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接收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42例,对其进行CT等检查,并联合各科室医师对其进行病情分析,制定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急救方法和并发症的预治,然后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42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中,行手术治疗的有30例,非手术治疗的有12例;其中治愈的有24例,残疾的有8例,死亡的有10例,治愈率为57.14%。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及时进行病情诊断,并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同时注重并发症的预治情况,可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手术治疗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外伤行急诊CT扫描首诊假阴性漏诊原因,为颅脑外伤急诊诊断、鉴别诊断提供科学诊断方法。方法对我院2010年2院-2014年8月31例颅脑外伤行CT急诊扫描假阴性患者的CT存图及复诊存图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漏诊原因。结果在不同复诊的时间、复诊次数或其他理化检查中,证实额叶眶回、直回及颞极挫伤漏诊9例,占29.03%;少量急性硬膜下血肿漏诊6例,占19.35%;蛛网膜下腔少量出血漏诊l0例,占32.26%;轴索损伤漏诊4例,占12.90%,外伤性脑梗死漏诊2例,占6.45%.结论颅脑急性外伤早期征象不典型是漏诊的直接原因,其平扫技术的局限性是颅脑外伤早期筛查漏诊的间接原因。在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应充分掌握颅脑外伤的病理病机,谨慎“一元化”武断,并建议加强动态监测力度,减少漏诊。

  • 标签: 颅脑外伤 CT 平扫 漏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呼吸道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60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治疗的同时进行针对性的呼吸道护理,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经治疗及护理后50例患者治愈,6例患者遗留疾病,4例患者抢救失败,且4例患者均因发生脑疝而死亡,行气管切开治疗的33例患者中3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现象,1例患者发生哮喘症状,经针对性治疗后均好转。结论在给予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针对性治疗的同时配合相应的护理可有效的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症状,且可有效的减少患者感染及死亡现象发生,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推广应用。

  • 标签: 重症颅脑外伤 呼吸道护理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分析早期高压氧综合治疗颅脑外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3年7月-2014年7月间接诊的63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用药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组(31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患者在患病一个月后给予高压氧综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患病一个月内给予高压氧综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GCS评分与ADL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GOS分级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颅脑外伤患者实施早期高压氧综合治疗可有效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早期高压氧综合治疗 颅脑外伤 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31-02
  • 简介:目的评价CT和MRI诊断非外伤急性眼球突出(NTAP)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NTAP的临床资料、CT及MRI表现。结果42例NTAP中,14例眼眶自身感染包括蜂窝组织炎8例、炎性假瘤肌炎4例及视神经炎2例,影像学表现为眶脂体模糊片影、眼外肌及视神经增粗。20例鼻源性眼眶感染,包括毛霉菌病1例、骨膜下脓肿10例及鼻窦黏液囊肿9例,表现为眶尖不规则片状T2WI低信号、沿眶壁边缘清晰低密度影及突入眶内的囊性病变,伴相邻鼻窦炎。眶内血肿5例,CT及MRI表现符合出血演变。自发性颈动脉海绵窦瘘3例,表现为眼上静脉增粗及海绵窦扩大。结论CT及MRI诊断NTAP病变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突眼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外伤性肝破裂的诊断方法及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外伤性肝破裂的诊治过程中具体方法及并发症的防治措施。结果保守治疗23例,成功率83.3%(2例中转手术),保守治疗组中无1例死亡,手数组中有7例死亡,(死亡率10%),术后并发症16例(32%)。结论外伤性肝破裂诊治过程中要采取合理的诊断措施,避免拖延及过多搬动,早期明确诊断,根据病情选择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贯彻"损伤控制手术"理念,严密观察积极处理并发症是提高就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 标签: 外伤 肝破裂 损伤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眼外伤患者在进行玻璃体切除后,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从而增加手术成功率,减少后遗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选取我院眼科2012年1月到2013年12月收治的150名眼外伤进行玻璃体切除的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做好术前相应手术准备和心理护理,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术中注意手术体位,密切观察患者变化。术后进行心理护理和沟通。结果实验组患者75例中,有70例治愈,4例好转,1例无效,并发症少;对照组患者75例中,有58例治愈,13例好转,4例无效。结论对眼外伤进行玻璃体切除的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可以有效增加治疗效果,确保患者手术预后质量,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眼外伤 玻璃体切除 护理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42-02
  • 简介:目的探讨肝外伤非手术治疗指征。方法对199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210例肝脏外伤中的77例,分别行单纯保守治疗和放射介入肝动脉栓塞治疗。结果单纯保守治疗48例中45例保守成功;放射介入肝动脉栓塞治疗29例中28例成功,77例患者均痊愈。结论肝外伤患者若血液动力学稳定,应考虑采用非手术治疗,常可获满意效果。

  • 标签: 肝脏外伤 非手术治疗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本次研究来探讨外伤性前房出血的治疗方法及如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到2014年7月在我院治疗过的外伤性前房出血患者180例的临床资料,对其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80例前房出血患者全部在2-14天之内吸收。其中I级平均为2天内吸收;II级平均为8天内吸收,继发青光眼6例,经过相应的药物治疗之后,患者眼压恢复正常;III级平均为12天吸收,其中继发青光眼21例,经药物治疗眼压恢复正常。结论早发现以及早期的快速止血、促进出血吸收、降眼压、抗感染等治疗对该疾病的治疗有很大的帮助。并且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时的采取相应的手术治疗,可有效预防继发性出血,并且可以减少青光眼等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外伤性 前房出血 治疗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61-01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小儿腹泻贴治疗小儿非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40例肺感染性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研究组患儿行腹泻贴治疗,对照组患儿行蒙脱石散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 标签: 小儿 肺感染性腹泻 腹泻贴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眼外伤早期继发青光眼的治疗方法,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40例眼外伤早期继发青光眼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治疗方法。结果40例患者采取不同治疗方法,眼部压力均得到明显改善。1例患者由于前房穿刺时,手术期间出血,视力丧失;2例患者治疗后眼压高。患者治疗期间,1例患者术中眼出血,1例视网膜脱离,剩余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结论眼外伤患者早期继发青光眼临床症状复杂,为了促进患者视力较快恢复,需根据患者病情,对症治疗,以此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眼外伤 青光眼 治疗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外伤性基底节区血肿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分析15例外伤性基底节区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治疗8例,保守治疗7例,在伤后6个月根据GOS评分:良好5例,中残6例,重残2例,持续植物生存1例,死亡1例。结论外伤性基底节区血肿发病率低而致残率较高,早期诊断,积极而恰当的治疗,能改善预后。

  • 标签: 基底节血肿 颅脑创伤 预后
  • 简介:摘要胸部外伤的死亡率普遍较高,随着交通事故和意外事故的增加,胸部外伤的发生病例也日益增多,当前普遍采用的诊断方式是X线平片和CT扫描技术,两种诊断技术在临床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为医生提供精确的诊断结果。本文主要通过对于两种技术在患者诊断中发挥的作用。

  • 标签: X 线乎片 CT 扫描技术 胸部外伤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烧伤早期补液复苏进行总结分析。方法将1~3岁10~30%面积烧伤小儿患者按伤后入院接受补液的不同时间分为Ⅰ组(伤后1小时内)、Ⅱ组(伤后1~2小时)、Ⅲ组(伤后2~4小时)。计算各组在不同治疗时段(补液4小时和补液24小时)的每小时每公斤体重每1%烧伤面积的胶晶体补入量(ml·h-1·kg-1·%TBSA-1)和每公斤体重每小时的尿液量(ml·kg-1·hr-1)及其比值。结果复苏补液4h胶晶体输入量与Ⅱ组无显著差别;复苏补液24h,每1%烧伤面积每公斤体重补入胶晶体量Ⅲ组显著高于Ⅰ组和Ⅱ组,Ⅰ组和Ⅱ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小儿中、重度烧伤后2~4小时复苏即应归为延迟复苏,且开始补液的4小时内,该组尿量多于伤后2小时内开始补液复苏患儿。

  • 标签: 小儿 烧伤 补液复苏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21-01
  • 简介:目的:探讨导管接触溶栓(catheter-directedthrombolysis,CDT)治疗四肢外伤后动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2013年3月152例四肢外伤后动脉血栓形成患者应用CDT治疗的临床资料。Rutherford急性肢体缺血分级,Ⅰ级2例,Ⅱa级83例,Ⅱb级52例,Ⅲ级15例。单纯CDT89例,CDT+腔内球囊扩张成形(percutaneoustransluminalangioplasty,PTA)51例,CDT+PTA+支架置入12例。结果导管溶栓时间1~7d,(4.0±1.5)d。随访时间12~108个月,(50±22)月。根据术中血管造影及术后随访结果,治愈105例(69.1%),其中Ⅰ级2例(100%,2/2),Ⅱa级77例(92.8%,77/83),Ⅱb级24例(46.2%,24/52),Ⅲ级2例(13.3%,2/15);有效30例(19.7%),其中Ⅱa级6例(7.2%,6/83),Ⅱb级19例(36.5%,19/52),Ⅲ级5例(33.3%,5/15);无效17例(11.2%),其中Ⅱb级9例(17.3%,9/52),Ⅲ级8例(53.3%,8/15),其中住院期间截肢15例(9.9%)。5例(3.3%)溶栓过程中发生二次栓塞,调整导管位置后继续溶栓;23例(15.1%)术后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行骨筋膜室切开减压术,均保肢成功。2例二期截肢,余无症状加重或复发。结论CDT治疗四肢外伤后动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

  • 标签: 急性肢体缺血 导管直接溶栓 急性血栓形成 外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正畸托槽在固定治疗外伤性脱位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外伤性牙齿脱落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正畸托槽结扎固定术,对照组性金属丝结扎固定术,临床观察疗效并进行随访。结果观察组治愈46例,好转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治愈34例,好转16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3.3%。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12,P<0.05)。结论正畸托槽是固定治疗外伤性脱位牙的一种无疼痛创伤、固定效果良好、便于自洁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正畸托槽 外伤性脱位牙 临床应用