月后的疼痛指数明显小于比较组(P<0.05 )。实验组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比照比较组明显降低(P<0.05 )。结论: 经板间入路间孔镜技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对于患者术后以及出院1月后的疼痛程度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出现,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技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改善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密度与体骨折风险之间的关联性,以进一步了解预防和治疗体骨折的策略。方法:我们收集了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期间50例年龄范围在40岁及以上的参与者的相关数据。通过使用骨密度测定仪器测定参与者的骨密度,并记录他们在研究期间内是否发生了体骨折。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数据,比较不同骨密度水平下体骨折的发生率。结果:在研究期间的50例参与者中,有10例发生了体骨折。研究结果显示,骨密度较低的参与者患有体骨折的风险较高。其中,骨密度处于正常范围的参与者只有2例发生了骨折,而骨密度处于低水平的参与者中有8例发生了骨折。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骨密度与体骨折风险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保持良好的骨密度水平可以降低体骨折的风险。因此,预防体骨折的措施应包括增加骨密度的方法,如饮食调节、适量运动和补充钙和维生素D等。然而,进一步的研究仍然需要进行,以验证我们的发现并提出更具体的干预策略。

  • 标签: 骨密度 椎体骨折 风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体成形术后的综合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以2022年5月-2023年4月为研究时间,并选择40例实施体成形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分组研究下,设定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以及术后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用时较短,其疼痛分值较低,组间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活动能力分值较高,p<0.05。结论:体成形术后的综合护理可以加速患者的恢复,减轻患者疼痛感,提升其生活能力。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综合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骨质疏松性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在其经皮球囊扩张体后凸成形术(PKP)中采用单侧或双侧椎弓跟入路的临床价值。方法:样本抽取时间为2021年8月~2023年1月,地点为我院,疾病确诊结果均为OVCF,均行择期PKP术治疗,样本数量5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各组病例数量均为2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单侧椎弓根入路PKP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双侧椎弓根入路PKP手术治疗,对于2组患者的一般围手术期指标、手术疗效、术后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率等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进行组间横向对比手术时长、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以及术中出血量均为观察组较短或较少P<0.05;2组患者术中和术后均未发生骨水泥渗漏、神经损伤、血管损伤以及感染和肺栓塞等并发症;施术前伤前缘高度、Cobb角、VAS评分、ADL评分2组横向比较差异微小P>0.05,术后6个月2组的伤前缘高度、Cobb角、VAS评分、ADL评分均较本组施术前明显改善P<0.05,且术后6个月2组上述各指标相比差异微小P>0.05。结论:对于OVCF患者采用单侧或双侧椎弓根入路PKP手术均可取得满意疗效,然而单侧椎弓根入路的手术操作时间短,透视次数少,以及骨水泥用量少,更具临床应用优势。

  • 标签: 椎体压缩骨折 骨质疏松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 椎弓根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